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穿越朱桦朱元璋> 第214章 商业大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4章 商业大计(1 / 2)

来御书房的时候,朱元璋没有批读奏折,而是看着朱明远提出的奏折。

看到朱明从远方进来,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看了朱明远,说:“今天让你来,想问一些事情。”

朱元璋的语调很平和,到朱明远为止有点不习惯。

“陛下只需询问,就一定知道臣能回答。”朱明远回道。

朱元璋向朱明远挥手。“来谈一谈,来这里吧。”

朱明远走了几步,来到了桌子前。

朱元璋把朱明远的奏折铺平在桌子上,指着上面的某个地方说:“你说要在奏折上开一个官营工房,奖励商业。我想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在奏折中说了原因,但我还不太明白。我想听你的说明。”

朱明远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陛下,朝廷有官窑,有贡田,有皇庄。但是,这些都是为陛下服务的。”

虽然开个官营工房很简单,但是这些部门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

当然,这些部门并不是必须面向民间。

在地方上,可以在当地官府设立棉纺厂、水泥厂等工厂。然后将销售所得利润留下当地的经费,交给国库。

因为这些工房是朝廷的管辖,所以所得的利益直接进入国库。朝廷可以用这笔钱发展军备,改善百姓的生活”

“这不是让朝廷做生意吗?这样的话,朝廷就成了商人了吧。

我什么也不想,那个官员能做吗。这些人都是表面上的老师,这种卑微的工作,只怕他们不愿意做。”朱元璋不这么认为。

朱元璋的这番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时代的官员,特别是文官,虽然很难开口说话,但我想即使成为*女也要立起鸟居。

明明想赚钱,却不想干这种卑鄙的事。

“陛下,这件事不必由地方官员来管理。陛下可以再次开设部门,由这个部门来管理,直接绕过这些官员。

以棉纱的制造为例,朝廷在京城建立了棉纱制造厂,可以由专门的人来管理。制造生产的棉纱,让专业人士销售。所得收益避开文官,直接归属国库。

棉纱的制造比麻布好,销售前景好。以臣推测,光是这个应天府每年的收入就有庞大的数字,不用说在海外的销售了。

陛下不想浪费时间的话,可以采用盐引法,向商人们收取陛下的行李,在规定的地方出售。”朱明远耐心地说着,朱元璋却认真地听着。

“继续下去吧,朱元璋说。

“陛下,臣以棉纱的制造为例。

如果有一天,天下需要大量的棉纱制造,棉纱工厂就必须扩大。棉纱厂扩大,必要的工人一定增加。必要的劳动者多了,没有土地的人生活的道路就多了。

虽然臣知道今天土地足够,但是现在土豆和红薯已经做好了,预计不久的将来人口会急剧增加。陛下必须早点计划。

棉纱制造越旺,厂里的利益越好。

由于朝廷开放,收益直接归属于朝廷。朝廷可以制作棉纱赚来的银子,建造安定的场所,安放老弱孤寡,开设学堂,开惠民药店。

棉纱厂收益越高,陛下就可以减免天下农业税。

当然,到了那个时候商人的数量也增加了,所以臣说从以前开始三十税一的税率变低了,必须要监督商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