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九课(1 / 2)

“说到唐玄宗的出逃,他当时带的人真的不多,只有少数比较被他看重的、以及需要保护他的——连许多儿子女儿都没有带,也别说妃子了,大臣更是带的寥寥无几,但是,他却偏偏带上了杨贵妃,有人说,这就是他们之间忠贞的、矢志不渝的爱。&34;

眼睁睁看着到了关键时刻,李晓诗却没有继续沿着这个话题说下去,没有讲长安城破时候的情景,而是转而把话题拉回到了刚刚的部分。

观众们一头雾水,也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

&34;之后还出现了许多关于他们之间这段跨越了年龄和伦理的‘爱情’的作品,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长恨歌》。&34;

白居易,唐代三大诗人,没想到之前专门讲解唐朝繁荣文化的时候没有怎么听到他的作品,却在这里听到了。

和许多观众一样,白居易自己也有点意外。但意外归以外,这影响不了大家沉重的心情。

杨玉环攥着裙角,下唇被咬出了血珠,她却浑然未觉,只盯着天幕,盯着李晓诗——至于旁边画面上的李隆基,那个可能会有生命安全的枕边人,她都完全顾不上了。

长恨歌、长恨歌。

歌颂他们的“爱情”,却是《长恨歌》。究竟发生了什么?

“长恨歌中,清晰地描述了当时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不止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而且都到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还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使得在当时那样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都有许多家庭看轻了生男孩的、反而都想生个女孩儿。&34;

脆生生的少女嗓音,叙说着完全不符合年纪的情爱,但没有让人觉得突兀,只通体生凉。

一个皇帝,一个能缔造出“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景象的皇帝,上一次听还是有为的、这一次就变成了“从此君王不早朝”,还因为宠爱一个女人,就直接给这个女人的全家封王列土,这……是好事吗?

远的不说、后的不说,哪怕只往前看呢?

就只天幕说过的,外戚干政带来的恶事还少么?而且,沉湎酒色荒废朝政的皇帝有几个下场是好的、国家是好的?

为什么唐玄宗……李隆基、他这样一个甚至可以被列入“千古一帝”的皇帝会到这一地步

?

想不通,弄不明白,理解不了。

他到底在想什么、又到底在做什么?

许多百姓们脸上都显出了厌恶。

他们不比李晓诗的生活环境,对他们而言,朝代是兴是衰,生活是好是坏,全系于皇帝一身。

就算这个皇帝不是好人,但只要他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那大家就喜欢他,哪怕后世皇帝篡改史书,他们也会记得他的好;但如果一个皇帝变得这样——昏聩腐败,耽于美色,享受无度……甚至还在叛军打过来时选择弃城出逃……!

那这种皇帝,无论之前做的有多好,大家都只会想让他死。在这里,甚至可以参考一下王莽时期了。

王莽装圣人、做人设,前期做得有多好,后期引出来的反噬就有多大。

将山河搞得一塌糊涂,让生灵涂炭,那即便是之前再怎么歌颂他推崇他的人,也都只会想让他死,甚至于之前对他越推崇,后来恨的程度就越重。

所以,在听了这些后,李隆基自不会让人对他再生出什么喜欢了。就算上上节天幕讲课的时候还有点喜欢,现在也都全没了。抢儿妻,信奸佞,弃都城,样样都令人发指,简直是畜生!

枉为人君!

“在这样的宠爱中,另一个人物出现了。唐玄宗和贵妃喜爱歌舞,当时有一个罪人、一个据传说,有三百多斤的胖子,跳得一手好胡旋舞,这让皇帝和贵妃都很喜欢。这位胖子仗着能说会道的一张嘴,各种谄媚邀宠的手段,深受玄宗陛下的喜爱,一跃成为重臣,还成为了贵妃的干儿子——&34;

听到这里,身在平原郡的颜真卿心中的石头霍然落了地。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原本在听到这个说法后,他就在想会不会是那个人,但这天幕迟迟不说安史之乱的安史究竟是什么,反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琐碎讲,他也只能凭自己的想法去猜测,现在听到这里,他终于能够肯定——这所谓的“安史之乱”中的“安”,一定就是安禄山了。

知道了罪魁祸首,颜真卿心中反而安定了不少。原本么,他早料到安禄山必反,也一直在做应对的准备。

所以,对他来说、对此刻的平原郡来说,这还算在计算内的。他们更担心的,反而是再来一个未知的“安史”——所以在听到李晓诗终于吐露出了一丝“安

史”的消息后,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回去。

竟真的是安禄山。

颜真卿沉吟片刻,旋即不顾夜色沉沉,披上衣服就往外走。

“老爷?”

