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六零年代之悍夫免费> 第112章 第 112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第 112 章(1 / 2)

“能否请你试一试?”

沈卫民本来其实并没有太大感觉。那个叫怜喜的姑娘看起来年纪不大, 如果从小被家里人捧着宠着,确实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性格,目中无人、分不清状况、说话不讨喜。尤其这件事情有牵扯到她母亲, 一时失控想为母亲正名也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有些粗俗, 让人生厌,但是还不到反感的程度。

社会上这样的人很多, 如果尝试着去和每一个人计较,那沈卫民就不用干别的事了。

就在刚才,他还认为后面走出来的老太太是个明事理的,毕竟开店,开门迎客,讲究一个和气生财, 让上门的客人败兴而归,是每个店家都忌讳的事情。再有老人面带温和,慈眉善目, 看上去并不是会强人所难的, 所谓相由心生。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沈卫民现在就觉得自己的结论下的太早了。这不仅是强人所难, 甚至还有些得寸进尺。他们是客人,进来的目的是看绣品,赵姑娘看上就多待会儿, 看不上立刻转身离开,这是他们的自由,哪有第一次见面就让客人表演才艺的道理?

沈卫民勾起嘴角,淡淡的看了一眼老太太,“抱歉,请恕我们不能答应。”

他虽然没有表现出来, 但态度傲慢,根本没有把这个绣坊和绣坊里的人放在眼里似的态度,让冯怜喜连死变得极其难看。她张口想嘲讽一番,被老太太拦住了,还被低声警告了几句。

“姑娘,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要是你的绣品比墙上那幅优秀,我可以送你去参加评比,要是能评上奖,你就有名了,种花家无人不知。”冯老太笑着看向赵琪,浑浊的眼睛里看不到一丝和气。

“不了,好与不好由我自己评判,就不劳您和大家费心了。”赵琪语气平淡,卫民哥明确拒绝的事情,她怎么可能会答应。

想到这里,赵琪心里一阵懊恼,她和卫民哥好不容易来一趟省城,出来逛街是为闲暇娱乐,而不是与人斗嘴或者表演绣艺的。这还没逛完,就被这祖孙两个扫了兴,心里可真是不舒坦。

赵姑娘对刺绣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但这仅对她自己而言,与其他任何人没有关系,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在这项技艺水平比谁突出。就像她出现在这里,也只是想与人交流,而不是切磋。

不过,既然都是绣品当然会存在技艺高低差,赵姑娘既没有指教技艺不如她之人的想法,也没有在技艺高于她的人面前低头的想法。刺绣,之于赵琪更像是一种寄托,是她和前世自己的一个剥离。

当然了,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是赵姑娘对自己的绣艺非常有信心。就算是从以前传到如今的刺绣大家,现世继承人可能都没有她接受到的教育纯粹。赵琪曾经师从江南绣术名家,在刺绣技艺发展最灿烂的时刻,她接触的名家不在少数,并从她们那里得到了诸多指导。一直到现在都还获益匪浅。

她这开了挂的学习经历可不是哪个都能有的,如此,如果还比不上谁谁谁,她自己都觉得丢人。但是有信心是一回事,秀出来又是另一回事,更别说眼前祖孙两个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陌生人。在陌生人跟前抖绣艺,赵姑娘可没有这个爱好。

“你怕是不敢了吧?刚刚还信誓旦旦的说墙上绣品一般,现在轮到自己上场却怂了。早知如此,刚开始就不要大放厥词,免得贻笑大方。”冯怜喜不屑地说道。

冯家刺绣代代相传,传媳不传女。冯怜喜是冯家女,所以她娘有学的资格她却没有,即使现在是新社会了,祖上定下来的规矩还是没有被打破。

冯怜喜平常根本不进绣坊的,这次是为了磨奶奶给她改图纸才专门过来一趟。擅刺绣者,一般女红都非常出色,虽然审美还停留在以前,但是手上功夫比她们刚出中专学校的学生好太多了。

谁想到奶奶这次竟然不答应,说什么她既然进了成衣厂,就该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而不是依赖家里。然后在她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还被批得一文不值。

