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汉贵女 笔下> 东山(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山(1)(2 / 2)

后来,这种下定金的方式延续到了不少领域。而且现在的棉花供需就是典型的供不应求,为了收到更多的棉花,保证不会被别人抢走自己的‘供应商’,下定金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徐州、扬州这些地区,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整体来看是地广人稀,应该不存在人地矛盾。如果不考虑到越南方的地区发展程度越低这个问题,他们可以说是过的很舒服了,至少比中原地区的农夫过的舒服。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徐州、扬州其实是地少人多的代表。

这是因为这些州看起来地盘非常大,然而实际上已经开发的地区很小!绝大多数人都聚居在极小的、已经开发的比较成熟的地区,这样看来,人均耕地就很有限了,特别是更南方的扬州,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之前做甘蔗种植园的时候,因为甘蔗利益的推动,北边的有钱人和南边一小部分土皇帝联手推了一波甘蔗园,开发了一批未开发的土地。土地开发之后就想办法弄人过来种甘蔗,一般都是奴隶和破产农民。

然而奴隶和破产农民始终是少数,这些人还在本地居民身上想办法。相比起背井离乡的中原地区百姓,雇佣本地百姓是既经济又容易进行的操作。

甘蔗种植园已经将这一波人口吸纳地差不多了毕竟是公元前的西汉,人口规模就摆在那里,也不能要求太多了。

而现在又引入了棉花这个时候大家发现,难受的不是没有赚钱的生意,而是明明有赚钱的生意,却偏偏缺人!

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个问题,棉花在南方的席卷之势会更加夺人眼球。

而对于南方的甘蔗种植园也好,棉花园也罢,朝廷都是支持的,甚至会帮助经营者们弄到更多的人过去种甘蔗、种棉花,这个过程中甚至有不少并不那么光明的手段,带有胁迫性质的南下早就不是新闻了!

朝廷之所以这样做,也不是为了帮商人,朝廷是为了帮自己——这几年加税严重,破产农户已经很不少了,有甘蔗种植园和棉花园这个泄洪区,吸纳破产农户,让他们有个去处,有一条路可走,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有很大好处的。

而且甘蔗田、棉花田都是立足于土地的农业生产,每年产生的赋税也是一点儿不少地上交了的(这个时候的商税简直不值一提,国家不重视,收取的比例很低,农税占据了绝对的主力)。

开发南方的土地,这就等于是扩大税源啊!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过去,中原地区开发南方的动力不足,就算是朝廷想要南方的生地变熟地,也不可能搞强买强卖。现在受利益驱使,商人、贵族们不少都自己花钱去开发南方了,国家自然是乐于配合着做点小工作的。

更何况也不白做,给自家的棉田、甘蔗田弄到了人,经营者也会投桃报李。朝廷本身能不能得到这份好处是说不定的,但对于经手的官吏来说,他们是吃饱了!说句不好听的,这样甚至动力更足!

另外,也说不清楚是好是坏的一个影响,奴隶贸易更繁盛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算是必然选择。现在相比过去,奴隶市场暴涨!过去,有技能的工匠、长得漂亮的歌姬舞伎,都是奴隶市场上的抢手货,价钱也体现了他们的稀有程度。

现在,这些奴隶依旧相比别的奴隶价格遥遥领先。但普通的奴隶价格提升很快,过去这种普通奴隶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根本卖不上价。现在,若是价格不合适,奴隶贩子立刻就打包卖到南边的甘蔗园、棉花园。

对于南方的甘蔗园、棉花园,想要得到奴隶,根本不能只靠钱,他们得用糖和棉来交换。和奴隶一样,这也是现在最紧俏的商品,同样不能单单以钱来衡量。想要大批量地交易,光是钱是不够的。

奴隶贸易本身对于大汉的百姓来说,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穷的要卖身的就是那些人,并不会因为卖身价涨了许多,原本不卖身的人也卖身为奴了。或许利用债务之类将一些人变成奴隶的黑色手段会因此多一些,但这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非常有限。

奴隶贸易真正冲击的是大汉周围的国家。

首先就是匈奴首先,匈奴过去很少和大汉做奴隶交易。第一是用不着,大汉没有那么大的奴隶缺口,还需要从匈奴进口。第二,匈奴不乐意!奴隶对于匈奴和对于大汉的意义完全不同。

大汉有奴隶,但大汉并不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中差别还是很大的,而最显著的一项就是劳动的人口,大汉从事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奴隶占比很低!自耕农和佃农是绝大多数,而就算是佃农也并非奴隶!

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汉的国家维持并不依靠奴隶!

匈奴则不同,整个国家更偏向古老的奴隶制。匈奴人本身的职业是‘战士’,虽然也会有自己放牧、自己生产食物,但那都是不用打仗的时候对自身劳动力的利用。而真正进行生产的是属于这些战士的奴隶!

在这一点上,游牧民族是一脉相承的,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女真族,就是后来建立了清朝的那个,也是如此!所以才会有规模那样庞大的‘包衣’。对于他们来说,奴才就是非常重要的财产!打仗就是为了抢地、抢人口!

