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节(1 / 1)

王明明给她倒了一杯凉白开。阿莲在店里坐下慢慢喝了起来,王明明觉得她姿势很优雅,跟自家婆婆一个年纪,说话却从不大嗓门,走路不疾不徐的,脸上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看着格外不同,不过她这会儿在忙,也就顾不上看阿莲。看见王明明在忙,阿莲喝完水也过去帮忙,她做饭的手艺一般,但是手脚是很麻利的,王明明冲她感激一瞥,笑容满面:“阿婶,不用不好意思,冰水我们店里多的是。”阿莲这才说:“我肠胃不好,不敢吃冰。”等唐小丽来时,王明明已经忙过一拨了。唐小丽问:“阿婶,今天要多少,你今天第一天做,少整点儿没关系?”阿莲掏出来小本本,把她要的量报出来,唐小丽才注意到她的字迹很好看,她按照份量把东西都称给了阿莲。又把以前做生意用的小推车借给阿莲用。这次进货主要是云丝、藕片、捆鸡、海带,因为是起步阶段,唐小丽还担心她做不下去,预留出来的利润也不多,表婶找来了四个搪瓷盆子,装的满满当当,又拿出四个罩子罩上面,远远看上去像个小蚊帐,阿莲在推车上头支起来了跟杆子,又绑了个雨伞上去,刚好遮住了太阳。羊城这个天气,唐小丽都怕她中暑,出门之前还看着阿莲推车从容走的背影。王明明说:“我觉得阿婶跟一般人不一样。”她把阿莲进店里来的一举一动都说了,这么热的天很少有人自律到不贪冰,但她就因为肠胃不好,就能忍住。能克制住自己的人,意志力应该是很强大的。唐小娟之前也提过,愿意给她开到三十的工资并非她是个冤大头,吴爱莲跟别的保姆还不一样有点知识,能帮唐小丽辅导孩子功课。听说吴爱莲本来读过小学,中间虽说荒废了一阵,孩子从小开始她来教,大点了以后她又跟着学,越学越多,辅导到孩子小学毕业都不成问题,就这方面唐小娟都不如她,这放在后世还是个私教呢。唐小丽只说:“以后看着阿婶要客气一点。”她也觉得吴爱莲不一般。作者有话说:阿莲是第一代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吗?其实那个年代有自梳女,可以查查这些人的历史,年轻时候给宗族也做过很多贡献,晚年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第68章阿莲出了火车站,专门往居民区多的地方走。走了大概二十多分钟,到达了一片居民区多的地方,这时候太阳渐渐往西,树荫底下凉快的很,树底下坐着的许多都是在纳凉的居民。阿莲走到一处大树荫底下才停下。周围有人在下象棋,有人在拍着蒲扇聊天,这个天气一般人都没有胃口,几个老人在聊去哪里打点井水喝,凉快凉快。路边的阿莲吆喝了一声:“卖凉菜,好吃的凉菜卖了,有豆腐丝有海带捆鸡藕片咯——”声音不大,但周围的人都能听得见。先是有个老太太注意到了,看了一眼阿莲车上的东西,搞着小罩子罩住的,看不清。老太太拿下了罩子,看着里面的凉菜,红油辣乎乎的样子,确实勾人食欲。“辣不辣,我家老头子吃不了太辣。”“香辣,辣味肯定是有的,这个红油主要是调味。”阿莲很大方,用剪刀剪开一块藕片,用竹签子戳出来,让老太太尝。很多人以为粤省人喜爱清淡食物就不能食辣,其实不然,少量的辣味很多人也是很吃的。这老太太一瞧她这打扮,头发梳的干干净净的,衣服也穿的整整齐齐,这个天气很多人不甚讲究,头发上通常有头油味,阿莲的头上却是很清爽,用剪刀剪开藕片的姿势也很讲究,还用签字戳起来。这一带都是工厂和机关大院的家属楼,这个点在下面乘凉的也都是退休工人,许多人还是很讲卫生的。就比如说这个老太太,看见阿莲这动作,便心生出几分好感。她用手拈起小块藕片丢进嘴里。先是一股子香味,再就是各种调料的味道,味道比较重,也比较符合这个年纪老年人的口味,老太太觉得不辣而且很好吃。“怎么卖呢?”老太太问。“藕片和捆鸡一毛二半斤,两毛钱一斤,云丝跟海带一毛钱半斤,一毛八一斤。”藕片跟捆鸡价格要贵一点,云丝和海带便宜些,进货价格也要稍微便宜一些。这个价格有点贵,不过看看这菜里头的红油,调料也没少下,这个价格也算合理。加上这边也都是不差钱的人,老太太称了半斤藕片,半斤捆鸡,阿莲给她算的一斤的价格,于是老太太乐呵呵的走了。这一单,阿莲至少要赚翻倍,唐小丽批发给她的价格才一毛一斤。很快,也来了其他人来试吃,阿莲都是大大方方的剪开藕片给人试,试过大部分也都买了,因为一斤的价格比半斤要优惠很多,一般人都是买一斤的,不到一小时,阿莲出来的时候推着的大概二十斤凉菜,就见了底。