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伐檀(1)(2 / 2)

陈嫣的目的就是开启东西方固定的航海路线如果可以,最终目标当然是打通绕过好望角的新海路,自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与此时地球上另一个辉煌的文明进行直接交流。而如果她此生达不到,那么至少也要抵达红海才行!

为了达成陈嫣这个目标,陈嫣手下的资源早就围绕此运转了起来。

辽东造船厂只是第一步而已!造船厂自主开发出了第一代适应长途航海的海船。虽然第一代海船还不够优秀,但对比此时的海船,它已经具有了排水量大、航程远等优点了。

‘第一代’至少能将人稳当地带到印度一带此时应该称之为‘天竺’(‘身毒’这个翻译是古代人翻译‘天竺’的时候翻译错了的结果,直到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这才纠正过来)。

在下令抓紧研究第二代海船之余,陈嫣以第一代海船为资本,和此时大汉的海商们做交易。她得到了进入航海业而不受到打击和阻挠的特权——别小看这个,海商这个圈子本就非常排外,一般人甚至不知道。而知道的人想要进入,也难如登天!

已经做大的海商不会和新来的分享海图、分享商品渠道、分享水手的培训经验这些也就算了,大不了自己从头做起就是了。关键是,已经做大的海商并不止于如此,他们还会在海上使绊子。

大海这么广阔,又有这么多风浪,真的发生了什么,谁又有证据呢?

就算是陈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若是不打算掀桌子大家都别吃饭了,也得照规矩做事。

陈嫣进入航海业,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赚钱,单纯是为了培养水手、探明海图。培养水手不必说,而探明海图这一点就很有说头了!此时从齐地到闽越之地的海图其实已经很清晰了,只是被各家秘藏,不愿流落出去。

而从闽越到南越一带,知道这段海路的人就陡然减少了!

不过不管是到闽越,又或者到南越,别人的海图陈嫣都有些看不上。此时的海图探明工作做的是很粗糙的,有的时候一条路明明有风险,有的人硬着头皮也要上。因为这种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要重新试验出一条更好的海路,先不说存不存在,就算是存在,也很有可能是海商无法负担的。

很可能在自家找到之前,就先被拖垮了!

陈嫣一方面敬佩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启航海之路的勇士,另一方面又不信任他们的海图——其实海商们的海图虽然秘密,但只要陈嫣给的起好处,也是能交换到的,只不过陈嫣看不上,所以选择了自己探索。

这么做虽然让航海事业的进度拖慢了一些,但在总体上来讲好处也是很多的。第一点,从齐地到南越之地的海图安全可靠,而且自己探索的,熟悉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语。第二点,这样的探索之路培训出了一大批水平远高于现在普遍水平的水手,这些水手就是种子,将来能分散到各只船上,作为引导者。

第三点,为海路探索培养了人才,也积累了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从南越到天竺,再到阿拉伯海,最后进入红海,这条海路可是如今还没有人走过的!到时候每多走一段,海路探索就要提高一个难度!

桑弘羊在齐地一直替陈嫣操心这件事,如今有了结果就用最快的速度传了信息过来。而除了寥寥数语的信件,其实一起来的还有一批资料,详细介绍情况用的。另外存放在一个箱子中。

陈嫣打开箱子,果然满满都是帛书。虽然布帛昂贵,可相比起这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的资料,又算不了什么了。为了减少信件的重量,桑弘羊让人全用帛书抄录——陈嫣看到这个就想起了造纸作坊。

造纸项目其实早就开启了,也有一定的成果,但因为离陈嫣的要求始终有距离,所以还没有在世人面前亮相

这些资料详细地记述了从齐地到南越,海上一路的情况。另外,关于这中间的贸易也进行了叙述——南越当然需要中原的好东西,这些南越可以用自己的特产来换。玉石之类的奢侈品很不错,但桑弘羊还是按陈嫣的要求,索要甘蔗。

如今已经拟在南越建一个甘蔗初级加工厂了,将经过加工的粗糖生产出来,再由海船运回本土,最后加工成白糖、红糖和冰糖。

这可是个好生意!

