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节(1 / 1)

小梅这顿午饭吃的可舒坦了。三个儿女互相挤眉弄眼,憋着笑,听父亲义正词严地教训母亲。再看看母亲耷拉着脑袋,一边表示诚恳的认错态度,一边又没耽误往嘴里扒拉饭菜……"爸,你快歇歇,饭要凉了。"李小梅自觉说了这句话,就是挽救母亲于水火之中。于是接下来的要求,提的就比较有底气了。"妈,大年初一我们也给你拜年了,你还没给压岁钱呢。"李母终于觉得,自己回到了主导位置,眼睛一瞪,说道:"咱家就你挣的钱多,你还要什么压岁钱啊?""那可不一样!我跟您要压岁钱呢,是因为我还是小孩子您是大人。您今年挣钱不是挣的多吗?给我们发压岁钱,可不能就发几毛几块的,您得给个大张的。"这小闺女,是在变着法儿的给自己上眼药吧?李母只觉得后脑勺儿一凉,李父刚刚落下的情绪又高涨了起来,清了清嗓子说道:"小梅说的对,这三个孩子都没结婚呢,你都应该给压岁钱,还不能给少。连街坊邻居都知道你挣钱挣的多了,都兴了去接济街坊邻居的心了,那更不能亏待自己的孩子。"李母:"……"李国庆面有不忍之色,小红姊妹两个可是笑得跟吃了盐的老鼠一样。李母先是很不甘心的一人给了一张十元的钱,然后李父又瞪着眼说,还要给他的那一份,于是李母这个大年初一出了血,整整给自己的孩子花费了六十元钱的压岁钱。"都怨那群老娘们儿,到咱家里来胡说八道一回,把我给糊弄得晕头转向,差点儿没掉进她们挖好的坑里去。"李母心中抑郁不平,只能把火气都撒到那群街坊邻居身上。大年初一的下午,就是在这些嘟念声中度过的。新的一年,揭开了新的一页。其实应该感谢初一上午的这一场小闹剧,得到了教训的李母,从此以后再没敢信口开河,随便允诺别人什么。甚至大年初三这一天,李国庆带着她回了一趟娘舅家里,面对自己的亲兄弟和侄子侄女们,李母都守口如瓶,没敢给予任何金钱上、物质上的许诺。而且,也就是从初一这天开始,李母也不总在口头上挂着,说服装店是她的了,也不说自己是老板娘了,尽管她真的是老板的娘。得罪了街坊邻居、婶子大娘们,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日子倒清静了下来。李母好不容易歇息的这些天,就是回老家走走亲戚,在家里跟丈夫儿女们一起。每天变着花样做点好吃的,缝补一下衣服加上绣花裁衣,过得倒也是蛮充实的。153悠闲的日子要结束了"我现在可算不上是文盲了。再看这些大字儿不认得几个的老娘们,天天站大街、溜门槛儿、说东家道西家多没意思,她们不搭理我,我还更看不上她们呢。"李母这样说,是有这样说的底气,她这几天,绣花都能绣出大字来了。过年这段时间在家闲着,李父兴之所至写了一幅毛笔字"家和万事兴",李母看到后喜欢得不得了,当即决定把这几个字绣出来挂到墙上。李母对这五个字辨认的很清楚,而且对认字也来了兴趣,主动要求丈夫把自己的和家人的名字,都写在旧报纸上张贴在墙面上,自己每天用手指着,读过来读过去,很得意的样子。李母这种举动也同时刺激到了李父。本来他的毛笔字算不得好看,也没有多少功底,写出来纯属是糊弄文盲老婆。但是,被老伴儿推崇备至,还把字给绣了出来,他自己很是享受,又觉得字写得不够好,干脆每天用空闲时间,好好的练起毛笔字来了。家里的学习气氛非常浓郁,文盲李母都在每天按照老伴儿书写的毛笔字来学习了,何况是有志尚学,并且已经一只脚迈入学霸的行列的李小梅呢。她自己想好了,高二分科的时候选文科。所以目前对于英语,抓的特别紧,不但把新课本全本书都背了一遍,而且还买了几本英语辅导书,有事没事儿的时候,都拿着看一看、背上一背。李母这几天,又开始跟丈夫在一块儿下厨做饭。用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真得多吃点儿油水足的,学东西很费头。"好吧,文盲的世界,普通人真心弄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说学东西"费头",而不说费脑子呢?