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盛古珍玩> 二百一十五章 败兴的主墓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一十五章 败兴的主墓室(2 / 2)

一看就知道,这些绢全部都是出自大唐的手艺。

吐谷浑人,是绝对不可能掌握丝绸制作工艺的。

不是看不起吐谷浑人。

而是想要做丝绸,那是一件系统性的工作。

从养蚕、种植桑树到最终蚕丝加工成各种不同的丝绸,中间的工艺复杂到,任何一个外族都没办法学会。

不然的话,华夏人也不可能往全球卖了两千多年的丝绸,都不见任何外国民族和国家能仿造出来。

横向对比一下,华夏的瓷器,不过卖了几百年而已,西方就从成品上研究出了瓷器的制作工艺。

16、17世纪开始,法国和德国就已经能够仿造出瓷器了。

一度,欧洲很多国家还山寨明朝瓷器,然后将其包装成是在明朝收购的瓷器,在欧洲大陆上贩卖。

到现在,瓷器行业的鉴别师,都还要专门去鉴别,一些欧洲人所谓的“家传”瓷器是华夏制作的,还是欧洲自己仿制的。

可见,当年欧洲大陆仿造瓷器的数量有多大。

可是,比瓷器更早进入欧洲世界的丝绸,却没有任何欧洲人能够仿造出来,只能花费昂贵的价格,从华夏购买。

直到欧洲人自己搞出了羊毛纺织,珍妮纺织机后,便宜又量大的羊毛织物在欧洲大陆畅销的时候,欧洲的上层贵族,依旧以穿东方丝绸为高贵。

因为这玩意真仿制不出来,得真正由华夏工匠刺绣、织造出来的才是高档的。

到了一战之前,日本的最大出口产品,都还是生丝,卖给欧洲人。

明治维新的钱,就都是靠日本人种桑树硬生生种出来的。

而欧洲人买走的这些生丝,转手就卖给了清帝国江南的丝绸商人,从他们手上换取了高档的丝绸,运回欧洲大陆售卖,就是几倍的暴利!

直到华夏九州陆沉,又是军阀割据,又是外敌入侵,到新中国建立后,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工业化制造的丝绸,才渐渐退出了全球织物顶流的位置。

华夏人可以很骄傲的说,从丝绸的诞生直至现在,真正高档的丝绸,手工制作的丝绸,依旧没有任何外国人可以仿制的出来!

华夏的丝绸不只是一件丝织品,更是汇聚了华夏几千年的文化和底蕴。

不懂华夏文化,不懂这些丝织品图案的历史沉淀,是做不出好丝绸的。

然而,这些在唐朝已经属于十分优秀的奢华的丝织品,却全都只剩下残片了!

如果,这座墓里的丝织品,能够保存完好的话,说是为国家增加一件国宝,都不为过!

可惜,这个世上没有如果。

除了这些丝织品的残片外,主墓室的扰土里还有一些玉带饰、绿松石、玛瑙、琉璃、珍珠的琐碎散件。

另外在墓道、棺床上出土有大量黑白石片。

除了这些小物件之外,还有祭台上的4个海螺,便是整个主墓室出土的所有物品了。

不能说少,但是大部分都是残件,保存完好的寥寥无几。

因此,孔建文才向柯教授询问,是不是该看看另外四个侧室的情况了。

主墓室遭受了如此猖獗的盗掘,另外四个侧室估计也没少被盗墓贼光顾。

但是对考古工作者来说,很多盗墓贼不感兴趣的东西,对考古工作者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

比如一些记录文字的木牍和帛书之类的。

而这些东西,也许会放在侧室之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ue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