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其他类型>八零之二婚甜如蜜> 144. 第 144 章 吴晓梦找了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4. 第 144 章 吴晓梦找了帮……(1 / 2)

吴晓梦找了帮他们设计洋房的设计师设计,店铺是要卖燕窝这种高端产品,装修风格必然需要高档一些,预算也会更多。

她先将李新华叫过来,装修图纸还没有出来,要想装修可能得年后去了,李新华这一年在上海的业绩做得不错,管理也没有出过什么纰漏,上海分公司现在有五六个员工了,吴晓梦都还没有见过,她让李新华将这些员工都叫到一块,她请吃顿饭。

虽然现在业务上有郑东临他们管理,但吴晓梦都已经搬到上海来了,茶饮的总公司以后肯定也要搬到上海来,她提前熟悉熟悉这边的员工。

李新华得知吴晓梦搬家的事情过后,内心一阵喜悦,离老板近了,是挑战也是机遇,毕竟他之前虽然在上海干出一些业绩,但因为老板不在这边,他就算做得再好,也永远都这是一个区域经理,但是老板在上海就不一样了,自己干的事情她都看得见,对他的职业提升当然更好。

“你那个表哥还在做房地产没有?”吴晓梦问道。

李新华点头,“应该在,我也好久没见过他了,但是上次见面他还在做的,怎么,老板你要买房子吗?”

吴晓梦笑道:“房子我已经买了,我还想买两个铺子,让你表哥帮忙推荐一下。”

吴晓梦确实想再买两个铺子,给孩子们备着,上海市区的店铺,算是给孩子们的一个保障。虽然他们现在有点资产,但也不能保证不会出什么意外,这两个铺子她暂时只能买在自己的名下,孩子们不能贷款,什么时候有现金,她就将贷款还了,转到孩子们的名下。

李新华连连点头,“好好,我给他打电话问一下。”

当天,吴晓梦在李新华的安排下,请分公司的员工们吃了顿饭。吴晓梦偶尔也会去分公司,对这些员工也只是脸熟,他们大部分都是跑市场拉加盟商的,一两个剩下的就是管理加盟商。

李新华着重给她介绍了一个名叫郭义的男员工,他其貌不扬,穿着也很朴素,看样子三十左右了,听李新华介绍,他一个人今年就做了十二家加盟店,相当于每个月都在出单。

郭义站起来,吴晓梦一眼就看出他肩膀是斜的,等他走过来给自己敬酒,从他一瘸一拐的走路姿势,吴晓梦惊讶地发现郭义竟然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患者。

郭义紧张极了,他是李新华的邻居,虽然他的开单是最多的,但也害怕老板会因为他身患残疾而嫌弃他。

郭义颤抖地端着一杯酒,抹脸赔笑,“我敬老板一杯,还请您赏个脸。”

这话跟吴晓梦听过的敬酒词比起来,显得再朴素不过了,她有些疑惑,这个员工连走路都走不稳当,到底是凭借什么样的能力做到了加盟开单冠军的。

吴晓梦探究的眼神在他身上扫过,让他更紧张了,加上吴晓梦没端杯子,郭义的心缓缓下沉。对于他这样一个残疾人来说,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根本就跟不上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而他们能做的工作也太少了,甚至连门槛最低的环卫工,他们都很难应聘上,这个大城市,似乎没有他们的栖息之地。

吴晓梦是惯来不愿意在公司内部搞酒桌文化的,她对旁边的李新华说道:“给他搬个凳子来,就坐在我旁边。”

说完,她将对方的酒杯压了压,笑道:“你是新员工,这是第一次跟我一起吃饭,我是不鼓励在公司内部提倡酒桌文化的,你不必向我敬酒,凡是用心给公司做事的员工,我都心怀尊敬和感谢。”

李新华将凳子搬了过来,安在了吴晓梦座位旁边,她笑着对郭义说道:“坐下聊,边吃连聊。”

郭义顿时愣住,这跟他预想的一点都不一样。

吴晓梦让他坐下之后,笑道:“刚刚李新华跟我说,你一个人这一年就做了十二家加盟店,你能跟我说一说,你是如何做到的吗?”

郭义缓了缓心情,才说道:“我的秘诀只有四个字,以诚相待。我们公司的品牌有名气,也有实力,加盟政策也这样实惠,让他们来加盟是让他们来挣钱,我只需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实力以及我们的诚信,就能谈下单子了。在对方加盟之后,我也会做好后期的维护联系,对方有问题的时候,我会积极地帮忙解决”

虽然如此,寻常人想要做到这一点都非常难,更别提郭义这种小儿麻痹症留下后遗症的人了,他要比寻常人付出多几倍,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他不仅做到了,还做得那样好。

吴晓梦扭头对李新华说道:“新华,你帮我们公司找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

李新华从始至终都没有担心吴晓梦看到郭义之后会嫌弃他将他辞退,郭义的成绩在那摆着,这事根本就不会发生,而且他能看出老板是个非常善良的女人,就算郭义的业绩不怎么样,她也不会开除对方。

年终的时候,他们要开年会,吴晓梦心里已经将郭义列为了年度优秀员工之一了。

吃饭的时候,李新华跟吴晓梦聊起设备更换的事情来,“以前的店设备不用更换吧?”

“只是新的加盟店更换设备。”

李新华说道:“这样一来,老店的设备维护怎么办呢?不跟原先的设备厂合作了,他们应该也不会提供维护服务了吧?”

