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六零年代之悍夫冉> 第133章 第 133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第 133 章(1 / 2)

沈卫民回家的第三天, 就是大年三十。

大雪连着下了三天,断断续续的,好似一直没停。沈家沟除了当街, 其他地方都积了尺把高的厚雪。

农家孩子少衣裳,这几天满山跑的孩子减少了九成,整个沈家沟都变得很平静。虽然是今年的最后几天,但碍于这样的天气, 很多活动都受限制。

此时, 沈卫民正领着赵姑娘和两个侄子在暖炉旁边烤栗子。家里其实就有考好的香喷喷的栗子和栗子仁,但他们偏偏要自己动手烤, 挨了李招娣的说还振振有词说这样说有乐趣,还能打发时间。

李招娣哭笑不得, 不过有老儿子在, 她也不担心孩子受伤,就随他们去了。

“熟了,熟了。”在烤之前已经在栗子壳划了印儿,等它蹦皮就是熟了。

沈卫民把栗子夹出来放在地上木板上,俩小孩都记吃不记打,就敢直接伸手去够, 被烫到了就抓,就抓自己的耳朵说两句:“好烫, 好烫!”

一开始, 沈卫民和赵琪还担心得不行,恐怕他们烫到自己, 夫妻两个劝也劝了,说也说了,两个孩子依然如此。后面也就随他们去了, 说白了,他们就是玩个乐趣,也不拘泥于非得让两个孩子如何如何。

现在俩娃手上黑灰,脸上也抹了灰。幸亏在开始之前,赵琪给他们穿了倒褂子,不然那准得祸害里面的棉衣。

看他们两个兴致勃勃的样子,沈卫民也觉得高兴,又往火里扔了几颗栗子。

屋里一亮,沈新乾踏着严寒进门,带来了几股寒凉。

“好冷啊,爷爷,您干嘛去了?”李家康站起身,“蹬蹬蹬”跑到沈新乾跟前,拉着他的手走到暖炉旁边空着的板凳上,满脸好奇。他今天起床都没见到爷爷。

沈新乾本来一脸愁闷,看到大孙子如此,不禁露出了笑容,由着他拿自己的手去烤火,笑呵呵的回道,“爷去地里看看粮食长得如何,总得保证我们家康来年不饿肚子。”

“哇!爷爷放心,有小叔在,我们肯定不会饿肚子的。”李家康信誓旦旦。

小小年纪的他其实并不懂,田地里长出来的幼苗会变成他吃的米和面。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只要有小叔在,他们就不会挨饿受冻。

李家康有这个认知,和他父亲李卫国脱离不了干系。李卫国经常说,爱护儿女,孝敬父母是他必须尽到的义务。现在小叔处在曾经父亲的角色上,上面有爷奶还有太爷奶,下面有他和小聪哥,所以理所当然的小叔肯定不会让他们来饿。

这完全是李家康自己琢磨出来的逻辑关系,当然是到沈家之后。在来沈家沟之前,在父亲李卫国描述中的小叔形象是一个弱不禁风,甚至需要他长大了去保护的一个长辈。李卫国对李家康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小叔身体不好,他啊……”

有些话你说一遍,说两遍,孩子可能记不住,但你提的多了他总会有印象,更何况李家康本就是一个早慧的孩子。

沈卫民去接李家康的当时,他充满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却又因为真心亲近而愿意跟着小叔来到沈家沟。对小叔的养家能力,李家康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现在,他已经适应良好,他知道小叔肯定不会让他和小聪哥以及爷奶挨饿。

从某些方面来讲,李家康认知上有如此大的变化,足以证明沈家养孩子的成功。起码说明,长在沈家沟,对于李家康来说并不是一个太坏的选择,他对这里的人、对这里的事产生了信赖感。

不过,当李家康用稚嫩的声音说出这句话的现在,沈卫民是愣了一下的。再回神看向两个孩子的表情柔和了些,不过嘴上却不饶人。“呦,我们小毛蛋这么信任小叔呀,我记得刚来那会儿你可不是这么说的,生怕咱家吃不起大米。”

这事儿沈卫民是第一次提起,其中有诸多因素,怕孩子脸皮薄是一方面,也有某种愧疚感和心酸,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平静的拿这事开玩笑。当时的他,说的就是沈卫民刚把两个孩子接回家的那段时间,他确实没有能力让他们顿顿吃上大米干饭。

不是说沈家亏待俩孩子,而是就算当时沈卫民在城里有工作,手里也有一定的积蓄,但是不管是这些还是大环境都不允许顿顿大米饭、白面馒头供养着俩娃。沈卫民也不愿意沈新乾和李招娣把自己的细粮让出来,所以有段时间两个孩子得跟着他们肯窝窝头。

在家庭有特殊待遇的孩子一般都会长歪,他们会认为长辈把所有好东西倾向给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但并不是这样的,人活在世上,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谁谁的妻子,谁谁的父母。