每次打仗都像是一次生意,这就是他们的职业。只要打赢了,每个战士就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土地和人口,这些人口会在这些土地上为他们生产。无论是放牧还是种田,总之就是供养他们。

中原文明肯定觉得北方游牧民族这是抢劫,但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他们真不这样觉得,这完全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啊!这就像是大自然中的猎食者不会觉得自己捕猎咬死了一只羚羊有什么问题。

这种认知前提下,匈奴怎么可能会向大汉卖奴隶呢!

然而,旧有的一切都是用来打破的!别以为人类很聪明,如果真的那么聪明,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出现利令智昏、杀鸡取卵这样的蠢事?

对于匈奴来说,卖奴隶就是杀鸡取卵,但原本不做只是因为利益不够而已!一旦好处给到位,他们是会被好处冲昏头脑的!

比如说这个冬天非常难熬,如果过不去这个冬天,就算留下所有的奴隶又有什么用呢?首先要把眼前的难关对付过去啊就和中原地区的土地兼并一个套路。这种情况下,奴隶被大贵族卖走,然后大贵族和大汉这边的奴隶贩子交易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至于匈奴之后会缺少奴隶那就打仗吧,就算现在的大汉越来越不好惹了,西域还是自家自留地的。而且草原上还有一些小的游牧部落,他们也不是匈奴人,把他们变成奴隶补充也不错——其实匈奴内部自己也不团结,匈奴只不过是许多部落的总称而已,各个部落缺奴隶了,内部冲突一番,死道友不死贫道,这样的事往年灾年难熬的时候又不是没做过!

只要把握好尺度,不被王庭抓典型,什么麻烦都不会有!

如今大汉和匈奴打仗越来越占优了,这也有利于匈奴奴隶引进——打赢了肯定是有俘虏的。俘虏的处理办法有很多,直接杀了报战功可以,送到长安献俘,然后再由皇帝下旨或杀或赦也可以(杀了是扬威、复仇,赦免则是体现仁德,总之都有话说)。

另外还有别的处理方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而自从奴隶贸易起来之后,直接杀掉的处理方式就急剧下降了,除了少数送去献俘的,都被卖给奴隶贩子了。这种买卖是公开的,报给朝廷知道了的,对于朝廷来说,这也算是边军自己解决了一部分养军需求,减轻了朝廷负担,也有利于解决南方甘蔗园、棉花园的用工荒,没什么不同意的。

至于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不人道(儒家等一些学派确实不太支持奴隶,虽然这并不妨碍这些人家里用奴婢),只能说这个时代还比较粗放,各方面都是。说是尊礼,其实很多礼都已经丢失了权力可以压制住一切。

对匈奴这样处理,就算有人颇有微词,也立刻被别的声音淹没了——反正那是夷狄,夷狄根本就不是人啊!这么处理没毛病!更何况那可是匈奴,一直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的匈奴,即使是用最朴素的情感来看,也不应该可怜他们吧?

古人可没有人道主义这种概念

对于军队,他们也乐意做这样的事。虽然说是上报了朝廷,但那只是因为规模太大,不上报也瞒不过去而已。实际上,交易的具体规模肯定和上报的不同也就是说,军队得到的比外界知道的多!

多得的好处自然有整个系统的人去分这在古代,甚至连违规违纪都算不上,只能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代军队么,不能用现代军队的标准去要求——事实上,就算是现代军队,也只有极少数国家的军队做到了军队不经商。而一旦经商,这种事情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而除了匈奴的奴隶,还有西南夷奴隶,这里本来就为巴蜀之地常年提供开矿用奴隶,业务可以说是很熟练了。只不过以前只需要保证巴蜀之地开矿所需,业务规模说不上大。现在有利益驱使,自然会有人弄来更多的奴隶!

一部分是西南夷中的强势部落打仗所得,也有搜获的野人,甚至有人搞到了天竺奴隶——表面上看,南亚次大陆被喜马拉雅山分割独立,实际上还是有山口可以进出的,如今天竺打仗正乱着呢,只要有商道可以往来,弄来奴隶非常简单,简直就是纯赚!

再有,南方地区的野人、南越那边的交易总之各地奴隶纷纷送到了南方的种植园里恍惚间,陈嫣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促成了一个可能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她本能地觉得这样不太好。

然而站在这个时代的人的角度,她又没办法这样简单地去想这个问题了。国家、民族、生产力、战争太多太多的东西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了。而且说句实在话,市场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个时候就算陈嫣想要停下这一切也不可能了!

这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当初是她选择打开的没错,但关上却不是她能做到的了。

那些在这一浪潮中被利益裹挟而来的人不会被说服,甚至市场的客观规律也不会支持陈嫣的‘决定’。现在的她,也不过就是浪潮中的一个而已,而人又怎么能对抗时代的浪潮、洪流呢?

即使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英雄豪杰,他们也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候、恰到好处地顺从了浪潮而已。

想到棉花,甚至更早一些的甘蔗,刘彻就不能小看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植物的未来了。所以非常谨慎地道:“难道这其中有下一棉花、甘蔗?”

