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简介> 259. 扁鹊去又返 一章半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9. 扁鹊去又返 一章半合一。(2 / 2)

张良四处煽风点火。在洪水快撑不住,需要再次泄洪的时候,将火星全部引爆,让灾民冲击当地囤积居奇,或者暗地里积聚势力,准备反叛的六国旧贵庄园。

愤怒的灾民杀死了这些人,抢夺了他们的粮食。

秦军立刻来平叛和安抚灾民,处理了一些领头的人,然后将六国旧贵保留的庄园整修一番,变成灾民的安置点。

于是灾民中的激进者被杀,暗地里想要借机生事的六国旧贵被杀。粮食得到了补充,灾民的愤怒得到了宣泄。

秦王政治理洪灾的工作立刻变得顺利了许多。

张良做完一切之后回到秦王政身边,正式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吏。

这些事朱襄都不知道。

但看到事情发展,他隐隐感觉到了这其中一定有他人插手和推动。

他没有写信询问,只是继续默默在堤坝上巡视,尽可能地保住更多堤坝。

在九月底,降雨减少,洪峰终于过去,水位开始回退。

朱襄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泄洪地,与回来重建家乡的庶民和秦王派来的刑徒、秦军一起清理污泥,抢救可能还有救的埋在地底的粮食,补种救荒作物。

秦王的救荒粮食也运到。

在朱襄带动下,官府又有救济,灾民的情绪较为稳定,终于扛过了这次洪水肆虐。

但大灾之后还有大疫,绝收和饥饿不是洪灾的全部。

朱襄写信给在南秦的扁鹊请求帮助,希望他派来弟子帮忙。

虽然关中和关东之地也不缺行医者,但扁鹊在南秦研究血吸虫时,对水灾后的其他疫情疾病研究也很透彻,黄河水灾后的防疫是他最擅长的地方。

朱襄在黄河即将发生洪灾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写信去请扁鹊派弟子过来。

在朱襄已经用自己微薄的防疫知识控制疫情的时候,扁鹊的弟子姗姗来迟。

同时,他好感度列表中扁鹊的头像也灰掉了。

看见扁鹊的弟子外披粗麻衣的模样,朱襄什么都没说,只将他们的工作安排了下去。

“朱襄公,老师在吴郡留下了许多书籍,希望能献给朱襄公。”

新的扁鹊道。

朱襄点头:“疫情结束,我就会回吴郡,为……为你老师送行。”

朱襄甚至不知道那位老者的真名,只知道姓氏。

连好感度列表也没有老者的真名,只有“扁鹊”二字。

朱襄好感度列表的“扁鹊”二字暗掉,又有新的“扁鹊”亮起。

扁鹊是行走在民间的神医,是代代相传的神医。

他们在继承了扁鹊之名之后,就是扁鹊,只是扁鹊。

那位老者的墓碑上也只有扁鹊之名。只在棺木中,存有他的过往。

扁鹊在年老不能行后,一直居住在吴郡著书立说。

他相信朱襄的话。

朱襄说,他会在咸阳学宫开医学。如果咸阳学宫开不了,他就自费在咸阳建立一座医学院,让人在医学院中系统的学习医术。

开医学院需要教材,扁鹊便是为此事忙碌。

扁鹊还想召集更多的同行朋友一起研究。但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有一颗天下人人为医的仁心。

现在医者乃匠人,他们不把医术当做学问,而是当做一门不可外穿,用以糊口的手艺。

大部分手艺人都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医匠也一样。

但医者本不是医匠,他们如诸子百家其他学说一样,本来也是一个学派。他们也是寻求一条能治愈天下的道路的学者,一群求道者。

他们不仅仅是想要治疗某一个人,某一种病,而是怀揣着“所有病都能治”“天下无病痛”的朴素愿望。

扁鹊想要将医术传下来,传给更多的人。

只要有心学医,就都应该能够学医。

当扁鹊的请求没有得到朋友的认可后,扁鹊没有心情低落。他的斗志更高昂了。

余生,他都将生命消耗在了著书上。

现在,他将自己的心血和希望托付给了朱襄。

朱襄在得知扁鹊托付给了自己许多医书时,扁鹊也入梦来。

他笑着向朱襄道喜,说自己已经完成了医书教材,可以招生了。

不过医书还没有校正,需要很多人继续努力。

朱襄笑着回答:“先人已经指出了一条路,剩下的路,该后人自己走,自己开辟。哪有先人把事情做完做绝的?你放心,医学之路才刚开始,后人不会令你失望。”

扁鹊道:“有朱襄公承诺,老夫就放心了。”

扁鹊对朱襄拱手,消失在朱襄的梦中。

他来的时间很短暂,说的话很少,离开得很从容。

没有悲伤,没有不甘,只是来亲自告知朱襄一句,然后确认了朱襄的承诺而已。

朱襄醒来时,得到了扁鹊的赠礼。

特殊的黄花蒿。

黄花蒿是提取青蒿素的重要来源。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这一枝黄花蒿的青蒿素浓度很高。

朱襄并不懂如何提取提纯青蒿素,只听说过其中一个步骤是低温酒精萃取。但只要种植推广这种黄花蒿,庶人通过直接咀嚼,或者浸泡成药酒,也能有一定治疗疟疾的效果。

在后世非洲,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拯救家乡,就移栽黄花蒿回家乡,教导乡亲服用黄花蒿预防和治疗疟疾,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朱襄只需要效仿。

水灾之后,蚊虫滋生,疟疾是最容易出现的疫情之一。

朱襄拿出黄花蒿,命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类似的草药运往疫区。

他以前就知道黄花蒿能治疗疟疾。但他只是个农学教授,没有种植过,对黄花蒿没有印象。现在有了标本比对,终于可以找出黄花蒿来治病。

虽然现在才寻找黄花蒿,可能对此次疫情没有太大用处。但下次再有疟疾疫情出现,秦国就能应对了。

有备无患,便是如此。

秦王政也颁布诏令,召集天下医者来咸阳,要在咸阳学宫中增设医学,重赏肯传授医术的有识之士。

名利诱之。原本敝帚自珍的名医们,终于意动了。

……

秦国在抗洪时,楚国虽然也遭遇了洪灾。但黄河在楚国境内只有很短的一小截,且靠近黄河的地方都是边防线,所以对楚国几乎没有影响。

燕国覆灭,楚人终于停止了内乱。

就剩下楚国一个国家了,再内乱下去,楚国就完蛋了。

项燕还是对楚国有感情的。趁着秦国忙于治理洪灾,无暇顾及他国时,项燕和楚王启达成共识,各退一步。

楚王启迁都项城,改称“郢都”——楚国的都城都是“郢”,其实之前的陈都,在楚国官方名称中,也是“郢都”。

项燕为令尹,另拜大将军,增食邑十万户。

谁都知道,等秦国缓过气来,一定会攻打楚国。

项燕整备楚军,征召集结四十余万兵卒,抵御秦军进攻。

在开始排兵布阵的时候,项燕头疼了。

楚国原本三面都有秦国。王翦奉命从南秦支援齐国,在楚国东边靠海地区凿了一条窄窄的通道后,楚国就四面受敌了。

项燕与楚王启商议后,先拉着四十余万兵卒往东攻打秦齐要道,以免面临四面受敌的危险。

但当项燕带兵到达东部秦国占领的城池后,居然发现秦军已经悄悄人走城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