因为爱,他们可以牺牲自己,但绝对不是因为爱他们就必须牺牲自己。

两个孩子和父母在沈卫民心里都非常重要,所以他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家里有好吃的,大家一起,谁也别落了谁。家里是稀饭窝头,大家也一起,都尝尝这个时代我们遇到的困苦。

他第一次知道俩孩子竟然还操心这些,是程淼和邓要武第一次拜访来拜访的时候。当时沈卫民还在省城,所有的一切都是李招娣和赵琪通过电话告诉他的。

八月十五中秋节,到别人家里做客,当然都会带上节礼。而那次程邓两家带的节礼非常之丰厚,但无一例外都是真真正正的粮食。

沈新乾和李招娣拿不准这事,旁敲侧击问过两个孩子。程淼小大人一样,懂得道理多,嘴巴也严实,有些话不当说他绝对不会开口。但是邓要武可不,有时候有些话就会脱口而出。

当时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沈卫民觉得好笑的同时又觉得酸楚。如果大哥还在,绝对不会让李家康过这样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如果。

不过,正因为李家康是李卫国的儿子,所以这样的环境他总能适应。而沈卫民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长成一个顶天立地不愧于自己和亲人的优秀青年。如此,总不能让大侄子一直以为他小叔是个菜鸡,也不能让俩孩子一直为家里的生计发愁。

沈卫民当时其实还想了很多,不过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被挤到了内心最深处。一直到后面,他反复犹疑,不知道运输队的工作还能不能再做下去。对于这个年代来讲,那无疑是一份好工作,不仅仅是工资福利这么简单,还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地位。

沈卫民尝试过不放弃,就算是最后,其实如果他想继续保有工作,还是有别的法子。就当时沈卫民做出的业绩来看,只要他愿意就可以留下。但是到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尽管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风险,但是陪伴俩孩子成长,以及在他们眼里强大起来是沈卫民想要追求的事情。

……现在,他大概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李家康早就忘了这事,听到小叔调侃也没有多大反应。他忙着剥栗子,被烫的吱哇乱叫,然后把热腾腾的栗子仁塞到沈新乾嘴里。

沈卫民不自觉弯了眼睛,他看了眼外面,“爹,地里情况不太好?”

沈新乾叹了一口气,都说瑞雪兆丰年,但如果雪下的太大,不可避免会造成灾害。这雪下了几天不停,虽然没有下暴雨那么直观的造成泥石流或其他灾害,但如果再持续下去可就说不定了。

就在刚才,他们老哥们几个去地里看庄稼,厚实的雪给麦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到现在也还好,但再持续下去可就不一定了。

沈卫民把手里的栗子递给他爹,“您老就别再担心了,这天要下雪,又不是我们能挡得住的,您担心有什么用,现在就只能听天由命。”

沈新乾漫不经心的“嗯”了一声。这个道理他知道,但是知道和接受是两回事,这地里的庄稼就是老农民的命根儿,一年到头他们忙的就是这一亩三分地。地里要是受灾,来年一家子该怎么办?

因为下雪,这个年大家过的都不安生。除夕夜,大家睡前都是唉声叹气的,所幸初一早上起来的时候,雪已经停了。

按照他们这里的习俗,大家都是在太阳升起之前拜年。这天早上,大家都不能赖床,沈卫民和赵琪昨天守夜,今天起的有些迟。

沈卫民穿着棉衣走出门,就看到两个孩子穿着新衣裳和棉鞋在院子里踩芝麻秸,蹦蹦跳跳的俩矮敦子,看起来挺可爱。

院子里的雪已经扫过了,昨天晚上撒的芝麻秸还留在地上。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俩娃双手插兜,跳上跳下,乐此不疲。

看到沈卫民出门,俩娃连忙跑到他跟前,像模像样的作揖:“小叔,新年好,新年好呀!”如果忽略伸出来的四个小爪子,倒是勉强算乖巧。

沈卫民伸手把俩娃外套上兔耳朵的毛绒帽子盖在他们头上,然后从兜里摸出两个红封,一人递了一个。

“谢谢小叔!”“谢谢小叔!”李家康和叶聪笑着道谢。然后去纠缠沈卫民身后,刚要走出来的赵姑娘。

他们两个如意算盘都是打的好,爷爷一份、奶奶一份、小叔一份、婶婶再来一份,等同于家里每个长辈都给一份。这个主意是俩娃小脑袋瓜商量出来的结果,沈卫民昨天晚上还听他们头并头挨在一起嘀嘀咕咕的。

