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小货郎小说百度云> 第134章 第 134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第 134 章(1 / 2)

第134章

蒸汽船,在纪彬那个时代出现的还算比较晚。但原理却比想象中要简单很多。

像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人类的所有文明几乎都是在烧开水,其中蒸汽船也是烧开水之一。

利用燃料烧开锅炉里的水,锅炉里的蒸汽通过管道反推动船只。

但只是说起来简单。

像现代小朋友的小科学实验,拿纸船,蜡烛,有吸管的玻璃瓶,就能做出一个小小的蒸汽船出来。

这样的小实验非常好做,,现代人一看就会。

但实际应用却是比实验原理复杂上千倍的事情。

会了,跟做出来,这是两回事。

其中现代人熟知的拿破仑曾经就想造一艘蒸汽船,但因为蒸汽船发动机过大,导致船只沉没,从而放弃这个想法。

但蒸汽船的脚步并未停歇。

因为它的潜力无穷,可以代替人工划桨,可以在逆流中快速行进,如果单纯用人力的话,那所需的人工就太多了。

而且人工帆船的速度也远远比不上蒸汽船。

上面所说的小实验是简单,可实际应用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有刚刚所说设计不合理的,还有对燃料估计不足,船只航行到一般燃料耗尽,只能把船上很多木头砍掉当燃料的。

这在蒸汽船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

最关键的是,纪彬对蒸汽机的动能跟潜力非常了解,但对其中精密的设计,还要慢慢琢磨。

也就是说,这是个漫长的研究过程。

好在这像是解答一个问题,纪彬知道最终答案,现在只需要反推过程就好。

可这会面对太子跟谢阁老的目光,纪彬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能说如果蒸汽船搞出来,就说明有了蒸汽机,像小的蒸汽机可以搞蒸汽火车,蒸汽船。再大的蒸汽机还能用来做真正的工业机器?

在他那个时空,蒸汽发电还是有的,就算是核动力的发电,那本质也是差不多的。

当然,后者他想都不想要。

可最简单的蒸汽机可以啊!

他做到自己能力之内的,再往后的发明,自然要交给后人。他相信,凭借这块土地的文明发展,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只有自己发展得足够好,才能抵挡住外来的一切风波。

方才太子说让他建南军国第一个船厂,纪彬脑海里立刻闪现出蒸汽船的模样。

这也不是他头一次这么想了。

再早之前,他在去兴华府的路上,见这一路平坦得很,那会心里就在想,这地方也太适合铺设铁路,搞个蒸汽火车了吧。

没想到蒸汽火车还没铺,他先有个船厂了。

纪彬再次看看太子跟谢阁老的眼神,只好道∶&ot;若是给我一个船厂,必然会给你们一个惊喜。

太子笑∶&ot;你随便做,我们自然相信你。&ot;

这能不信吗?

平日里纪彬那么淡定的一个人,提到这什么蒸汽船的时候,眼睛都亮了。他们肯定信啊。

春华楼下还在表演,纪彬就有了南军国第一个官办船厂,不仅如此,看样子太子还会给虚衔职位,不算是朝堂正式官员,但也不会差。

不得不说,人家想要你做官的话,才不管你什么出身,才不管你有没有科考。只要有能力,这官自然随便做。

而且因为是虚衔,也不影响他自家生意,算是最合适的选择。只是具体位置还不清楚,估计还要他现在的赏赐领完才行。

毕竟这次棉衣的赏赐还没发啊!

