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小货郎歌曲歌词> 第141章 第 14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第 141 章(1 / 2)

第141章

七月八号,风和日丽,海边的风还是很温和。

但海岸上的众人却兴奋异常,找到了!不仅找到前朝船厂旧址,还知道了原有的港口码头!按照这些东西,不出一个月船厂就能修复出来,码头可能还需要半年时间,但一切都有个好的开始。

众人下意识看向人群中间的纪彬。

他们这些人每次做什么事的时候,纪彬早就想好接下来要做什么。

李家主更是没想到,纪彬提前调来兵士,又想好如何巡查,所以才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找到这些地方。

纪彬看着大家高兴,也已经想好要怎么做了。

船厂要分两个部分,房屋部分自然可以找宣老爹过来,但施工部分则是李家主来做。船厂有些专业的平台,只有李家主最明白。

纪彬之前就跟宣老爹说过这件事,,写信过去,应该就可以了。

李家主得了纪彬的吩咐,立刻同意,还能从他家抽几个手脚熟练的,一起来修复船厂。

至于码头这一部分,还是要有专业的人来做。

之前兴华府大小三个码头修复,都是兴华府本人工匠来做,这次还是不例外。只是这次的修复时间要很长。

看着纪彬一点点布置,众人也从狂喜中恢复平静。

这才刚开始,还不能高兴呢!要继续努力才行!

抱着这样的想法,海岸上的人立即行动,他们要把这些平台收拾出来!

一起过来的工部三位官员看着,只觉得这里的人怎么这样有活力。好像跟着他们,就会很有动力一样。

他们三个也暂时放下手里的图纸,依靠自己专业知识,竟然现场改造工具,可以减轻大家的工作量。

谁知道这么一改进,他们竟然得了兴趣。

他们在汴京改造马车轮子的时候,也只能放置高台,只有圣人的车轮在用,这里却不同,做出一点点东西,都会被大家欢呼雀跃。

这种欣喜是汴京那边远远不能给他们的。

在这边热火朝天劳动同时,从邑伊县来的一群人也在路上,其中就有刘铁匠跟宣老爹,还带了不少帮手,都是被纪彬请过来帮忙的。

但跟他们一样要来海太城的,更有汴京的那群人。

这次可不是只有三个工部官员,而是带着新皇诏书,又带了五个官员,十个小吏,全都是给纪彬打下手的。

特意过来建设新船厂。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几个纪彬十分熟悉的人。

正是当初跟纪彬柴力并肩作战的江志乌革。

他们从边关回来之后,在新皇诱导下,主动请缨要来海太城,帮着纪彬柴力一起建设这里。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还对新皇口中的战船十分感兴趣。

陆上的征战他们打过了,可海上的战役却是没怎么见过的。

上次来了一次兴华府,也算是跟着海船走了几次,但远远称不上是战斗。可想想就让他们新潮彭拜。

同样跟过来的,还是宗轮将军的侄子宗亦杨,这个白袍小将自小就对海战感兴趣,也被宗轮将军塞过来。

他们这一行人一共二三十个,全都是被新皇派来帮纪彬建设官办船务司。

能派来这么多人也是不容易。

朝中反对开船务司的可不是一个两个大臣,守旧点的大臣都问新皇是不是不在意祖宗礼法,本朝先祖都说了,海禁不能开,怎么新皇还要造船。

在新皇据理力争下,总算以新皇谢阁老的胜利告终。

最关键还是,纪彬早就带走允准文书,新皇刚登基,不好表现得出尔反尔。否则有失朝廷威信。

这群人浩浩荡荡离开,还有新皇私库拨下来的八十万银票。

再从户部要钱有点困难,新皇也就只好用先皇留下来的钱,虽然这些钱还是自己孝敬先皇的吧。反正这群人从汴京刚出发,各个充满雄心壮志。

一个是新皇忽悠的让他们觉得一定是做个十分重要的事。二是要跟纪先生做事,一定非常厉害,说不定还会名扬天下!