现在南越其实已经有了甘蔗种植,只是规模不大,专为了生产石蜜而已。别看石蜜运到长安后价格很高,实际上价钱都在加工费和运费上了!直接在当地买甘蔗,价钱并不很高。

而且随着陈嫣这边的需求量大增,溢价收购,可以想见未来的甘蔗种植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大。到时候甘蔗不只是供应上来了,还会更加便宜——陈嫣虽然计划着在南方地区开启甘蔗种植园计划。但这是一个长时间发酵的项目,她的蔗糖生意不可能就这么受制于原料不足,干等着吧?

更别说将来蔗糖生意的规模大的惊人,多少个原料生产基地都不嫌多!

现在船队的具体情况还在稳固沿海这一条商路!在各地兴建属于自己的补给与销货码头什么的(平常也可以租用给别的海商,未来要是开启了航海时代,用处就更大了,所以要早作打算)。

另外沿海各地的关系也要打通,和人家做生意,人脉怎么可以没有呢?同在大汉境内的还好说一些,一旦到了‘外国’,事情就复杂很多了,更要懂得借助当地人站稳脚跟。

最后,桑弘羊还询问陈嫣关于航海这一块接下来的具体安排。

现在初级目标,打通南越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天竺’从技术储备上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海路没有探索清楚,不敢随便乱走。

陈嫣也不犹豫,立刻开始第二期计划书。按照这个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造船厂多个船坞开工,开始下饺子了!

既然到南越的航线已经打通,那么自家船队规模再大也消化的下了!这个时候要做就做大,组成那种二十条船一支的船队,一批批地往返于整条航线。南越、闽越,包括扬州、徐州、扬州,北上辽地、朝鲜都是海贸辐射范围!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经济效益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加快了造船厂造新式船的积累。此前也为海商造新式船,然而此时海商规模不大,就算全部的海商都到辽东造船厂造船,也就是那么大的订单量而已。

造船厂赚了钱,也提高了技术水平,说不定第二代海船就能提前出世了!到时候第二代海船出世也不用担心第一代海船淘汰。毕竟从齐地到南越之地还是够用的——实在不行,还能低价卖给其他的海商。

海船可是很贵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陈嫣的资本可以玩儿这样的大规模造船,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陈嫣换装下来的好船对他们是典型的物美价廉,谁又会拒绝呢?

造船厂下饺子、组船队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海路探索的队伍再次出发了!

他们用的船还是实验阶段的船,这种船理论上是比第一代船要厉害的多的,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贵’,不适合大规模使用——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华夏历史上有过太多神奇的作品了,实际上,只要不计工本,单单做出一个‘孤品’,而不是大规模使用,很多东西都难不倒古人。

这样的船别说航行到天竺了,理论上就这么航行到阿拉伯海都没有问题!好望角的风暴也可以挑战一下虽说估计是要玩儿完的,但十艘船总有一艘能活下来。历史上很多早期各方面准备不成熟的航海,就是这么硬趟过来的,牺牲很大。陈嫣只是不愿意这种牺牲,所以才会一步步慢慢来。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航路是存在的,而且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可别小看这一点点心态的不同,就这么不同足够决定很多事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上岸,甚至能不能上岸的人,与一切了然于胸的人是不一样的。

别人只能去赌!陈嫣则不同,她当然可以如此有条不紊。

这支探索海路的队伍肩负的任务是探明南越到天竺这一块的海路,一旦完成,先不去畅想罗马了!光是天竺的好东西就足够陈嫣消化一阵了天竺那块儿地产丰富,好东西可不少其中最为吸引陈嫣的应该是棉花。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陌上人如玉 5瓶;如果,我说如果、萱城 2瓶;蒲扇、苗玲、书染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