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完 结 章(1 / 2)

完 结 章

四个月后,军机大臣常及谋反,朝廷派兵三十万,镇压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抄斩常及,与其同党者,流放边疆。游信,凌秉主,刘虔材等人计功受赏,加官进禄。

半年后,游信等人助天子,除去常及党羽,彻底平定反贼。

一年零六个月后,游信提出新的治水方案,并亲自下洛阳治水,成效显著。

两年后,西方恰逢霜旱为灾,米谷踊贵,一匹绢换一斗米,饥民东西逐食,国势危殆。恰在其时,蒙古人率军进犯长安,兵临长安城北之渭水,陈兵二十万,并遣使吓唬皇帝。皇帝临危不惧,扣押突厥使节,令游信亲率五名近侍骑马,至渭水南岸,隔河谈判。事定,事成,游信带了喜讯回来,二邦恢复平和。

三年半后,凌秉主提议兴办水利,垦荒屯田;游信提议整顿海防,训练义勇。皇上批准,派遣二人执行,是年国库充盈,余一余三。百姓乐业安居,足食丰衣。皇上微服出巡,下江南,听到民间有那么一句话:翔龙在上,游凌在下,安富尊荣,国运昌隆。

四年后,游信和凌秉主二人,总算得了皇上的长假,回到家乡钱塘,享尽衣锦之荣。

西湖西畔,空翠烟霏。经孤山绕道,重上白堤。一湾流水,半架石桥。游信与凌秉主并肩而站,凌秉主又问起那人。游信摇头。寻寻觅觅数年,走过杳杳金陵路,踏遍烟云京华街,却再找不到那人的踪迹。夕阳中,两人拱手,带走最后一度斜晖。

儿时生长的街,载满回忆的巷,听得三姑六婆闲聊,话题几乎都只关于游凌二人。替皇上办了点事儿,便被夸得天上有,地下无,游信禁不住莞尔。直到听见那个人的名字,心神再一次恍惚:“季大人因常及的事被斩,碧血丹心,何不令人佩服!可怜了游大人……奴家依稀记得,好多年前,游大人与季大人曾相爱过。”

烟雨西湖,三潭印月,阮公墩,迷迷糊糊。绕过大街小巷,游信回到家中。游迭行数年未见儿子,乐得老眼弯弯,感慨连连。嘘寒问暖片刻,游迭行像照顾孩子似的,替游信盖上被子。游迭行游信终于忍不住道:“爹,倘或孩儿不娶妻妾,您会反对吗?”

游迭行怔了怔,道:“为何不娶?”游信直言不讳:“孩儿爱的不是女子。”游迭行苦笑道:“那是你自己的事,爹从不干涉。”游信微笑道:“谢谢爹。”

当年,同一间屋子,那人倚在床头,面色苍白,吃力地按住胸口:“游,游伯伯,不要告诉子望,我来,来过……他性子倔,定不能接受……咳……子望……”

游迭行走出房门,轻声叹了一口气:“小季啊小季,老游果然老了,输给你喽!”

次日清晨,游信与游迭行二人,一同去替游夫人上坟,扫墓。游信给母亲磕了三个头,认真道:“娘,孩儿好些年没来,这次一定多陪陪您。”游迭行笑道:“这鬼灵精怪的小泼猴,说话真中听,你娘肯定乐歪了。”

游信方站起来,见游夫人坟旁多了一个新坟,上书:悠闲之墓。

游信道:“悠闲?这是个什么名儿?”游迭行道:“前些日子来西湖游玩的穷书生,中了风寒,不幸丧命。”游信点点头,给那人上了两柱香,欲离去。游迭行唤道:“傻儿子,大家都是读书人,和人家说几句话呢。”游信狐疑道:“爹不是说,事不关己,明哲保身么?怎的今天突然有此一举?”游迭行道:“爹老了,没当年那般冷血,瞧这孩子英年早逝,心里就是个疙瘩。”

游信迟疑片刻,走到那坟前,拱手道:“但见悠闲一名,想阁下生前,定是风流不羁,怡然自如。愿兄台九泉之下,幸福安乐,且保佑我早日寻得斐然,感激不尽。”

游迭行道:“儿子哪,若这里躺的是你的心上人,你会不会哭?”游信道:“不会。”游迭行呆住,未接话。游信平平淡淡道:“若这里躺的人是他,我一头撞死在这,随他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