要等到晚上圣驾再临的时候,宗轮将军等人,纪彬等人,还有对南军国有贡献的各个名士,都要接受赏赐。

没想到上个赏赐还没领,下个赏赐就要来了。真是愁人。

纪彬再看向楼下的时候,心里已经非常舒畅。

只等汴京的事结束,他就可以开始着手办船厂,海太城那边可太合适了。

不仅如此,西边商路,南边水运,也能正式开启。他这个小货郎坐镇宿勤郡,坐镇兴华府,岂不是自在。

纪彬原本就是吃了两盏酒上来的,脑子却愈发清明,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一步步走得非常踏实。

等纪彬回到自己位置上,见引娘朝他看过来,又见陈乙身上被别了几朵鲜花。

陈乙无奈道∶&ot;不少人都送来花束,兵士跟长随们都有。&ot;

这也是习俗,不过怎么看怎么好笑。

春华楼热闹非凡,太有节日气息了。

纪彬跟引娘并肩看着下面歌舞,笑道∶&ot;很快就能回家。&ot;

引娘听此,惊喜地看过去。

刚刚惊喜过后,引娘又小声道∶&ot;其实在哪都可以,我都听你的。&ot;

纪彬笑,只是拉着引娘的手,并未说话。

他们夫妻俩个自有天地广阔,何必在这看这家富贵那家尊贵。没得意思。还是回去造他的大船吧。

另一边只见詹明低声痛骂杨炯,那表弟杨炯被打了一顿,身上就剩那块玉佩,此时再被狠狠责骂,心里已经后怕得要死。

特别是那个公子哥说自己身份的时候,杨炯只觉得腿都站不稳,他家那么大的官,那么厉害的亲戚,只怕他们春安城刺史都要客客气气,自己却差点冲撞人家。

这简直在鬼门关走一遭啊。

自己方才是怎么了,鬼迷心窍一样,觉得自己一定能翻盘,一定能赌赢。

这会在城楼上战战兢兢,几乎瘫软在地上。詹明有些恨铁不成钢,看向杨炯的目光带着失望。

想跟着他出来的人那么多,若不是看在母亲面子上,也不会带着舅舅家的儿子到汴京。在今日惹这么大乱子,也是他不小心把人踹到公子哥身上,他也有些错。

但不管怎么样,能关扑到全身只剩下一个玉佩,这种定力,这种意志力,只怕做不成什么大买卖。

在走商路的时候随便被人唬过去,丢的可不知是钱财。

就比如说纪彬,他身边看似稳稳当当,但其实危机并不少,那些危机不是被他避过去,就是早有化解的方法。

这样人家还要小心谨慎,汴京城里哪个是好惹的?哪个又是背景浅的?他们没有家族没有底蕴,就算长一百零八个心眼也在这不好混下去。偏偏自己带的人出事。

方才是问谢家借了家丁,又搬出纪彬的名讳。这些人情不用还的吗?

人家纪彬不用还谢家人情吗?若是扯到太子那,不用还太子人情吗?牵扯越多,限制也就越多。怎么自己带的人就是不懂!简直要把人气死!

很多人巴不得纪彬去找他们帮忙,去说个情面。

这就能拿出人情以后好办事啊,那趁机要跟纪彬喝酒的公子哥不就是了吗?这是喝酒吗?这是攀关系啊。

白白让纪彬帮他们损个脸面,这又要怎么还?

