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3章 见闻番外(2 / 2)

他听到杨沂中问:“那是甚么?”

陆宰抬眼一看,坦然道:“是义仓。古者耕九余三、耕三余一,以积贮而备荒。然平民百姓家中未必有余粮,我家主公便提议将税收抽出一成存于义仓中,以备不时之需。”

杨沂中没有立刻发表言论,谨慎地问:“是加税还是……”

“自然是从原有税收抽成,若是加税,还算甚么以备不时之需,不如让百姓自行储存。”

杨沂中心里一凛。

收买人心,这些人果然野心勃勃,所图不小。

自隋起,各朝各代皆设义

仓,到大宋,朝廷亦有设立义仓,但有多少能用便要看当地官府的良心。而在靖康之后,义仓更是名存实亡,官家压根没有功夫去管此政。

官家不管,自然有其他人想要管。

杨沂中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典故——

田氏代齐。

田氏散财,却得民而得国,吕氏腐败,失民而失国。那大蛇军如今所作所为,正是田氏代齐这条路子。

杨沂中皮笑肉不笑:“使君高尚。”

陆宰微笑回话:“我家主公只是从心而为。”

待走到长街尽头,杨沂中发现一处借贷所,由大蛇军设立,陆宰说每座城都有,利息低下,谁家有难处都能来借贷,一年内还上即可,如此便可以打压那些倍息行钱。

杨沂中轻轻喟叹:“都是好事。”

可他又话锋一转,平静地问:“比之青苗法何如?”

青苗法来自王安石,初衷本是好意,由官方放贷取代私人放贷,在青黄不接时贷给百姓钱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再好的政策被人恶意使坏,也只能推行失败。

青苗法推行之时,底下人阳奉阴违,造成百姓粮食不足的需要借贷,粮食充足的也需要借贷,且没有宽限期。导致百姓借完官贷,还要去借私贷,众多人因此家破人亡,民间动荡,最后,造成王安石变法失败。

杨沂中话里话外便是在说,小心借贷所再次成为另一个青苗法,声名狼藉。

陆宰没有解释,轻轻颔首,微笑:“多谢太尉提醒。”

杨沂中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