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小货郎歌曲歌词> 第143章 第 143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第 143 章(1 / 2)

第143章

纪舸这个想法在现在的南军国可以说惊世骇俗。士农工商,准都懂的道理。

他要现在竟然觉得经商比科举有意思,这话说出去,只怕会被很多人士族书生唾骂,说他丢了读书人的风骨。

但现在纪舸真是这么想的。

特别是在汴京待这几天里,他跟着卢益赖亚去了平老板早就准备好的南货店。顾名思义,卖的都是南方的东西。他们兴华府,宿勤郡的东西自然是南货啊。

人家平老板也是久经商场的,早就准备好一切物件,货物搬到仓库的第三天,像好卖的珠绣贝绣已经摆上货架。

黄米酒酸果酒也各有售卖。

那些漂亮的陶器,丝绸全都打着南货的名声,派了两个声音洪亮的伙计在外面叫卖。

&ot;走过的看一看,出了名人的宿勤郡刺绣,做出织棉机的思华夫人丝绸,更有邓氏陶罐,还有南方美酒。&ot;

&ot;先皇称此地人杰地灵,此地还有贤人君子纪彬,又是大名鼎鼎宿勤棉产地,最新到的一批货,还请客官里面请!&ot;

这些招揽顾客的叫卖听着有些冒犯天子,但在汴京商街上屡见不鲜。很多店铺还打着本朝先祖尝过的糕饼,圣人喜爱的糖水等等。

大多敢喊这句话的,也不会是骗人估计本朝先祖,现在的圣人真的喜欢。更夸张的还会打着天下第一的名头,反正一个比一个唬人。

有两个糕饼店确实叫嚷出了火气,就会有巡逻兵士大声呵斥,如此繁华的景象实在让卢益赖亚,还有纪柯看傻眼。

那护卫柳行倒是来过几次,撇嘴道∶&ot;皇城就这么大,一有新鲜吃食,皇宫肯定会买的,也就让他们借着名头。&ot;

&ot;先皇慈爱,并不计较,今上也是好脾气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ot;

这也是先皇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也可能是人已经没了,不好多说什么。不管先皇是为了名声,还是真的慈爱,汴京这吹捧的风气是上来。

所以南货店的叫卖声还真的不算什么,而且吸引不少人进来。

纪舸看着汴京百姓走进南货店,对这些东西啧啧称奇,其他人还在呆愣的时候,纪舸已经拿出随身的纸笔,开始记那些货物卖得好,那些货物买得多。

店里伙计知道他们是货物东家的伙计,自然也不会拦着,甚至还帮他介绍,还提了几点细节的要求。

这些问题都被纪舸写下来,准备回去的时候给纪彬看。

等纪柯他们按照约定时间,休整好准备离开的时候,南货店的顾客还是络绎不绝,特别是其中的珠绣贝绣已经被抢售一空。

平老板赶在他们走之前就下了订单,不仅如此,更是把这些货物的钱全都给了卢益赖亚。这船货物一共三十万斤,其中二十七万斤是纪彬的货,涵盖了大部分物件。

那三万斤是荆高庄荆姐出运费,拜托纪彬帮忙送来,其他零零散散就不说了,那都是小东西。也就是说,除开荆姐的三万斤各式棉麻丝绸,这部分的钱单独放到护卫柳行这之外。

保管钱也是个行当,荆高庄是信得过这些兵士的,毕竟是跟兴华府指挥使严庆云有关,又经过军中上司推荐,这要出问题,那牵连的可是一连串的人。

剩下的二十七万斤货物货钱,都在卢益赖亚手里,不是纪彬不信任柳行,而是每个人的活计不同。

这二十七万的货钱,其中酒跟刺绣占了绝大半,其中黄米酒,酸果酒在宿勤郡兴华府两个地方的售价,现在分别是一百文一斤跟十文一斤。

但是卖到汴京,自然要翻倍。

纪彬为了方便计算,黄米酒跟酸果酒全都是二百文一斤。

这样看来,黄米酒就是回到之前的原价而已,但酸果酒涨到了二十倍。

其中也是有学问的。

黄米酒说到底,就是最常见的黄米跟好的泉水,再加上里长家稍微有那么点特殊的酿造技术,这才有了让谭御史,还有谭承乐都喜欢的黄米酒。

但说到底,黄米很常见,好的泉水认真找,也能找到,不是那么特殊。翻的倍就比较少。

酸果酒翻二十倍,不是纪彬狮子大张口,而是酸果酒有这个潜力。

纪彬可是任何调查过的,那种邑伊县附近随处可见的酸果,只有他们本地有,其他全国各地都没有出现过。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家酸果可不是跟黄米一样随处可见,极具特殊性。有这个特殊性,就够翻倍了。

