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节(1 / 1)

“嗯,你一定要回来,说好了。”“说好了。”李果温柔笑着。果妹细长的手臂环抱住李果不放。“走吧,不哭,你哥这是去更好的地方,以后还会挣大钱。”阿七拉开果妹,果妹用袖子抹着眼泪。终于,一行人离去,只留下李果一人。舱盖掩上,李果躺在席子上,于黑暗中,听着海潮声。对于前途,心里一片茫然。十六岁的李果,心中虽然悲伤,却又有一份激情。听闻广州是国朝最大的港口,比此地还要繁华,有着更多的机遇。广州,我来了。第41章 朝天街的机遇住在四合馆的袁六是位布商,他本是闽人到岭南经商。和阿七在刺桐城东相识。袁六为人仗义,只是好酒,贪杯误事,从商多年,竟只是个饿不死发不了财的小布商。李果抵达广州,从城西濠岸登陆,用官话询问路人,路人摆手摇头,寻常百姓听不懂正音,几经周折李果才找到四合馆。人生地不熟,言语十分勉强才能通。见到袁六,听到一口亲切的乡音,李果的心这才安定下来。阿七在信中说明李果投靠缘由,并托袁六暂且收留李果,并帮忙找份工作。“刚下船,饿坏了吧,先去吃一顿,明儿再谈他事。”袁六收起信,让李果将行囊扔床上,唤上李果就要外出。“我在船舱数日,一身臭味,我先洗洗。”李果抬手嗅袖子,一股死鱼味,真是臭不可闻。“哈哈,我这人不讲究,来,我带你去洗个澡。”袁六揽着李果出门,出馆往右拐,没两步,进入一家澡堂。四合馆内的设施,比村野开的旅舍要好上许多,但在这繁华的城西却是掩藏在一片杂乱无章的矮房中,极不起眼的地方,连招牌都被雨打日晒得褪色模糊。这片被城西高楼、商肆遮挡的矮屋旧楼地带,被唤做三元后巷。三元后巷,是条不到五尺宽的巷子,住满络络不绝的四方客。梳洗一番,一身干爽的李果,跟随袁六,出现三元后巷的一家酒肆。酒肆里挤满人,天气炎热,空气中弥漫着酒味和臭汗味。让李果想起,多年前,在酒馆跑堂的日子。袁六倒是悠然,抹去额上的汗,排出钱,跟掌柜要酒要肉。他和掌柜是相熟,两人用当地土语交谈着什么,袁六哈哈笑着。李果愣愣接过酒菜,走出酒肆,袁六才说:“店家问你是不是我儿子,我老六哪生得出这么周正的孩子。”袁六在老家有个儿子,比李果小两岁。夜里,喝醉酒的袁六,打着响亮的呼噜,不时还会翻身、抓肚皮。李果躺在袁六旁边,睁着眼,看向门窗投射进来的月光,想着心事。出来几天,他挂念家人,虽说在离开前,就和朋友有过一番商议,然而他是第一次离乡,心里空空荡荡,忐忑不安。李果离家隔日,瑾娘亲自到果家接走果妹,正巧阿七也在。“瑾娘,你带她走,可得好好教导。”阿七端坐在椅子上,身边跟随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厮。“自是用心教,读书识字,珠算女红,一个也不落。”瑾娘落坐,笑着将果妹揽到身边。“都好,就怕长大后,跟你一样,这个不嫁那个也不嫁。”阿七和瑾娘在城东相识,有着颇深的交情。“阿七,这话你可说不得。”瑾娘扇着炉子,正在煮茶,听到阿七的话,回上一句。“说得好像你合桥阿七有妻室一般。”瑾娘摇着折扇,调侃着。一对剩女剩男,何必相互伤害。“唉,你是不知道,多少女子想嫁我,妆奁几十万的都有。”阿七提起这事,就有点委屈,他阿七岂是娶不上老婆的人。“那何以竟不肯娶?”十八岁的瑾娘,属于风评不好的女子。何况林家自从主母黄氏风痹卧床后,弟弟又小,瑾娘便也无心去谈婚论嫁。“娶来当婆娘奴,我阿七可受不住。”合桥阿七,心高气傲,岂能看人脸色生活。“婚姻终归是大事,你们可得仔细想想。”