陈嫣想了想,如实道:“我尚未见到,等一些日子,东西送来才能说是不是下一棉花、甘蔗不过即使不是棉花、甘蔗,至少也是茉莉、胡椒之类了!”

胡椒刘彻是知道的,虽然胡椒的引进比茉莉其实要晚一些,成规模种植更晚,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但胡椒比较特殊,它是一种调味料,呃按照这个时候的传统,当成是香料也可以。

这个时代的食物味道其实是很单调的,即使是贵族也很难品尝到多丰富的滋味,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调味料其实都不会便宜,也很容易受到欢迎。胡椒弄来之后,陈嫣就研发了几道要用到胡椒的菜肴,然后通过聚宝阁旗下的一些酒舍给传播了出去。

一旦有了这个开始,自然会有庖厨研究胡椒在菜肴中的应用。

在这方面,宫里走到了时代前列这也很正常,当初陈嫣用素油,别的地方都没有,还是从少府搞到了一些茶油。背靠少府,宫里本来就会供应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用不用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

宫廷之中自然要广收天下之珍!

不得不说,胡椒未来能成为重要的调味品之一,本身的也确实有不错的特质。传入宫廷之后,立刻有庖厨研究出相关菜色用来丰富宫廷菜谱,也是讨好宫中贵人。这种情况下,刘彻对这种黑色的小玩意儿至少是知道名字的。

反而是茉莉,现在在外面也算是大红大紫了,他却不太清楚(种茉莉是门好产业,茉莉香也是日化部门生产的香脂、香水、香皂的主要香味之一,女人们原本不知道茉莉花的,这个时候茉莉花却以极快的速度成为大众认知度最高的花种之一)。

刘彻自动忽略了自己不太了解的茉莉,以胡椒来思考问题,点点头道:“那倒是不错对了,棉田”

“?”陈嫣疑惑地看向刘彻,不知道对方在迟疑什么。

刘彻的迟疑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很快他就往下道:“棉田在齐地如此之多,粮田恐怕会不太足这几年却从未听闻青徐粮价暴涨,这是如何处理的阿嫣可知?”

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问陈嫣,应该问管理地方的官员们才对。毕竟像是粮食、粮价这样的大事,完全是官府的工作范围。但刘彻并不觉得青徐那边的官员可以做到这个程度,她直觉是陈嫣的操作起了巨大作用。

刚刚之所以犹豫了一下,也是觉得这样太夸张了——粮食供应问题,这可以说是国家最大的问题了!如果这个问题那么好解决,国家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事实上,绝大多数麻烦都是从粮食而来。

如果陈嫣真的能在这上面做到这个程度,未免让人太难以想象了。

然而,如果不这么想,那就更无法解释一切了!所以到最后,刘彻也只能接受这个听起来非常荒谬的解释。

“粮哈!”陈嫣轻笑了一声,想了想道:“陛下这里可有地图?”

地图是非常珍贵的,但在刘彻这里,想要地图就太简单了。点了点头,就让人取来一幅绘制范围最大的地图,甚至连在大汉周围的势力也绘了出来。虽然有些简略,错误的地方也很多,但拿来示意也足够了。

上林苑有刘彻用来练兵的地方,驻扎的精兵也不少了,陈嫣并不觉得临时弄来一幅地图很难。所以直接展开地图,解释道:“陛下请看这一处!”

陈嫣指出的地方是南越,以及南越以南和周边的地区,轻轻点了点才道:“陛下以为,田地产粮多少看什么?”

刘彻其实并不了解农事,但作为皇帝,理论知识还是知道一点儿的,所以试探道:“地力、粮种?”

就连农夫的勤劳与否都列举出来了,而陈嫣只是点头。

等到刘彻不说话了,陈嫣才道:“陛下说的这些皆是,不过最要紧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南北!”

其实陈嫣想说气候种类,但这个还要解释,所以她干脆简单粗暴地解释为南北了!

“越往南去越湿热,这似乎有些不适宜居住,然而却是适宜种粮的!中原的粟、麦、稻等,皆只能一年一熟。而在百越之地,若是细心耕作,一年二熟轻而易举。至于再往南而去,至于南越,甚至南越之南,一年三熟也是寻常南越之难无冬日,根本不需停下耕种!”

这不是陈嫣胡说的,而是明摆着的事实。

“所以南域之国极易生存,以至于民夫怠惰,常常无所事事——随意便能温饱,自然少了许多勤劳刻苦!”

说到这里,陈嫣揭晓了答案。

“青徐之地粮价能始终稳定,靠的就是南域之国的粮食这些粮食多是稻米!这些稻米走海路北上运来,比粟米还便宜,粮价这才不能起来。若是陛下遣人多打听就能知道了,如今青徐之地吃稻米已与吃粟米平分秋色。”

这个说法一出,刘彻立刻觉得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的新文《七零年代小美人》大概会在月中的时候开文,对年代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看看,希望能帮忙点个收藏,预收数据也好看一点点【鞠躬感谢感谢在2019-12-05 06:09:01~2019-12-06 06:06: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凤凰花又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