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六零海边生存日常枝柚> 第79章 第7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第79章(2 / 2)

怕棚子倒塌了,他就彻底睡在露天了。

这种天气,无意于找死。

好在素琴那孩子给了他些衣服,他穿上还是觉得冷。

老周头觉得,他大概是挺不过去了。

能死在这里,他其实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有那么多的孩子陪他。

这么多年在这里住着,他一点也没觉得这里有什么可怕的,比起来来这些枉死的孩子,那些人面兽心的人不是更可怕吗?

他的老伴已经死了,他的两个孩子为了自保,和他断绝关系了,也不知道如今在何方,过得如何。

就在这时候,周老头看到视线内有人影走过来,一大两小的身影,越走越近,慢慢定格。

他如何也忘不掉那几道身影。

走近了,陆秋才看到老人的脸冻得铁青,身上穿着有些大的棉袄,棚子里也没什么吃的。

“这冬天怎么过?”

陆秋把羽绒服拿了出来,外面套着黑色的粗布衣服,只要没人过来,就不会发现他穿得是什么。

这么冷的天,也不会有人过来的。

两个孩子在那个棚子里坐了一会儿,觉得全身都是凉的。

这和露天睡觉没什么差别,不大会儿就有雪飘落进来。

被子也很薄很薄。

陆秋忘记拿被子了,主要是她家里的被子也没有多的。

老周连连摆手:“不用给我衣服,我有衣服穿!给孩子吧!”

左景眼睛湿润着说:“爷爷,穿着吧。”

他没经历过小红兵的时候,在陆秋的带领下,其实也没多少阶级的观念。

他只知道,人是分善恶的。

陆立春也道:“爷爷,拿着吧。”

周老头喉头哽咽了一下,不是为那衣服,是因为那声爷爷。

已经很久没人这么叫他了,都是叫他臭老九,什么老地主都是好的。

“孩子,都是好的。”他艰难地开口,几声咳嗽被他死死压制住。

陆秋把衣服放下,想了想说:“老爷子,挺住啊,坚持就是胜利。”

周老爷笑了笑,没说什么。

陆秋却想着,怎么给他们改善改善。

在村里放牛放羊,和下放农场,到底哪个好?

在农场里,虽然也是睡牛棚,但是下着这么大的雪,也应该让他们住到屋里头吧?

不知道部队上能不能管一管。

回去的路上,两个孩子格外的沉默,陆立春小声问陆秋:“大姐,他们到底是坏人吗?”

“是,也不是。”陆秋想了想解释说,“别的不说,他们手里面的土地太多,老百姓就没得地种了,只能一直被剥削。”

“但是,他们如果没有杀人放火的话,是罪不致死的。”

几个孩子若有所思。

左至历很高兴陆秋能不去虎子家磕头,一开始他还担心,陆秋要是真的去感谢虎子了怎么办?

毕竟,陆秋和虎子是少年夫妻,两个人还有一个孩子。

左至历不承认自己吃醋了,就像他不会承认当初看到陆秋和韩世民一起挖井,他心里就不舒服一样。

好在井终于不用挖了。

但是左至历没想到的是,他一回到家里,就见到了不想见到的几个知青。

韩世民和翠竹,还有之前一起挖井的同事,都来找陆秋,商量接下来的工作。

左至历在门口听了一会儿,拉着两个女孩的手悄声问:“这些人来了多久了?”

宁宁捂嘴笑:“爸爸,你是说韩叔叔吗?早最就来了啊,中午还在这里吃了饭。”

左至历:……

韩世民和翠竹抱着同样的想法,特地选了中午的时候过来找陆秋,他们都馋陆秋做的饭了。

尤其食堂天天都是咸菜腌鱼的时候。

陆秋今天中午吃得热热的小火锅,里面当然是没有羊肉的,涮的鱼肉片。

其他人都吃的很欢乐,只有陆秋一边涮一边想念着羊肉牛肉的味道。

得从哪里弄点啊。

屋里都是热气腾腾的,陆冬去从医院里被接了回来,此时他只能趴在屋里的床上,听着外面的热闹,一边哀怨一边叫陆立春:“大哥,你快来!”

陆立春烦的不行,一顿饭的功夫,他不知道叫了他和左景多少次,这小子明摆着不让他们好好吃。

最后还是宁宁看不下去了,给陆冬去夹了一大碗之后,砰地一声把门给关上了。

陆冬去:……

他不敢叫陆秋,陆秋也顾不得搭理他,自从上次跌下山让大家找了好久之后,陆秋对他就冷淡了不少。

虽然也给他做好吃的,鸡汤骨头汤顿顿都有,但是陆冬去还是知道陆秋生气了。

现在虽然还没有发作,不过是看他受伤的份上,这伤一旦好了,等着他的命运可想而知。

韩世民吃得满意,和翠竹两个人窝在沙发上,一边喝水一边问陆秋:“你看怎么样?”