但这群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路过邑伊县,不错,这虽然是个县城,但十分繁华。再路过兴华府。

可以,百废待兴,欣欣向荣。

最后再到海太城。

这群壮志青年们沉默了。这是什么地方?

怎么一个城里,就这一条街?

而且都是老弱病残?两个壮力的青年都看不到?这是个什么城市啊?

等樊城主迎接他们进府衙的时候,更是让这群汴京来的人沉默了。特别是喊着我不怕吃苦的宗亦杨。

更别说习惯了汴京的官员小吏,哪里见过这么寒酸的府衙,偏偏这位樊城主像是不知道一样,十分热情地招呼他们。

而且明明是城主,怎么穿得像个庄稼汉?

樊海钧看出大家的想法,嘿嘿一笑∶&ot;刚从船务司过来,也懒得换衣服了。&ot;&ot;一会我带你们去船务司,以后你们应该都是船务司的人。&ot;

其中江志跟乌革但笑不语,拍拍宗亦杨肩膀道∶&ot;宗小少爷,这已经好多了,之前是什么模样,你们可是没见过。&ot;

他们俩却是知道的。

所以这群汴京来的官员小吏们一路上畅聊海太城,两人都是闭口不谈。这有什么好说的,等到了他们就明白了。先把人忽悠过来,跟着纪彬一起建设啊!

如果说这群人到府衙的时候是懵的,等他们到即将任职的船务司时,整个人更是懵到极点。

这片地空空荡荡,只有杂草被清理干净,有人在做地基,有人在搬砖。但无论他们在做什么,都掩盖不了这是片荒地啊!

这就是他们即将任职的地方?就是南军国第一个官办船厂?

刚从海边回来的纪彬看看他们,挑眉道∶&ot;怎么了?大家选个自己办公的地方,就可以盖房子了。&ot;

好家伙,员工们都来了,办公室还没建好。有这样的老板吗!

这二三十人心态有些不好。

从汴京到海太城,这也太惨了吧!

有人说家徒四壁是形容穷的成语,但他们这地方连四壁都没有!刚刚还嫌兼弃府衙破呢!

府衙还好有个房子!他们这里什么都没有!

甚至打铁的都在外面打!

也就因为要管风向,先给打铁的支了个棚子!但他们连棚子都没有!

刘铁匠也算被三个工部官员折磨惨了,不能说折磨,只能讲折腾,一会要这种形状的东西,一会要那种形状的物件。

好在他跟儿子手艺好,否则都不能满足他们要求。

要不是看在给的工钱确实不错的份上,刘铁匠都想回家了!

汴京来的官员们看了一圈,纪彬也没说什么,继续忙手里的东西,等大家冷静下来,这才笑着道∶&ot;以后就要一起做事了,这船务司房间也在建,速度很快的,大家放心。&ot;

说着,纪彬算是跟这些人认识。

他们这群人互相看了看,等稳定住情绪,才开始做正事,其中一人手持新皇诏书,这才道∶&ot;纪先生,这是圣人给您的诏书,还请您过目。&ot;

诏书?

纪彬把手里东西随手递给旁边的兵士,这才接过来。

不过这里面的东西,估计就是讲怎么建船厂的,还有这些人的情况。再有这些人的官职,纪彬心里有数。

但刚打开,只见纪彬眉头紧锁。这什么东西?他怎么看不懂?!

这诏书是他的任职文书?

船务司司长,这是没问题的,但三品怎么回事?他怎么就三品了?

那三个先来的工部官员是有官衔的,后来这群人也是有官衔的,怎么他也有?!再来的这些人给纪彬带来了他的&ot;虚衔&ot;文书。

职位是官办船务司正司长,正三品的大员。

好一个虚衔。

新皇还在这两个字上着重了一下。

都正三品了,还虚吗?

也有这种情况,但多数手中没有实权,名头好听。可他却是官力船务司司长,这还不够实权,那什么实权?

