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TXTTXT> 第二百四十一章:三管齐下的经销网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一章:三管齐下的经销网络(2 / 2)

在各大百货公司,开辟有自己的销售柜台,甚至包下一整层楼作为郑百文的家电卖场,这种速度是很可怕的,民营企业10年做不到的事,他短短两年就办到了,付出了极低的资金,就铺开了全国市场,创造了国内零售界的奇迹。

可以这样说,只要他愿意,哪里有百货大楼,哪里就有郑百文。

更可怕的是,他不仅搞零售,还搞批发,不到10年时间迈进巅峰,97年最鼎盛时,郑百文控制了40多个全国性的家电营销网络,每个网络可带动50个以上的大型批发网点,年销售高达76亿,长虹便是郑百文一手带起来的,一个专事生产,一个专事销售,短短10年便制霸全国。

但是很可惜,98年就一夜垮塌,上市搞得一塌糊涂,陷入了造假风波,2000年勒令退市,董事长直接抓去坐牢,2002年被三联兼并,重组上市,之后被黄光玉的国美收购,这一宗收购案也让黄光玉身价大涨,三次蝉联全国首富。

可杯具的是,没过多久也被抓去坐牢了!!

就很意外的样子!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目前来说,只要搭上郑百文,的确是条捷径。

有郭老板的产能做后盾,他只需要铺够货物,在找足够的促销人员,在对方的卖场搞推销就可以了,快速的占领市场。

对方破产还有好几年,林岭东先知先觉,可以提前退出。

这波顺风车是肯定要搭的。

林岭东点头道:“干得不错,条件呢?你打听过没有?”

“打听过,我花了些钱,找一个本地的电视品牌市场部的人员,了解了一下,条件有些苛刻。”

“第一个,必须厂家和郑百文签订独家协议,一旦向他供货,则必须将批发和零售权通通交给他们,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批发市场,失去中小型经销网络,还同时失去代理权。”

“第二个,是利润点的问题,郑百文有强制要求,要求厂家出示严格的制造成本,他们要严格核实,厂家的单机利润固定在30个点,定价权也在郑百文手里,我们连定价权都没有。”

“第三个,是结款的问题,押5结5,还有半年的账期,合同金额5000万起步。”

林岭东:“wtfck?”

刘定新有些尴尬:“不好意思林总,他这个要求是很过份,他们现在发展良好,基本不考虑中小厂家,跟他们合作资金压力会非常巨大。”

林岭东却忽然笑了。

意思说,他只能拿到销售价的一半,还要半年之后才能拿到,哪个厂家能承受这样的资金压力?

可对他来说,却搞不好是件好事。

门槛这么高,可以在短期之内屏蔽掉低端对手,什么阿猫阿狗都能上郑百文,这才是乱搞,大企业也没什么人有他这么大的魄力,敢于压上所有身家,就图这品牌影响力,也是值的。

只不过,资金压力确实很大。

一旦自己的其他产业出什么问题,现金跟不上,很可能被郑百文给活活拖死。

总之有利有弊。

他也终于知道,为什么郑百文会这么快的盛极而衰,跌落谷底,压钱很正常,有账期也很正常,可强制利润,还押一半的货款,说句不好听的,把厂家当仇敌对待,为了自己的资金雄厚,占用商家的资金,一旦经营不利,肯定是墙倒万人推的局面,万人讨债,不完蛋才怪。

刘定新又赶紧说:“这只是传统家电的政策,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冰箱之类,这些产品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他们这样做也是情有可原的,提高门槛堵住质量的口子,新产品肯定有例外,条件还可以谈,我会加快速度和他们联系。”

林岭东点头道:“跟我想到一堆了,这方案可行,你跟他们抓紧联系,争取到一个最优的合作政策,押3结7,账期压到3个月我就可以接受,地推和广告我们自己负责,合同一年一签,退出时必须付清全款,按这个去谈吧。”

刘定新欣喜道:“好的好的,其实利润方面你不用担心的,这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刚上市有一段时间的暴利期,成本多少还不是我们说了算么,他们30个点,我们做到100个点也很轻松,成本方面我们有绝对的优势,芯片是自己的,与郑百文合作可以尝试一下,快速铺开全国市场,就凭这份知名度也是稳赚不赔的。”

“不错,去谈吧。”林岭东继续点头。

刘定新初来乍到,很快就获得老板的赏识,兴奋得脸膛通红:“请相信我,产品的区域口碑很重要的,像这样的大件产品,有着严格的市场区分,地方上认可了一个商品,口口相传,互相介绍,就是好卖,占据了前期的销售底量,至少在东北市场上,我可以保证没有其他品牌可以和我们竞争。”

林岭东笑道:“不用解释,这个我多少也懂一些,放手去谈吧,另一个方面呢,不走郑百文,你有把握搞起来吗?”

刘定新毫不犹豫的点头:“我也有,而且是很有把握。”

“说来听听呢?”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你看一下这个。”

刘定新翻开文件的第一页,上面有各种数据,快速跳过,指着最后标示着cpi这一栏。

“我来的第二天,就去拜访了哈工大的一位统计学教授,了解到本地的经济状况,这是他们连续三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连续三年保持2以上的高速增长,我已经在扩充人手,争取在短时间之内,把家电类的主要消费指数搞出来,每年总结,方便制定企业策略。”

林岭东眼神一亮。

这个话,是真把他打动到了,对刘定新的好感大增,意味着,他的风险意识很强,已经在建立数据库,市场细微的变动,都可以提前察觉到。

同时期的对手,几乎没人能注意到这个。

“可以,这个我很支持,你放开手脚去搞,薪水方面你尽管开,先搞个市场分析部出来,人员你自己安排。”

刘定新大喜过望,有一份工作就很难得了,老板还肯听自己的意见,还给自己一个分析部,这可造价不菲,有几个老板创业初期就肯拿出来?

一个都没有!

老港商有一个算一个,全是暴发户,没有人会注意这个,都是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捞钱,拼命的压缩预算,恨不得一个人做10个人的工作,这个老板却不一样,他内心的抱负终于可以施展出来了。

刘定新恨不得站起来鞠上一躬,吞了一口唾沫说道:“谢谢林总,时间太紧,还缺乏很多细节上的考量,但总体的经济形势,请你相信,一定是强劲且健康的,通胀率也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这完全是一个新兴市场,不论怎么做,我都有充分的信心做好这件事,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林岭东笑道:“你尽管放手去办就好了,继续说。”

“另外,我还准备了两套方案。”

“第一套,我将他命名为创新计划,放弃与郑百文的合作,去寻找大型批发商,拉拢中小型经销商,建立自己的三级经销制度,将产品快速铺开,然后干掉经销商,转加盟经销,进一步转型,发展直营店,形成一个三管齐下的经销网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