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六零年代之悍夫红甘泉> 第101章 第 10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1章 第 101 章(1 / 2)

孟秘书的调侃非常之明显。不过孟秘书也真心确实是为他们着想,连把布匹给他们运到公社供销社,让他们凭条去取的法子都想出来了,不过这对于沈卫民和赵琪来说完全是多此一举。

那不是几米布或者是半卷,可是六匹,这要是运到公社,让人看到不定要说什么。公社就这么大,亲戚连着亲戚,谁家有个风吹草动,大家知道也就是早晚的问题。他们那个小山村少谈资,只要传到一人耳中,全村人都得知道,那样的关心他俩可遭不住。

这段时间村里人对沈卫民改观了许多,不过沈卫民还是那个沈三柱子。知道上进,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长大了,该娶媳妇了。但如果一下子出手如此阔绰,难保不会惹人猜疑。

沈卫民的工资统共就那么多,每次回沈家沟都是大包小包,对底下俩娃也是有求必应,这样的情况下,手里还能剩下几个钱?这六匹布可是很能卖上价钱的。

沈卫民正想找借口把孟秘书糊弄过去,就听见有人说,“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沈卫民从布卷旁边伸出头去,就看到了前后走过来的四个人。前面两个中年妇女,均是蓝衣蓝裤,干净利落,相携走过来。后面两个是年轻的女娘,一个一身军便装,一个长袖布拉吉,青春靓丽。两人亲密的挽着胳膊,说说笑笑走过来。

沈卫民认识其中两个,前面的陈校长的媳妇儿曲静和后面刚刚说话的唐晓。不管哪一个,沈卫民都不想遇见。

“领两个朋友过来挑几匹布,正巧他们这就回去了,我领几位进去?”孟秘书上前一步,笑着说道。

打头的妇女回头看了唐晓一眼,回头爽利开口:“那就麻烦孟秘书了,我们也是过来看新布料。”

“彭同志客气了,”孟秘书客客气气的,显然对方的身份不一般。

“曲老师,”沈卫民和曲静打招呼。如果没有看见也就罢了,既然看见了,当然要好好问候。说起来陈校长也算是他的恩人,要不是他把他带进省机械厂,他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

曲静瞥了一眼沈卫民,淡淡的点了点头。

“你们认识?”彭玉莲问好友。

“老陈战友的孩子,之前是县高的学生。”曲静简单解释了一句。

彭玉莲点点头,虽然有两重身份,不过只看好友的态度就知道双方走得并不算近。

孟秘书转身和沈卫民低声说了几句,“小沈,我们回头见面再聊。”

沈卫民当然不会耽搁对方的工作,“嗯,孟哥你快去忙吧。”

孟秘书转身陪曲静和彭玉莲去看新布,沈卫民和赵琪也准备离开。他现在和唐晓也没什么好说的,再说经过上次的摊牌之后,沈卫民觉得他们现在见面能点头问个好已经是极好了。不过有时候你的想法永远是你的想法,代表不了其他人。

“沈卫民,这就是你未婚妻呀?不给我们介绍介绍?”唐晓开口了,一开口就呛火气。

沈卫民轻皱眉头,随即松开,“没有必要。”以后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根本没有认识的必要。沈卫民不干涉赵琪的交友状况,不过赵琪和唐晓显然成不了朋友,沈卫民也不会让她们多接触。

“走吧!”沈卫民招呼赵琪。

“嗯。”两个人很快就走出了纺织城的大门。

唐晓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懊恼,明明已经告诉自己再见到沈卫民要压住脾气的,怎么还是三言两语就生气?

“这就是你之前和我说的那人?”唐晓旁边绿军装的姑娘笑着问道。

“嗯,”唐晓淡淡应了一声。

“他未婚妻长的好好看,我看你是完全没希望了,怎么样?要不考虑考虑我哥?”

“陈佩佩,”唐晓不悦。

“叫我没用,我妈和你妈不是正在商量这事,她们俩人要是谈妥了,哪还有我俩啥事,倒不如主动一点。”陈佩佩说着实情,曲静和彭玉莲在家里都是说一不二的,家里两位男士和他们这些儿女基本没有话语权,不情愿有什么用,到最后不还是得听话。

“那咋不能是你嫁给我哥?”唐晓嘟哝,她们妈妈是好朋友,就想要自己儿女和对方儿女凑成一对,

烦人。

“晓晓,我有对象了,这话就不要说了。”陈佩佩淡淡提醒。

唐晓突然想到什么,没再继续往下说。

这边彭玉莲和曲静也说到沈卫民和赵琪。“孟秘书和那两个人是朋友?”彭玉莲好奇,孟秘书在她丈夫身边当了这么多年的秘书,可从来没给谁行过便利。刚才那一对男女都很年轻,长相非常出色,不过穿着普通,难道是孟秘书家的亲戚?