即使现在的船务司还是一片废墟,可新皇派来的人不能作假。

三个工部的人,现在分别是协理中台,协理左右中郎。五个文官,都在朝中各个部门任过职,皆是四品左右的官衔。只有其中一个船务司主簿算是从三品,比纪彬低半个级别。

那十个小吏会分别给他们这些人打下手,就算是最普通的小吏,那也从汴京官学出来的。

这排场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至于江志乌革,两位在边域有战功,如今是船务司左右校尉,也就是维护治安的。可他们身上的军功就不用说了吧?

好个虚衔!

新皇特意&ot;贴心&ot;说明,大概就是杂事有船务司主簿,协理中台来办,纪彬只是名义上司长,协调管理船务司,不耽误他做其他的事。

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大概是现代的&ot;外聘经理&ot;这种称号。大家都要听他的,他可以不听公司的。

这官职其实不在朝廷系统之内,但要说没官,可又有正三品的头衔。

这种&ot;特准允可&ot;,别说南军国了,就连前朝也是没听说过的。

新皇到底琢磨了多久,才琢磨出这个东西!

首先船务司本来就是新开的,所以不走官宦系统也可以,反正特许特派。

而且这个地方以后还要经营,选他这个被先皇称为贤人君子,又有经商背景的人尤为合适。

纪彬都能想到,新皇跟朝中大臣争辩的时候,那些大臣讲∶&ot;他当司长可以,但官居三品,是不是太高了。&ot;

&ot;反正是个虚衔,怕什么。再说他手下都是官员,没个名头镇不住。&ot;

&ot;那就换个人过来,朝中自有能臣,换个人当司长。&ot;

&ot;那你们哪家的子弟愿意去这么偏远的地方?当个小小的船务司司长?&ot;

纪彬叹口气。他还是小看了新皇!

估计在自己拒绝当官的时候,他就想好要怎么给自己按个职位了。偏偏拿着他对船只有兴趣这方面,算是完成新皇心愿。

不过再看这份文书。

自己这个&ot;外聘&ot;的长,确实特别自由,既不用受到朝廷限制,又有朝廷的权利在。

这个新皇,还真是信人不疑,疑人不用。

纵然经过大风大浪的纪彬,也被新皇这份&ot;贴心&ot;的安排给暖到。

可反应过来,什么贴心!

这分明是绕开朝廷,弯弯绕绕地让他来给官府做事!

在现代很多公司里面。

外聘什么什么职位,基本分两种,一种就是个名头好听。

还有一种则是极有本事的人才能做,这种人要么有名气,要么有能力,或者在行业内首屈一指,稍加指点就能让公司蒸蒸日上。

所以集团公司上到老板下到员工,都会毕恭毕敬。

纪彬怎么也想不到,他在古代还体验了一下&ot;外聘&ot;的感觉。

简直是空降到朝廷中,凭空建个船务司出来。

最重要的是,他不属于官宦体系中任何一派,就算是最为熟悉的谢阁老谭家等人,他也不属于他们。

反而是皇帝最喜欢的&ot;孤臣&ot;。

他做什么,都不会影响到朝中势力的平衡。

这种人无权无派,还没有靠山。偏偏又有能力。

纪彬接到诏书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就是所有皇帝最喜欢的那种啊!

因为没有派系,所以只能忠于皇帝。而且能力也算让新皇可心。

怪不得他绞尽脑汁,也要把自己的名头堆得极为好听。他早在工部三个官员过来的时候就应该有察觉的。

古有千金买骨,现在有外聘司长。新皇很努力了!

