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节(1 / 1)

“想着盖房子的事情?”于小丽微微笑着,心说现在这个结果是最好的。以后韩小妹也有自己的房子,再也不会远离即将起飞的羊城,只要她在这里扎了根,在哥哥嫂子眼皮子底下,大概率也不会再往粤北嫁了。因为不清楚韩学美前世到底嫁了个什么样的家庭,这辈子最好她就留在哥哥身边吧。在家里过了五六天,大家就要准备着回去的事宜了。韩学美已经跟家里头商量了,房子她掏钱盖,但是给其他人她又不放心,委托韩大金当监管都管。韩大金自然一口应下,还让韩学文有事儿没事儿自己也要帮忙,别总请人。族中也有弟兄应该能请来做小工,如此先请两个瓦匠就够了。刚开始都是体力活,挖地基,捡石头,填地基,处处都是辛苦的活儿,韩大金竟然想拉着韩学文两个人干。韩学文从来都是吃不得苦的,一直跟爸爸提自己的难处。家里有壮劳力不用还要去外头请人,说去哪里都没这个道理,韩大金说:“小工咱们都是从族里请人,你自己都不愿意干,我怎么开口叫别人帮忙,我不管别的,小工活儿你得一直跟上,你要是有意见,这房子一半的名字你都不要写上好了。”韩学文这才放弃挣扎。这样一来,请两个瓦匠最多一个月也就四五十块钱,人工费要省下来好几百。这回陈雪华没推诿身体不好云云,家里头请人自然是要管饭的,不管是来帮忙的还是来领工资干活的,都是要在家里至少吃一顿饭,她要煮十几个人的饭,可真是要了她老命了,陈雪华心说当初就不该提盖房子,这回是要磋磨死她的。内心再多不满,活儿还是要继续干,做饭的事情陈雪华应下来了。另外陈大金手里头也有点积蓄,想偷偷贴补些,这事儿跟韩学美说过,出力气的活儿他自然要干一大半,另外韩学礼正月十六才开学,这几日就开始去山上捡填充地基的石头,能帮着干一点就干一点。分配完工作,又说起买水泥买沙子买砖头的事情。村里就有砖窑,直接去村里买,价格上还能谈到优惠的价格。沙子要买河沙,价格就比较贵,韩学礼特别严肃的提醒父亲要用河沙,海沙盖房子特别不安全,因此韩大金准备自己亲自去找人买沙子和水泥。除此之外,楼板、木材、钢筋样样都要花钱。盖房子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在韩大金这一代人看来,有些人一辈子才盖一次房子,所以慎重了再慎重。去办土地使用证之前,韩学文还说:“小妹也真是,亲兄妹还要算那么清楚?”韩学美知道二哥什么秉性,现在不跟他算清楚,以后浑身上下是嘴都说不清。尤其是像于小丽这样的看得最清,现在你不跟他亲兄弟明算账,以后他要掰扯起来,几十年以后还你一万块钱,你找谁说理去。韩学美嘴巴笨,于小丽替她回答:“学文咱们自然是相信的,可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好,就咱们村三叔公家里头的事儿您知道吧,三叔公前脚刚走呢,他老人家一辈子的继续就让他四叔都拿走了,村里头这样那样的事情也多了去了,这样好吧,除了土地使用证,你们兄妹两个签个合同,让族中长辈,村里的干部们都做个见证人,里面写清楚些,不仅保障了小妹的权益,也保障了二弟的权益。”这话一出,真是戳到了韩学文的心窝子里。他本就不是个君子,况且村里因为巴掌大的土地,因为几颗树苗,亲兄弟打架斗殴的多了去了。见嫂子这样说,韩学文嘴角抽抽,索性也把话挑明了:“我的三层房,不是要个框架,窗户要给我装好,地面要给我做水泥,墙也要给我刷好。”韩学美:“行。”不就是窗户地面跟墙嘛,这种事早早说清楚过也好。于是新的土地使用证办下来,户主还真是兄妹二人。