振生在旁边看着,心知杨炯这次回去,只怕也进不了詹家了。再有什么生意买卖,也不会给他做。

想跟詹明东家做事的小辈不知道有多少,要不是靠着关系,杨炯根本没这个机会跟过来。但这次也算没了。

以后再也没有跟着詹明东家发财的机会。估计杨炯自己也能猜到。

好在经过这事,他算是老实了,但詹明不给他银两,吃喝住他管着,剩下的不要乱想。

这次经历也是让振生陈乙警醒,不要犯这种错误。

纪彬引娘也是看看,并未多说,这还是詹明的家事,总会能处理好的。他们只要等着圣人赏赐就好。

这次宴会比纪彬想象中要隆重,但却不用单独面对圣人,这已经是极好的了。既然没了危险,肯定会对赏赐有期待啊。

倒不是说银子能拿多少,但经过圣人的手,就足以威慑许多人。

等到华灯初上,万盏灯点上,圣人才姗姗来迟。看来上午这一趟出行,确实劳累很多。

不少人心里都清楚圣人的身体,此时倒是也不惊讶。

圣人到此,台下所有表演再次停止,以鼓声欢迎圣人。

此后只见内侍朗声上前,来了这次的重头戏。

先是夸了百姓,然后又说天道以行仁,又说惟欲其民安等等,然后又讲有国之君,当重祀典。也就是说重祭祀,此时也是祭祀之一,也是说要修文德的意思。

讲到这,纪彬并未抬头,心里却想到太子。

这话不像是跟百姓所讲,倒像是给太子的嘱咐。

说起来当今圣人是重文德的,不管是他对史书上的记载,还是对他政绩的不满,又或者隐隐对儿子能力的嫉妒。

都说明他是个极为传统的皇帝,重礼教,重典范,重仁德。

在这一刻,纪彬似乎有些理解他。这是个能力不足,但也想努力工作的皇帝。

年轻的时候还显现不出来,老了之后的昏碌才慢慢展现。他此时的话,竟然有些托孤的意思。

这篇文书极长,从圣人登基到坐稳皇位,到他治下的功绩,再有近几,年南军国的大事小v情,

甚至短暂提了禹王之事,言语间竟然有些愧疚,但极少,不是认真听,根本听不出来。

再接着就是赞赏太子,用词不是那么激烈,也不是那么盛赞,但最后却道∶&ot;既受天命,承先祖遗志,统驭万方,抚辑庶类,以享太平之福于无穷。&ot;

这便是嘱托,又是褒扬。

纪彬这才微微抬头,只见太子眼神微动,显然也听出其中意思。

等这些说完,便是内侍替圣人宣封赏。

从宗轮将军到其手下,再有纪彬詹明,再到其他各处名士贤达。

全都是极厚重的封赏,可见这次是真的下血本了。

这些封赏当中,纪彬的却比别人多了个御笔亲写的字卷。他原本百万棉衣的发起者,多了匾额也正常。

这是圣人亲笔御书,只见写着,贤人君子,四个大字。

卷轴一出,周围立刻响起赞扬声。

贤人君子!这多好的夸奖啊!

圣人亲封的君子!

但纪彬却立刻想到这句话的出处,这句话出自《晋书》,原话是贤人君子,将立天下之公,成天下之名。

这句话倒是没什么的。

可下面那句,非遇其时,曷由致之哉?

这就有些意思了。

翻译差不多是,有大才能的人,是可以出名,是可以建功立业。但也要在对的时间,否则也没办法成功。

圣人真的是在给太子铺路。这卷轴是给他的,也是给天下人看的。

就差明说了,如今就是对的时间,就是对的人。

若是不能在现在建功立业,那什么时候又是好时候呢。

有些天下英才皆入我怀的意思了。

纪彬自然不会在此时多言,立刻谢圣人隆恩。

引娘在纪彬身边,自然也得了不少赏赐,那都是些珍宝奇玩,还有宫中出来的钗环首饰,皆是御赐之物。

放其他人家那,可以当传家宝的。

詹明也是随着其他人一起接受赏赐,这边每赏一批人,同样会给春风城楼下洒赏钱,与民同乐。不止是圣人的赏钱,还有各家各户也会派发。一时间,场面极为热闹。

从白天到深夜,整个汴京都在节日的氛围中。

等赏赐结束,纪彬看了看手上的卷轴。

不管圣人怎么想的,有了这份卷轴,几平就是保命的东西。

圣人亲笔。

写的还是贤人君子四个大字。

这字面意思代表了什么,想必大家都明白。反正就是他跟引娘的护身符了。

哪个人敢随便对圣人亲口御封的贤人君子动手脚?那是跟朝廷作对的吗?

