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科幻惊悚>汉贵女无防盗> 第404章 思文(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4章 思文(8)(2 / 2)

而就在这场宴会中,陈嫣夹带私货,把面食带了出来——也不是硬带,而是让人用菜汁和果汁给面染色,做出仿造珠宝玉石形象的食物来。其中有正经的主食,也有点心。

大家一开始以为这是一种意趣,后面吃的多了才回过神来,今次吃的东西似乎不知道是什么啊!

这种硬推广,陈嫣自己是不会去做的,太掉逼格了,所以只能事后借她府中人之口传扬出去。

于是大家都知道‘面粉’的存在了陈嫣身边的庖厨本来就很有名气,一方面是因为陈嫣常常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弄出更多更好更复杂的菜色。另一方面,有陈嫣这么个主家,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这些厨师自然更热衷于推陈出新!渐渐的,大家格外关注陈嫣府上庖厨的‘私房菜’,若是能学一些去,立刻就能在圈子里出名,这也算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了。

所以学陈嫣府上的菜色,这是有传统的。

现在陈嫣府上出现‘面粉’,自然多的是人学去粮店一打听,果然已经有面粉在出售了。价钱不算贵,只比粟米贵一点点(随着生产量增大,成本还可以压缩,至少和粟米价格平齐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这种食物该怎么吃,这也简单,有人从陈嫣府上抄到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食谱。

这个时候谁家要有一道‘私房菜’,做法是不会外传的反正庖厨也是家里的奴仆,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点压力也没有。普通人哪有时间、精力和财力研究怎么吃比较好呢,能做这件事的还是贵族!所以那些传承数代的贵族,连同怎么吃东西都是一向珍贵的‘财富’。

古代说,三代才学吃喝,这不是没有由来的!

但陈嫣没有那样,她这里的食谱,不说让人随便去学,至少关系亲近的人说要从她这里抄食谱,她从来不会推辞,都是直接让人去问庖厨的。之所以没有随便让人去学,那还是因为怕麻烦她这里又不是‘新东方’,真要是谁都来学,庖厨恐怕都没时间做饭了。

陈嫣还想着要不要改天出版一本书,就叫《杏园食单》。她在长安城中的府邸,因为遍植杏树,所以有‘杏园’的别称。

这种东西当成传家宝有什么意义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免去了未来不小心失传的风险。

面食的做法传出去后很快征服了贵族毕竟面食的口味摆在哪里,不敢说比稻米更好吃,但两者不相上下是可以说的,这本来就是未来华夏民族的两大主食!贵族们爱吃稻米,现在吃‘麦粉’自然也觉得很好。

面食本身的品质决定了它有红起来的基础,相对于稻米,它差的只有底蕴。毕竟稻米可是让孔夫子都赞誉过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享受是什么,就是穿锦衣、吃稻米了啊!

而补足这部分底蕴差距的,就是陈嫣等人的全力推广。不只是陈嫣,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行动,开始以身作则吃起面粉来。皇室、朝堂不说,学术界也有很多人吃这个。

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恰了烂钱,而是发自内心愿意的。

不管学术界的人有着怎样的毛病,至少他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是有立场的。自古以来,这些人就很重视‘麦’,因为他们看到了麦的特质——产量大(和其他主食相比),有抗寒的品种,无需稻子、粟那样精心照料(也就是说,人力物力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料理更多的麦田)。

要说麦子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口感太差了!以至于它就算有那么多优点,在广大老百姓眼中也只是五谷之中的配角。如果不是没办法了,没有谁会拿它当主食吃。

但即使是这样,这些总是思考很多的学术界大佬还是觉得麦子的意义很大!至于说忍受不了它的口感,那是不能吃苦!好日子过多了,过不了苦日子!

