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160> 374. 暴毙 三月末,战争戛然而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74. 暴毙 三月末,战争戛然而止。(2 / 2)

“哎~什么议和?不能自己主动说。”

“是。”

祝缨道:“他是个心里有数的人,何况也不能将两国交兵的大事都寄托在宫闱争斗之上不是?还是说说咱们的事吧。他们俩忙他们的,咱们准备咱们的。”

冷侯道:“我怎么看着你有点儿着急呢?你如今与我不同,我么,还是想早些大胜班师的,你身为节度使,多留一时是一时,正是施展本领的时候,在北地多养两年,名望就更扎实啦。”

祝缨笑道:“抱负谁都有,但现在情势不对。我十二岁进京,能走到现在,就是从不空想。眼下还是尽力结束这场战争,对大家都好。所以啊,不能单把胜负交到他们手上。用一切可以用的办法吧,没准儿哪一条就能成了呢?可无论如何,打铁还要自身硬。”

冷侯道:“是啊!不过啊,京城,啧!”

祝缨笑笑:“北地冷得快,冬衣您这儿要补多少……”

————————————

祝缨一路蹓跶,将北地又巡了一回。

路过农家,又询问他们过冬的衣物情况,北地这么冷,穷人的冬衣却很困乏,每天冬天,总有一些冻死的老人。

“今年已经好一些了,”罗甲秀说,“没有加征。吃得饱一些,自然就能多活一点。”

大部分的官员都比较勤劳守法,其中罗甲秀十分的优秀。不但没有私自加征,也没有翻新府衙,还亲自往乡下跑,核实各地情况,兼与驻军协调。

他比顾同做得都好。

祝缨道:“只还是缺衣食。”

两人都是叹息,他们两个人再努力,寻常穷人的冬天还是非常难过的。哪怕是丰年,穷人都不免一年不如一年,直到改天换地,新朝雅政松一松手,让人喘口气。

何况是北地?

罗甲秀道:“还是要想办法。”

然而时至今日,还是束手无策的,他能做的就是自己清廉一些,对下面的监督严格一些。若说其他,终是力有不逮。

祝缨道:“那就置换吧。”

“咦?”

祝缨想了一下,道:“不能亏待了将士们,得给他们置办冬衣。淘汰下来的旧的,取出来分发了吧。不过也是杯水车薪。”

“那也够了,”罗甲秀突然高兴了起来,“赤贫老者数目也不多啊!虽是旧衣,能御寒就行。不愧是您,我便没有想到这个。”

祝缨道:“不是我比你高明,是军中不归你管。我在一日,你有差不多的想法,只管对我讲,咱们看看能不能实行。”

罗甲秀笑道:“好!”

祝缨如果巡视了一圈,在边境上又见到了姚景夏。他蓄了两抹须,脸黑黑的,眼睛微亮。他身上的皮甲有的地方磨得发亮,有的地方又旧得陈旧黯淡。

他的父仇也算是报了,当时是混战,也只知道是某部的人杀了他父亲,具体是谁,不清楚。他至今杀过的敌人数目早已抵消,唯一的遗憾是不知道具体的人。

他因立功,如今是本城武官之最高者。祝缨将他打量一番,不得不说,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比叶将军手下的兵要更精干一些,气势也更足。

祝缨询问了他的人员、补给等情况,又问对面胡人的讯息。

姚景夏道:“前天有小股试探。这几年来他们总是这样,猫一样,一会儿来挠一下,一旦烦了不搭理当成寻常,就狠狠来一下子,让人见血。咱们也都习惯了。”

一语说得叶将军脸上微红,他就是还没习惯、动作反应慢了。

姚景夏又向祝缨要求再添五百人,这五百人不是随便添的,如果是调兵,得从别人手里抠过来。如果是募兵,得跟朝廷报备。此外还有五百人的装备、以后的粮草之类。

姚景夏也是仗着自己新立了功才敢这么提。

叶将军警觉了起来,看着这个年轻人。

祝缨笑道:“好啊。青君!”

祝青君上前一步,祝缨道:“你领五百人,驻在这儿!协防!”

叶将军无声地笑了,挺好。姚景夏吃惊地看了祝青君一眼,想了一下,问道:“她归我调度吗?”

“协防,你们协商。”祝缨说。

“是。”两人一齐应下。

叶将军还想开点玩笑,不意祝缨对祝青君道:“别太拼命了,我要你好好地回来。”

祝青君道:“您是知道我的,我无论在哪儿,都能回到家里。”

祝缨点了点头:“边境,就交给你们了。”

———————————

祝缨回去筹措冬衣,又有罗甲秀等人协助置换、分发冬衣。将军中旧冬衣回收,拆洗,再分发给贫苦老者。

前线也不太平,没有大仗,但是小冲突不断。胡人并非“故技重施”,而是习惯使然,对面想要一次聚起大军也是不容易的。平常出动也就是小股,倒将这边的边境将士给磨得心烦。

到得入冬,双方仅西路便打了大小十余仗。

赵苏、苏喆处进展依旧不快,此事却也急不得,要避人耳目地联络,还要能够合谋成功。来回一趟,认路本领差点儿的得花一个多月。

祝缨与冷侯还是以对阵为主。

终于,在十一月末,累利阿吐与“太子”再次率军南下,这一次他直扑叶将军防线。叶将军顶住了他最初的进攻,冷侯处又分兵来救。

姚景夏、祝青君还是依样画葫芦,再抄累利阿吐的后路。

双方打的都是套路。

两军鏊战之时,累利阿吐派人往更西,越过了北地的范围,连克两城,洗劫了一番。在第座城前,被当地的刺史率兵民挡住了!

