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盛古珍玩> 二百一十九章 古丝绸之路的代表墓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一十九章 古丝绸之路的代表墓葬(2 / 2)

或许吐谷浑自己的冶金水平不行,但是吐蕃的冶金水平在历史文献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水平很不错。

不然吐蕃也不会一直没被大唐灭掉,还互有输赢。

要知道,大唐的“巨唐”之称,可不是到处有人白送给唐朝领土,才获得的。

巨唐的领土,都是大唐的将领和士兵,一刀一剑打下来的!

当年盛唐疆域最盛的时候,从长安西出,到最远的西域边疆,足足有九千九百里!

而东北面,也到了外东北地区,与渤海国相邻。

东面和南面已经是与大海相连了。

唯独西面,因为有吐蕃国盘踞,大唐迟迟没办法打通青藏高原!

这也可以说明,当年的吐蕃国有多强大了。

是的,没被大唐征服,而且还能互相打了一两百年,大唐河西、甘肃、青海有不少地区都陷蕃了。

而能获得这样的战绩,吐蕃国的兵器绝对是不差的。

这座新血渭一号大墓中发现的一系列甲胄和马具,对研究该地区在吐蕃治下的时候,手工业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组织形态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并且南1侧室内发现的大量动物骨骼,还有主墓室发现的葡萄籽也是重要收获。

通过动植物考古、食性分析、古dna检测等多学科手段,深入进行研究,对了解热水墓群的人种、族属以及生业模式等有重要意义。

根据敦煌文书古藏文《赞普传记》记载,赤德祖赞时期,民庶、黔首普遍均能穿着唐人上好绢帛矣。

而通过这座墓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丝织品,可以发现其织造工艺和纹样具有多源性。

这无疑也是实证了,这座墓位于的都兰地区,当年确实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

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丝绸之路青海道、热水墓群葬俗,以及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古代族群活动和文化传播,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可以说,虽然这座墓的文物发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但是其背后墓葬本身的重要性,绝对是非常特别的。

这是任何一座唐代同时期的中原大墓,可能都没办法赋予的。

毕竟中原唐史还是很清晰的,基本上不需要从墓葬中去找答案。

但是吐谷浑,或者说吐蕃国的历史,以及对丝绸之路的影响,大多都只能靠敦煌藏书里的寥寥纪录去了解。

现在有实物出土,有丝绸之路上的墓葬发现,这对完善吐蕃、丝绸之路的历史,非常的重要!

这座墓的地上墓园、祭祀建筑、棺床,以及主墓室的斗栱装饰,带有明显的中原文化特征。

另外,墓葬出土大量中原的丝织品和带有宗教色彩的五色石,充分证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

在如今正在走向复兴的华夏来说,这种利于民族统一,并且能够为中原文化影响力背书的墓葬。

其重要性,十分的巧妙。

特别是在这个一带一路被提出的关键时期。

华夏正要在“古丝绸之路”上大书特书呢,这座墓的出现,恰到好处!

可以预见,这座墓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华夏“古丝绸之路”的代表墓葬,被在互联网上各种宣传了!

。ue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