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97 章(1 / 2)

腊月, 秦崧带领大军攻下了雅州到景南关隘道坞城之间的守备城池,景南在先前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后,又向道坞城增援了二十万大军,只因道坞城一旦被破, 就有一条坦途直接能打到景南王都。

景南想趁着周朝剑南道主帅换将之际占便宜, 却不想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景南调兵增援道坞城之际, 与他们相邻的鄯国趁机大军压境,誓要将二十年前被景南抢去的城池夺回来。

景南一时被两面夹击、腹背受敌,周边还有一些小国也趁火打劫, 国内朝廷里也有了不和的声音, 指责主战的四王子贪功、为争王位不择手段,惹怒天朝上国, 那三十万大军原本不该白白送命。

腊八,周军攻占景南重要关隘道坞城。

景南往连夜派使臣来求和。

秦崧拿着景南的降书随意看了一眼就扔给第五藏书,让他去跟景南来使周旋,礼部与鸿胪寺派来的人已经在来的路上, 在商谈议和之前,还能有很多事可以做。

经此一役,西南再少有人对秦崧这位益州大都督不服, 别的不说,那火器营就让人闻风丧胆, 许多士兵初初看见那么点儿大得火器杀伤力却巨大, 都觉得莫不是什么妖术。

至于盘踞西南的各土著大族, 慢慢收拾便是了。

腊月里,礼部和鸿胪寺官与景南使臣就“割地赔款称臣纳贡”的条件讨价还价,秦崧让第五藏书和皮礼忠领兵据守道坞城作佯攻状给景南施压,他自己则先回益州城坐守大本营。

如今已是腊月, 大雪封山,大战过后还有许多军务要处理,剑南各折冲府也要整顿,回京城过元节已是不可能了。

秦崧将战报写成奏表,取素笺写就一封家书,再取浅云花笺再写了一封长信,然后叫来驿丞,奏表与素笺一同送往京城,浅云花笺送往扬州。

几日后,京城。

常云生收到益州来的奏表和家书第一时间就呈上御案,皇帝没去看战报,而是先打开家书。

信中先是恭请圣安,然后表达自己的孺慕之情,接着说了说在益州的生活,最后重点询问了自己的婚事,大意是——

父皇已赐婚几月有余,太常寺还未卜筮出良辰吉日,可见这一届太常寺卿和太卜令非常不合格,考课该给下下,让有能者居之。

皇帝:“………………”

常云生瞧见皇帝陛下一脸无语又无奈的表情,不禁有些好奇魏王的家书中写了些什么。

“去武德殿。”皇帝放下素笺,从御座起身。

命令一下,紫宸殿的内侍宫人翊卫立刻有条不紊地伺候皇帝出行,御辇到武德殿直接按皇帝的意思去了后头的鸟兽苑,皇帝是专门去看那二十只大雁的。

“甚好,没瘦也没胖。”皇帝对大雁很满意,让常云生赏了伺候这些大雁的内侍,然后再说:“去太常寺问问,明年上半年适合嫁娶的日子有哪些,仔细些,别有什么冲撞。”

常云生让小内侍去太常寺传皇帝口谕,这下也就知道益州来的家书写的是什么了,笑问:“大王这是又问了大婚的日子?”

“哼!”皇帝甩袖,“不孝子。”

常云生伺候在身侧,随着皇帝在武德殿里四下漫步,帮秦崧说话:“大王年纪也不小了,这好容易才遇上个合心意的,又因诸事蹉跎,也难怪会着急。”

秦崧出生不久得了“急病”差点儿没救过来,当时还处处掣肘的皇帝一意孤行甚至与太后在永宁宫彻底闹翻也要将孩子抱到自己身边养着,就养在武德殿。那几年是皇帝最失意最郁愤也是最凶险的几年,只有在面对自己小小的儿子时才有片刻的安宁。

从小伺候皇帝的常云生那时也不是如今风光无限的常公公,他陪着皇帝陛下一路走来,了解皇帝陛下对长子为何特殊偏爱,也因为多年的相处他对秦崧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说一句大不敬的话,真是当做自己的子侄在看待。因此,他虽然不会利用自己与皇帝的主仆亦友之情影响皇帝的决定,但在某些时候他是偏向秦崧的。

“这武德殿这么多年瞧着好似没什么变化,但仔细一看,又仿佛与当年完全不同了。”常云生感慨道。

“怎么没变。”皇帝指着一处道:“朕还记得那里有个秋千,还是朕亲手做的,只是不怎么结实,荣保才坐上去耍就断了,他摔下来坐在地上一脸不知发生何事的傻样,朕想起一次就要笑一次。对了,朕的那个秋千呢?”

常云生笑道:“大家忘了,那秋千不结实,大王本来就不爱耍,又风吹日晒雨淋的,没多久就彻底不行了,您让奴给拆了的。”

“朕倒是给忘了。”皇帝笑着绕过回廊,一边回忆着往事走到正殿。

武德殿占地虽然不算大,修建得美轮美奂,正殿精致大气,比之东宫主殿明德殿也不差。

皇帝进去正殿,里面早有内侍烧好了银霜炭,在皇帝落座主位后热茶热饼立刻就送了上来,常云生伺候皇帝净了手,皇帝道:“坐下陪朕一起吃点。”

“谢大家。”常云生谢恩后,在一旁正襟危坐。

皇帝喝过热茶后,又接着刚才的话说道:“林福那丫头确实难得。林昉也甚好,历练一番,假以时日又是一个户部尚书。这两个孩子若不行差踏错,入政事堂想来不是什么问题。就连林家那个庶出的林昕也是个干实事的能臣。于君于国于民,他们都是好的。只是朕会担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