要说再往高了卖也行,可想想一斤酸果酒的成本不过三四文,而且这是果酒,跟粮食酒毕竟不同。

再高不合适。

纪彬这可都是进价,如果进价太高,卖价势必上涨,还是要给大家留点路子的。

这两种酒,就占了十万斤的重量,其中黄米酒两万斤,酸果酒十万斤。

这些货物价格,也就是一万两银子,这当然还没去掉成本,人力物力还有材料钱,到手能有个六七千出头,不过这个价格也只有纪彬心里清楚了。

剩下的十七万斤,再有上中下三种价格的珍珠跟海贝,这些一共占了两万两千斤,高档珍珠按颗卖,纪彬进价是十两银子一颗,卖到汴京这边则是三十两一枚,这价格在汴京珍珠里面,都算物美价廉的。

再有中低档都按斤来卖,进货价分别是三十两一斤,十两一斤。纪彬卖出价则是五十两一斤,二十两一斤。

平老板怎么卖他就不管了,爱卖什么价格是什么价格。

至于海贝占重比较多,其中也有漂亮按个卖的,有体型小论斤称,都不一而足,但比起珍珠,就便宜许多了,最差等级的海贝,一斤只需要二钱银子。

但这些物件加起来的价格,差不多在九万两银子,不过这东西成本比较高,纪彬挣个利润钱,可价格非常可观,到手估计有五万两银子。

可珍珠海贝这不是每船都能拉过来这么多的,这些物件可都是以前海坊卖不出去,囤积出来的。以后一年可能运个一两次,看季节才能捞这么多东西出来。

然后是邓杉家陶罐,他选择的方式是卖给纪彬,而不是跟荆高庄那样只让纪彬运输。

一共装了一万五千个各式陶罐,一共五万斤左右,皆是制作精美,很有宿勤郡特殊,颜色艳丽,卖得也不贵,货物价值两千七百两银子。

这在很多商品里格格不入,但却是普通百姓最需要的常用物件。

最后则是刺绣,刺绣这东西也重,一件都能有一两斤,若是加了海贝珍珠,那重量更是倍增。等装船的时候,引娘又送来不少东西,一共装了七千件大小不一的绣品,加起来有个快两万斤。这些收益先不减成本,只算平老板要付的钱,差不多是三万五千两银子。刺绣坊还是发挥稳定。

这些加起来就是十九万斤,剩下八万斤都是其他作坊的物件,也是纪彬辛辛苦苦从很多作坊采购而来。

其中漂亮的漆盒,还有竹子做的各式宿勤郡风格首饰,尤为纪彬关注。可占重最多的是竹子做成的家具,既占地方,也占重量。

但这竹子做的东西,在哪都不会出错,更别说兴华府的竹子还有些意思,跟别处的竹子有些不同。

那竹子在深花坡也有种,谢阁老都夸过,所以纪彬当时决定多买点。还有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这些货物价格加起来,一共八千两银子,其中漆盒占比极大。

货单上的价格是纪彬亲自算的,不用卢益赖亚动脑子,直接收钱就行。

加起来一共是十四万五千七百两银子。

这个钱看起来不如当初卖棉花震撼,但纪彬引娘知道,这才是长久买卖。就棉花那种,今天高了明天低了,今天要抓人明天要砍头的。还不如这些收益稳固。

算起来两个月一趟回来,净利润预估在八万两银子上下,就算去掉珍珠海贝这个变数,也能在三万两左右了。

来回一趟净赚三万两银子,一个月能就回了海安号的本钱!这买卖简直暴利。

没办法,谁让纪彬有这么多的人脉,还有这个眼光。

可以说纪彬这次买卖货物,基本都是自己一手操持,让作坊到兴华府,赶在平乱前预定船只,早早跟平老板他们打好交道。

哪一步出了问题,都不会这么顺利。

纪彬如今抢占先机,开始挣船运的钱,以后真正组成八条船十条船的船队,那收入不是立刻翻倍。

就算以后船运竞争激烈,再出现其他倒卖宿勤郡兴华府货物的商家,纪彬也是不怕的。管他之后怎么样!先把现在的钱赚到再说!

