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课(2 / 2)

/≈gt;那之后的皇帝是给他来做,也是理所应当的。

大家可都知道,这位李二公子、可不仅仅是“能打”那么简单。这可是未来的“唐太宗”陛下!

他的文治也同样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是华夏数千年来帝王中的头部选手了——全部皇帝参加的游

戏中,谁拿了第一?

被别人家儿子的优秀糊了一脸,杨坚羡慕得眼睛都要红了。他的儿子如果这么能干,那他还愁什么啊!好恨李渊。

李渊、李渊,这个李渊,好像是伽罗的外甥吧?不行,得去把李渊弄过来放在眼皮子底下。

先把人弄过来,对未来“反贼”的处置以后再说,主要是这个二儿子得在他眼皮子底下生才行。——而、

当几乎所有观众都认为李世民当李唐第二任皇帝简直是理所应当的时候,除了贞观之后的观众们知道具体情况,亦有寥寥数人从李晓诗的讲述中察觉出了不对劲的地方、那些隐藏在发展中的,微妙的暗线。

是,没错。

李唐的天下基本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所以,如果他是太子、是李渊早就属意的继承人,那一切都好说,的确顺理成章。甚至还能直接避免出现其他王朝中开国皇帝为难于不知该怎么“处置”开国功臣们的情况。

但,如果不是呢?

如果从一开始,李渊就没想过让这位优秀的、能够济世安民的儿子,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呢?没听到李晓诗一直称呼的都是:李二公子,而不是李太子、么?

李渊给李世民封秦王,封天策上将,封这个封那个——如果李世民是太子、或者是李渊心目中的未来太子,那还会有这种情况吗?

不会。

更别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了。

如果李渊打的是传位给李世民的主意,那他根本不会把李世民这样毫无节制地放出去打仗,太子固然需要军功,却不至于以这样的方式去拿命换——那可是未来的继承人,唐王朝未来的希望。

难道他不想让李世民、不想让唐王朝好了么,敢把太子放出去日日都在高危的死生之线上挣功勋?

所以,归根究底,只能有一种答案,而且答案昭然若揭——

≈gt;

刘彻甩甩手,毫无意识地随口讲出现代词汇,又道:“自己玩不转权利,落得这样的境地,那就得看他舍不舍得了。”

李晓诗从来没有提到过李渊的太子是谁,但如果李世民不是,那肯定就是李大公子了——那位李世民的兄长,李渊的第一个儿子。

立下的太子是长子,但二儿子的优秀已经超脱掌控,甚至在天下人看来都应该是下一任的皇帝,那么李渊就应该能够判明情况了。

这个二儿子成长到如今的地步,是离不开他这个父亲的推波助澜的。

如果不是他这么不加节制地依仗、如果不是他这么不予留情地使用,那即便李世民再怎么天纵奇才,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也依旧不会变成现今的军功累累——想贬都没法贬。

所以,这个太子啊……

刘彻捏了个杯子入手把玩,神情淡然地觑着小天幕中的李晓诗,等待着她接下来的发言。

如果李渊是个拎得清的,如果他能果断、如果能舍得,那一切就都还有挽回和补救的余地。

虽然回不到最开始的样子、虽然可能与他自己的期望背道而驰,但,他只有这么做,才能避免一场宫廷悲剧的发生。

“那应该怎么做才好?”

原本是来受检查课业、得了准许就留下和父亲一起观看天幕的秦朝公子公主们都看着那个玄色身影,面露殷切。

嬴政点向扶苏:“你觉得呢?”

扶苏在听李晓诗讲述时就隐约意识到了哪里的不同,但始终不甚明了,如果不是嬴政方才点明,那他应该还是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如今知道了矛盾点在哪里,他沉吟片刻,缓缓摇了摇头。

“儿以为,这已经不是太子和公子之间的矛盾了,这更偏向于开国‘功勋集团’和皇权的矛盾……假如李渊他固执地想保太子,在儿臣看来,也并不太像是对两个儿子的权衡,更像是与‘军功集团&39;的博弈,他不愿意退让——只不过这个军功集团的代表,是他的儿子。&34;

扶苏说得很慢,一点一点剖析着他的想法,&34;如果是早些时候,儿……还能想到该怎样做。李渊可以限制李世民的出征机会、将建功立业的机会均匀地给予更多的将军们,同时也能起到限制给李世民的封赏过重的情况,一点一点蚕食他手中的兵权。但到了这种时候……儿臣想不

出该如何解困了。”

对,就是“困”。

等天下太平,李渊的处境,就是个巨大的困局。他必须做出调整,做出退让,才能够无风无浪地化解这一场即将到来的风雨。

但这种对峙又怎么能是轻易可以化解的?李渊是皇帝,皇帝是有自己的立场的,皇帝很难改变自己的立场——更不要说是为了区区一个儿子而改变立场了。

或许在他看来,无论李世民再怎么样功绩卓然,那也只是他的儿子,始终都是他的所有物,可以任由他摆布。

但,他疏漏的是,李世民在是他儿子的同时,还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聪慧绝顶的人。一个将雄才大略藏于心、集文韬武略于一身的人。

他羽翼已丰,又怎么能容忍被随意拿捏?