陆秋是真没想到,下了大雪了,她的项目组竟然还在工作。

她看向翠竹,这丫头这几天也不在文工团呆着,天天就跟在韩世民后面跑,俨然已经成了他的小跟班。

“这事再看吧,你看这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停呢。”

陆秋不抱什么希望,自从她知道这鬼天气要持续很久之后,她脑海里只有一件事了,要囤粮!

正好左至历回来了,韩世民和翠竹都拘谨起来,两个人也在窝在沙发上了,站起来还想敬礼。

左至历摆摆手,一边摘帽子,一边问陆秋:“吃的什么?”

“还给你剩着呢。”陆秋要去厨房给他端过来,被左至历给拦了。

“你穿得这么少,在屋里等着吧。”

几个孩子早就一溜烟地跑到了房间里,听说成绩早就出来了,可天气不好,他们一直没去上学,就不知道成绩是多少。

陆立春觉得还是不要发成绩了,当时他一心只担心陆秋,根本就没考好。

他怕成绩下来了,陆秋再生气了。

趁着左至历吃饭的时候,陆秋把韩世民的方案提了提,“说是要上山扫雪,怕发生雪崩。”

“这天气?”左至历拿筷子指了指外面,“不用那么麻烦,直接把山封了,谁也不能进。”

韩世民点头,他本来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话他不能说出来,只能委婉表达。

两个人还有其他两个同事,就坐不住了,说了几句就从陆秋家里出来了。

左至历也没起来送。

等陆秋回来了,左至历脸上才多了笑容:“船回来了。”

“终于回来了!”陆秋松了口气。

今天雪下得最小了,船一早上就出发,到了镇上根本不敢耽误,直接采买起来。

镇上的东西毕竟少,他们见拿得并不多,又往省城那边去了一趟,这才耽误的时间有点久。

陆秋真怕他们在路上出了什么事。

同时拿回来的还有几封信和报纸。

上面已经刊登了这次暴雪的内容,据说从这里往北的地方,都下了雪,无一例外。

“我看一时半会儿也顾不得咱们这里,上面能给的补充也有限。”左至历说到这里,真的沉思起来,“咱们得再想想办法。”

陆秋跟着发愁,“能有什么办法?农民手里还好点,有红薯玉米这些,只要不冻死那应该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咱们部队来的时间短,只种了红薯花生,玉米都不多。”

“换!”左至历听了这和船上回来的人几乎一样的答案,把碗里的汤给咽了,“咱们拿保暖的东西换吃的。”

陆秋眯着眼睛:“咱们这里也没多少,很多士兵不是也没厚衣服吗?”

“他们暂时可以呆在宿舍里,部队给供着暖,冻不死的。”

左至历觉得事情有轻重缓急,现在粮食是全国紧缺,他们得自己想办法。

“你之前不是说,可以用鸭毛鹅毛做什么羽绒服吗?我让人找了些回来,你看做,真的暖和了我们就拿这些去换!”

陆秋答应了,她看着那鸭毛鹅毛什么的,眼里就舍不得了。

“这做好了,可比棉花的暖和,到时候我们就拿棉衣去换吧。”

左至历刮她鼻子:“这么会算计。”

陆秋可算知道缝纫机的另一个用处了。

左至历估计派人找了很长时间,这鸭毛可不少,她一个人也弄不过来。

陆秋干脆让左景去把赵巧梅给叫过来。

赵巧梅今天醒得晚,正懒懒躺在床上休息呢。

她昨天去了一趟镇上,可把她给累坏了。

陆秋是刚刚才知道这事,听到之后就皱眉。

“巧梅姐,你也太心大了,这两个孩子在家能不害怕?”

“怕什么?我说了,你们要是害怕,就来你们家,结果这两个孩子自己在家好好的。”她越说声音越小,“这几天都不去了。”

赵巧梅也是着急了,她觉得不能在等下去了,黑市上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她呢。

再有就是她怕这次不去,以后封了船,真的不能去了。

陆秋给她交代的任务,她还没完成呢。

她没问陆秋找她来做什么,先把在黑市上见到的说了出来。

“以往都是换吃的多,这次去换厚衣服的多了很多,也有那不怕冷的,把身上的厚衣服脱了,就为了给家里的老人小孩子换点白面。”

说到这里,她就唏嘘了几分,那人说着不冷,但脸色都被冻得青紫一片,她远远看着就冷。

老黄和老郭果然在等着她,每天固定地来这里转两圈,他们还掂记着那红烧狮子头呢。

“没有了。”赵巧梅就摆手,“还有那东西呢,连饭都快吃不起了。”

因为前几年的饥荒,这年代的人们还习惯囤粮食,有那人家根本就不怕,老郭和老黄都属于这类人。

心中有粮,才不慌。

赵巧梅就羡慕起来,她在老家的时候,也存着粮食呢,虽然陈粮不好吃,但不怕饿肚子啊。

“这是我的手艺。”赵巧梅不骗人,先让他们看了看,雪花飘散下来的很大,不一会儿就覆盖上去了,“味道可能没之前那么好,但是我觉得也不差什么了。”

老黄一听不是原来那个人的手艺了,就没着急买,先拿了筷子尝了一口,那卤汁虽然没之前的好吃,但是也还算可以了。

“给我来点。”老黄肚子实在太馋了,问赵巧梅,“拿什么来换?”

