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六零年代之悍夫红甘泉> 第148章 第 148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8章 第 148 章(1 / 2)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两点撤换, 到时候再看哦)

。几天前,正如齐厂长预测的那样,鞋厂谢厂长终于松口了, 当然有条件。

首先沈卫民得保证让他们的三期工程尽快再次开工。鞋厂的三期工程已经筹划了数年,与其他比起来, 这是年内鞋厂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

但现在随着墙外土地所有的生产队的诉求越来越强烈,鞋厂简直不堪其扰。房管局每次过来都面无表情, 对谢厂长抿着嘴,然后摇摇头。

弄得鞋厂谢厂长都神经衰弱了, 现在他看到房管局的那个姓叶的就头疼。

真要是想解决, 倒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只要把墙外的耕地从生产队手里换过来就好。本来不是难事,不过一想到做这件事是因为一个毛头小子算计, 鞋厂厂长就觉得十分不甘愿。

另外一个原因,鞋厂现在财务吃紧, 确实存在困难, 三期工程不是小工程, 前前后后投了不少钱进去。要是今年完不了工,明年就没有办法开工,甚至还得往里砸钱。

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鞋厂只能松口答应。然后把所有的烂摊子都推到了沈卫民身上。要说鞋厂这样做也有泄愤的原因, 祸是谁惹出来的, 就谁去解决想办法呗。

依照齐厂长的意思, 就给他耗下去。鞋厂三期工程再推后半个月,他们的工程就非得推到入冬后。反正机械厂还没有开始动工,造不成什么损失。两相比较, 机械厂还是能熬住鞋厂的。不过,沈卫民认为此法不可。

万一逼急了,鞋厂厂长大方答应了生产队的条件,他们又该如何?那到时候,被动的就是他们了。事情回到原点,大家依然在原地僵持,省机械厂的新建房不知道又拖到什么时候去了。

省机械厂倒是熬住了,他可不想结婚就和媳妇两地分居。

已经给人撒下希望,现在又让人失望,沈卫民觉得有点不到的。而且既然什么时候开始动工都成,为什么不提前点?虽然不可能惠及全厂,但能让最迫切的那一部分人的诉求得到应答,是他为数不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谁又能说这就一定是赔本买卖?

省机械厂和鞋厂比邻,鞋厂右前方是省机械厂,东边和南边则是世纪大街,鞋厂要想绕开省机械厂进行扩建,只能向北。也就是现在三期工程的所在地,其实就是把鞋厂原本的北门往北又移了两百米。

被鞋厂看成问题的耕地,沈卫民说服齐厂长换过来了,省机械厂富裕,手里有不少存地,正巧在生产队所在村子附近就有一块,双方约定按一比一交换。次田换良田,只要不傻都会答应。生产队的队长是个淳朴的,生怕沈卫民吃亏,经沈卫民再三劝解解释,才收下了所有权登记书。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鞋厂再想扩建,就要问过省机械厂的意见了,省机械厂不答应,他们根本扩无可扩。不过为了不刺激鞋厂谢厂长,这个消息短时间内暂时保密。就算沈卫民已经手握建筑用地批复书,也没有到处嘚瑟。

是日逢六,沈卫民一早就等待在公共电话旁,差不多七点一到,他就拨电话到了公社。

“喂!”

“喂喂小叔呀,我是家康。”那边传来了娃娃的奶音。

“是毛蛋啊,”沈卫民面上带笑,语气冷冷淡淡,“上两次顾着和哥哥弟弟玩,连和叔叔通电话的时间都没有,这才想起来了?”