“不是。”孟秘书笑着回答,“彭同志应该也听说过他,刚刚那个就是机械厂的沈卫民沈同志,他旁边站的是他未婚妻。因为快结婚才来纺织厂置办布匹。”行不行便利的,反正他没违反纺织厂的规矩。

彭玉莲惊呼一声,“这么年轻?”

旁边的曲静对沈卫做了什么也略有了解,毕竟在夜校教书,工人中的男男女女下课讨论的都是这些。不过却没想到这事竟然让彭玉莲这么上心。

“虽然年轻,不过沈同志看问题非常透彻,概括问题也很全面。就是林县长身边的杨秘书都对其赞叹有加,在新分房规定制定这件事上一直跟他打下手呢。”孟秘书解释了几句。

前一段时间,他们几个合作探讨新分房条例,从头至尾算是参与了七七八八,每次回想,他和老仝不得不赞叹现在的青年人。

谁说年轻就只知道捣乱的?杨秘书,县长的首席秘书,平常那可是忙了去了,但还是会抽出时间过问这个案子,明明在他们几个中就属他位置最高,却从一开始就收敛自己的锋芒,专心在沈卫民身边做一个配角。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沈卫民有明确的规划,且明显可行。

蔡明明平常伶牙俐齿却又不拘小节,为人爽快,看着不靠谱实则是个能干的。更不用说沈卫民,明明只是机械厂普通员工,操的却是整个机械城厂乃至其他几个工厂的心,一个才十八岁的小同志啊!

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

“很少听孟秘书夸奖人,虽然之前我就听说机械厂的沈同志不得了,现在我对这位小同志更好奇了。”彭玉莲笑着说道。

“如果不是

确定我们认识的是同一个人,我都要以为咱们说的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了。沈同志在县高读书时,表现很一般,且三天两头请病假。听说还和街上混混很熟,就是不知道真假。没想到这才几个月过去,就大变了样。”曲静淡淡的开口。

“男大也是十八变,这是知道上进了,也许是一直没开读书这一窍。”彭玉莲笑着说。

“想当初他能进机械厂还是老陈亲自领过去的,本来是想让他去食堂跟老孙做个学徒,没想到阴差阳错进了运输队,接着就有了这么多作为。”才几天,就从一个问题学生变成了大家称赞的工人,就是曲静有些不能适应,这完全换了个人似的。

“这个我还真听他提起过。”孟秘书开口,“卫民自小身体不好,上学的时候经常病假旷课,成绩也不好,连考两年都没有考上大学。今年暑假家里因为他要不要继续复读吵翻天,当时正赶上农忙,生产队做工作让他下地挣工分,没想到第一天旧疾复发,要不是村里赤脚医生来的快,后果不堪设想。之后,他就彻底明悟,知道上进了。”

这是某天吃饭的时候,沈卫民在饭席上讲的。

沈卫民前段时间风头太盛,大家对他的事情都很好奇,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小子,竟然能做出这么缜密的计划案。虽然说集资建房的法子不是首创,但那些细密的规则,可都是沈卫民一条条抠出来的。

孟秘书当然也好奇,沈卫民说这事直接简单提了几句,言语之间都是感慨,孟秘书没想到平常看起来稳重的沈卫民还经历过这些,对此印象深刻。并认为如果这是沈卫民态度转折的关键,非常合情合理。

显然,眼前两位女士也是这样认为的。

“原来是因为身体差,怪不得该一个大男人干的活他都推给了身边的小姑娘。”陈佩佩不知何时走过来了。

说实话,虽然是初次见面,但陈佩佩是有些看不上沈卫民的。主要是刚才那幕给人的印象太差了。一共六匹布,四卷都压在旁边的姑娘身上,沈卫民一个男人拖着两卷,还跟费了多少力气似的。

要她说这样的男人都是被惯出来的。也就是和赵琪素不相识,如若不然,她都要上去支招了。至于唐晓,她家姐妹的眼光一直有问题,之前的白乐,现在的沈卫民,哪个看着都像吃软饭的,真不知道有什么可留恋的?

却没想到,刚到这边就听见了孟秘书的解释。

“奥,你说那个啊。”孟秘书语气中带上了明显的笑意。

要说刚开始他也很受冲击。找人拿来六匹布,他本想说回头让车给他们拉到公社,他们再凭条去取,没想到两人异口同声的拒绝了。拒绝就拒绝吧,就是这布要靠他们两个抱回去。

孟秘书当时想的是等他们彻底了解布匹的重量后就知道了,有些话不能乱说。

沈卫民确实是领悟了,抱起一卷布试了试,觉得太重又放下。孟秘书刚想笑,就看到旁边的小姑娘找出一个麻袋,把剩下四卷布放进去,轻巧的就提了起来。

“还成,不重。卫民哥你不用动手,我来拿,我力气大。”小姑娘萌萌哒的笑着。

眼看着沈卫民就要答应,孟秘书鄙视的盯着对方看,才让对方最后改口,费力抱起两卷布往外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