纪彬是挺满意的。

一连串的人赏赐结束,圣人也要起驾回宫。

今日已经是强撑着身体来此,但圣人明显就心情不错,还跟太子嫡长子开了玩笑,

纪彬等人目送圣人离开,太子一家也是同行。

这些人虽然离开,但楼下的歌舞还在继续,一直持续到晚上亥正还结束。差不多是晚上十点。

这对很多古人来说已经是晚的了。

这日的欢乐并未结束,原本就是春日,正是踏春游玩的好几日。一连几天,汴京城里都极为热闹。

纪彬引娘他们也在家里看着赏赐的东西,除了格外物件之外,还有白银万两。这钱星然不多,但寓意极好。詹明则是白银千两,再加不少巧玩。

反正詹明打算把这银子藏好,以后真的是传家宝。

来汴京一趟,两人收获都很丰厚。

纪彬那边还有个船厂等着他建设,但修船厂的事不能着急,估计要等到他先回家中等着。汴京这边可不是跟他家一样,有什么想法立刻做了。

就算是太子,也要把这件事拿出来商议,拉拉扯扯,也要几个月时间。纪彬自然是不等的。

但他收到谢阁老给的几份大船图纸,显然已经为他以后造船做准备了。

那大船图纸看着就喜人,差不多八千料的大船,这种船如果真的能做出来,,恐怕真的跟小山一样高,这可不是夸张,而是真的。

图纸被纪彬小心收好,也放到他这次的&ot;战利品&ot;里面。

不错,来汴京一趟,银子有了,各种物件有了,船厂有了,船只图纸有了。还有圣人亲笔。简直是大丰收。

经过春华楼的赏赐之后,来登门找纪彬的人显然越来越多。不少人都觉得,纪彬应该会被太子留在汴京。

毕竟他这人大家接触过,实在是有些本事,言谈举止,都与普通人不同。再有圣人太子谢阁老另眼相看,肯定是不一样的。

其中谢阁老这边,倒是个美妙的误会了。

在很多人眼中,谢阁老跟纪彬是最近才认识的。

可纪彬却莫名得了这位的喜爱,看他的眼神,就跟看自己晚辈一样。

要知道纪彬才来汴京不到一个月时间啊。竟然能如此交好?

谢阁老什么身份,大家还不清楚?

就凭着他已经赋闲在家,但大家还是一口一个谢阁老地喊,众人就能明白他的地位。

如此在朝堂上咳嗽一声就能抖三抖的人物,偏偏觉得纪彬不错。谁会不侧目?

让纪彬来说,误会,全都是误会。无限好文,尽在置江文学城其实他跟谢阁老认识很久了!

但是这话却不能讲,毕竟这事还是个秘密。而且永远会当作秘密。

所以纪彬也只能被大家继续称赞。

厉害啊!

刚认识谢阁老就能被当小辈对待!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啊。

纪彬在太子家中的时候,还不时被调侃。

倒是让太子嫡长子对纪彬越发好奇,就差天天跟在身后了。

但纪彬在汴京的事情也差不多做完。

虽说很多人以为他会留在汴京,可他已经在收拾东西。

引娘要走的消息传到谭小妹那,同样不敢置信。

为什么他们两个要走啊。在汴京不是挺好的吗?

要说引娘刚来的时候,谭小妹以为自己是陪客的,但陪着陪着,就觉得引娘是在是个特别好的玩伴。

温柔大方,而且对什么事都胸有成竹,谁不想要这样的闺中好友啊。

可引娘说走,那是真的要走。

一时间,马球圈子的女子们也微微失望。

她们许多人还没跟引娘一队过呢,要知道跟引娘一队,那肯定能赢的!

纪彬要离开,很多人也是同样的反应。多少人处心积虑想留在这,怎么就他不一样?怪不得圣人还夸他。

纪彬定在三月初九离开。时间也不慌张。

而且还能赶上喝平喜楼头一茬的黄稠桂酒。

从纪彬这拿到方子之后,平老板立刻找人酿酒,他既是开酒楼的,好泉水好材料好酒师自然不缺。

人家做酒的师父一看配方,就立刻能调配出来,速度极快。

所以在三月初七这天,黄稠桂酒就已经上市了。

平喜楼在汴京城也算首屈一指的大酒楼,他家出新酒,来品尝的人无数。

纪彬引娘,还有詹明等人,虽然是准备离开,但这种热闹还是要来凑的。这黄稠桂酒他们喝过无数次,也不妨碍来瞧瞧这边的盛况。

说盛况真的没夸张。

这酒的颜值高,味道好,汴京爱酒的人早就有所耳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