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玄幻奇幻>山海亦可平小说百度云> 第121章 首发晋江文学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首发晋江文学城(1 / 2)

奇肱族的飞车在离开昆仑主峰片区后, 选择了绕行更北的方向。远离夏渚的空域。虞夷并不和祖姜接壤。虞夷在最东边, 祖姜在最西边,它们中间是强大的夏渚。夏渚在驯兽方面虽不如祖姜和虞夷有某种典型的制空动物,但飞獾和铠役两大军团一向低调又强悍, 并没有人知道他们实力底线到底在哪里。方征不愿多生事端, 让飞车尽量选在云层高处、远离人烟的区域行驶。

祖姜东边的门户和夏渚接壤, 那里被祖姜人称为“秾关”,就是险峻山谷的意思。祖姜一向严加把守。因背靠天险、易守难攻,看守人马也不算多。即便这次祖姜震动得几乎瘫痪,但守卫关隘的人也延迟了好久才收到消息——伴随着方征接管的控制,并没有费多少力气。对于这些长年累月驻守在不见人烟的地界上的士兵来说, 谁坐在那位置上都一辈子见不到, 只要给他们吃饱饭、按时送来装备、更换武器不受影响就行了。

方征这次以男人身份取代了她们的大国主, 还宣布废除了奴隶等第。最偏远的地方的人的精神也受到了冲击。不过, 在方征第一时间雷厉风行的控制下, 这冲击最多也只是化为几句嘴上功夫, 她们还很高兴“南边的路被打通了, 有机会去那边轮值, 挨饿的时候变少了”。

至于破坏了所谓的文化、传统、法规……在这朝不保夕原始时代,大部分人是不会为捍卫这种东西付出性命的。方征暗自庆幸,要是自己是穿越到封建文化发达的时代, 推翻一个政权后要迎接的, 势必有一大批复国之志不熄灭的乱党。

秾关既然没有出任何乱子, 夏渚就没有趁机占到一丝一毫便宜。

方征这次去虞夷的路上, 还带上那位虞夷副使,解开了方征之前推测的很多谜团、也给方征描绘了虞夷许多风土人情,为他们潜入做准备。

当初方征在三苗墓里听说虞夷王子唐亥和罪人仆牛的故事后,就一直在琢磨着虞夷的历史沿革。虞夷的开国君主是大禹的臣子伯益,也是他预备要禅让的人选,有极佳的操控猛兽的技能。曾经担任过舜和禹麾下负责管理山泽猛兽的职官(这个职官在古书上叫做“虞”)。

《尚书》里记载的“益干启位、启杀之”,说的就是是大禹本来要禅让给益,但大臣们纷纷“朝启”(拥戴夏启),于是益不甘心,干涉了启的继位,被启杀死的往事。

然而在这个山海时空里,益并没有死,反而分裂成立了和启分庭抗礼的国家,延续了几十年。不过方征一想,上古时代到夏朝,时间线下限四百年,上限一千年。有限文字记载寥寥,《山海经》里以神话的面貌出现、《尚书》只言片语,经历过不知涂抹几何,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过那样一个国家呢?

毕竟在这山海时代,有十万人都算是个“大国”了。但在后世,十万人还不够一个县的人数。各地的文字记录又完全不一样,历史上还有那么多次典籍被焚烧毁坏的流变,一个部族覆灭,留不下一个字在史书上,实在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数十万人在方征看来人真的很少,祖姜就差不多这个数目,虞夷稍多,有大约十五万人。但离后世灿烂的庞大朝代实在差得远。夏渚人口和虞夷差不多。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线,“夏朝”会拥有超过一百万的人口。但方征既然穿越了过来,他不知道历史时间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夏渚”到底能不能顺利发展成庞大的“夏朝”也成为了谜题。

而所谓的制度、文明,方征思考着,如果按社会学上数据来统计,人口要达到一百万以上,才具有最基本的文明土壤。在这个数字之前,意味着人的主要精力还是和自然、疾病、饥饿、贫寒做斗争,过着挣扎在温饱线的生活。社会聚落的属性只是为了抵抗天灾困难。

想到这里,方征又不由得唾弃祖姜那群贪婪短视的贵族,照她们那种折腾下去,祖姜这数十万人,很快就要化整为零,分裂成一盘散沙,一只脚跨在奴隶制度门槛上,又会倒退回更原始古老的社会,搞不好就跟地下退化的玉民人似的。

至于虞夷的人口增长情况,听那个使者介绍说,虞夷的奴隶主,至少有三四个女奴专门负责生孩子。大的奴隶主最多的可以拥有十几个女奴生育。

“那他会有很多孩子啊。”方征感慨道。

但虞夷使者说,其实很难说。因为婴儿成活率太低了。方征一听就明白过来,这个时代没有疫苗和药物。即便到了后世接近十八世纪,婴儿成活率也不容乐观。更不要说上古时代资源那么有限、对疾病所知又那么少。

“我们虞夷现在的国君有八十九位女奴,生过几百个孩子,活到二十岁以上的王子只有四位。”

二十岁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算是生命一大半了,方征被这种折损数字骇得说不出话。虞夷国君也没有立什么“王后”,再是精心照顾和崇高地位,生下来的孩子都可能夭折,提高生育机器的地位对于虞夷国君来说毫无用处。

方征也明白了,为什么上古三代的贤君那么喜欢禅让,因为继承人实在太难培养出来。

方征又一想,怎么祖姜的女人们倒是养得出来?或许是昆仑山上海拔高,不适宜很多细菌蔓延?她们的体质适应了比较艰苦的地理条件,生下来的孩子免疫力要强一些?

“禺强营的孩子,挺过了小时候那一波病,已经很难得了。”虞夷使者给方征讲述道,“健康的孩子都很宝贵,但禺强营还要再进行残酷的训练选拔,三千人中最后只剩下一百来人。子锋大人又是其中拔尖的,您可以体会一下到底有多宝贵。”

方征忽然道:“你们虞夷,也是继承制?”

虞夷使者苦笑道:“是。当年开国的伯益帝君,大概是受了启君的刺激,加上种种顾虑,最后也放弃了禅让制度,选择了继承人制度。但事实上,帝君的后代们很难保证无病无灾活到最后。就算活得够长,也……”

方征忽然明白了,“也不如禺强营经历残酷训练选拔出来的顶尖战士强悍。”

虞夷使者没有说话,方征又问:“子锋穿着白袍子,为什么他既能习武又能学文?”

虞夷使者道:“因为子锋大人是羿君的关门弟子,您知道羿君这辈分吧……他是姚虞帝、崇禹帝的臣子,伯益帝君和启君都要敬他三分,现在虞夷的国君,是伯益帝君的孙辈。当初,十巫中有一位巫长就主动去教授子锋大人药石知识、另一位巫长则教子锋大人决讼的知识,他就披上了白袍子。巫长还说子锋大人小时候在首铜山得到了鸾鸟的祝福,若不是子锋大人训练繁忙,所有巫长恐怕都想教一教他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