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大明长歌 白云漫> 第五章 恶战 (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恶战 (中)(1 / 2)

恶战 (中)

恶战 (中)

“那就每人再加一块肉,吃的饱饱的,才有精神去割倭寇脖子!” 祖承训甭看读书少,对如何激励士气可是一个行家,用力挥动胳膊,高声吩咐。

“遵命啊——” 弟兄们拖长了声音,学着戏台上大将出征的腔调,群起响应。随即一个个跳将起来,直奔背后不远处正在烤马肉的火堆。

“大哥,等会双泉带人将倭寇撕开一条口子,您就趁机突围。山上这块交给我,我们保证坚持到你带着步卒杀回来!” 李如柏的声音,忽然在李如松的耳畔响起。很低,却透着一股子如假包换的决然。

“我就知道,你是在故意装傻!” 李如松不肯扭头去回自家二弟的话,而是对着祖承训竖起了眼睛,“怎么,祖双泉又怕了?怕我这个当大哥的投降了倭寇?还是怕自己战死之后,没人给你收尸?!”

“大哥——” 祖承训腾地一下跳了起来,随即,又迅速看了看周围,红着眼睛重新蹲了下去,“我求

你了,就听二哥和我一句吧。我们战死在这里,你将来还能带着兵马前来替我们报仇。如果你有个三长两短,还指望谁能记得住咱们这群辽东爷们?!”

“是啊,大哥,今日谁都可以战死,唯独你不能!” 李如柏也快速蹲了下去,看着自家哥哥的眼睛,继续低声求肯。“朝廷对东征原本就三心二意,如果你不幸殉国,放弃朝鲜就成了定局。所有人,包括以前战没在平壤城头的弟兄,就全都白死了!”

“这么说,我今天早晨是不该赶过来了?” 李如松用眼皮夹了自家弟弟一眼,撇嘴冷笑,“也对,如果我不来,这会儿刚好可以逼着开城的朝鲜人一起给你们解围。可我来都来了,怎么可能把弟兄们全都丢下,自己夹着尾巴逃走?!那样做,今后谁还敢追随于我的身后。朝廷知道我弃军潜逃,不杀我祭奠战死的弟兄就已经是开恩了,怎么可能再给我机会领兵,替尔等报仇?!”

“大哥——” 李如柏急得直用拳头锤地,却找不出任何话语来反驳自家哥哥。

李家之所以父子两代,都能牢牢掌控着辽东兵马,

并且还能做到旌旗所指,敌军披靡。主要原因就是有一群家丁出身的嫡系将佐和数千心甘情愿追随于鞍前马后的百战精锐。如果李如松没来过碧蹄馆,那么,即便他坐视大伙全军覆灭于此地,也可以被认为是壮士断腕。非但战死在此地的英灵不会抱怨,其余活着的弟兄,也不会失去对他的信赖。

可李如松如果采纳了他的建议,弃军潜逃,即便能成功脱离危险,回到开城之后,也必然会丧失弟兄们的拥戴。没有嫡系,光凭着朝廷加封的提督头衔,他可是无法指挥得动任何一支兵马。所谓报仇雪耻,就彻底变成了空话!

更何况,以大明朝文官对武将的态度,任何一个吃了败仗的人,都会被言官群起而攻之。到那时,三人成虎,撤职下狱,恐怕就是等着李如松的最好结局。而既然李如松都败给了倭寇,其他武将,更没有必胜的把握。放弃东征,任由朝鲜被倭国吞并,对朝廷来说就顺理成章!

“大哥,我的大少爷,我刚才不是说过了么?不是让你放弃大伙,而是让你趁机突围去搬兵!” 祖承

训虽然是个老粗,心眼转得却比李如柏快得多。见报仇的说法被李如松驳倒,立刻又换了另外一套借口,“你今早来时不是说,杨元还带着八千步卒拼命往这边赶吗。老杨跟我一样,肚子里没多少墨水,遇到麻烦也根本不懂得变通。你如果不去,甭说明天早晨,后天早晨他都未必能赶过来。而只要大哥你返回军中,振臂一呼…”

“呼什么,呼我李如松把其他人都丢给倭寇了,让大伙赶紧跟我就救人?!” 李如松翻了翻眼皮,低声打断,“到时候,你看弟兄们是跟我走,还是直接拿吐沫淹死我!”

“怎么可能,你,你是提督,有朝廷赐的尚方宝剑!” 祖承训楞了楞,红着脸摇头。

“是有,可我不能拿着尚方宝剑,把看不起我的弟兄全宰了!” 李如松也摇了摇头,悻然吐气,“算了,你们俩别瞎操心了。有那功夫,不如去死人堆里,捡几把可用的兵器!看那边,就像查总兵那样!”

李如柏与祖承训齐齐回头,果然看到查大受带着百十名弟兄,正在倭寇的尸体旁收拢长枪和倭刀和鸟铳

。应该已经捡了好长一段时间,个别弟兄的肩膀上,已经扛了不止一把兵器,随着身体的移动,撞在一起叮当作响。

见最早与敌军交手的查大受及其麾下的残部,依旧准备给倭寇死战到底。李如松的精神顿时就是一振,笑了笑,继续压低了声音强调,“今天,要么大伙一起走,要么一起固守待援。不要再有其他念头。杨元的确是个实心眼的,不懂得变通,可既然我叫他带着弟兄们赶过来,无论道路变得多差,他肯定都会赶过来。只是早几个时辰和晚几个时辰的问题。”

“这话也对,希望他早点儿来吧!” 祖承训彻底拿李如松无可奈何,丢下一句话,悻然走出阵地,去尸体堆中搜罗可用的兵器。

“大哥,杨元那边全是步卒,即便能赶过来,也都累得筋疲力尽,未必上得了战场!至于其他援军,眼下开城附近,哪还有咱们大明的兵马?!” 李如柏仍不死心,压低了声音,焦急地提醒。

这些全是事实,也是他苦苦劝说自家哥哥突围离开的缘由。此番入朝,大明对外号称兴兵四十万,实际

上只动用了四万八千五百八十五人,其中还包括大量的辅兵、民壮和随军书吏。

而从鸭绿江往南,明军每收复一座城池,都要留下两三千人驻守。以防有倭寇的残兵和朝鲜乱匪,趁着大伙注意力都在南方的时候,突然从旷野里冒出来抄了大伙的后路。

所以,随着运输线的不断拉长,李如松能动用的兵马越来越少。攻取平壤之时,好歹手头还

有一万六七千战兵,而现在,除了战死和被困在碧蹄馆这四千弟兄外,只剩下了跟在杨元身边的八千步卒和与李如梅一起留守开城的三百家丁。

是以,李如松虽然从早晨起,连续派出了多支小队伍突围求援。实际上,大伙都清醒地知道,宋应昌无法赶过来,远在平壤的李如梓也来不及。

实际上,唯一能让大伙抱着希望的,只有杨元身边那八千弟兄。而那八千弟兄,偏偏没有战马代步,在如此差的天气里赶路,要么迟迟无法抵达,要么是勉强抵达,也没有任何力气冲破倭寇的阻拦!

“大哥,不能等了。你…” 迟迟听不到李如松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