冯怜喜心里愤怒,从来都是这样,在奶奶跟前,自己从来没有讨到过好处。小时候学穿针引线,她明明非常努力,却还是总受到批评。相反邻居家姑娘明明对穿针引线没有任何兴趣,他奶奶和他娘却不厌其烦的教导一遍又一遍,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那个姑娘和她大哥定了娃娃亲。

八字都没一撇,就这么上心,相反她身为亲生孙女,亲生女儿却完全没有这个待遇。冯怜喜心里能高兴就怪了。后来她想着反正这项技艺不传给自己,不如好好上学,所以她放下针线,挑灯夜读。

努力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她如愿以偿考上了中专。中专毕业以后,顺利进入成衣厂成为一名工人,她的工作是设计和打版。让一个刚从学校出来,几乎没有学过专业知识,只在小时候拿过针线的姑娘做这项工作,她根本无法承担起责任。

于是,她娘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拿着自己的设计稿去请教奶奶。冯怜喜本来是抱着试探的态度过来的,没想到奶奶竟然答应了,并且效果出奇的好。虽然现在社会流行服饰非常单一,但这并不表示生产的所有衣裳都一成不变,颜色、款式、布料等都要从多方面考量的。

这是她进厂的第一个工作,完成的非常好,就连上边领导也对她非常赏识。这次厂里又给她拨了新工作,她想也不想的拿着以往的别人的设计稿过来找奶奶,想让她改动几笔,她好交差,然后被拒绝的很惨。

眼瞅着明天就要交任务,她这什么都没做,当然非常着急。被拒绝后的心气不顺,脑海中浮现的是从小到大家里对自己的漠视,冯怜喜觉得自己太可怜了,心气逐渐转变成愤怒。

从里间出来就听到沈卫民和赵琪正在谈论她娘的绣品,虽然对绣坊没什么感情,甚至可以说恨。不过这她家祖产,绣品的主人又是她娘,岂荣别人还是如此年轻的小夫妻随意置喙。

更重要的是她胸口闷着一股气,非得发出去不行。

只是没想到奶奶都亲自出面了,对面两个人还是油盐不进的样子,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谁。

沈卫民和赵琪当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谁,不管是冯连喜还是冯老太,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人,今儿才第一次见面。正因如此,才更反感。

现在听怜喜说出这番话,他们也只觉得好笑,什么叫倒打一耙?眼前这就是。

他们完全不认识,走进这家店也是临时起意,沈卫民不认为他们有资格要求赵姑娘做这做那,别管对方是年轻姑娘还是老人都一样,而且这所谓的试一试到底是想试刺绣手艺还是想验证其他?

谁又能说得准。

刺绣只是赵姑娘的一个爱好,却是他们绣坊的安身立命之根本,沈卫民不觉得,其中有对比的必要。至于所谓的送去参评,且先不说带来的名和利,就说如果老太没有一点私心,会这样大喇剌的说出来吗?怕是最后要以他们绣坊的名义送去吧?

不论是哪种目的,满足的好像只有她们,而自己和赵姑娘并没有任何好处,反得劳心费神。

“琪琪,我们该走了。”沈卫民低声招呼赵姑娘,然后抬步走出绣纺。站在台阶下,他回头瞥了一眼绣坊上面的门匾“和记绣坊”,这四个字在现在的沈卫民看来充满讽刺。

和?呵!

赵琪应了一声,赶紧跟了上去。

冯怜喜还想再说什么,被冯老太拦住了。“绣房里大声喧哗,成何体统!当着外人的面,我没有严厉批评你,你竟然还得寸进尺!回家后让你娘亲自打你手板。”

“奶奶!”冯怜喜当然不依,“明明是他们挑衅在先,我不过是看不惯他们目中无人,替我娘出头而已。我娘好歹是奶奶你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就算有什么,也是奶奶你亲自指正。而不是外人看见一两幅绣品,就开始大放厥词。”

冯怜喜觑了一眼冯老太,专捡她喜欢的说。他们家和别家不一样,别家是亲姑娘姑奶奶,她们家亲儿媳妇。她娘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既是师徒又是婆媳,感情非同一般,那是谁都说不得,要不然她刚刚也不会那么大胆,直接在绣坊爆了脾气。

冯老太情绪缓和了些,她叹了一口气,“你怎么知道人家这是大放厥词,民间自有高手在,只见她一语就能道破这两幅绣品有何不妥,就知道她的绣艺肯定在你娘之上。”

“啊!”冯怜喜惊住,“不可能,她看起来最多不过十七,怎么可能比得上我娘几十年的技艺,不会是奶奶你判断出错了吧?”