程淼和邓要武在沈家沟住到九月初,才刚被程振华接走没几天。据他娘李招娣说,离开的时候家里俩小家伙那叫一个依依不舍,从家里一路给送到汽车停放处。想他这个做叔叔的都没有这个待遇呢,心情不免有些失落。

沈卫民来省城少说着也有一个月了,中间没有时间回家,按照约定逢六往公社打通电话,家里人能坐六叔的驴车提前到公社公共电话旁边等着。前两次两个小家伙都说自己有事要读书,说到底就是只顾着和两个小伙伴耍玩。真要说的话,就是他这个做小叔的远没有他们两个小兄弟重要。

“小叔,你已经是个大人了,不能小肚鸡肠。人家是客人又远道而来,我和小聪哥作为主人家,哪能不好好招待?奶奶和小婶此次次都过来还不够?咱们又不是很长时间没见面。”李家康语重心长,那口气像极了李卫国,完全把沈卫民当成小辈在教育。

“李毛蛋,你胆儿肥了?”沈卫民冷笑,“看来你最近长进很大呀!”小肚鸡肠、远道而来这些成语都会用了。总之在讽刺他小叔上,李家康的言语从总是非常出众。

“小叔,说不过你也不能威胁人。”李家康提醒。

“把电话给小聪,我都好久没和他说话了,想得慌。”沈卫民现在想换换心情,总是和李毛蛋说话他心脏受不住,刺激人。

李家康嘟着嘴把手里的话筒递给叶聪,“小聪哥,小叔要和你说话。”

“小叔。”叶聪语气里罕见的带了些雀跃。

“最近在家里玩的好不好?”沈卫民温声问道,语气亲近。

俩孩子个性完全不一样,沈卫民是第一次做人长辈,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判断力和两个孩子交流。李家康天赋高,聪明,兴致高,所以时不时得被压压性子,让他不至于深陷其中,迷失了方向。

而叶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前几年的生活经历,还是天生如此,这小孩天生悲观,小小年纪就经常满心愁绪,所以更需要积极鼓励。因此和他说话,沈卫民不自觉就会柔和三分。

当然,因为俩娃都是聪明心细的,这一碗水还得端平。沈卫民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但是他在尽力维持这平衡,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觉得我是多余的。

“嗯,很开心,最近我俩在跟着太奶练毛笔字,读名著。”只从声音就能听出叶聪的高兴。

沈奶?沈卫民倒是听说过他奶以前家世不一般,李招娣之前也说沈奶手里好东西多的是,让他不要便宜了大伯家,现在看来确实有点不一般。这年代,乡下人识得几个字已经很了不得了,沈奶这么大年纪了,竟然还能教俩娃写毛笔字,读名著。

“最近没有去大生爷爷家?”到底离得远,十天才通一次电话,沈卫民无法时实了解他们的动态。

“每天都去,回来才去太爷太奶家。”叶聪乖巧回答。

沈卫民点点头,“喜欢就跟着太奶奶多学点,等小叔这次回家,给你们捎小人书回去。”

“好呀,好呀!”叶聪一阵欢呼,从话筒能听见他正在和李家康说这事,接着就是两人一同欢呼。

到底还是小孩子,无法底隐藏自己的情绪,高兴的时候还是会欢呼。沈卫民觉得这样很好。当然,这也和这段时间的生活有关。

沈新乾和李招娣待叶聪如亲孙,太爷太奶也没有偏见。因为不姓李,村里人或多或少嘀咕。不过他们俩身边少离大人,不是沈新乾和李招娣跟着,就是跟在李长生身边学认字,最近又有沈爷沈奶。

村里人就算再没有眼色,也不会当着人家家长的面儿说闲话。

至于村里的孩子一辈。

“你是不知道你上次给他们做的玩具,现在在村里可受欢迎了,咱家现在天不亮就有一群小孩敲门。现在毛蛋和小聪去跑圈,身后跟着一串娃。”只要想想李招娣就觉得好笑。要说还是俩孙子有本事,这才来几天,在村里已经是孩子王了。

说起沈卫民给俩娃准备的玩具。那一麻袋的木头块组装到最后,竟然是能跑动的小轿车。这可是新奇了!