累利阿吐走的这条新线也不能说是新,乃是数百年前曾有人南下走过的。近来却没人这么干了。

因为它离西番比较近,而胡人与西番没有结盟,互相也有些提防,这片地方是个缓冲。

挡住累利阿吐的刺史也不是外人,却是郑熹的表弟。表弟的父亲是武将,表弟本人却好文墨,走的是文官的路子。有个好舅舅,又有个好表哥,表弟仕途颇顺。他今年四十,已做到了刺史。

朝廷发文来询问祝缨、冷侯北地战况如何,二人报上了战况。朝廷一时无奈,只得抽调了部分禁军往西。又命祝、冷二人务必拖住胡兵,要求明春主动出击,牵制住胡人。放他们四处乱蹿还得了?

祝缨与冷侯商量之后,便也派小股人马突入胡人后路去搅动。

旁人动作皆不如祝青君,她起初领五百人,由她带路、左突右转,总是出奇不意地袭击一些落单的部落。

祝缨为她表功,连升级,冷侯十分眼馋这个小姑娘。思忖再,没好意思开口,但是提出来:“下回一同北上,我派一队精锐与这丫头合兵一处,她带路,成不成?”

祝缨道:“先说好了,听谁的。”

“行,听她的。”

祝缨也给祝青君补充精锐,免得被冷侯那里的兵比下去了。

祝青君与苏喆关系极好,两人谋定,打人都要分出个轻重来。总是累利阿吐、胡主的人挨打最凶,二王子、王子、别部等人更容易被她放过。

她新年都是在边境上过的,正月的时候,赵苏在行辕给祝缨过生日,祝青君正带人在风雪里扎帐篷。

累利阿吐不得不应战,他的处境变得艰难了一点。改革是有成效的,他再次劫掳两城就是明证。但成果也是让他不太满意的,冷侯骨头硬,祝缨这里则是出奇招,让他也不得安宁。

诚如祝缨所言,最后还是拼的兵马粮草,累利阿吐消耗不起。

好在他调了一些心二意的别部上前做炮灰,赢了,灭外敌,输了,灭家贼。他总是不亏的。

胡主思之再,下令给累利阿吐:“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南人的气数还在,不是现在可以消灭的。不如议和。”

累利阿吐便建议:“纵使要议和,也不能这样就议了。要将他们打痛!他们才会好好地谈,接受一些条件。咱们这两年也受了不少损失,须得从他们那里补一些回来。”

胡主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决定亲赴前线。

战事一触即发,冷侯紧张地排兵布阵,他亲自到了祝缨行辕,与她商议:“各种迹象,大战要来了。虽然朝廷要分兵,咱们须得合力。”

冷侯看得明白,祝缨分在军事上的精力不如在民政上,而北地和大军都需要祝缨管好民政,他便主动承担起军事上的大任来。

祝缨也不与他争权,道:“您的计划是?”

冷侯布置了两道半的防线,自己为主力,祝缨的西路为策应。

“另外半道要看你!”冷侯说,“万一有胡兵突入,你要马上抽丁!这事儿只有你能办得到。北地的人,听你的。”

祝缨在此一年有余,北地军民确实听她的。她的政令下来,比别人的都管用。

祝缨道:“好。”

冷侯又说:“小祝丫头给我!我知道这是个宝贝,不会焚琴煮鹤的。”

“好。”祝缨心里也是各种事务,春天了,得开始种地了。这一场仗要是继续拖下去,耽误了春耕,秋天整个北地的收成就会给朝廷好看。

————————

这一次,胡人善解人意了起来。

胡主到达亲线后的第七天,他们吹响了号角。

祝缨不在前线,她还在督促着阳刺史等人春耕,王刺史那儿的春耕是耽误了,得另想办法。又有大军转运、应付朝廷来人的各种询问。

冷侯在前线,反而比她要轻松。

双方不断地投入了兵力,损耗以惊人的速度往上升。

月末,战争戛然而止。

祝青君察觉不对,带人突袭到地方驻扎的地方,才发现他们已经走了半日了!从痕迹上看,走得十分匆忙,还遗留了一些以前很少会留下的东西。

祝青君不明所以,不敢随便追击,回来报与冷侯。冷侯再派斥侯探查时,却是赵苏与苏喆那里先有了反馈——胡主暴毙!

四子争位。几乎要阵前内讧,累利阿图不得不奉胡主遗骸北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