冯连喜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冯老太甩过来的厉眼而闭上了嘴。她说的都是实话,虽然她娘在圈内是有名的没有天赋,但是非常努力,这么多年出来的绣活儿受称赞不少。那个小媳妇儿看起来年纪不大,如果绣艺在她娘之上,那得多高的天赋!

“人外有人!”冯老太说了四个字,“我本想着如果她绣艺高出你母亲,就把她收入门下,来年的文艺评选会,我们和记绣坊不至于次次挂空挡,连初评都过不了。到时候整个绣坊扬名,再发展壮大,这一切都被你搞砸了。”

冯怜喜没想到还有这一茬,想到这几年文艺评选时,家里的低沉气氛,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绣坊外,沈卫民把不小心落下的东西捡起来的时候,正好听见里面祖孙两个的对话。他勾了勾唇角,露出一个讽刺的笑。

“卫民哥,你怎么去了这么久?”外面赵琪等得有些着急。

沈卫民伸手去接她手里的东西,“找东西花了点时间,我们先回去吧。”

赵琪看了看沈卫民手里挎包大小的针线包,这……难道不是到地方就能看见吗?还需要怎么找啊?

夫妻两个都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当然,这件事也不值得他们放在心上。

不过经此一事,他们也没有继续逛下去的心思,商量之后决定直接回到里巷。收拾收拾,也差不多到吃晚饭的点了。

却在巷口见到了石相可。

“相可,”沈卫民原本还以为认错人了,唤了一声,见到人转过头来才敢确定。

“舅舅,舅妈。”石相可憨憨的走到沈卫民和赵琪跟前。

沈卫民点头,把手里刚刚在百货大楼买的糖葫芦递过去一串,“你妈告诉你我们来了?”

“嗯。”石相可抓了抓后脑勺,他没有去接,又被沈卫民提醒了一声才接过来。

他比沈卫民小两岁,和赵琪同龄,不过从他改口喊沈卫民舅舅开始,面对沈卫民的时候他就是真把自己当小辈的,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不过刚刚和张桂花吵了一架,现在舅舅有这么照顾自己,石相可有些心虚。

“小舅,”石相可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帮你舅妈拿着东西,咱们先回家,你再仔细跟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沈卫民温声说道。

“奥。”石相可接过赵琪手里的东西。他有些奇怪,夫妻两个出去,拿行李的不都是男人吗?为什么舅舅不拿都是舅妈拿着?刚才他可都看到了,舅舅手里就拿了几串糖葫芦,再没有其他。

石相可偷瞄偷瞄看沈卫民,又看看赵琪,难道舅舅已经虚弱到这个地步了?看着也不像啊。

要是沈卫民知道石相可的想法,肯定会严正声明他其实已经好很多了。至于拿东西,赵姑娘不同意他能有什么办法。刚刚在百货大楼他就想接过来,无奈赵琪根本不给,说是怕他累,有个比他这个当事人更关心他的媳妇儿,沈卫民心里甜着呢。

索性这些东西看着多,都是针线,细软布料,也没有多沉。

“是我的一个朋友家,我这几天都住在这儿,这进去记得叫人。”

“嗯,知道了。”石相可答话。

沈卫民推门进去。

叶建和和夏扬州正在院子里比划过招,很显然表兄弟两个都是练过的。不过夏扬州到底经验丰富,沈卫民进门的时候,他接连使了几个巧劲儿,直接把叶建和反剪住了。

听到门口动静,兄弟两个抬头,看到沈卫民,都笑着打招呼:“回来了?”

