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南诏公主的故事> 第四章 南诏公主(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南诏公主(下)(2 / 2)

洱海对岸的太阳渐渐升起,金色的光辉沿着城池缓缓铺开,慢慢地唤醒城中百姓,直到将这座淳朴的都城都笼罩在她的照耀下。吉时已到,南诏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市,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来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人人盛装,家家结彩,载歌载舞,苍山洱海间一片喜气,沸腾成一片。

新王后董凤仙来自南诏南部大姓部落董氏族,是部落首领之女。仪仗和陪嫁队伍沿着贯穿太和城的东西大道缓缓向王宫移动。南诏臣属中原王朝大周,贵族间盛行汉风,习汉学,效汉制。一应嫁娶典礼沿用了中原的三书六礼,再融合了南诏特有的风俗。董王后虽是南部部落出身,却颇具中原名门闺秀风范。沈玉茗站在不远处,看着新王后被婢女扶出凤轿,沿着元亨殿前的长阶拾级而上。只见她行动优雅,裙裾不动,身姿步伐一派端庄娴雅如行云流水般浑然天成,不多一份刻意造作,不含一丝拘谨扭捏,大气中又显温柔。沈玉茗心中暗暗赞叹,师尊平常所教,要有大家闺秀的气度风范,做一位端淑持重的女子,而那样的女子大概就是新王后这样的吧。中原富贵人家的淑女也不过如此,新舅妈将来准是个好王后。

大婚礼毕,王宫的喜宴上,南诏王举杯邀天下同庆,愿天佑南诏,国泰民安。放下酒杯,南诏王向王太后示意,王太后微微一笑点点头。随后她对坐在身边的沈玉茗说:“来,玉茗,你第一个去给你舅舅道喜。”

沈玉茗走过去行礼,“恭喜南诏王舅舅,贺喜南诏王舅舅!祝南诏王舅舅和新王后百年好合,早得贵子。”这些话当然不是她自己想出来的,是头一天晚上玛瑙嬷嬷教她记住的,说是明天的喜宴上要给南诏王舅舅道喜用的,她牢牢地记住并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

女童声音稚嫩,清脆悦耳,大殿气氛被渲染,阖殿大臣也同时起身举杯恭祝南诏王。

南诏王听完点头微笑:“好好,本王有赏赐给小玉茗。”接着,内侍官上前,捧出一方明黄圣旨。“五年前,大周长治皇帝就已下旨封沈玉茗为南诏公主,彼时沈玉茗尚且年幼,所以未昭告天下。如今,沈玉茗已长到五岁,趁本王大喜之日,在此宣读大周皇帝的圣旨,以昭告天下。”

“沈玉茗接旨~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沈玉茗端正地跪着聆听内侍宣读圣旨。她年纪还小,那一大篇骈四俪六的文章极晦涩,她有些听不懂,只记得圣旨先夸奖了父亲和母亲。圣旨上说父亲是大周的元帅,国家的柱石,沈家的先祖也功勋卓著。母亲是南诏玉珠公主,然后说了一大堆夸奖她的话。最后一句她记得格外清楚,“愿与南诏永修同好,特赐尔为公主”。

沈玉茗听完后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师尊,师尊对她颔首,沈玉茗跪下叩首:“谢陛下圣恩!”

文武百官齐齐起身,“恭喜南诏王!恭喜王太后!恭喜公主!”道贺之声冲出宫殿,响彻云霄。

夜幕渐渐降临,南诏王和新王后登上太和城中的祭台携手点燃熊熊篝火。烈焰腾空而起,映照出一对新人喜悦通红的面容。他们是南诏新的未来,百姓新的希望。国师口念祝祷词,感恩上苍赐予,祈福来年风调雨顺。祭台上炬焰如炽,柴火燃烧声欢腾地劈啪作响,无数火星蹦向夜空,在短暂的跳跃后转瞬泯灭。星回节的气氛走向高潮,百姓们燃起火把在城中歌舞。一眼望去,火把如舞动的流萤,照亮苍山洱海,与满天的繁星交辉相映,颠倒流转。

沈玉茗和王太后站在星云阁上望着流金溢彩的太和城,被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开心得又蹦又跳。王太后看着祭台上的一对新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如今南诏又有了新的公主,她眼中晶莹有泪光闪烁,遥远的记忆在脑海中渐渐变得清晰。

她自幼与先王青梅竹马,两人感情深厚,婚后十年她一直无所出,先王怕她受委屈,不顾族中反对坚持不纳侍妾。那一年六诏尚未统一,先王雄才伟略想一统南境,为了增强实力他主动寻求大周的支持。除了上表朝廷,两国派使者缔结盟约,先王为表诚意,带着她亲自前往长安觐见大周皇帝。他们抵达长安后,她突感不适,原以为是水土不服,却不想被大周御医诊断出已怀孕月余。多年夙愿终于得偿,先王和她皆喜不自禁。这件喜事更被大周皇帝视为结盟的好意头,皇帝当即许诺,若生下男孩则封为世子,若生下女孩则封为南诏公主。她回到南诏后生下一个女婴,大周皇帝亲赐名蒙玉珠,封为南诏公主,封号亦为“玉珠”。玉珠玉珠,如珠如玉,是南诏王和王后的掌上珠玉。然而,这样的封赏和荣宠却没能保得先王与她心爱的女儿一生平安。如今,于她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这些封赏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她的外孙女是不是公主不重要,她惟愿她能平安长大,嫁得如意郎君,安稳一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