阿莲数了数钱,嘴角微微翘起,准备明天多进点货,就在这个时候最开始买凉菜的老太太小跑着过来。“哎,那个那个同志,你等等,等等。”阿莲本来是推着车子的,听到声音回过头。“就问问你,还有没有豆腐块?”老太太快步走到摊子前,一看竟然没有了。四样,一样才五斤,一人一斤也就够卖二十个人而已,早就卖见底了。老太太看到垫底的凉菜,一脸失望,刚才孙子放学回来,大呼好吃,龙卷残云一样就吃完了,这还没等到儿子媳妇下班呢,菜就没有了,她本来打算再买点的,谁知道就磨蹭了一会儿,这菜就被卖光了?“没有了呢,这东西放了葱蒜不耐放,我也不敢弄太多。”“那你明天几点过来?”老太太问。“也是这个时候。”阿莲注意到,另外还有一些人竖起耳朵再听呢,明天早点过去,多进点货才好。.......第二天阿莲早早就过去。因为是现做的,王明明要问今年阿莲要的量,才好做。阿莲报了一个让王明明都意外的数字:“今年来五样,一样六斤吧。”她指了几样出来。昨天卖的好的藕片还额外加了一斤,要了七斤。王明明有些意外:“阿婶,昨天的都卖掉了?”阿莲点点头,昨天算了一笔账,光那些都赚了一块五六,今天多要点,应该能赚两块钱,王明明做的凉菜口味好,客人吃了都赞不绝口。她知道唐小丽为了照顾她,几乎是没赚什么钱,她也不好意思。于是来早一点,看看店里有什么要帮忙的,刚好上午王明明这会儿是最忙的时候,阿莲主动开口问哪里需要做,她也就不客气了。“阿婶,那你就帮我刮一下莲藕皮。”“这一堆?”“对对,泥都洗干净了刮。”不一会儿,阿莲就把莲藕皮给刮好了,又按照王明明的指示切片,切片后烧大火煮。莲藕是加了卤肉的卤汁的,因此味道要比简单的凉拌要好吃许多,煮到糯软然后一起凉拌。这个天气凉菜加了葱花跟蒜蓉,都不能久放,通常是一个下午要卖完,不然放到晚上就会发酸,王明明一边说,阿莲也都记在心里。其实王明明也不怕人偷师学走,做好藕片的秘诀在于卤汁,好吃的凉菜的秘诀在于调味,光卤汁的制作方法都复杂的不得了,过老卤又是一道两道的工序,红油的制作要讲究火候,岂会是别人看上一两眼就能学会的。切菜,凉拌,试味,今天王明明还叫阿莲帮忙试了下味道。阿莲除了夸好吃,已经不会说别的了。除了凉菜,王明明的卤菜也是一绝,每天一个猪头卤好,剩下的卤汁还能做卤素菜!等阿莲一走,王明明美滋滋的想,这个月她的进账肯定也不少。再攒攒,家里都可以添置个电视机了。孩子还太小,电视机要不要这么早买呢,等小姑子回来问问她意见好了。钱存着也是好的,攒几年说不定还能换个房子。........——————于家宗祠是七九年翻修的。唐小丽去看长辈的时候也顺便看了一眼,处在后世的闹市区,青砖大瓦房,门口的柱子上还有被人砸过和烧过的痕迹,唐小丽的目光留在柱子上良久。这段时间唐小丽也在努力去还原母亲当年的手艺,莲蓉月饼,鸡仔饼,老婆饼这三样起码能做出母亲在的时候七成功底。三舅召集了长辈试饼,连吃过的长辈都没有什么意见。但经过了数十年的动荡,所有人对复兴鼎记几乎不抱有什么期望。唐小丽问过长辈,要拜饼王祠,继承母亲于宛宁的衣钵,便要改姓。这事儿问过老唐,老唐意见倒是不大。于晚枝说:“现在都新社会了,拜什么饼王。”她听说唐小丽要振兴鼎记,震撼的不得了,她小时候是看着鼎记掌柜进进出出,都觉得很气派,更别说鼎记老板,当年在羊城他们可是拥有几条街的巨富,他们这种属于于姓旁支的,从小就在鼎记做事,现在想起鼎记风光时,都觉得跟一场梦境一样。老唐却说:“族中长辈都觉得没意见,你有意见?”他想不通,妻子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有不同看法。“她什么时候问过族中长辈意见了?”于晚枝这心里头酸溜溜的,满是看法,唐小丽开店也不带上她,要复兴鼎记她都不知道,按她现在的家庭地位,当个掌柜起码够资格吧,于晚枝觉得自己这回能争取一把。“你不信自己去问问?”于晚枝去问了,果然族中长辈都是支持的。好嘛,又把她这个当妈的甩到了一边。拜宗祠这天,族中现在还在的长辈都出席了,自然于晚枝也是要去的。宗祠的位置在马家村,听说太平天国以前这里的人都姓马,天王带人过来扫了一圈,人都跑光了,后来是于家人搬了过来,自此后就定居在这里。前几年宗祠被人砸得房梁都歪了,这几年找了年轻一辈会木工会瓦工的又给修缮了一下,但已经不见当日的风光。放过鞭炮,祭过三牲,三跪九叩以后长辈掏出一张纸,嘴里念念叨叨着祝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