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香江旧事娱乐圈格格> 第322章 第322章:观众视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第322章:观众视角(1 / 2)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整个华夏的经济和精神面貌,就出现了飞一般的发展。

前往南方大城市淘金赚钱这一股热潮的兴起,这些年来,不止是各处农村,就连城镇里头也有不少南下打工、做生意的人。

保守之人仍然守着“铁饭碗”留守于舒适区内,而那些脑子活络胆子又大的,便是在人们的不理解目光之中,主动或被动地辞去了这年头看似铁饭碗的工作,怀着满腔热血和一身干劲,前往大城市闯荡。

虽然这当中亦有不少人闯荡失败,灰溜溜静悄悄地返回家乡;但是站在时代的风口上,只要敢拼敢干,获得大大小小成功的人依然是占据了多数。

每逢年节时间,这些南下闯荡赚了钱的人,就会带着大包小包衣锦还乡,将外界的各种新鲜稀罕玩意带回家乡,让仍然处于懵懵懂懂状态之中的家乡人民,于这些新鲜稀罕玩意里窥见了大时代的一角痕迹。

而步入八十年代之后,上一个十年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三大件,就被冰箱、电视机、洗衣机这新时代的三大件所取代。

鉴于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电视剧逐渐普及,相关部门也开始陆陆续续引进了众多港台、日韩的电视剧,让拥有电视机的人民开拓眼界,丰富娱乐时间。

即使是在偏远的农村,这个时候亦有不少家里环境数得上号的人家,拥有了一台或是彩色或是黑白的电视机,每当夜幕降临之时,这一户人家就会如小型的电影放映会进驻其中一般,热热闹闹地挤满了一大堆过来看电视剧的人。

无论是香江的武侠剧还是东瀛的现代剧,人们统统都看得津津有味。

而在这当中,孩子们就看得最是起劲,看完武侠剧就是手舞足蹈自以为是武林高手,看完现代剧就是羡慕并学习吸收着其中的一切,感受着开眼看世界的无穷魅力。

电视机和电视剧的风靡,便让某些脑子灵活的人看到了商机,陆陆续续在各处开创了能播映录像带的录像厅。

苏韵年少时和东瀛合作拍摄、然后又被引进回香江播映的青春励志偶像电视剧《千面女郎》,在苏韵的努力争取之中,便被相关部门再一次引进,加入大陆电视台的播映计划之内。

经过一番国语配音后,曾经的“国民闺女”,终于是从大屏幕走进了小屏幕,在电视机里头和怀念她惦记她的千家万户再次见面。

与此同时,亦带出了八十年代日剧与港剧风靡神州大陆的一段历史。

录像厅的老板们素来是与时俱进,《千面女郎》一播出就是全民追捧,但人人都苦于每晚两集不够看,于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客(zuan)户(qian),录像厅的老板们就纷纷赶紧去购入《千面女郎》的粤语配音版,供给各位客户“先睹为快”。

当然了,国语配音版的预订也是提上了日程——苏韵的作品向来是好看又经典,当年电影下乡计划的《天生一对》、《人工智能》、《艺伎回忆录》、《灵异第六感》、《这个杀手不太冷》以及《怦然心动》六连大礼包,至今都还是不少电影院里长盛不衰的春节套餐,许许多多的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三三两两呼朋唤友或者干脆就是带着全家人一起,去电影院来一个玛丽苏电影马拉松。

遗憾的是,苏韵后续的电影因为版权都在赵氏那边,除了《天台邮差》被特殊渠道引进过到深市放映之外,其它地区都还是一直没能拿到相关播映权。

鉴于这种情况,大家想看长大后的国民闺女的话,要么就是拜托南下打工、做生意的亲朋戚友买电影录像带回来,要么就是等录像厅买到这些电影的录像带,然后花钱去看:虽然和电影院的有所差别,不过苏韵后来的电影基本没有如《人工智能》一样的震撼性大场面,用小屏幕也是能稍稍看个过瘾。

不过,比起懂得去也舍得去录像厅看录像带的年轻人,大多数中老年人则还都是习惯去电影院,或者等着逢年过节时村里所组织的下乡放映。

现在可好,《千面女郎》的出现,正是给了不少人新鲜感和希望:有着电视剧打头,后续的电影引进,应该也要快了。

看着电视机里,一派千金大小姐模样的苏韵和明显是怯懦穷家少女的中森明菜那种棋逢对手的对峙,再加上精挑细选的各色配角和精心打磨的制作品质,第一次看到此等高质量现代剧的观众大呼三声过瘾。

这年头的tbb武侠剧胜在演员演技以及剧情节奏等人工方面,布景和拍摄手法等需要资金的方面是不比电影级品质的粗粝野性,兼且时间又是在古代,即使是放到娱乐水平欠缺的神州大陆是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和大家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隔阂。

而同步引进的东瀛青春励志剧,又是无论在学校还是职场上,都和大陆的有所差别,所以就算也是吸引了很多观众,然而评价也是要比武侠剧差上一些。

直到《千面女郎》的横空出世——这一部主视角剧情在贫穷天才少女逆袭奋斗的电视剧,题材选在很多人想要了解却不好了解、但是又可以喜闻乐见的演戏这里,再加上苏韵从前打下的基本盘,相当于是融合了以上两派的特长,因此就再一次造就出了万人空巷齐追剧的又一个影视神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