卢益再次清点一下货款,也就放下心了。

但不止这些货物要收,还有平老板给的新订单,按照东家的要求,这些订单要预付一半定金。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反正卢益赖亚态度很明白的。那平老板也不是小气人,自然早就准备好。

这些交易只有卢益赖亚,还有护卫柳行知道。

其他人,就算是纪舸也是排除在外的。

纪舸此时还在为货运的事震惊,跟着走出来一趟,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宽广,他从私塾里走出来,似乎眼界更开阔了,怪不得古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果然是没错的啊。

卢益他们交易结束,也正式踏上回宿勤郡的船只。

这次船上的东西比较少,毕竟头一次运输,赚一趟的钱也就够了,以后回程的时候,货物也会越来越多的。

毕竟汴京这边也是全国中心点了,不仅全国的货物都会运送到这里,还会经过这里中转,运到南军国各地。

这是以后要慢慢摸索的,暂时不着急。

回去的时候也不用跟骆家的船一起,骆家货物太多,骆金川估计要在汴京待上十天半个月。而卢益他们还急着回兴华府拉棉花呢!

他们这赶时间回去,也只能拉第二趟棉花了,现在已经八月中旬,第一批棉花已经够已经出发送往江南。

往年邑伊县的棉花,都是先由纪彬这边收集,然后装车送到无仙城码头,从无仙城码头走水运送到江南。

邑伊县到无仙城码头的路程,就算修了路,这路程也要六七天时间。

可现在兴华府恢复正常,这中间的路也修好了。

从邑伊县直接到兴华府码头,就算走得慢,四天时间也够了。

足足节省了三天时间。

在生意场上,时间就是金钱,这点永远都没错。

不仅节省路费,还节省时间,能多拉几趟。

也因为如此卢益赖亚算着,他们现在八月十四出发,船上没什么货物,也不用怎么补给,差不多赶在九月初能回兴华府。

差不多休息七八天,正好赶上第二批棉花装货。

看看他们船队多忙啊,一会送货物到汴京,一会再送货到江南。这说明他们东家生意好,也说明他们还会拿到奖金。

一般来说这种按月给钱的长工,可能会磨洋工,但纪彬早就跟船工护卫们说过了。除了每个月固定的月钱之外,跑完一单买卖,都会有不定额的奖金。所以不仅是卢益赖亚急着回去干活,船工们也一样啊。谁出来不是挣钱的,谁不想多挣点钱给家里人?只要能多挣钱!他们的动力就很足!

可是卢益赖亚他们船只要离开的时候,只见有几个商人模样打扮的人竟然坐着小船追过来,手里还挥舞着几张纸。

这些商人们消息灵通,最近得知宿勤郡南货销售得极好,一直在找船队的在哪。今日终于守株待兔,可他们还没靠近,这些手脚麻利的南货供应商船队,竟然开拔离开!他们的动作也太快了吧?!

卢益赖亚看着这些商人乘小船过来,只好让船只航行慢些,放他们到大船上谈生意。

货单当然可以收下,但按照他们那边的规矩,订货的话,先付一半的定金。等他们把货再过来的时候,只要验货没问题,就要当场付钱。

很多时候,不是卖货很难,而是收款很难。

多的是卖货商人拿了你的东西,但不给钱的。

果然,卢益这么一说,就听那些老板们面面相觑,不敢直接给钱,既是怕这些宿勤那船队不讲信誉,自己的钱打水漂。也是觉得没见到货呢,就给钱,这家人是不是对他们的货物太有信心了?

唯独几个平老板介绍来的人,算是按照规矩给了钱。

但订单金额不大,一个五百两订单,一个七百两订单,都按照要求给了一半的定金。

其他人把准备下订单的手缩回去,算了,再看看吧,现在宿勤郡南货好卖,也就是图个新鲜,说不定下一季大家就不喜欢了呢?

