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定亲(1 / 2)

因为王家与陈宗兴一家有亲戚关系,王家主要势力不在京城,是以王氏娘家的两个侄子偶尔也来陈家听讲,陈知景能接触到两人。

知道王家有意与自家结亲,陈知景平常就多注意王家长孙王文绪,还借机与他交流了一番,功底还算扎实,从前他也见过几次,行事上感觉这是个正直的人。

不过这事关妹妹以后的一生,陈知景不敢只凭感觉断定,每次王文绪过去,他都要细细观察。

王文绪身上肩负着重担,父亲中举已是艰难,举人也是祖父压着学,又凭着王家家族里藏书多,见解多,苦学了三四十年硬考过的,会试机会渺茫。

祖父年迈,自己必须早日考中进士,让祖父能在自己官位上出把力,否则,迎接他的将是单打独斗,在六七品的官位盘旋十几二十年,族里只会倾向于帮扶有才之人,自己不是天赋极高之人,在族里排在中等,若是要等族里帮扶,要等上十来年。

京城的族塾并不出众,甚至不如姑父家,是以王文绪在族塾先生不能给予帮助时就会到姑父设的私塾求助。

为了能尽早踏入官场,王文绪每时每刻都在勤学苦读,陈知景看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学子,知道上进,天赋也不错,迟早能有收获的。

陈知景能了解的也只有这个,学业上如何,别的他就打听不了,不过杨稔要儿子打听的也正是这方面,男方的家世重要,但为人更重要,勤学苦读又有天赋,说明日后有出息,女儿嫁过去不会难过。

而这边,她跟自家男人也打听了一些王家的消息。

“王氏如今就是王夫人当家,她婆婆已经去世,一切与各家的来往都是王夫人负责,膝下只有两个儿子,为人也和善,并没有听人说她刻薄,时常乐善好施。”杨稔那日见面,觉得只看面相也是个和善的人。

又接着补充道:“她娘家是商贾,嫁入王家是带着大笔嫁妆的,不管如何,王家她总不至于当家当得贫困不堪,绝对比自家好过不少,人生在世,银子是不能少的。”

陈如松点头,“王夫人娘家虽是商贾人家,但并不粗鄙,总是与人为善,我听百姓都没有说不好的,会做人,王家两位男主人也都是拎得清的,后院和睦,没有听到什么家宅不宁之事。”

不管是装的还是本来就和睦,至少他们知道要面子,不会做得太难看,陈如松还真怕有些没脑子的人,做出出格的事,女儿嫁过去也跟着受累。

“那就定这家?”其实杨稔也不知道该给女儿定什么样的人家,只觉得家里和睦,男孩上进就好,但又怕考虑不周。

“咱们去求个签,若是上签就定这家。”陈如松也有些拿不定主意,王家是不错,与王氏主家不算太远,比自家与主支离得近许多,日后也能得一些帮扶,但到底对他们不算多了解,他心里也悬。

女儿的亲事,他们想的方方面面,可总觉得不够,去寺庙求个签也好,杨稔应下,“也好,我听说隆福寺的香火极旺,原本也打算抽空去拜拜。”虽是求个心安,但有些事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隆福寺的香火旺,来往人员众多,小景和知行没空,李如娘有孕在身不能来免得被挤到,因此也就夫妻俩带着康康三个人来。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夫妻俩当然不会只给女儿求个签就好,家里儿媳有孕,二儿子即将参加院试,都要求个心安。

“主要还是为康康的事,先给康康求个签。”杨稔最惦记的还是女儿的亲事。

陈如松同样也是,反正小景如今是考上进士,自家是走上坡路,知行如何他到没有那么紧张,一路考过他当然高兴,若是不过也不会受打击。

至于儿媳肚子里的孩子,安安稳稳的怀着,只要照顾好就好,他也更操心女儿的亲事。

“我来求吧。”杨稔抢先道。

陈如松没意见,他们夫妻俩都是一个想法,希望女儿好,谁来求签都是一样的。

虔诚地跪拜了一番之后,杨稔小心翼翼摇出一根签。

“是上签!”看来他们夫妻俩选定的这门亲事是好的,杨稔松了口气。

“我再给如娘求一求,知行的签如松你来求,你是男人,更合适。”男子求男子,女子求女子,杨稔莫名的说法。

这一签也是上签,说明这孩子会平平安安生下来,日后也会过得不错,杨稔心里满意。

然而陈如松给儿子求的这次院试结果却不大妙,只是中签,勉勉强强之意,“难道知行这次考不过?”

知行到底不像小景那样苦读,不能与他哥那样的年纪考过也是常理,但这只是求签,做不得准。

出了寺庙,杨稔朝自家男人和女儿叮嘱道:“只是求个好彩头,既然这彩头不好,就不要跟知行说,只说咱们求的都是上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