沈卫民点点头,“去了机械厂,又在附近逛了逛就回来了。这是花姐的儿子,我外甥石相可。”沈卫民给他们做介绍。

“两位叔叔好!”石相可听话问好。

叶建和夏扬州都有一瞬间的呆愣,被这么大个小伙子叫叔叔,还是第一次。不过叶建和很快反应过来,笑着发出邀请:“你好,晚上一块过来吃饭吧,我做东。”

石相可没有说话,旁边的沈卫民替他拒绝,“叶哥,这次不成,他是来替花姐拿一份文件,一会儿该回去了。”看石相可的模样,应该和家里发生了矛盾,跑到这边来,花姐知道不知道还不一定,如此再多留他,徒让家里边担心。

石相可诧异的睁圆眼睛,他是来替他妈拿文件的?他怎么不知道。石相可的反应当然逃不过在场几个人的眼睛,不过叶建和夏扬州什么都没说,开始继续比划。

沈卫民让石相可把东西交给赵琪,看着赵姑娘拿着东西回屋去。他才转身领着石相可往后院走去。这么大人了,都有基本的羞耻心,沈卫民当然不会当着外人的面对他说什么。其实真要追究起来,沈卫民自己也没有资格让他交代什么。

但是,谁让辈分在那摆着,他又是来找上门来的。

叶家院子正屋后面有一片空地,紧挨着后门,经过打理没有荒草肆虐,还挺干净的。沈卫民领着石相可绕着空地走了一圈。

“能和我说说吗?你现在到底是什么想法?”沈卫民沉声问道。

“小舅,我不想在运输队干了,我想辞工。”石相可说的直接,然后又加了一句,“你也别骂我,我是真的做不下去了。”

沈卫民转身看想石相可,这个一向精力充沛的孩子,现在有些精神萎靡,一脸灰败。他轻笑:“不想干可以,你小舅我也刚从县城机械厂辞职,现在也没觉得自己活不下去。”

“啊,小舅,你竟然辞职啦!”石相可惊呼。

“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这不过是换份工作继续在做。你可以不喜欢手里这份工作,我接受这个说法,但是相可,你能确定自己会喜欢下一份工作吗?

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待着被父母养,没人能说啥。但是你已经不小了,不出两年就得娶亲生子,到时候如果不喜欢,你还能摆摆手就走?那你妻儿要靠你父母养吗?”

沈卫民的声音不大,却句句砸在石相可的心头。

“小舅……”石相可哭丧着脸。

“我说这些都是客观事实,当然,如果真的在运输队干不下去,可以换工作,这是你的自由,就算是你娘也不能阻拦。我只是希望你在换工作之前能仔细想想,不要冲动行事。今天是不是和你娘闹矛盾了?”不然也不至于这个时候跑到里巷,甚至连他住哪都不知道,只能在巷口等着。

石相可没说话。

沈卫民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你可过分了,那么大一个小伙子,却跟自己亲娘过不去,可真是混账。”

石相可想反驳,抬头看向沈卫民深沉的眼睛,却不知道说啥了。他低头,沉默许久。

“小舅,你让我去你工厂里干活吧,工资少点也没关系,我肯定好好干。”石相可突然说道。

沈卫民不知道事情怎么拐到这个上面来了,不过还是笑着说道:“成啊,你要是能说服你爸妈,这次就跟我走。”

“我妈肯定没意见,她可看好你了。”石相可信誓旦旦。

沈卫民不置可否。如果是其他事,桂花姐可能真就答应了,但是关于儿子的前途,她不会如此儿戏。省城是全省最富裕、机会最多质量也最高的地方,张桂花认识的人不少,这份工作不成还能再换一份,没准儿石相可就定心了呢。怎么都不至于把儿子扔到穷山沟沟里去?

看石相可情绪上恢复了许多,沈卫民领着他往回走。“对了,我还有一件事要问你,省机械厂这段时间准备把货车出手,已经开始了吗?”

“开始了,不过旁边的鞋厂、和再旁边的成衣厂已经订了两辆,剩下的都是小型货车,拉货少,价格贵,大家都看不上。”

沈卫民若有所思地点头,直接把石相可送到大门口,“回去吧,明天上午我到厂里和工会谈工作。要是到时候见不到你人,以后咱都不见了。”

“小舅,你说话不要那么决绝吗?”石相可累觉不爱。

沈卫民笑了笑,“快回去吧!”

送走人,沈卫民回来就看到夏扬州和叶建和正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开解小朋友?”

“和他妈发生了点口角,刚从他妈那听说这事,接着就带到了当事人,作为长辈,我就啰嗦几句。”沈卫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有何不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