村里少娱乐,有个弹弓已经算是极好的了,俩小孩竟然玩上了车,谁看了不不羡慕。此之外,还有两把木头枪,这可比村里一条木头雕刻下来的精致多了,可拆卸组装,俩小孩组装的速度越来越快,把村里娃娃们羡慕惨了。

“那也好,让他们俩做做当小队长的瘾,”沈卫民心大。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总不能不让人跟着。如果他们真有毅力,能跟俩娃坚持下来,还是一件好事。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锻炼毅力。

“你倒是说好了,我和你爹这几天过的鸡飞狗跳。前两天,他们俩还和人家干仗了,人家父母直接找上门来,累我和你爹左右解释。”李招娣絮絮叨叨。

孩子嘛,多个凑在一起总会有矛盾发生。只是没想到他们家这俩娃会突然动手,李家康和叶聪在李招娣眼里,那都是可乖的孩子,懂礼貌,讲卫生,跟老儿子小时候有的一比。没想到俩白嫩孩子动起手来这么狠,另外俩孩子可比他俩大不少,硬生生让他俩按在地上站不起来。

“输了,赢了?”沈卫民笑着问道。

“你看你哪有一点做叔叔的样子?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我看他俩就是被你带歪的。”李招娣气急,然后又没好气说道,“当然是赢了。”

沈卫民:“……”我的老母亲啊,您到底是高兴还是在生气?听你这语气,可骄傲得很。

“娘,我可从来不打架。”沈卫民笑着说道。小时候是有自知之明,知道打不过就不上前。长大了大概也是同样的理由,就原主这小胳膊小腿还想揍谁?顶多就是靠人家的名头狐假虎威。

“行了,行了不说了。我还要带着俩孩子去逛集市,你和琪妮儿多说说话。”李招娣和老儿子说了一句,把电话递给赵琪。

赵琪也不扭捏的接过来,把话筒放在耳边,就听见电话那头传来明朗的笑声。

“卫民哥。”赵琪小声唤道。

“嗯。”沈卫民应道。

“最近过得好不好?”

“嗯!”虽然二姐到现在都没有被接回婆家,时常在家里耍小脾气,不过她跑得快,对方的哀怨根本发泄不到她身上。“我前几天去县城房子里了,在门口种了两株月季还有我最喜欢丁香。”

“从山上挪来的?”红池山上的野生月季,一到这个季节开的正艳。至于丁香,一种常见中药材,大生叔家门前的空地上就有。

“嗯!”赵琪重重应声。

“里面有没有什么要修整的?要是看哪里不顺眼,就直接在县城找人弄,不要自己逞强。”他家姑娘力气足,胆子也大,奈何没下过地,一般的活她都干不了。

“卫民哥,我很厉害的。”赵琪不满,她总觉得为民哥小看了她。

“我信。”沈卫民真诚答应。

两人其实没有什么重大事情要告诉对方,就只是日常小事,却说不出的温馨。

两人说了好会儿,才挂电话。交钱的时候却真实被吓了一跳,沈卫民明明感觉才一会会儿,没想到时间过的如此之快。旁边大爷大娘一直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让他些微有些不自在。

就是脸皮厚如沈三柱子,在这事上也有些矜持,因为类似经历很少,所倍感陌生和新奇。

“和媳妇儿打电话打这么久,家里小孩儿多大了?”大爷笑呵呵的话这家常。

“一个五岁,一个四岁。”沈卫民随口答道。

“呦呵,都两个孩子啦!还真是看不出来。”沈卫民虽然看起来稳重,不过脸嫩,怎么也不像已经有两个孩子父亲,并且还四五岁了都。

“都说我长得脸嫩。”沈卫民大言不惭。

回到省机械厂工会办公室,田桐正好抄好了新分房条例,正在和两个男同事做最后的审查。沈卫民没管坐回到自己的办公桌。

省机械厂东边这块地已经被批准为建筑用地,批复早几天就到省机械厂了,接下来就该沈卫民他们大展身手了。其他人不提,沈卫民这几天是很忙,片刻不得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