等这些老板们离开,卢益才松口气,明明刚刚看着胸有成竹,但不是赖亚在帮忙帮腔,他可能话都说不利索,那就露怯了吧。

卢益擦擦头上的汗∶&ot;这活真不是我能干的,我还是适合好好开船。&ot;

见纪舸面带好奇,卢益才道∶&ot;方才这种情况,东家早就猜到了,还教过我怎么应答,否则我能有那么厉害吗。&ot;

又是纪彬!

纪彬人不在!但依旧操控全程!

周围响起啧啧称奇声。

这个小变故并未阻挡他们回家的路程,各个地方的护卫火长船工回到自己的位置。他们要回家了!

回家领月钱!还有奖金!多好啊!

但他们两个船的船队,完全不知道他们所带来的南货在汴京掀起多大的风潮。

毕竟他们走的这一天,南货店才开业第二天。

但仅仅两天时间,足够把宿勤郡物件十分新奇好看的消息传出去。

从漂亮的刺绣,再到好喝的酒水,还有花纹奇特的丝绸,再有色彩艳丽的陶器。除了这些之外,里面的漆盒同样受大户人家喜爱。

这漆盒雕刻技艺娴熟,上色均匀透亮,木头更是顶好的直木,看着不是本地木头,无论是放银子首饰,还是放在手上把玩,都是极好的。

漆盒卖的之快,让平老板都挑眉。

可惜这次运过来不多,好在他早就有准备,新开的订单上已经标注了定下漆盒五百件,相信下次就有的卖了,只是汴京的老爷们要等等。

越等这东西价值越高啊。

除了漆盒之外,平价物品则是宿勤郡特色首饰,这东西便宜得很,坊间谁都买得起,胜在新奇可爱,一下子风靡坊间。

古代人也是追潮流的,如今已经到秋天,正是秋游的好时节,带个新奇点的首饰出去,也不错呵。

特色首饰卖得好,竹子做的桌椅更是妙极。

宿勤郡竹自古便小有名气,可路途遥远,能运过去的极少。现在借着水路便利,倒是运来大批宿勤郡竹做的家具,结实耐用,还有些情趣。唯一不好的是,现在已经是秋天,若是在初春初夏的时候卖,肯定比现在更受欢迎。

纪彬运过来一大半东西都很受欢迎,连带着剩下的物件也销售得不错。所以平老板只卖了一天的时间,立刻开出下次的单子。不是有这种魄力,也夺不回他的家产吧。

现在汴京闺秀们人人都在买珠绣贝绣,也是因为几个顶级豪门的女子先买,她们都认识引娘,也知道这就是出自她下面的刺绣坊,自然好奇的很。

等一买回来,眼睛就在漂亮的刺绣上黏住了。

这样的绣品最适合闺阁女子,稍微简单点的还很适合新妇,都是喜庆又漂亮的图样。这样一来,可不就被追捧了吗。

甚至有些人还买了寄到江南老家,好东西当然要全家一起分享!

在宿勤郡船队还没回去,就有人期待他们再来一趟了。毕竟带来的东西真的很好!

与此同时,兴华府,八月十五。又是个中秋团圆的日子。

上个中秋纪彬就是在兴华府过的,这个中秋又在这,引娘也来了这里陪着纪彬一起过中秋。在来之前,她还把家里家外要送的节礼都送完了,可见如今做事有多利落。

纪彬去接引娘的时候,还很不好意思道∶&ot;原本应该我回去的,让你来找我了。&ot;

引娘并不在意∶&ot;这有什么,我知道你在这特别忙。&ot;

连邑伊县百姓都知道纪彬做了许多事,她这个当娘子肯定也明白啊。再说两人谁有空谁来,这不是很正常的。

纪彬笑着道∶&ot;要不要去船务司看看,你爹也在,船务司已经盖到最后阶段了。&ot;

毕竟是宣老爹出手,做的还是自己女婿的伙计,肯定看着手下不让偷懒,再有还拨了二百兵士帮忙,速度又快了很快。

现在一个多月时间,在原本的基础上已经盖好船务司的主院厅堂,还有两侧的办公区域,反正纪彬是这么喊的,大家也都跟着喊了。

再往后就是修船务司的寝卧,差不多等于员工宿舍,这边还没动工,不过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是官府的员工宿舍,到时候是一个个的小院子,全都按照官府的规矩来修建,八品以上的官员都能接家眷来住,也很人性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