又签了合同,一式两份连见证人都签了字,蔡大姐大笔一挥也在上头签了名字,还盖了村支部的戳。这会儿没律师,这样也算是当下最权威的见证方式了,如果以后涉及到利益兄妹肯定要闹起来,村里帮男不帮女,帮亲不帮理,有前任村支书的印章,也不怕后头的书记帮着韩学文耍赖皮。这事儿办好了刘梅艳才知道,她自然是瞠目结舌,不过她现在都不是韩家媳妇,她闹没有任何威慑力,传出去名声还不会好,于是只能忍气吞声,但对韩学文更冷淡了些。她这里一冷,周围人可热乎起来了。听说韩家要盖房子,还是要起六层大楼房,这可是村里前所未有的大事情。有些则是合全族之力,去盖这个房子,所以族人们都会过来帮忙。韩大金自然是得意女儿的能干,人都比以前要精神几分,吹牛时自带一份硬气,出去时跟人说:“阿美就是出息,当然哥哥嫂子也帮衬她,这次盖房子还是要请族里人帮帮忙啊。”从族里又找来了四五个青壮年。韩家管两顿饭,对方也自不必提什么工钱,农闲时候待在家里吃喝拉撒都要花钱,给人干活呢还省去一顿饭钱呢!结果本来只打算叫四五个,族里来了七八个壮劳力。这样一来,前头捡石头、挖地基、运砖头、运木材.......各种事情大家伙一分,干的就快起来。饭菜虽说是陈雪华做,可伙食由韩大金自己管,于小丽拖魏老板往村里送了一车鸡,除去给韩家留了三十只吃的,村里也一并把肉鸡分了个干净。这样一来,每天起码能保证有大荤菜,来帮忙的人干活自然就更卖力了。“大金叔,这房子真是阿美起的?”“可不是,钱都是阿美掏的。”“大金叔,也就您家里厚道,这肉菜每天都管,这鸡是哪里买来的,上次运那一车过来,我家兰凤只买了一只,还说好吃下次买,哪有下次啊我说,吃完人也走了,再也不来了,帮忙问问下次什么时候过来呗。”为了这事,这位兄弟在家没少埋怨媳妇。当初魏老板运了两百多只鸡过来,算上运费比在羊城卖的要高那么点,谁也没想到两百多只鸡很快就被卖完了。肉鸡以价格便宜肉多著称,吃到嘴里都是实实在在的肉。于小丽知道在老家买肉难,这才联系了魏老板送了几十只鸡过来,魏老板也是个生意精,一口气干脆运了几百只,他厂里春天要更新换代孵小鸡,这种前一年的鸡自然不必留太久,长不大就杀,反正是吃肉又不是喝汤,肉多客人就欢喜。旁的不说,别家盖房子也会给壮劳力出肉菜,但是给的没有韩家这样实诚,十斤鸡肉炖了对半的土豆或者香菇,味道那简直是绝了,谁家盖房子有这么阔气,村里人都说韩家真是兴旺起来了,韩学礼前头几年考上了大学,韩学美这两年也发了财,那就是铁证。韩大金乐呵呵的说:“那是儿媳妇的朋友开的厂子,你们要我就跟她再说一声,再运一点过来卖。”再等一些日子,家里的鸡也吃完了,也该到运肉鸡过来的时候了,路途遥远魏老板少不得又要运个几百只过来才划算。听到这话,一堆人都凑过头来,纷纷问韩大金肉鸡的事情。韩大金这辈子哪里得到过这么多的吹捧啊,顿时心满意足.......第95章韩学美在家,村里的女人们都愿意凑过来跟她说话。她以前性子腼腆,不擅长打交道,现在在外头做久了,见识也跟以前不一样,说话举止都远胜以往。韩家这才过完年,就开始动工盖房子,着实是大气量,听说是盖六层,妹妹出钱,哥哥得下面三层。纵使韩学美出钱盖房只得了上面三层,在村里都不少人羡慕不已。韩学美才多大,从前年跟着她嫂子卖鱼胶卖菜,后头又去糖厂外头开肠粉店,去年再去到羊城做生意,才短短一年多功夫,能存下盖这么多层楼房的钱?“阿美,你在外面做生意呢,怎么这么本事?”说话的是吴玲,韩学美的发小。“在我嫂子店里做事呢。”韩学美没说,她那个肠粉生意做的牌面不大,还是王明明赚钱啊,凉菜一天能拿货几百斤,王明明现在动动嘴皮子就是钱。吴玲看韩学美的眼神中透出几分羡慕。