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东山(4)(1 / 2)

裴英的信件对陈嫣的影响相当大, 接到信件的时候, 陈嫣连这次送来的罗马所得也来不及细看了!

其实罗马所得十分丰厚!除了一些罗马特产的香料,以及别的手工产品外。最亮眼的大概是葡萄、苹果等了这些东西在后世,对于华夏人来说都不算陌生, 但在此时,它们都是异族他乡的特产,华夏人民是完全不知道的。

葡萄就不用说了,华夏有野生葡萄, 但这种葡萄味道酸涩, 没人拿来吃,用来酿酒也不行。所以历史上葡萄还得靠张骞从西域引进,如果没有陈嫣插手, 估计也不会等太久了。

不过张骞引进的葡萄是从西域的一些国家来的, 陈嫣则是从罗马弄来的,分开培育这么多年了, 估计已经是有着差异的不同品种了。说不定到时候可以拿来杂交,弄出更有竞争力的品种。

这个时候的葡萄基本上都是酒用葡萄,吃是没有问题的,但皮厚,且难以和果肉分离,味道上也不出众(好在这个时候的水果基本上味道都不出众, 所以葡萄在其中也不显得难吃),所以还是酿酒最好!

这个时候的华夏人民是非常喜欢喝葡萄酒的偶尔有西域商人带来葡萄酒,或者有人去了草原, 品尝到了西域传来的葡萄酒,都是赞不绝口的!葡萄酒因为极端的稀缺性,以及普遍的喜爱,成为了传说中的琼浆玉露。

酒类的市场是很大的,葡萄酒如果真的能搞起来,估计又是一个大财源!

这个东西虽然对社会进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东西是需要花钱的,没钱办不了事所以引进葡萄确实不错。而且就算没有葡萄酒,给华夏人民的食谱上多一样水果蔬菜也是不错的啊!

就像前几年船队到了安息,也从那里搞到来石榴之类。说起来,石榴更是纯粹水果了,连财源都算不上,陈嫣一样很高兴,让农学家们研究如何在华夏种植

相比起葡萄,苹果在财源上的作用或许没那么强,但它在别的地方也有很大意义。

苹果是一种水果,但它更接近水果中的粮食这个定位。

计算投入精力、成本,同样的投入下,苹果的产出属于顶丰厚的那一类。而苹果还具有耐储存、淀粉含量高等一般水果没有的特点!华夏原产的苹果,被称之为林檎、蘋婆的,在此时就有传统切片晒干收藏了,称之为‘蘋婆粮’!有些地方真靠这个弥补粮食不足,功劳大着呢!

如果将来在乡间推广种植苹果,是非常有利于民生的一件事。

至于为什么得是罗马来的苹果,而不是华夏原产苹果——虽然大家都是苹果,但罗马苹果更接近于现代人印象中的样子,虽然以现代苹果的标准来看,这苹果还是太小,信里描述的产粮还是太低。

事实上,后世的苹果和西方的苹果关系比较大,来源上和林檎、蘋婆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送来的苹果样品,植株太小,还是幼苗,扎根在一个大木桶中,还看不出什么来。至于那几个苹果果子,虽然已经尽力保鲜了,依旧变得皱巴巴的——然而即使是这样,大致的大小还是看得出来的。

书籍之类更不必说,虽然没有看到翻译过后的书籍,但根据描述也知道都是一些好东西。有关于哲学的、艺术的,以及陈嫣最在意的,和自然科学相关的。虽说,这里面有很多在现代人看来错漏百出的内容,但从思路上人家就是理性那一派的!

陈嫣也不打算硬推什么,就打算翻译这些书籍,请墨家的人看看,有哪些可以启发他们。今后学习墨家技术的人,凡是陈嫣管的着的,都会推荐他们研究一下这些书籍。不见得得把西方的东西奉为金科玉律,至少想播撒一些种子下去。

至于这种做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华夏自然科学的路子,陈嫣自己也不知道,她只能说自己是尽力了。

毕竟硬去推广也不见得有效,其一大家可能不买账!陈嫣也没办法说,现在两者差不多,甚至华夏更有成果,但华夏的路子是越走越窄的,而人家的路子越走越宽,甚至在很多很多年后,迎来爆发,彻底将华夏薄弱的自然科学体系打翻在地(如果有形成体系的话)。

其二,就算大家买账,也不见得就能有好的结果。毕竟陈嫣很清楚,现在西方的这一套,思路上比华夏似乎更有前途一些,但错误的情况并不比华夏来的少。真的将西方那一套捧的太高,很有可能是没有学到人家的思路,反而将人家的错误给学了过来!

陈嫣本来的目的就是做一些影响这个世界的事情,她又是一个华夏人,肯定希望自己的国家更好,给国家留下一点儿好的东西。如果费了这老大的劲儿,最后反而情况更差了,那又是何必呢!

所以陈嫣最终做出的决定是,以西方成果播撒下一些种子,影响到现在的技术大拿们。然后尽量维持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虽然她死之后的事情不好说,但东西方海上通路已经打通了,而且她作为前辈已经证明这是一条赚钱的路,就不怕后来的人断绝这条路!

至少商人会逐利!

只要存在这样的交往,思想上的交流就会变得频繁!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成果也能相对没有障碍地传播到华夏。不敢说这样就一定能怎样,但这已经是陈嫣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不管怎么说,交流总是能够促进进步的。

虽然有不肖子孙闭关锁国的可能,但作为一个‘先人’,陈嫣也只能求一个‘尽心尽力’了。至于最后的结果怎样,交给时间评判吧——不这样,她又能如何呢?

而就在陈嫣因这一趟的丰硕成果而花了眼的时候,一起来的裴英的信件让她再也顾不上这些!