千金买骨就是,有个人想要一匹上好的马匹,花了干金买了马儿的骨头,差不多意思是为了良才什么都可以付出。

新皇不仅用他这个外聘司长,还用了无权无势的兴华府知府晁山,海太城城主樊海钧。看来,派他们过来也是故意的。

朝中士族势力盘根错节,当初一个西北谈家多能做出偷梁换柱的动作,可见士族的势力有多大。看来新皇已经做好准备,要用天下无权无势的读书人,来对抗这些士族了。

远处的事情纪彬也只是过遍脑子。但这样的改变绝对是好事。

能在有远见的皇帝手下做事,同样是好事。

纪彬笑笑,收起这份诏书,能有什么办法呢,诏书都下来了,无非在他许多名头上再加个正三品的官衔而已,无所谓的。

纪彬是无所谓,但旁边的樊城主目瞪口呆,神情呆滞地看向他。

再早之前,樊海钧就知道纪彬,从万举人口中得知了,又从很多人口中得知纪先生。之后接触纪彬,他算是心服口服,怪不得那么多人称赞他。

但现在呢?

自己寒窗苦读那么多年,这才得了个正七品的城主位置,还是这么破旧的小城城主。

可纪彬呢?我的天。

-次科考场也没去过,一次应试也没经历过。直接从小货郎变成三品大员?!甚至比隔壁兴华府知府的官职都要高。这也太夸张了吧。

樊海钧看向纪彬的眼神已经变成完完全全的崇拜。这简直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不对,做梦都梦不到这么好的事!

怪不得万举人天天夸他这个连襟,真的比所有人想象中还要厉害!

可是从平民直接到三品大员,还是让人回不过神啊。

虽然大家都看出来纪彬这个三品官职其实跟正经的官员不一样,但那又如何?就是圣人钦点的三品,还是船务司司长,等兴华府知府过来,都要拜见纪彬的。

这是不是真的三品,又有什么关系?反正大家是认的啊!

从汴京过来不少人,虽然早就知道圣人的诏书,可心里也在惊叹。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有纪彬这种殊荣!

不过这也看出来,圣人求贤若渴,只要你有能力,圣人是不会亏待你的!想方设法都要让你功成名就!

这么一想,很多人渐渐不嫌弃这里的环境。环境苦又怎么样,圣人都会知道的!圣人会体谅他们的!

等他们在这地方做出政绩,也会有纪彬这种优待吧。就算没有纪彬这么厉害,但能比现在要好?有了这种想法,好像干起活都特别有动力!

大家心思不同,可表现的形式却一样,那就是努力干活!不就没有办公室吗!他们自己盖!所在的地方是废墟?那就重建!

船务司里面什么都没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等大家抬起头看向纪彬的时候,只见他并未因三品官衔而有所不同,只是笑了笑就把东西收起来,背着手道∶&ot;既然如此,那就开工吧。&ot;

没什么豪言壮语,就是这一句简单的话。

那就开工吧!

开!

有了汴京来的二十多人加入,场面更加火热,有人甚至换了跟樊城主一样的汗衫,反正这里也没人认识他们,他们可以一起盖房子的!

只是苦了宣老爹,这群人要力气没力气,要技术没技术,就是添乱啊!

五个官员跟十个小吏,还有他们带来的随从们都在盖房子。

唯独江志乌革,还有宗轮将军的侄子宗亦杨还在纪彬身边。

宗亦杨盯着纪彬看了会,这才道∶&ot;我伯父一直夸你,说你要是去边关的话,一定是个很好的将领。&ot;

纪彬听到这话,立刻摇头∶&ot;怎么可能,我根本不会带兵打仗。&039;&039;

谁知道纪彬刚说完,就听协理中台,也就是之前工部的席坤道∶&ot;我们之前的工部尚书,一直想让纪彬去工部任职。&ot;

有个小吏也开口∶&ot;好像我们户部尚书不想让纪彬过去一样。&ot;

&ot;对啊,户部尚书说了好久,还松口说,只要纪彬去户部,他就跟属下商议,再给圣人开三个船厂都行。&ot;

???这都是什么话?纪彬自己都不知道啊。

江志笑嘻嘻道∶&ot;你们以为只要这两个部门想要人吗?翰林院谢阁老已经说了很久,他点名想要纪彬当徒弟啊。&ot;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