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予乔> 第151章 第 15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章 第 151 章(1 / 2)

承明殿中,宫人们行色匆匆,穿行在殿中,刘御医是专为帝王看诊的御医,已经匆匆赶了来,正坐在榻沿替天子看诊。

钟萃坐在一旁,神色还有些恍惚,不知为何就突生了这般变故来,如今还未能回神。耳边,似有若无的嘈杂声传进了殿中。

殿内只有钟萃能进入,低位嫔妃们已经各自回宫,只有几位高位嫔妃被杨培给拦在了外殿,现在她们便是在不满。

“当时就只有德妃在陛下身边,她那手还放在陛下胳膊上的,结果陛下刚好就倒下了,谁知道这事跟她到底有没有关系”

她们在外殿里窃窃私语,天子骤然晕倒,这是宫中天大的事,所有人都慌乱起来,尤其是后宫这些嫔妃。

高祖登基后,废除了无子嫔妃殉葬的做法,以新帝荣养太妃,死后葬入皇陵,但对这些无子的嫔妃而言,新帝到底隔了一层,她们身为庶母,要看新帝脸色在宫中过日子,与天子坐上皇位,在宫中待遇全然不同。

若是有子嫔妃,还能叫接出宫去荣养,自在逍遥,不必留在宫中寄人篱下,但当今后宫,除却皇长子外便再无子嗣,若是陛下有个好歹,叫皇长子上位,德妃晋升为太后,宫中大权在握,她们便更低了几分,再也不敢跟他们母子作对了,别说如今逢年过节的赏赐,怕是得多有弯腰,求他们母子给她们容身之处的。

嫔妃们心里自然不愿,天子倒下,威胁最大的便是她们,那德妃母子自然是半点不用操心的,慌乱下,便忍不住口不择言起来。

断断续续的声音传进钟萃耳里,都没叫钟萃放在心上,她一直在想着,陛下为何会突然晕倒。

天子身边伺候的宫人都是精心挑选的,每一个身家背景都调查得再清楚不过,而能近前的,都是伺候天子多年的心腹,是断然不会做出叛主之事,何况陛下在行伍待过数年,行军打仗,身体更是比之常人要好上许多。

钟萃记得,上辈子并未传出天子晕倒的消息来,反倒是再过上些年,上辈子那时宫中诸位皇子成长起来,天子却在正当壮年时驾崩,天子驾崩,整个大越内外都乱了起来,钟萃身在那偏僻的“冷宫”,都听到宫中到处议论纷纷,说天子是被几位皇子给气死的。

皇子们年长,心里的想法自然就多了起来,在朝中拉帮结派,甚至勾结叛臣等,生生把天子气昏厥,连御医们都无力回天,天子驾崩后,太后伤心过度,搬至台山清修。

自此,大越开始动荡起来,开始长达几年的争斗不休,斗得皇子们一个一个不在。钟萃知道这些,也是听宫中的婢子们说的。

但如今想来,钟萃却从这些议论中察觉到不对的地方。天子入过行伍,身子比常人更康健一些,身边又有杨培等心腹,御医等伺候在侧,按理是鲜少会出事的,何况陛下便是从兄弟夺位中登基,诛杀兄弟几人,都说他狠心绝情,手段果决,何等场面没见过?又岂会当真只因几个皇子勾结朝臣便生生气死的?

若非是因人之故,那就只有,天子的身子早就出现了问题。

刘御医收了手,把丝帕揭开,殿中凝滞的气氛顿时一松,纷纷朝他看过去,钟萃起了身,正要开口,高太后得了信,正赶了过来。

高太后随后还跟着被拦在外殿的几位高位嫔妃们,高太后一进殿,便焦急的问了起来:“皇帝如何了?可是已经查出来了?”

钟萃上前行礼,在高太后身后几个高位嫔妃警惕防备的目光下,已然镇定下来,目光中平静:“回太后,刘御医方才正看诊完。”

高太后转向一旁的御医:“刘御医?”

