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返回朕即大宋首页> 第十章北伐亲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北伐亲征(2 / 2)

但从十月到来年的正月,这么长时间也足够朝廷公卿准备妥当了。

皇帝纲常独断,一定要作一件事,在大宋、大明的政治体制下,没有人任何人能阻拦。

眼见官家已经把部署安排到这种程度了,大臣们再反对也只是白费口舌而已。

因为皇帝命令一下,枢密院和六部官员都只能听令行事。

这两个系统,负责执行天子意志,要求的就是无条件执行。

宰相、御史可以上书建言,那是国家给他们的权力。

但枢密院和六部如果封驳天子命令,那就不是免官可以收尾的事情了。那意味着天子已经失去了掌控国家,发布政令的权力。军权和行政权皆失,皇权被锁死在了宫中。这要不杀个人头滚滚,都无法重塑天子威严。

现在全看宰相的态度了。只有他们有威望、有权力向官家提出建言。至于左都御史秦桧,所有人都放弃他了,完全没有一丝指望。那就是个一切媚上的奸臣。

但文德殿内,陷入了一阵沉寂。

政事堂的两位宰相对御驾亲征这件事并没有太强烈的反对之心。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大宋御驾亲征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对当今天子更是如此。

毕竟大宋为御驾亲征就专门设立了东京留守司这么个职位,而且一直延续始终。

不算赵桓本人,大宋就已经有七次御驾亲征的记录了。

如果算上赵桓,那加上这一次御驾亲征就提升到了十次。

没错,这已经是赵桓的第三次御驾亲征了。第一次在靖康元年正月,朝廷下诏亲征,还组建了亲征行营司。第二次在靖康二年,率神武右军南下南京。

平均下来,大宋不到二十年就会有一次御驾亲征,这频率也跟后世阅兵差不多了。

当然,实际上讲,形式也差不多。

皇帝御驾亲征,也就是把御营开赴至前线附近,检阅一下士兵,激励一下士气。

以大宋官员对当今天子的了解,天子不是那种会拿着刀剑亲自冲锋陷阵的性格。甚至就连军事部署,天子可能都不会插手干预。

所以御驾亲征,与其说考验军事,还不如说考验大宋的财政。

但大宋恰恰如今国家财政充沛,府库充足,皇帝御驾亲征,对国家而言没多大负担。

但却能保证这场战事的胜率,同时宣扬国威。

左相张浚是个主战派,对这场御驾亲征,倾向于支持。

右相梅执礼虽然主张维持边疆和平,但他在这次御驾亲征中是最大受益者,可以辅佐太子监国,总揽朝政。

而且他跟天子同朝多年,十分清楚,以官家如今的炽烈君威,自己一人根本无法说服其改变主主意。所以他明智的选择了沉默。

无人反对,御驾亲征的决议正式通过。

大宋将倾举国之力北伐,用四十余万大军一举击垮金国国内的十几万孱弱之师,趁金国国内虚弱,彻底将女真赶回白山黑水之地。

四十万大军北伐,规模已经不亚于隋灭南陈。

宋军良将劲旅云集,所有人都摩拳擦掌,争作大宋韩擒虎,执其君问罪于御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