靠在外间休息的随从也正在看天幕,没想到自家老爷突然外出,愕然间还是赶忙提灯跟上。颜真卿头也没回,手里也拎着盏灯。“再去检查一下修筑的城墙,千万不能出错漏。“

既然知道了即将发生的事,那这里就绝对不能出岔子。

只希望…

只希望有了天幕的警醒,皇城能对这件事重视起来吧。

也希望安禄山不要狗急跳墙。

“当唐玄宗和贵妃正与这位干儿子的关系蜜里调油的时候、这位跳舞一把好手的胖子,势力已经逐渐涨到什么程度了呢……嗯,之前我们提过,唐玄宗把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34;

当然记得。

对别人的家事本来是不感兴趣的,但扯到全国范围内,那就是华夏的国事了,刘彻倒也专注地听着,只是他时不时会扫一眼天幕上想法子“越狱”的李隆基,心中嗤笑。

从上一次天幕的时候,他就对这人没什么好感了,能把国家重要军资、马匹,拿去做毫无用处只有一个花里胡哨作用的演出,即便很可能是因为唐朝实在太富庶了、他也看不起这人。

这次再看么,呵,果不其然。

皇帝成了这样子,那么这个所谓把府兵制改成募兵制的政策,对华夏、对这个唐王朝来说,可就未必是好事了。

李晓诗接下来的话也正印证着他的猜测:“因为唐朝的疆域太大,府兵制已经满足不了当时的需求了。但募兵制的话,由于国境太广,边境驻扎的军队太多,国家给的粮食之类军资不是每次都能及时给上的,所以朝廷就又出了一个法子,给了各地驻兵自主囤粮种粮一类的权利。而有了新的权利,就势必要有人去掌管这些事,所以就又有了‘节度使’一职,让地方的军权最高长官来掌控调度这一切事务。”

&34;这位皇帝和贵妃的干儿子,正是一位节度使。&34;

刘彻冷笑:愚蠢。

兵权原本就已经是难以控制的了,更别说是能自主招兵扩充军队的“兵权”了,现在又给募粮、换句话说就是收

税权利,那当地士兵的粮食种出来都是要给地方上交税收,他们又不用给到中央朝廷,请问,你这个朝廷还有什么用?地方士兵又有多少还能记得你们这个朝廷?

而且,地方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自治”了,还要你们有什么用。这李隆基是脑子被猪啃了吗还是嫌手里权利太多、非要分出去一点才舒服?

而有兵有钱有人,把所有“统治者”该有的权利都掌握在手里的“节度使”,要是忠心耿耿也就算了——万一他们想反叛呢。

听李晓诗的意思,这唐王朝内里应该是什么都没有的,兵都在边境、连打到长安都只能逃跑,只重边境不重中心,那是嫌皇帝位置坐得太稳、想找点刺激吗?

如果这李隆基是个还有一点脑子的,那他就应该在节度使的安排和日常“使用”上多注意一点。不过么,没听李晓诗一开始就说了么,长安都沦陷了。

也可以见到这厮是怎么做的了。

恐怕这个“胖子”,权利真的不小。

李晓诗道:“唐玄宗的这位据说体重三百多斤,肚子能掉到膝盖的胖儿子,正是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34;

刘彻猛地呛咳出声。

他想过这人权利不小,但也没想过这么“不小”啊?按李晓诗给出的唐朝版图,这安禄山——

好吧,没话讲了。

李隆基是真不想当皇帝了。开元年间的李隆基也有一点疑惑。

他已经知道这次的天幕估计是要来以骂他为主的了。但他其实也有一点搞不明白未来的自己在想什么

他不是个笨人,他能在数次政变中占据上风,最后在那勾心斗角的复杂政斗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但,现在仍是英明能干的他,似乎也并不能想到未来自己的思路。

给一个有可能威胁自己的人这么大的权利,范阳、平卢、河东三地统归一人,那就是给长安头上悬了一把尖刀啊。

他怎么会看不出来?

那为什么还这么信任这个“三百多斤的胖子”?

唯一的解释是……李隆基神色晦暗了一瞬。唯一的解释是,他有自信,他自信于能够掌控这个人,或者说,他有信心,这个人不会背叛他。

/≈gt;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