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吕布有扇穿越门千千> 第二百六十三章:出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三章:出征(1 / 1)

吕布将甘宁交给了贾诩,让贾诩全权帮助甘宁建造水军。吕布是知道甘宁这员猛将的,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甘宁是一名难得的水军将领,但是性格桀骜不驯,极难管教。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甘宁就曾多次不听孙权的命令,得罪了孙权。因此甘宁在生前并没有被封侯,就算死后都没有加封。如果将甘宁交给荀彧的话,吕布感觉荀彧未必能驾驭的了甘宁。交给贾诩,吕布就放心多了。相信贾诩这头老狐狸,绝对有能力驯服甘宁这匹桀骜不驯的烈马。安置完甘宁之后,吕布就和郭嘉商议起了大军粮草的问题。这次他们是替朝廷出头剿灭反叛,因此粮草肯定是要由朝廷方面来出的。并且剿灭反叛,也不仅仅只有吕布的兵马,虽然张温要被撤回,但是董卓留下配合平凡。这里并没有从属关系,因为董卓的职务还要在吕布之上。朝廷诸公自然要考虑到,如果让吕布指挥董卓的话,董卓自然不会服气,根本不可能指挥的动。让董卓指挥吕布,那也不行。董卓在面对反叛的时候屡次失败,朝廷诸公已经对董卓失去了信心。然后朝廷的旨意就是让他们两人对反叛进行围攻。对此,吕布颇有微言。在吕布看来,董卓这个友军不要也罢,甚至还不如没有更好一些。但是朝廷旨意如此,不可违背,也只能这样了。然后就是粮草问题了。最近几年,一直天灾人祸不断。去年的黄巾之乱,已经让大汉朝元气大伤。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北宫博玉造反,让大汉朝愈加的雪上加霜。现在已经困难道,就连支撑吕布大军粮草还有军饷的财务,都难以凑集出来了。就在朝廷诸公为难的时候,一个人挺身而出,将粮草还有军饷的事情全部包了下来。这个人便是济南相曹操。疾风知劲草,动荡识诚臣。曹操的这一举动,博取了朝廷上下乃至民间的一致好评。不过郭嘉和吕布对曹操的这一举动,则是直皱眉头。吕布和郭嘉对曹操都是相当了解的,凭两人对曹操的了解,这根本就不像是曹操的作风。并且吕布之前可是多次坑过曹操,这次吕布大婚,曹操更是被典韦像狗一样捆起来过。就凭曹操的小心眼,不报复就算他心胸宽阔了,他还能主动送钱送粮怎么看怎么不靠谱嘛这货心里肯定在憋什么坏水。不过郭嘉和吕布认真分许了很久,始终都没想出曹操会出什么损招。这不由让郭嘉和吕布大伤脑筋。最终,两人干脆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曹操憋着什么坏主意,就凭他济南的兵力,根本就不是吕布大军的对手。到时候如果曹操估计拖拉,或者根本不拿出粮食来的话,那么吕布将直接退军。能够打败北宫伯玉的叛军获取战马固然好,但是吕布绝对不会拿战士的性命开玩笑。商议妥当之后,粮草兵开道,带了大约一个月的粮食先行。三日之后,准备妥当的吕布,将三万多大军全部集合起来,准备出发。吕布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将士,久久不语。三万步兵排成整齐的三个方队,每个士兵都挺拔强悍,形成一股凶悍之气。统一的制式轻甲,显得庄严而肃穆,雪亮的枪尖,在阳光下耀耀发光。至于赵云的三千神机营骑兵,从战马到骑兵,全部全副武装,可算是武装到了牙齿。三千匹战马排列的整整齐齐,没有一丝混乱,马上的骑士跃跃欲试,渴望着建功立业整个军中士气如虹,这令吕布非常满意。看来这几日的战前动员没有白费,已经将士兵的士气充分的调动了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果然很重要看着下面士兵一张张年轻的、富有朝气的脸庞,吕布大声喝道:“弟兄们,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我得职责是保家卫国”“现在北宫伯玉率领十万反叛造反,所过之处,血流成河,洗掠一空往往十里百里之内都找不到人烟面对这种毫无人性的外族之人,我们应该怎么办”“杀杀杀”听到吕布的问话,台下顿时爆发出如雷般的声音。“对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我们不站出来,谁还能站出来你不杀敌,我不杀敌,谁来保卫大汉,谁来保卫家”“现在,本将军郑重宣布,但凡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者,必定有赏赐并且按照斩杀敌人的人数进行封赏,到时候,加官进爵都不是问题本将军为亲自为你们请功”“如果,你们不幸战死,本将军保证,必定会把你们带回来,埋葬在烈士陵园里面你们的亲人,会成为烈士家属,除了一次性补助十万抚恤金之外,每月都会有抚恤”“现在,本将军把你们带出去,希望能够把你们全部都带回来”“不抛弃,不放弃因为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不抛弃不放弃”“不抛弃不放弃”场上的士兵个个大吼着,三万多士兵的声音汇聚在一起,犹如炸雷一般,整个上海县都能听的到。而上海县的百姓都在默默地祝福着,希望他们都能平安归来。因为这里绝大多数的士兵,都是他们的亲人。最终,伴随着吕布一声出发的命令,三万多大军全军出发。大军走后,荀彧、荀攸、戏志才等人,久久凝望着大军离开的方向。更远一些的地方,蔡琰、严蕊、貂蝉等女,泪眼婆娑,痴痴地看着渐行渐远的吕布高大的身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