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章 IF线(2 / 2)

刘嘉在店里看见过麦氏速溶咖啡,也就是后世的麦斯威尔。

有速溶咖啡,为什么还一定要来喝店里的咖啡呢?

是因为店里的提神效果更好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更加无趣了:“那么大一罐,谁会把它带出来。”

此时的速溶咖啡主要面向的是家庭客户,一大铁罐三斤重的那种。

确实……正常人不会带着它去上课。

带出来也不方便。

刘嘉摸着下巴:“我有一个想法。”

此时麦斯维尔速溶咖啡,是美国市场上唯一的速溶品牌。

雀巢还在瑞士高高兴兴地卖奶粉,完全没有关心咖啡。

麦斯维尔此时的生意也不温不火,毕竟此时的美国再卷,也没后世卷得疯狂,硅谷和华尔街也没有发生很多类似几天几夜不睡觉赶工的反人类事件。

速溶咖啡能卖得起来,必须天时地利人和凑在一起。

咖啡豆的价格必须够便宜,这样速溶咖啡才能把价格压下去,否则,一杯手磨咖啡一美金,速溶咖啡也一美金,脑子有病才买速溶的。

必须有一个喝速溶咖啡的理由,比如时间特别着急,等不得手磨咖啡。

巴黎的锦儿、纽约的尼尔森又接到新的调查任务:调查速溶咖啡的饮用习惯和饮用场景。

数据结果显示,现在法国不具备这个条件,喝咖啡是社交、是放松,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忙到必须喝速溶咖啡的地步。

“不要紧,那就先卖美国,现在的市场也够大了。”

这几天,跟好几家公司签的《李侦探在随便什么地方》ip销售合同的钱款已经到账,刘嘉买下了一家制作速溶咖啡豆的工坊,它的所有设备都是齐全的。

当初老板看麦斯威尔卖得不错,于是一激动就跟风上,上了几个月,发现货源不行,客源也不行,要啥没啥。

现在这位冲动的老板发现拍电影赚钱又快又多,于是他迫切地想把工坊卖掉,然后去洛杉矶开电影公司。

于是工坊连带着机器,几乎是半卖半送给了刘嘉。

纽约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大宗咖啡豆交易市场,不过有不少咖啡商人云集于此,刘嘉在这里,比身在南美更方便一点。

这些咖啡商人们热情地向刘嘉推荐昂贵的小众咖啡豆,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那种。

稀有是大多数人愿意付钱的动力,但刘嘉追求的是可以稳定供给的大众款,否则万一苏门达腊或是爪哇喷个火山,咖啡死绝了怎么办。

在大众款的选项中,她又排除了哥伦比亚咖啡。

她平生喝过无数咖啡,哪种好,哪种坏,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哥伦比亚的咖啡豆那霹雳无敌、无与伦比的酸,识别度极高,一喝绝不会忘记。

哥伦比亚的咖啡豆,是连sta的店员都不敢无脑吹的新品,他们会特别提醒:如果喝热的话会很酸哦。

只能用于调配,不能当做主料。

最后刘嘉选定了埃塞俄比亚、巴西这两个国家的咖啡豆做为主要原料,哥伦比亚做为辅助。

没想到经销商说埃塞俄比亚那边的豆子缺货,现在只有巴西和哥伦比亚。

“他们在打仗。”咖啡豆商人遗憾地耸耸肩。

“打仗?不是打完了吗,意大利人都赔钱了。”刘嘉大惑不解。

顾宗华说:“他们还在打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就是朱棣跟侄子朱允文之间的夺位之争,埃塞俄比亚还能闹出这么有前途的内乱?

见刘嘉对此事一无所知,顾宗华简短地介绍了一下:老皇帝不承认女儿是女儿,把皇位传给了外孙,但是权力一直在老皇后手中,老皇后摄政之后,就把外孙弄走,让女儿上位。

这几年外孙长大了,意大利人扶植他起来,跟女皇争位。

这两年埃塞俄比亚的内斗阵营是:

女皇+摄政王vs前王储+意大利人

刘嘉笑出声:“居然敢跟意大利人结盟,那前王储输定了啊。”

顾宗华笑完,对刘嘉说:“吉布提那边正好是法国殖民地,我托人去问问埃塞俄比亚的情况。”

此时英国人在索马里打得头破血流,法国殖民地稳如老狗,还在天天闲嗑牙,他们很快传回消息:

内战打完了,女皇完胜。

内战期间,没有外国采购商进入埃塞俄比亚,里面的人也出不来,无数咖啡豆只能寂寞地蹲在屋里默默地哭泣。

女皇陛下,或者说摄政王殿下,正在积极谋求商品出口,增加收入,让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都说权力厌恶真空,经济社会也是如此。

在埃塞俄比亚不卖咖啡豆的那两年真空时期,没有人痴痴地等待它的回归。

美洲的商人都投奔了更近且政局稳定的巴西和哥伦比亚。

欧洲的商人则选择了也门和爪哇岛,产量极大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同时也可以辐射欧洲地区。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的处境十分尴尬,降价都没人要,大商人们早早地跟其他国家的咖啡种植园谈好了供销合同,它刚刚才打完仗,没有合同,没有客户,什么都没有。

有一个法国人来了,他带来了一份合同。

想购买他们的咖啡豆。

然而开价低到离谱。

自十八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一次往外卖咖啡豆,从没卖这么便宜过。

但是生咖啡豆也是有保质期的,继续放下去,只会变得更不值钱。

女皇陛下并没有资本家往海里倒牛奶的气魄,她稍稍坚持了一下。

双方争争夺夺,最终还是着急卖货的女皇认输,因为她刚刚得知隔壁邻居肯尼亚,今年咖啡大丰收。

肯尼亚现在算英国名下,英国为了挣钱,一定会打压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

趁着还有人肯买,赶紧卖了吧。

除了传统大铁罐,刘嘉把咖啡做成小包装,方便学生或是商务人士“随时随地唤醒智慧”。

60包咖啡还附赠一个咖啡杯,咖啡杯也经过精心设计,一袋咖啡配这么多的水量,是味道最能为大众接受的程度。

咖啡豆还在生产,刘嘉的广告就已经投放出去了。

与欧洲咖啡馆主打的朋友聚会、闲适轻松完全相反,速溶咖啡广告的主要卖点就是高效、速度。

报纸上的广告配图就是一群人在愁眉苦脸,面前的稿纸一片空白,另一个座位是空着的,只有一个ea咖啡杯放在桌上,人正在老板办公室,接受老板的赞赏。

还有针对学生的,差不多意思,把工作成果替换成考试成绩就行。

简单粗暴的广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刘嘉并不满足,她又将目光放到了中国。

1883年,英国人把咖啡豆带到了肯尼亚。

同年,法国人把咖啡豆带到了中国云南。

现在的中国,不仅有咖啡馆,甚至已经出现在名人名言里: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鲁迅

做为蹭热度狂魔,怎么能放过这句真·鲁迅说过的话。

于是,中国版的速溶咖啡广告是这样的: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左手端着ea咖啡,右手拿着笔写字。

配字:咖啡工作两不误。ea咖啡,快乐加倍。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2-02-2522:33:16~2022-02-2620:36: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以书为友5瓶;埃利希亚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