现在,面粉出现,这些人最欢欣鼓舞,因为这意味着推广麦子的最后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之前他们提倡再多也没用,天下生民不买账啊!哪怕是穷苦人,平日里吃的也是麦子,种的时候也不会主种麦!他们往往是种粟米,只有在粟米收割后,再撒一些麦种,等着收获下一茬。粟米自己舍不得吃,可以用来换更多的麦、菽这些。

有了面粉,大家看到了麦子是大有前途的,就会开始主种麦子!麦子的产量和省事摆在那里,这意味着在田亩数量不增长多少的前提下,粮食会有一个显著的增长!这种事对于一个农业社会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有了这些富贵人家开始,稍次一些的人家自然会跟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风潮就是这么开始的!即使有一些潮流以自身的财力追不起,也会有相对省钱的办法替代。好在这次的潮流,‘面粉’本身并不贵,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赶这个流行。

一开始,有些人只是尝新鲜罢了,但真的开始食用面食,就对比出它的优势了。相比起稻米,它更便宜,相比起粟米,它更好吃!特别是面条,后来粮店居然还推出了挂面,甚至省了和面的功夫,回头烧锅水就能烹饪好,味道相当不错!一下就在条件还不错的家庭中风靡开了!

挂面其实不难,有了面粉之后佷容易就能生产出来陈嫣在推广面粉之前就配套了一些产业,其中挂面作坊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她在长安周边建大型作坊,以后再其他城市也可照章办理。

赚钱不赚钱的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能推动面粉推广工作。

不过最后肯定是能赚钱的就是了。

等到这个时候,陈嫣知道火候足了,接下来就是她的舞台了——之前推广面粉,看似她做的工作很多,在社交场上也很出风头,但其实就是一敲边鼓的。相比之下,她接下来的工作可能不会为太多人所知,却是实实在在以她为主的!

推广‘磨坊’!

面粉的表现足够说服朝野上下推广了,地方上接到政令自然会让老百姓种麦。关中地区的地主乡绅能收到长安的消息,这件事佷容易做。事实上,就算地方官不说,他们也知道要种麦!

其他地方尚不知这些,就要麻烦一些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除了让推广工作快快铺开,就是动员商贾了。陈嫣做的表率,她在她的地盘,就是青徐之地摆明了车马,只要是种麦的,她可以下定金,到时候由她来收购!

大家算算价格,同样的土地种麦不比种粟差了,自然愿意。不过这些地主还是会留一些粟米地,图的是自家吃喝。这些人还不知道‘面食’意味着什么,多少还是有些担心这样推广麦子,到时候没有粟米吃。

商人都是消息灵通之人,长安推广面食搞的轰轰烈烈,就算没有亲身经历,也多少知道。这个时候自然也明白是赚钱的机会,回头也去下定金收购去了。除了民间,少府也做收购工作,不过相对有限。不是少府没钱,而是少府每年花在储存粮食上的钱是有数的,要是突然多花,其他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不足。

不过少府今年还是多批了一笔款项在这之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少府自己也有很多在建的磨坊。这种情况下收购麦子,就算是作坊收原料了,将来都是要赚钱的,走的不是粮食储备的账目!

麦子是不用多想了,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在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这件事没有办不好的道理。现在需要在意的事情变成了磨坊,如果磨坊不够,麦子始终是麦子,就和之前没有什么两样。

趁着麦种洒下,麦子大规模上市之前,正好可以各地开工建磨坊。

小型的磨坊,就是村子自建的先不急,只在关中地区推广就可以了。关中地区的农民稍微有钱一些,而且了解到了面粉的好,他们是有能力也有意愿建个小磨坊的。但在其他地区,就不是这样了。

相比较而言,商用的大型磨坊才是关键!

为此,陈嫣约见了天下数得着的一些商贾——幸亏她现在是在长安,商贾做到了最顶上一小撮,都得十分关注时政,所以哪怕在长安没有生意,也会安排一个代理人。所以陈嫣这个时候邀请函发出去,才会有‘一枝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的效果。

一座磨坊用不着请动这些人物,但陈嫣的计划里,磨坊何止一座两座呢?

磨坊生意本身就不是小生意,随着面粉的推广,这门生意会牵涉到不知道多少张嘴!这样的生意,看着不显山露水,总体量却是一点儿不少的。而且,如今正是这门生意开天辟地的时候,从无到有,大家可以随便跑马圈地!

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有不少人可以借此机会更上一层楼!

这不是开玩笑的,丝绸生意、粮食生意、糖料生意,甚至是新兴的棉纺生意,到了如今都是先进场的人站住了脚跟。后进来的人任凭再怎样,能占的也少了!磨坊生意比不上这些生意大,但胜在它是一个才开始的生意啊!

也正是因为此,陈嫣才有底气叫来这些人‘共商大事’。不然的话,杀鸡用牛刀,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