饭桌上,经常有这样一组对话。"小梅,你费头,多吃个鸡蛋。""妈,我不是废头。"……"红军,你练字儿也费头,多吃块肉。""春香,我不是废头。"……李父的名字就叫李红军,在这个家里,也是好多年没有被老伴直呼其名过,都快被家人遗忘了。尽管总是被称为“废头”,李父的毛笔字,还是在突飞猛进的提高,同样费头的李母,在这个假期里,认了几乎有五十个字了。原本空着要张贴李小梅奖状的那面墙上,暂时就糊满了旧报纸,旧报纸上又写满了硕大的毛笔字。李国庆和李小红是在初六开始上班的,李父是从初八开始上班。大年初十的时候,从省城里又发来了一批牛仔布料和新款的春装,李小梅又开始了忙碌,加班加点的缝制衣服。李母则经常去店铺那边转一转,把里里外外的卫生打扫一下。原本打算的正月十六才开门营业,结果街坊邻居们有不少来问、来打听的,都盼着红梅服装店开业呢。所以,李母又改了计划,要在正月十三就开门营业,她说:"现在日子都过得好了,有不少人等着买衣服,打算正月十五的时候也穿新衣服呢。"总在家闲着,浑身骨头都觉得没劲儿,所以服装店开门,李母变得兴高采烈。李父专门陪着她在正月十三一早过去,挂好了衣服之后,在店铺门外,还挂了一串两千响的鞭炮,在轰轰烈烈的鞭炮声里,开始了新的一年挣钱之路。因为还在年节期间,每天,李母是上午9点之后才去开门,然后下午4点钟,就返回家里来了。李母感觉很轻松,自己完全能够应付得了,只是有一件事始终闷在心头。"小梅,我今天又打听了一回。对门那一家,原来的包子铺,现在不是开始装修了吗?也想仿照着咱家做大门大窗,后来因为没钱,只是简单的粉刷了一下。我听说,他家也想做衣服买卖。哼,还不是看着咱家生意红火,眼红跟风啊。"至于对门这家包子铺改换为服装店的事儿,小梅倒是很看得开,还因此劝慰母亲:"妈,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如果咱这趟街,全部都是卖服装的,那生意才能真的算红火呢。"有人要跟自家抢生意,小梅还能瞎乐呵,李母实在是理解不了,看着闺女对此不怎么放在心上,便也略过这个话题了。不过说真心话,小梅倒是觉着,对门那一家包子铺改换门面有些可惜了。因为他家的包子做的味道很不错,价格也公道,周围人到他那里去吃饭的特别多,即使是没空不在店里吃,每天上下班的时候,从店里要了回家去吃的,也都不少。老街嘛,都是居民区,人员很多,流动性也很强。所以,做小吃的生意,向来是不错的。小梅当初买下这个房子的时候,也曾经想过继续卖吃的东西,可惜她对做吃的不擅长,只能开服装店。所以,像对门这家一样,放弃自己本来擅长的、有雄厚基础的行业,再转行去做全新的领域,小梅确实觉得有些可惜。然而,这份可惜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李母回来又报告了新的信息,何止是对门那一家包子铺要改行开服装店了,跟红梅服装店隔了两家的一个铺子,连装修的程序都省了,直接收拾收拾,已经开始进服装、挂服装了,也是改行做服装店。"这是都瞧着咱家挣钱了,比他们卖吃的东西红火,哎哟哟,全改成服装店了,全来抢咱家的生意了。"李母提起这事儿就头疼,照现在这种趋势,这趟街成为小梅盼望的服装街的那一天可不远了。"妈,你千万别慌,你自己想想,虽然有这两个服装店开张,咱家的生意受大影响了没有?""这两天没受影响,等他们卖顺了手,那还能不影响吗?"李母数着钱匣子里的钞票,没办法说是少挣钱了。但是,这心里始终是不痛快,毕竟她是亲眼看见,有不少人也进那两个新开的服装店里去了,而且也有从那里买衣服出来的。如果他们卖掉的衣服,都是自己家销售出去的,是自己挣钱,那该多好啊。154好久不见想不想念小梅不由得笑起来,提醒李母:"邻居家的店铺开张了,您没去随个份子,道个喜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