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汉贵女男主> 鹤鸣(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鹤鸣(5)(1 / 2)

主父偃早就认识陈嫣, 而知道陈嫣则是更早以前的事情。

他是临淄人, 不过他知道陈嫣和陈嫣在临淄有着巨大影响力无关陈嫣在临淄真正起势,达到一飞冲天的地步, 最早也就是十多年前了, 那个时候主父偃早就离开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游学生涯。

他的游学生涯很长, 从青年时代开始,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有四十多年。按照这个数字算, 到元光元年他来到长安才结束游学,怎么也和陈嫣掌控临淄的时间错开了。

主父偃了解到有陈嫣这么个人存在,一开始是耳闻。当年刘启对陈嫣的宠爱着实可以称得上天下皆知, 谁能想到来长安朝觐的诸侯王最先了解的不是皇帝太后的喜好, 而是一个小姑娘的喜好呢?

所有人都知道,对陈嫣好,比对天子表忠心要更能讨好天子上有所好, 下必从焉,这样的故事在华夏历史上再一次重演了。

当时的主父偃还在燕、赵、中山等诸侯国游学为什么要在诸侯国游学,而不是天下各郡, 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这个时候有志于入官场的读书人,如果不是家里有背景,通道就很窄了。

举孝廉难度太高,几率太低,一般大家都是依附权贵,通过权贵再往上举荐就是了。当然, 这条路也不容易,一个人没有背景,凭什么被权贵看重,甚至花费自己的人情、面子往上举荐?

但总体而言,这已经算是一条比较好的路子了。

走这条路,首先就要来到长安,天下权贵皆在长安,机会在长安,也只有在这里最容易抓到机会——然而,求上进的人最多也在长安,这样一看,平均机会也不会比别的地方更多了。

有人觉得这条独木桥太难过了,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就退而求其次,去了各诸侯国。虽然说,长安不缺想要过独木桥的读书人,但在各诸侯国就不一定了。只要一个人是真的读过书,读书识字没有问题,能背诵几篇先贤经典,至少在诸侯国就可以谋生了。

没办法,谁让这个时代文盲率高呢。

不理解的话可以想想民国时期,一个文盲,工作是很低的。可是一个人要是有点儿文化,哪怕是最基本的文化,像是能写会读,那也能做个抄写员什么的。这种工作依旧不算好,但也比真正的底层工作好太多了。

而这,对于非文盲的人来说,只不过是最基本的而已。

这个时代的文盲率只会比民国更高(当然,这个时代对于读书人的需求也不如民国多就是了)!这种情况下,没有太大选择的诸侯国,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读书人的。最多就是能力强一些的委以重任,能力弱一些的工作就靠后一些。

但不管怎么说,谋生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早年间主父偃在各诸侯国游学,就是为了谋生。当然,在谋生的同时,还想要求上进,希望能得到某位诸侯王的赏识。得到诸侯王的赏识,退一步能成为王国中的重要人物,进一步就能去到更大的舞台!

好多中央的官员,其实也是从诸侯国成长起来的,这里也算是不错的跳板了。

那个时候的主父偃也在诸侯国做过事,只不过一直无人赏识,所以每个地方都呆不长久而已他从来都是有大志向的人,从来没有想过当一辈子小吏。如果一眼能够看出没前途,他自然也就走了。

也只能说那个时候确实各个诸侯国都缺读书人,所以他不用担心辞工之后找不到工作——他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富三代什么的,游学说的潇洒,却是得自己承担生活的负担的。

说起来有些巧合,曾经的主父偃甚至为诸侯王监督过礼物的验收工作,那些精美、奢华的礼物都是要在朝觐时送给长安的贵人的。不仅仅是皇室成员,长安的一些官员、贵族也有份。这也不是贿赂、结党什么的,只是正常的交际。

诸侯王们在长安虽然也有安排眼线,但光指望眼线就能安心在地方做王,微妙太天真了。这种时候,和长安的顶级圈子保持良好关系,这就很有必要了。这和后世地方官员进京,要在京官这儿拜码头,道理是一样的。

而这些礼物中就有属于陈嫣的——给陈嫣的礼物占了诸多礼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见得数量多,但却是最珍贵的,而且一看就知道花了心思,而不是花钱了事。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人呼喝着督造给陈嫣的礼物的小人物,如今会成为长安炙手可热的天子亲信,能和陈嫣出现在一场盛宴上?想起此事,主父偃还不由得有些志得意满。

不管怎么说,他这个时候也算是达成了少年时代的一个小小目标了——他从小就不甘于平凡能够说出‘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这样话的人,具体是个什么心性,也是可以想象的。

到这个时候,主父偃也只是知道有陈嫣这么个人而已。至于后来陈嫣在学术界小有名声,还有在商界的影响力,这些其实都没有辐射到主父偃身上。

商界的事情先不谈,这方面陈嫣弄出来的场面再大,只要表面上做的四平八稳,一般的人哪能察觉!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也鲜少有人能够接触到这方面的。主父偃家里又不是经商的,自己一心想着做官,哪会注意到这方面。

至于学术界的名声一个,主父偃一个纵横家的人,陈嫣没有学过这一家的学说。再加上主父偃在学界出了名的人缘不好,也没什么人会和他主动聊学界一些有的没的,主父偃了解陈嫣的渠道实在是太少了。另一个就是固有的观念了,在主父偃看来,陈嫣是个女人,还是个贵族出身的女人,这种人能有多少真材实料?