同龄人长大的人里头,吴玲算是比较出挑的了,她现在十八岁家里也在给她说对象,说是隔壁村子的本地人,小伙子在糖厂上班,本来吴玲也觉得挺好的。可现在看着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韩学美过的这么好,吴玲又觉得蛮不是滋味。“阿美,你在外头找了对象不?”“啊?”韩学美没说话,她过完年还要读书呢。“没什么,就是问问嘛,你在家盖房子做什么啊,女孩儿都是要嫁人的,你嫁人了还要房子做什么?”韩学美没有想那么长远,嫁人了难道就不用房子了吗?听说陈晓柔回去以后,娘家嫂子可是意见不小呢,女孩子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资产,难道只能依附男人过日子吗?——————店里要开门于小丽先回羊城。这段时间还在找房子,幸运的是远在国外的老师又交给韩学礼一些活干,对方很大度的表示房子可以给他们再住一年,但是明年暑假就要收回来了,因为到时候老师家中亲戚要来羊城,于小丽得知消息后,又开始她的找房大计。韩学美韩学礼两人还要留在老家捡石头,忙着盖房子的事情,萌萌也就留在老家多待上几天,等韩学礼回城再一道带过去。听说妈妈要先走,萌萌本来不高兴来着。可是又太想留在老家玩。于小丽让她自己选,愿意留在家里就留家里,愿意跟她走就跟她走,结果萌萌就纠结了一下下,还是决定跟爸爸和姑姑一起回。还好萌萌人来疯,有妈妈没妈妈都一样,于小丽离开村子的时候,小家伙站在村口看妈妈揍,还挥小爪爪:“妈妈,一路顺风。”小没良心,给于小丽气的。离开孩子一路轻松,不用做饭一路轻松。这个年过得,于小丽越发想回羊城。且不说在家就要做一家老小的饭菜,就陈雪华的叨叨她也扛不住。上车以后看看风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王红旗喊人才醒来,已经到火车站了。两人回去的时候背着大包小包,回去还是大包小包,王红旗家里给她带了一百个土鸡蛋,王父王母特地吩咐她“感谢老板娘的关照”,鸡蛋让王红旗背过来了。过年的时候,老板娘还给她买了一身新棉衣,王红旗穿着回去,村里人都夸漂亮。王红旗就跟村里人讲,这衣服是她老板娘买给她的呢,惹来一众小姐妹羡慕不已,还有几个跑来问她店里要不要招人。就连王父这样眼里只有钱的,都觉得女儿这趟出去混的确实不错,还夸了她几句。以前待在家里,弟弟只会嫌她没用,现在她挣钱了,家里头也有她的位置了,甚至母亲还让她过年这几天多歇着些日子。王红旗知道,她能过上这种好日子,都是因为这份工作。以前姐姐们给人家当保姆,或者进城当杂工,可没有雇主给她单独买衣服的待遇,过年的时候老板娘还买了几个猪头,卤好了当年礼发给大家,这也是所有人今年最高兴的一天。一人五块钱的红包,一人两斤猪头肉,钱可以塞进自己钱包里,肉拎着回去也是一份体面。“老板娘,阿美去念书了,咱们早上就不卖早餐了?”王红旗问。不卖早餐,王红旗的十块钱补助就没了。除了给家里上交的那部分,其他的钱她都自己偷偷存着的,大姐告诉她先不要跟家里翻脸,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跟父母摊牌。“怎么了,阿美不做你想做起来?”于小丽知道,韩学美的手艺没传给别人的,她还想给自己留点吃饭的本事。“我不会做肠粉,可是我想去街上卖蒸米粉,您看行吗?”王红旗卖好一样的帮于小丽也拎着包。“蒸米粉,你会做蒸米粉?”于小丽倒是吃过蒸米粉,跟蒸肠粉流程差不多,也是粤省人经常吃的早餐品种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