所以,他和李渊、或者说,和太子之间,一定会有一场大型的矛盾。

而从李世民是“大唐太宗”的结果可以看出,这场博弈的最终获胜者,是李世民。可如果没有天幕、从李渊的角度出发,他又该怎么样避免这场矛盾的爆发?扶苏惭然摇头。

嬴政却没有责怪于他,反而点了点头,一定程度上表示了称赞:&34;能够看到这点,很不错。&34;

“至于怎么处理,也很简单。”

说着,他唇角稍提,勾出了一丝没有什么感情的弧度,视线着落在小天幕的李晓诗身上,道:&34;废太子。&34;

废太子,就这么简单而已。

在矛盾爆发前,先一步做出决定,当机立断地废太子,立老二。

在被废后,如果太子心甘情愿认了命,那就皆大欢喜,李世民不像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从他对待百姓和降将的态度就能看出,那太子这辈子应该是衣食无忧的,可以保一条命,做个吃喝玩乐的闲散公子,安享晚年;而或许,太子会心有不甘,并做出一些超出预计的事,比如造反之类,但那就有了光明正大的借口,大可以一杀了之,保天下太平。

无非就是舍弃一个儿子罢了。有舍有得。

在天下和大势面前,舍弃精心培养多年的继承人太子,选择自我野蛮生长、但成长得几乎完美的另外一个儿子、李世民,就是最优解。

≈gt;

那么他早年那些糊涂账就都可以彻底清算,一笔勾销了。归根究底,只是一个皇帝该有的魄力而已。

而之所以丢弃这个儿子,并不是因为他太废物什么的。

换句话说,无论这个被舍弃掉的太子能力如何,只要他比不上李世民,没办法在正面博弈中力压李世民、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继承人,那他就该被抛弃。

——没有办法,因为他有一个拎不清的父亲。

这也只是为了李渊这个父亲、这些年来的行为擦屁股而已。

他拿不起放不下,哪边都想不舍得,一边想留一边想用,把优柔寡断当做理所当然,那就活该面对这样的结局。

这都是他的错。冷淡的语句落入耳中,扶苏后背一麻。

被精心培养了几十载的太子,一朝被废,有几个是愿意善罢甘休的?几乎是可以预见到的、必定流血的结局。

但心里发凉归心里发凉,扶苏没有像前些年一样,直白地询问父亲这样几乎等同于“手刃亲子”的做法是否太过于冷血,他微微沉思后,不得不同意、嬴政给出的这个做法,是所有的处理中,最为干脆利落、消耗最少的那一个了。

如果等到李世民和太子打起来,那不仅有可能死伤更多、牵连更多人,对皇室的名声也不好。当然,这一点是他自己补上的,他读书面广,接触得多,对这种“兄弟阅墙是为不睦”的观念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父亲未必会在意这一点就是了。

另外的时空中,李渊也脸色凝重起来。

要来了。

他一直苦恼该怎么处理调和儿子们之间的关系,纠结该怎么平衡儿子们的势力,但始终没有解法,眼看天幕上的时间已经来到了武德七年,李渊心中的纠结更甚。

想知道,又不太想。

可李晓诗的讲述才不会因为个人的想法而停滞,她继续说道:“接下来就到咱们在说唐之前讲述李世民的最后一部分了。&34;

为什么是最后一部分呢?因为李世民快要成为皇帝了,马上可以和唐朝一起讲了。

大家都听得出李晓诗的言下之意。

小秦/王李世民也屏住了呼吸,眨眨眼,盯着天幕。

他现在十九岁,还没到那个时候,但只听后边的事迹就已经热血沸腾了,所

以,他也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是耶耶立他为太子了吗?那建成兄长呢?

天幕上,李晓诗清脆的声音传来,传进了所有观众的耳朵里。“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同年,李渊禅位,传位李世民。”“李世民继位,改元贞观。”小秦/王呼吸一滞。

虽然之前依稀记得看到过“玄武门之变”这几个字,但那时候的音乐一点也不像是说起其他政变时的郁郁,所以他当时和大多数人一样,都还沉浸在大唐开国的喜悦中。

而等反应过来之后,天幕上就已经是“贞观之治”那些国泰民安的画面了,又让人进一步沉入其中——这当然一直都没怎么把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往心里放啊。

但……玄武门之变和他、和李世民登基,竟然是挂钩的吗?

耶耶他……

…竟真淡薄至此?

李渊也脸色惨白。

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个字意味着什么。政变、政变。

他自己当然是不可能发动政变的,建成又是太子,更没有政变的必要,那只可能是……老二。

老二他、他——他怎么敢!

阴沉听完全程的李建成目眦欲裂。

同样觉得匪夷所思的还有杨坚。

隋文帝陛下正琢磨怎么从还没出生的李二身上榨出点价值,就听到了这句玄武门之变,他的表情顿时僵住了。

片刻后,杨坚反应过来之前因为满心别人家儿子而忽略了什么,立时又迷茫了起来。

李渊他……是不是有点问题啊?这是嫡子,嫡子!你的亲生、嫡子!这么优秀,这都……嗯??

暴殄天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