这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说实话,并不用太过着急在意。从她走上打通东西方海上通道这条路之后,这些东西就是迟早能得到的了,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这次没有得到,下一次也能。

甚至她不直接和罗马交流,通过西域商人,也不是不能够得到想要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她出的起价钱,自然有的是人抢着帮她把这件事办的妥妥当当。

而裴英这封信就不同了虽然这也是计划之中的事情,但事情能不能办到,在真正落实之前,就连陈嫣自己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裴英的性格是在一个地方呆不住的,他最厌烦一成不变的生活!早些年不肯在家族的安排之下走读书的路子就是一个明证。后来他满天下乱逛倒是活的开心了不少——或者说自认为开心。

而因为感兴趣上了船、出了海,他就像是找到了一生之中注定的那个位置!反正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沉迷于寻找各种新航路了。这样的生活,每一个明天都是新的,都是难以预料的!

或许会很危险,但对于裴英来说,这种程度的危机感反而很好!这能够一定程度上让他‘忘记’自己那巨量的记忆。其实这也不是忘记,只是某种感受太强烈,导致其他被忽略了。

这就像是普通人紧张之下,就会忽略很多其他的东西一样。

之前裴英就负责推进航向,而当航线推进到红海之后,第一阶段其实就已经完成了。而让裴英以后都去走那些已经开辟出来的航线?这不可能!大海上确实充满了意外,但凭良心说,更多时候是日复一日的海天相接,普通人都有可能烦腻,更不要说裴英这种性格的人了。

也是陈嫣这个时候终于下定决心了,要立即另外探索一条航道——绕过非洲,北上之后进入地中海,真正通过航海的方式,直接将东西方连接起来!这样看起来是麻烦,但交流的量级就远不是原本可比的了!

而量变是会导致质变的。

裴英知道陈嫣的新计划之后,几乎没有停歇,马不停蹄地就上了新的探索船,开始了新的不要命的工作。

而他如今送来的信件当然不是因为绕过好望角成功,事实上哪有那么容易!远航达到这个程度之后,每多航行一段时间,都是巨大的考验!

陈嫣的船队基本上都是沿海岸航行,而没有横渡大洋那种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但依旧是困难的!

按照信中所说,探索船的船队在东非某个地区靠岸补给的时候,和当地土著发生了冲突具体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好说,这种事情文化不通,也说不好谁对谁错(其实追究谁对谁错也没有意义)。

探索船队死了十几个人,十来个是护卫,技术员也死了几个。但土著死的更多,整个部落都被拿下了探索对因为需要应对各种情况,对抗土著当然也是情况之一,所以配备了不少战斗力超群的护卫,技术员们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再加上武器确实比那些土著先进不少,这才有了这样的战绩。

这些土著人生活在非洲东部虽然非洲古代也有自己的文明,帝国也不少了,但因为殖□□动的关系,这些古代文明基本上都被断绝了。再加上现代非洲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没有存在感,普通人就更不了解他们过去的故事了。

不过像是加纳帝国、阿克苏姆帝国之类的非洲古代帝国,历史也不太会追溯到公元前。非要说公元前的非洲‘文明世界’,一般还是北非,以及少部分的东非。而北非,说的再具体一些,其实就是埃及。

虽然这个时候的埃及已经成为了罗马的一个行省,埃及法老都是昨日黄花了。

陈嫣并不了解这一时期非洲的历史,而从裴英写来的信件也知道,他遇到的不是什么有组织的‘国家’,就是介于原始和国家雏形之间的部落组织。

大概考察了一下那边的情况,裴英决定在那边建立一个港口他是海运号,至少名义上的一把手(实际上他光去管探索船船队了,真正的琐碎事务,是有另外的人在忙活),决定一个港口的建设也不是不可以。

陈嫣看了一下他们已经绘制好的海图,以及报告的沿岸情况,陈嫣只能判断他们处在索马里半岛下部,但还不到接近南非的位置。

按照信中所说,当地有一处很不错的天然良港,只要稍加修缮就是一座能供海船使用的港口。稍微深入内地一点儿,就能很轻松获得木头、石头等建筑材料,搭建比较简易的砖窑也不难

而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设一个港口,也说的清清楚楚了——这么长的海岸线,总需要补给点的。之前从齐地出发,下南洋,让后又经过天竺、安息等,那是在文明社会的圈子里打转转,沿岸获得补给并不难,也能用文明人的办法,比如说公平贸易解决一系列问题。然而就算是这样,陈嫣也会在特别重要的地区买下土地打造海运号的港口。

在沿非洲航行的这段路程上,就裴英所见,沿途文明程度恐怕不高,很多连‘野人’也算不上了。在华夏,野人和后世的野人并不是同一个意思,不服王化其实就可以称野人了。

虽然可以和这些居民进行贸易,但他们并不能有组织地和船队进行大量的物资交换。现在探索队将就将就还行,毕竟是探索航线。但将来正式进行贸易,不断有商船来来往往,那就麻烦了!

再考虑到沿途居民可能出现的‘不友善’局面,很多问题就变得不得不考虑了。

这种情况下,建立港口,然后依托港口形成小型聚居点,显然是符合海运号利益的。

陈嫣这些天净处理非洲建港口的各种申请单据了这港口可不是想建就建的!现在的集团早就不是当年草台班子时期了,方方面面的规矩都立起来了,这种情况下事关到大笔金钱流动、不少人员流动的申请,各方面的工作自然得做细!

建一个港口,哪怕是依托天然港口建设港口,成本都不会低!更何况是建设在这么远的地区。说实话,这些日子陈嫣光是审核各种预算单都审核地手软!也就是因为她经历过了海运号大建港口和蓬莱岛持续建设,不然现在看到这些预算单,不只是手软,更是心慌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