不过家里也只有俩孩子,还都是可怜孩子,多疼些当然是必须的。大过年的,谁也不会让他们的如意算盘打空。

大年初一吃饺子,李招娣用笊篱把饺子捞进盘子里,正要端去堂屋。就听见村西头传来第一声炮竹响。

“新乾,卫民放炮了。”李招娣往外边招呼。

沈卫民应了一声,转身去点已经挂在竹竿上的炮仗,“噼里啪啦”炸响。

新年第一天,又初见雪停,大家都挺高兴。这一天,不管做啥事儿都得挨夸,这代表着你未来一年的好运气。

沈卫民和赵琪作为家里最晚起床的两个人,刚到院子,被李招娣同志狠狠夸了一通。沈卫民慌乱的很,还是赵姑娘给解释,他才理清其中关系。

然后往李招娣通知跟前逛了逛,每次都得夸奖。“我老儿子真帅,随我。”“老儿子未来一年肯定一帆风顺,好好长大。”“三柱子……”、

沈卫民听得挺乐呵。

李家康有样学样,不管做啥长辈都夸,尤其他奶最捧场,因此吃了个饺子都得到李招娣跟前晃一晃,听见夸奖再笑眯眯的跑远。

乐此不疲。

被叔侄俩弄得,一家子都哭笑不得。

早饭过后,一家子去沈爷沈奶家集合。大年初一去拜年,首先就是亲爹亲娘,然后就是同家亲兄弟作伴去亲近长辈家,全村逛一圈之后再回自己家,辈分长些的等别人来拜年。

沈家沟这里还保持着最原始的拜年方式,拜年得跪地磕头,因此一般都只去长辈家。

沈卫民一家到的时候,包括沈大柱沈二柱两家都已经到了。严格说起来,现在的沈家是一盘散沙,沈爹和沈大伯两家关系只能算过得去,沈卫民三兄弟分家的时候闹得不愉快,一直到现在都还留有余韵。

不过,大过年的不讲这些。

人到齐了,就开始拜年。沈新乾兄弟两个拜年之后,就是李招娣和沈大娘,然后就是沈卫民这一辈。

“你们长大了,就连最小的三柱子,现在都能独当一面。我和你奶奶保存的那些东西也是时候交出去了。”沈爷笑呵呵的说道。

这话一出,所有人脸上都露出惊讶和狂喜,尤其是沈大柱,沈二柱两家。

本来嘛,沈爷沈奶和沈大伯家住的近,虽然没有正式分家,但大房二房从来都泾渭分明。当然,这和二房从来不主动往上凑有很大关系。

沈家人都知道沈爷沈奶手里有好东西,并且价值不菲。不然老两口这些年都没下过地,仅靠两个儿子孝敬,哪能活的这么悠闲?虽然两位老人都深谙财不外露的道理,但是谁都不是傻子,都有眼睛可以看,沈爷沈奶的生活水平可不算差。

不过,老两口到底有多少东西,是什么东西,他们是完全不知道的。

兄弟俩也想过这些东西有没有自己的,不过爹娘尚在,大伯娘又不是好说话的主,如果爹娘不争,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和理由去挣。但是,现在沈爷说出这话,就等同于他们要把东西直接交到孙子手中,根本不经过沈爹和沈大伯。

“我不同意!”沈大娘首先反应过来,凭什么?直接分给孙辈她没有任何意见,但凭什么连二房的都有。

沈大伯虽然没有说话,但可以肯定他站在自己媳妇儿一边。

“大娘,爷奶都是长辈,再说分的是爷奶的东西,您就不要这么固执了吧!”杨小青急急开口,她声音不大,但在场每个人都听见了。

“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儿,闭嘴!”沈大娘气急。、

杨小青撇撇嘴,不过当着沈爷沈奶的面,到底没继续说下去。

“东西是你娘的嫁妆,按理说应该给闺女带去,但我们只有你们俩小子,很早之前就决定给你们平分。老大家的觉得委屈,委屈了这么多年也委屈够了吧?要不就趁着这个机会说说你哪儿委屈,我和你娘是吃你们的了,住你们的了,还是拿你们的东西补给老二家了?”

沈爷一般不理这些事情的,他承认之前很多年里因为大儿子在跟前,他们心里很安定。之后有了大孙子小孙子,他们也是真真切切的高兴。但是儿子和孙子到底是不一样的,熟轻熟重,老两口还能分不清楚?

老大是儿子,老二也是啊。

沈爷和沈奶的想法基本一致,更疼儿子。老二敬重大哥,又觉得愧对他们老两口,他们做父母的焉能不知?家和万事兴,但追求一个“和”,有时候是非常难的。

其他可以不论,但在分东西这件事上再愧对老二,这到死他们可能都不能原谅自己了。

沈大娘想说的有很多,她觉得大房为老两口做了许多,但真要她说出来,却又提阿呕出典型。

“把东西分下去,省的你们整天惦记。再有就是,上次提到分家是新乾刚回家的时候,当时我们口头做了决定,这次我们就正式把家分了。”沈奶淡漠说道。

她是个优雅的老太太,和村里其他老人不同,即使是现在也能从她身上读出优雅和知性。这不是谁都能有的气质,尤其是在他们这穷乡僻壤的地儿,沈奶奶完全是独一份。自从嫁到沈家沟,她从来没和谁红过脸吵过嘴,教育两个孩子也是如此。

沈奶这话一说,沈大伯脸色也变得难看了起来。

沈卫民和他爹对视一眼,沈爷沈奶的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这次分家会按照传统分,也就是说老人跟小儿子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