“粮食!”赵巧梅只要粮食,什么粮票和钱她都不要了,“粗粮细粮我都要。”

赵巧梅说完,心里就先乐起来了。

这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她第一次做的东西有人来换。

一听这个,平时因为没票没钱的人,也都凑了过来,看见那散发着热气的卤菜,都咽了咽口水。

赵巧梅只让他们尝卤汁,觉得味道能接受了,再来说价格。

“这么大的雪,不知道下次能什么时候过来。”赵巧梅这么一说,老郭和老黄两个人都要得更多了。

“可得记得过来啊!”老黄没急着走,这几天下雪哪里也不能去,也把老头给憋坏了。

“能过来我肯定就过来了。”赵巧梅乐得合不拢嘴。

老黄和老郭毕竟年纪大了,想得事情多,见赵巧梅一个人来,还拿着那么多的粮食,就多留了一个心眼。

这天气不好,万一有那想走歪路的呢?

果然,赵巧梅卖完了之后,收拾东西往回走,雪稍微小了点,路上行人也多了,但危险还是来了。

有人在她经过巷子的时候,把她给拉了过去,那力气大的,让她一下跌倒在地上。

赵巧梅手里紧紧护着粮食,人摔倒了,粮食她还好好的拿着。

那人见这样子,就要直接上来抢,还好赵巧梅早有准备,她从怀里掏出了一把剪刀。

这还是陆秋提醒她多次,她才带着来的。

没想到今天就救了她。

那个人在衡量,一边不舍得那些粮食,一边又怕赵巧梅真的拿剪刀捅他。

就在这时候,老黄和老郭两个人出现了,他们两个一过来,一个过来扶赵巧梅,一个去追那个人,那个人却早就没了影子。

“老黄说你一个女人,拿着粮食不安全,还真是。”

老郭唏嘘了两声,“我看最近还是别来了,就算过来也得找个人。”

赵巧梅心里也是后怕,对他们道谢之后,问老黄:“麻烦同志能不能把我送到码头。”

“行。”

老黄很爽快的答应了,可是部队的船因为没采够东西,又往省城去了。

赵巧梅等啊等的,老黄冷得不行,问赵巧梅:“要不咱们顾一艘船回去吧。”

赵巧梅怕家里的孩子等着急了,立刻点头。

但船哪里是那么好找的,这样的天气,哪怕雪小了,可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又会突然变大。

海面上更是变幻莫测。

老黄认识的人多,也有人愿意卖他一个面子,这才替赵巧梅找到船。

赵巧梅感激他:“下次我多带点,你想吃啥?”

她知道老黄是个饕餮,最喜欢吃的了。

老黄就乐了,“什么都行,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让我尝尝最好了。”

陆秋听到这里,才知道赵巧梅经历了这么凶险的事。

“这老黄人还不错。”

“是。”赵巧梅也这么觉得,要不是老黄,她今天还指不指定能回来的。

“我看最近还是别去了。”

陆秋已经和左至历交了心,就不用什么都瞒着他。

交给他,有时候比自己去操作还要好。

赵巧梅点头:“我也是怕了,正要和你说这个事。”

她把钱拿出来,还多给了陆秋一些:“这是我这些日子挣的,有粮票有钱,你看着再我们娘几个带点。”

她也算是看出来了,这鬼天气肯定是闹灾了。

就希望地里的庄稼不要有事。

陆秋点头,等赵大姐也到了,开始教他们挑捡鹅毛这些。

赵大姐是第一次知道这东西还能往衣服里放,“不会一股味吗?”

“不会。”陆秋比划了一下,“外面还会用料子给遮住,主要就是针脚得密一点,不然毛会跑出来。”

“所以左团长就给你买了个缝纫机?”

这年代的缝纫机,就好比后来的宝马车,那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的东西,票也要攒很久。

陆秋就笑着点头,“他也是想着,这衣服做好了,能拿出去和别人换粮食。”

赵巧梅点头:“是,我在镇上听人说,往南边的地方没下这么大的雪,就是冷,他们说不定粮食还很多,可以拿来换。”

“真成灾了啊。”赵大姐唏嘘,还好赵大姐头天下雪的时候,就和她男人去了镇上,换了不少吃的,都放到地窖里去了。

有人做好了准备,就有很多人还盼着老天爷自己不下呢,陆夏一开始听说村里的传言,说这雪会成为灾的时候,是压根不信的。

她上辈子根本就没这回事。

海岛的冬天很冷,但是她从记忆里起就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怎么可能成灾?

可家里粮食一天天少下去的时候,她也做不住了。

怎么和上辈子不一样了。

她只知道陆秋不一般,联想到那传言是赵家人最先说出来的,便想到这事和陆秋有关。

一个人,得是什么背景,才能操纵天气呢?

她在家里怎么也想不明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