刘御医抬了抬手,眉心还带着些许凝重,谨慎的回着话:“回太后娘娘,臣已经仔细检查过,陛下的身子并无大碍,许是陛下忙于政务,太过疲乏之因,骤然歇下来,这才如此,待老臣开几副药,疏通疏通,此症便会消散。”

刘御医是专为天子看诊的太医,医术高明,已为天子看诊多年,深受高太后信重,刘御医这般说了,殿中凝滞的气氛顿时便松缓下来。

高太后绷着的脸肉眼可见的放松下来,正要开口,钟萃却是指着床上的天子问道:“刘御医,既然陛下并无大碍,为何这个时候还不曾醒来?”

高太后看过去,刘御医抬手解释:“德妃娘娘,陛下的身子便是累着了,待陛下歇一歇,自然也就醒了。”

钟萃先前有猜测,现在对刘御医的话却不是尽信的,如果是天子的身子早就出现了问题,但是却没有被发现,当陛下被气着后,这才会回天乏术,但若是尽早发现,以宫中这么多医术高明的太医们,自然是有法子为陛下诊治的。

钟萃抿了抿嘴,说道:“刘御医不妨再细细查一查。”

刘御医身为宫中首屈一指的御医,专为帝王看诊,自是与其他的太医们不同,为人傲气,刘御医自负医术,钟萃这番话,俨然是不信任他的医术,叫刘御医心中十分不悦,但开口的是德妃,深受天子宠爱,又是皇长子生母,刘御医只得忍着,朝她抬了抬手:“回德妃娘娘,老臣方才已仔细查验过,确定不会出错的。”

刘御医到底还有两分傲气,说完还加了一句:“若是娘娘不信老臣,也可召了李御医以及其他的太医们一同来会诊。”

钟萃心中本就有这个意思,她倒是想要应下,但话到了嘴边却顿了顿,转向了高太后:“此事还需太后娘娘做主。”

刘御医是为帝王看诊,那李御医却是为高太后看诊的,钟萃哪里敢越过高太后应下来。

高太后在他们身上看了看,还未开口,身后几个一同进来的高位嫔妃们却是率先开了口,禧妃笑盈盈的为钟萃介绍着刘御医:“德妃娘娘进宫时间还短,许是不知道,这刘御医家中数代在宫中太医院当值,家学底蕴深厚,刘御医一手出神入化的本事便是自传承来的,若是连刘御医都诊断不出来,这天底下怕是没人能诊断出来的。”

其他嫔妃点点头,穆妃板着脸,当众喝问:“连刘御医都已经断定了陛下无碍了,德妃娘娘为何还纠着不放?先前陛下晕倒,也是德妃娘娘在身边的。”

穆妃的潜藏意思,若是有事,头一个就该查钟萃身上。

穆妃的话落,嫔妃们跟着便一人一嘴的说了起来,看着钟萃的目光带着不易察觉的妒忌。如今陛下还在龙榻昏迷不醒,她们若是能趁此机会把这德妃钟萃拉下马来自然是好的,便是不能,当着太后娘娘的面,也能叫太后娘娘心中对这德妃膈应一番。

陛下好好的人,在德妃钟萃身边便晕倒了,谁知这德妃身上有没有古怪,或者说这德妃她克人的。

陛下真龙天子,尚且压不住她,若是换做旁人

嫔妃们眼中闪动,德妃钟萃深居简出,有帝宠,有皇嗣,她们抓不到她的把柄,只能眼睁睁看着她骑在她们头上作威作福,她们这么多高门贵女出身,如今竟然要处处看一个庶女的脸色。

若是长此以往,仗着诞下了皇长子,这德妃钟萃迟早还会晋升,成为四妃之首,甚至是贵妃娘娘,但她们却不同,除非有一日陛下从高位嫔妃中挑一位封后,否则她们的位份将会一直比这德妃低上一头,这德妃在她们头上一日,便是她们的大敌!如今钟萃露出了空隙,叫她们看到了,她们自然是要抓住这机会。

也该是这德妃蠢,若换做其他嫔妃,早就该知道聪明的不开口了,偏生她还非要搅合进来,在这深宫大院里,凡是都是不能追根究底的,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在宫中如鱼得水,若是当真要追究个清楚明白,迟早要被吞得连渣都不剩。

钟萃只看着高太后,微微垂着头:“太后娘娘,你看?”