要么就是有人在她背后支撑起了才女的名头,要么就是学界的人胡乱捧的,讨好她以及她背后的某些人而已。

有了这样的想法,就算有机会了解陈嫣,他也下意识地皱眉走开了。

主父偃真正了解陈嫣,还是来长安之后长安这个地方,陈嫣留下的东西太多了,就算是想避开也避不开——家里装的玻璃窗,用的建材、瓷器什么的,全都是陈嫣的产业,这本身也不是什么秘密。

不过真正让主父偃对陈嫣有了关注,却是因为刘彻对陈嫣的心思成为半公开的秘密。

依旧是那句话‘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从那之后多少人明里暗里地讨好不夜翁主啊!如果不夜翁主人不在长安,大家就会找到大长公主聊表‘心意’。

主父偃本身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走上高位的,但他也很清楚,自己在这个阶层里没有根基。现在他不是什么年轻人了,儿孙中也不像是有能寄予厚望的,想要下一代、下下代不会从现在的阶层中滑落,就得攀附那些真正传承数代、根深蒂固的权贵。

考虑到他这几年真的得罪了不少人,这方面的需求就更加强烈了(这是他自己承认了的,说自己‘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放在原文解释就是,他自己很想出人头地,而此时已经年老日暮,正常的手段是没办法达成目标了,所以只能做出非常之事,走不寻常的路)

倒行逆施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可见他对自己做的事情是有认识的。只是他自己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代表想要在自己人死势消之后,家族、后人也受此牵连,不得翻身这个时候他急切地想要为家族建立根基,和贵族结亲,原因也在这里了。

所以,主父偃确实比较关注陈嫣关注的理由当然是想和她搞好关系。

这样一个身份高贵的贵女,又得天子喜爱,和她交好有利无害!

然而,即便是这样,他对陈嫣也没有太多尊敬的意思她身上最大的标签是‘天子喜爱’,这不就跟宠妃一样?自古以来的官员就有讨好宠妃的,但讨好宠妃也不见得他们就看得起宠妃了。

事实上,他们往往非常轻视宠妃。一边奉承她们,一边心中觉得她们愚蠢,就和一朵漂亮的花一样,是个没什么用处的装饰品。

主父偃是在昨日才知道陈嫣对自己的一些评价的——来源绝对可靠,是天子一时失口说出来的。

确实是不小心说出来的,刘彻从来不会把陈嫣说的一些话,特别是涉及到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的话说给别人听。这很有可能造成一种错觉,觉得他可以被陈嫣影响到e,好叭,他确实可以被陈嫣影响到,但绝对和那些‘听信妇言’的昏君不一样!

总之,这种错觉散布出去之后,陈嫣和他都会有很多麻烦。陈嫣不必说,随随便便就得背上祸水的名头,至于他,名声上受损还在其次就怕真的有人觉得他真的可以被女人操纵,开始在这上头下功夫。

这一次真的是刘彻有些忘形了再加上当时身边都是一些心腹,一个不小心就透露出了陈嫣对一些人的评价。

其实平心而论,陈嫣对主父偃的评价并不算坏——是的,在陈嫣口中,主父偃有很多不讨喜的地方,未来也不是很看好的样子。但说实在的,那些不讨喜的地方也不是陈嫣胡说的,是主父偃身上确实存在的问题。

至于觉得他将来要凉,这种猜测也不是陈嫣一个人甚至主父偃自己都觉得自己将来的结果可能会不太美妙,正百般谋划呢!

而在这些之外,陈嫣基本上给了正面的评价。

她承认他是有才能的,他和绝大多数的庸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她甚至将他和另外一些人放在一起,比了开国名臣。如果单独看这一点,甚至会让人觉得她是不是对这些人推崇过度了

只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平心而论’?对于无数事件的当事人来说,肯定是有自己的立场的。

更何况主父偃的性格本来就是自信到自负的类型——必须得这样,如果不是这样的性格,什么人能够坚持几十年,始终都觉得自己终有一日能坐上人上人的位置,直到那个年纪了还要尝试?(按照陈嫣的观点,主父偃还是一个中年人,但在这个时代,这个年纪已经到了可以养老的时候了。

主父偃不爽的其实也不是陈嫣的评价里有不看好他的部分,而是陈嫣评价他这件事本身。虽然因为天子后来的暗示性警告,陈嫣的话没有传出去,他们也不敢乱说,但这件事他们是已经知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