果娘倒上两碗茶,一人一碗递上。这些年,果娘眼角有了细细的皱纹,一双终日干活的手,粗糙生茧,骨节突出。瑾娘素来敬重她,只是点头喝茶,再不敢说什么。果妹偎依在大姐姐身旁,闻着大姐姐身上的香味,好奇仰头,看着大姐姐喝茶时的优雅动作。“这孩子啊,嘴馋,但肯干活,瑾娘可将些粗活差遣她,洒扫煮饭,她都会。”果娘为人实在,觉得果妹去林家,自然得帮衬点家务活。“果妹生得俊,又极是聪慧,若是能识字,懂算术,日后当嫁个大商贾,可不能当仆役丫环使唤。”瑾娘夸赞着。听到被夸,果妹张嘴笑着,露出两颗小虎牙。平日瑾娘也会去海月明珍珠铺,虽然郭家人看到她去铺子,就给脸色看,甚至恶言中伤,但拦不住瑾娘。由此,瑾娘就和在珍珠铺干活的李果相熟,也因此见过几次果妹。八岁的孩子,每日提着食盒,穿越三条街去给哥哥送饭,又乖巧又懂事,瑾娘很是喜欢。“穷人家的孩子,教些可以谋生的技能便好,若是能识几个字,算个十百千,那也看她造化。”果娘不免想起,当年赵提举还在衙坊的时候,提举家的赵舍人,也曾教李果读书识字。想来这两个孩子,都是有福份的人。瑾娘领着果妹离开果家,阿七也一并出来。阿七将瑾娘送至林宅门口。“果妹在衙坊,自是无人敢来惹事,你放心吧。”瑾娘和阿七交谈。“由你这位不亚男子的瑾娘带着,我还需担心什么。”阿七呵呵笑着。“阿七,那以后还能见到你吗?”果妹牵着瑾娘的手,看向阿七,显得依依不舍。“还能,过几日便来看你。”阿七蹲下身,跟果妹说着。三人相别,阿七起身要走,又回头说:“哎呀,我要是常来林宅,外头还不知道要怎么风言风语,何况王家小员外,可要叫人打我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瑾娘懊恼骂着。她比小孙还年长一岁,只把小孙当个弟弟般照拂,男女之事,万万不可能。果妹住进林宅,果娘也不再去海港给脚夫烧饭,而是在衙坊找份厨房的活干。小孙将这些事写上信,托去广州的水手,拿予四合馆的李果,让他安心在异乡谋生。李果来广州数日,言语不通,街道不熟,每日跟着袁六在城西转悠。每年,袁六都会在四合馆住上三四个月,跟布店的掌柜们收齐钱,才回刺桐。这次住得久,钱也没收上多少,心里郁闷,想着早些回家去也好。只是,李果的工作还没着落。城西可是广州最热闹繁华的地带,李果走马观花,心想到广州,才知老家的城东落玑街只是小巫见大巫。无奈,李果会说几句官话、番语,可着实不会粤语,也并非此地人。袁六带着他,连问几家铺子,都没人要。心灰意冷之下,李果想着再不济去酒馆、饭肆拖地洗碗,先入了语言那关,有手有脚,不至于走投无路。转机在一个午后,李果独自一人行走在城西的朝天门大街,看着周身穿行而过的各色行人,心里凄凄惨惨。低头路过一处香药铺门口,李果听到从铺中传出的熟悉的闽音。在异乡听到乡语总是别样亲切。李果进铺,发现是位大商人打扮的男子与他的仆人在交谈。两人显然是刺桐人,而且这位男子还有几分眼熟,李果很快想起他是谁。“陈承务,多时不见。”李果过去行礼,用乡语说道。他言谈文雅,礼貌周到——当了那么多年伙计,李果很熟悉怎么和人交谈。“你是……?”陈其礼有些迷茫,不过端详一番,他想起这个白净的少年似乎曾见过,但不记得名姓。陈其礼是位有名的海商,客居广州。李果在海月明珍珠铺当伙计时,曾有幸见过陈其礼一次,当时李果给陈其礼留下较深印象。要不他一位大海商,哪能记得这号小人物。“我以往是海月明珠铺的伙计,叫李果,和陈承务有过一面之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