高太后在她们身上看过,眼中沉沉叫人看不出情绪来,好一会才开了口:“依德妃之意,传了李太医来。”

宫人领命而去,钟萃轻轻溢出口气。

李太医很快赶来,还不等他行礼,高太后先开了口:“先去看看皇帝的情况。”

“是。”李御医目光只一眼便在殿中打量过,在刘御医身上多看了两眼,弓了弓身,快步到了榻前,开始为天子看诊。

殿中大气不敢出,尤其是殿中伺候的宫人们,更是怕触怒了主子霉头的,穆妃禧妃等人见高太后当真听从了那德妃的意,又请了一位御医来,心里的酸楚几乎要溢出来。

陛下宠信这德妃便算了,她们还能咒骂几句,这德妃是仗着一张惹人怜爱的脸才入了天子的眼,这也是这等庶女们惯用的手段了,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只是为了勾住男人的心,哪里有她们这等嫡女出身的贵女们那般知书达理,习的都是正经的仪态规矩。怎的连太后都对她这样维护,这等时候还随着她胡闹,当真依了她的。

也不知道这德妃是如何入了太后的眼的,她们入宫多年都只能在永寿宫外给高太后请安,只有这德妃能入了永寿宫,亲自得了太后召见的,这德妃长得这样一副妖言惑众的面貌,便是放在世家里,也是不招上边婆母们喜欢的,太后娘娘竟然没有不喜的。

李御医不敢耽搁,仔细的查验过,再三确认了,这才收了手,恭敬的朝高太后回禀:“回娘娘话,陛下身子并无大碍。”

嫔妃们脸色一喜,扬着笑朝钟萃看去。

高太后面色不变:“当真?”

“是。”李御医是专为高太后看诊,自是毫不隐瞒,论医术与那刘御医只在伯仲之间,天子的身子没有大碍这一点他是肯定的:“只是臣一时也不知陛下为何会突然晕倒,陛下身体强盛,正当年华,比之常人的身子却是要好上不少的,按理来说”

刘御医截断他的话:“陛下身体强盛,并未瞧出有何异症来,但再强的身体也有疲乏之时,李御医不常为陛下看诊,对陛下的身体状态所知甚少。”

李御医不与他争辩,何况刘御医才是天子的御医,对天子的身子状况自是要比旁人知道得更多,医者之间,便是医术伯仲之间,但论及其他,也是有强弱的,刘御医对天子的身体情况知道更多,李御医对太后娘娘的病情知道更多,在谈及情况时,李御医便不如刘御医那般详尽,他轻轻点头:“刘御医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

但李御医心中却闪过疑问,据他所知,天子前朝已封笔好几日了,没有折子送来,陛下也没有召见朝臣议国事,按理陛下这几日应是歇息足够了的。

两位宫中御医都前后看过了,既然都口口声声断定天子身子无事,高太后只得摆摆手让他们下去。

从陛下晕倒到如今,时辰也不早了,何况高太后对两位御医的医术自是信的,便召了杨培来:“既然皇帝无事,那你们便好生伺候着,刘御医也说了,陛下晕倒乃是身体太过疲乏导致,你伺候在陛下身边,要不时劝上几句,要皇帝多保重龙体才是。”

杨培今日也被吓得够呛,连忙回道:“太后娘娘放心,老奴定会好生劝陛下的。”

高太后接到传话的时候,原本正陪着长孙,得知天子出事,只来得及吩咐人好生照料皇长子,便带着人匆匆赶了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