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回到1979年当富翁的小说> 第104章 荣归故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荣归故里(1 / 2)

沈如意摇头。

小柱好奇:“姑姑?”

“不止。”沈如意道。

小柱不禁惊呼:“还有?爹, 你老家怎么都是那样的人啊?”

顾承礼顿时有些尴尬。

沈如意:“你爹老家人也是你老家人。”

“我——”小柱张口结舌,“我我又不认识他们。”

沈如意想笑:“你不认识就可以当不存在了?人家也不认识顾国伟,那顾国伟就不是顾小柱了?”

“我我——我不和你说。”小柱拿根油条塞住嘴巴, 转身去堂屋。

沈如意把糖糕递给小猫:“留你们早上吃。”

糖糕其实不是糕,就是面粉用热水烫熟搅成面团, 分成小剂子,然后往里添绵白糖或红糖, 包裹起来用手按压成圆形的饼, 放油锅里炸至金黄。

刚出锅时表皮酥脆,内里软糯,跟糯米制品似的, 最里面甜腻的糖水配上软呼呼的面, 甜而不腻, 可以说别具一番风味。待糖糕放凉,味道不怎么好, 一旦配上热腾腾的粥, 那就跟豆浆配油条有一比了。

以前食用油限购, 沈如意要是做油条,就甭想做糖糕。即便做,也是做十来个,一家人你尝一个,我吃两个,没等东西放凉就吃光了。

今年的油不再限购, 沈如意表现的特像暴发户, 又不好让人觉得她当真是个暴发户,所以每周末都去买油,每次都买十来斤。

存了三四十斤油, 中午下班回来,就和大半盆面,炸了十来斤油条,又炸盛菜盆那么大两盆糖糕。随后又把她中午泡发的馒头跟面粉、葱花搅成糊状,一点点丢在锅里炸成丸子。

顾承礼看到炸丸子的面也挺多的,不禁问:“我们初六就得过去,这么多吃的完吗?”

“吃不完你们带着路上吃,反正天冷能放到正月十五。”沈如意道:“也省得到老家没得吃,你们饿的去城里打牙祭。”

小猫连忙把嘴里的糖糕咽下去:“我们是去参加婚礼,不可能不管饭吧。”

“农村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就算有那吃穿不愁的,也不敢像咱家这样天天买鱼买虾。大伙儿肚子里没油水,要是赶上谁家办喜事,饭菜一上桌就没了。”沈如意道:“不信问你爹。”

顾承礼点头:“你娘这次没胡扯。”

“我哪次胡扯了?”沈如意气笑了。

顾承礼道:“我说错了,你这次没夸张。”看向几个孩子,“咱们这边办喜事,客人也能把菜吃光。不过一般情况下是菜光了,馒头没人动。可是在乡下,主人家上多少东西,他们能吃多少。”

小牛忍不住问:“他们怎么这么能吃?”

沈如意:“多半早上没吃。”

“啊?”

仨孩子大惊。

沈如意:“要把给出去的礼钱吃回来。”

“我的天!”小柱惊得张大嘴。

沈如意继续说:“其实也不能怪他们,都是穷闹的。如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人的日子好了,以后别说喜宴上的羊肉白菜汤,就算给他们上烤全羊,也不一定有人吃。”

“那得啥时候啊。”小猫不禁说。

“我登上月球的时候。”

一家四口朝外看去,顾小柱一手一个油条过来。

小猫瞪他一眼:“哪来这么多话,吃你的油条去!”

“不信你问爹娘。”顾小柱从两个哥哥中间挤进来。

顾承礼笑道:“你都能上月球了,那咱们国家的人肯定想吃什么吃什么。”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小猫不懂。

小柱:“笨!我拿什么上月球?飞船啊。老百姓没钱,国家拿什么造飞船啊。”

小猫不相信他这个整天惦记着上天的弟弟,于是转向父母。

顾承礼:“小柱说的不无道理。老百姓有钱交税,国家才能拿出钱来往月球上去。”

“听到了吧。”小柱得意的瞥一眼他,走到锅前,看到里面的丸子已有些泛黄,“娘,还得多久?”

沈如意惊了,“你还没吃饱?”

顾小柱点一下头,“三根油条,早呢。”

“你吃这么多,晚上还睡吗?”沈如意怀疑。

小柱再次点头:“去外面跑一圈就好了。娘,晚上做啥吃?”

沈如意手里的漏勺差点掉油锅里,溅起热油,烫花顾承礼的脸,“还做饭?”

“不做吗?”小柱看看娘看了看爹,又扭头看看站在门口的哥哥们。

沈如意转向俩大儿子,“这些东西还不够你们吃的?”

小牛想了想,“没个热汤不像一顿饭吧。”

沈如意看向顾承礼,这都什么孩子啊。

顾承礼起开,让小柱看着木柴,“我去弄点菠菜,等一下用油锅煮个泼菜鸡蛋汤。

冬天黑的早,六点已黑的啥也看不见。小猫闻言把手电筒找出来,顾小牛去压水,爷仨合作,五六分钟就把菠菜弄出来。

沈如意把面丸子和油捞出来,往里倒一瓢水,待水沸腾下菠菜,然后放盐等调料,又打四个鸡蛋进去,一锅菠菜汤就好了。

几个孩子每人一碗喝光,撑得直打嗝。不过,这次沈如意没说落他们,因菠菜汤消化得快。仨孩子洗漱一番爬上床,就消饱了。

翌日,年三十,早饭后贴春联。以前贴春联的都是顾承礼。自打小牛和小猫上中学,写春联和贴春联的活就成了他们哥仨的。

如今没几个电视节目,顾家也就没买电视。饭后,一家人就开始和面蒸馒头,下午包饺子。忙活一天,晚上吃上热腾腾的饺子,这个年就算过一半了。

沈如意曾跟几个孩子说过,等他们大学毕业,就不再给他们压岁钱。年初一早上,沈如意便照旧给每个孩子包两块钱。

小商店里的东西多,可几个孩子已过了放鞭炮,吃糖人的年纪,所以兄弟三人拿到压岁钱也没出去霍霍。

哥仨跟家属区年长的人们问声好,回来看到沈如意拾掇他们的衣柜,惊得同时问:“现在就收拾行李啊?”

“收拾什么行李?”沈如意被问蒙了。

小牛:“回老家啊。爹不是说来回得一周吗。不带两身换洗衣服啊?”

沈如意这人不是特别讲究,而她过惯了三两天洗一次澡的日子,所以几个孩子很小的时候,沈如意哪怕上班很累,也把他们洗的干干净净的。

经年累月,仨孩子养成习惯,即便是寒冬腊月,三天不洗头,三天不换内衣,仨孩子都觉得身上别扭的慌,不怪他们要带几身衣服。

沈如意笑道:“你们自己收拾。我先把你们小时候的衣服拿出来。”

“撕碎纳鞋底啊?”小牛又问。

沈如意:“你们这几年见风长,一季衣服就够做鞋了。我把没补丁,磨损的不是特别严重的挑出来,你们带去老家。”

“给老家人?”小猫问,“可就数我们仨最小,也没人能穿我们的衣服啊。”

小柱开口:“笨!村里人啊。”

“再说我笨我揍你。”小猫抡起拳头,顾小柱一步闪到他娘身边。

沈如意朝他脑袋上呼噜一把,“不准调皮。不过小柱说得对。”

“人家要咱们的吗?”小猫怀疑,“他们会不会有什么想法?比如施舍什么的?”

沈如意:“你们别一副施舍的模样,人家就不会误会。再说了,我都说了,挑好的,然后再把你们用不着的书也一块带过去,人家就不会这么想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