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 偏爱(1 / 2)

1986年度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依然是在红馆举行。

1987年1月17日,港岛娱乐圈,在红馆汇聚一堂,共同迎接这个盛会。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颁奖典礼,相对于后世,进程安排,还是略显简陋。

“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已经是港岛歌坛,乃至整个华语音乐圈,最权威最盛大的音乐颁奖礼了,但是却仍然没有设置红毯环节。

晚上七点半,颁奖典礼直接开幕。

港岛电台,在这届典礼上,也搞了个花活儿,足足安排了八名司仪。

典礼开场舞之后,八位司仪两两登场,你一言我一语,对本届典礼的议程,进行介绍。

但说实在的,大家对这么多司仪,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最关心的,还是各个奖项的归属。

镜头扫到台下的时候,真是星光熠熠。

1986年度,港岛电台的“音乐龙虎榜”,一共出现50首冠军歌曲,其中单钱仲武一人,便独占了13首。

比在“劲歌金曲”季选中入选的歌曲数量,还多了两首。

而港岛电台“音乐龙虎榜”的评选规则,与TVB的“劲歌金榜”,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音乐龙虎榜”和“劲歌金榜”的冠军,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就像每一届的“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并不完全重叠一样。

1984年度,谭咏霖在“劲歌金曲”季选中,有多达9首歌入选,但是在“音乐龙虎榜”上,却只拿到4个冠军。

张国嵘在1986年度的“劲歌金曲”季选中,也有7首歌入选,而在“音乐龙虎榜”上,同样只拿到4个冠军。

这就是电台榜单,与电视榜单的区别。

“劲歌金曲”的观众,与电台的听众,群体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电台听众的平均年龄,相对于电视观众,要普遍略高一些,看重的更多是歌曲自身的质量。

而“劲歌金曲”的观众,更多集中在年轻人群体,尤以中学生为众,而这样的少年少女,更看重的是歌手——要是迷上某一位歌手,会爱屋及乌地听遍他的所有歌曲。

这就是后世粉丝的雏形。

歌手的专辑销量,以年轻人为主的歌迷,贡献率能占到百分之八十,甚至更高。

年龄比较大的成熟歌迷,更喜欢的还是徐晓凤、罗文等老一代天王天后。

所以,想要在电台榜单上称雄,更加的不容易!

这也更能说明,钱仲武在1986年推出的两张专辑,是多么的成功!

本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颁发的第一个奖项,是“最有前途新人奖”。

以往的“最有前途新人奖”,只有一个奖,不过从去年开始,这个设置成了金银铜三个奖。

去年的“最有前途新人奖”金奖得主,是张学佑。

1986年度的港岛歌坛,新人也有不少,不过没有一个,能够复制张学佑出道时的成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