吴晓梦还真没考虑过设备维护这个问题,公司现在规模越来越大,售后这一块一定要做好,但他们现在还没有专门设置客服这个部门,加盟商有事情都不是专职处理,有点混乱。

“你提的是一个好问题,我会跟郑总商量商量。”

吃了饭,吴晓梦开车回到家。她得收拾收拾行李,要去苏城待几天,上海建厂的事情她不想再拖了,得有钱,才能订购生产线,这不是一年半载能弄下来的事,但在她耽误时间的时候,已经有很多食品厂在迅速发展,比如旺旺,已经成长为营收过亿的大企业了。

而他们还在几千万的水平,明明他们建厂都比人家早几年。

上次烧烤,吴晓梦除了得到一些学区的建议,还从男人的话题里得知一个信息,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术业有专攻的。像吴晓梦的食品厂,又在做饮料,又在做零食,还在做农产品深加工,比如面包,薯片这些,还有甜甜食品厂一直在生产糖果。

旺旺是台企,1992年才在大陆注册了商标,靠几款零食,它如今年创收已经过亿,专注于大米原料做成的旺旺仙贝,火遍了大街小巷。

吴晓梦当年做的几款零食也火过一段时间,但是她一直没有专注,想做这样又想做那样,挣来的钱全部投了生产线,主要是名气昙花一现,现在和旺旺这种企业没有办法比较,不管是从名气还是综合实力。

吴晓梦痛定思痛,她决心要重新整合资源,将上海的总厂建立起来,年产值起码能破五千万。

但是目前她手上没有那么多钱,她得去一趟苏城,将两个股东约过来,想办法让他们再投点钱,实在不行,吴晓梦想把甜甜食品厂卖了,当初买甜甜食品厂花了三十万,如今甜甜食品厂的设备都不是当年的那一批,翻新过,起码要卖五百万。

跟陆韫打了招呼,吴晓梦又跟几个孩子告别,回了苏城。

她这次回来的目的很明确,先让肖华将股东约到公司来,将建总厂的费用和未来的产能让他们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可口水说干,两个股东还是无动于衷,很简单,他们投了梦梦食品厂投了快两年了,只往回拿了几万块钱,眼看如今食品厂要往上走了,吴晓梦不想着稳扎稳打,还想将甜甜食品厂卖了去上海建厂。

他们一点都不看好在上海建厂,上海那是什么地方,金融中心!实业在上海能讨到什么好处,还不如苏城了,起码政府有扶持。而且,他们看出食品厂现在在走下坡路,从每个月的营销就能看出来。

说了一上午,没有什么成效,吴晓梦有些着急,她以为起码能让他们再投五百万的。

现在去外面融资也难,因为他们去年的营业额没有那么好看,支出太大了。而现在各种各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比东南食品公司挣钱的多了去了,实在是没有很好的优势说服人家投钱。

这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如果投资人愿意再拿五百万,加上甜甜食品厂那边的钱,一千万,总厂建设的前期肯定够了,现在又得重新想办法。

将投资人送走,肖华看出吴晓梦的愁绪,建议道:“吴总,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直说。”

肖华说道:“我提个建议,我们公司可以聘请企业顾问,客座的都可以,可以给我们一些专业的建议。”

肖华在吴晓梦这做了这么多年,她对吴晓梦很了解,知道她不是刚愎自用的老板才敢跟她提这样的建议。

吴晓梦将肖华叫到办公室,两人都坐下,吴晓梦才从包里将报纸递给肖华,“这报纸上都是一些创业信息,好多食品公司都是这两年才创立的,营收都比我们做得好,梦梦食品厂最开始是我老公的,我接手到现在已经五年了,年产值还在三千万,还不如人家这种刚做了一年两年的。”

“确实是需要好好地规划规划了。”

肖华之所以提这个建议,是因为她无意间认识了一个这方面的专家,非常有水平。

“吴总,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这有个人选”

吴晓梦听完了肖华的推荐,对她嘴里的那个企业顾问并不太感兴趣,因为她曾经见过这种人,也许是专业,但也许也只是满嘴跑火车,她心里里有个人选。

吴晓梦想到了陈健华,在梦梦食品厂当初受到徐氏食品狙击的时候,陈健华曾经一针见血地给过很好的建议。她能感觉到陈健华在做生意这件事上很有远见,她该给陈健华打个电话了。

等肖华走后,吴晓梦拨通了陈健华的大哥大,他们通电话的次数并不多,陈健华不会找她闲聊。

电话接通之后,吴晓梦听出陈健华在一个很吵闹的环境,她几乎快听不清他说什么,陈健华也知道环境太吵了,往安静的地方走去。

传到吴晓梦这边的声音就越发的清晰了。

“你在哪呢,听起来这样忙。”

陈健华的声音远离了喧嚣,“在我们厂子这呢。”

吴晓梦一听就笑了,“我们厂子?”

“是啊,你占股百分之三十,忘记了?”陈健华笑道,“什么事啊,大老板。”

吴晓梦占比的事情不光是嘴上说说,两人是签了字的,只是吴晓梦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陈健华嘴里的厂子是他承包的吴江织造厂,以前是国企,快倒闭了被陈健华接了过来。

吴晓梦笑道:“有没有时间,请你吃个饭。”

吴晓梦这人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陈健华跟她合作了这两年,多少知道她,笑道,“行啊,今晚行吗?”

“行。”

两人约着吃火锅,为了谈事方便,吴晓梦还定了个包间。

陈健华挺守时,还不到约点的六点半就到了,穿着一套工装,腋下夹着一只沙皮包,看着很不和谐。

吴晓梦刚到十分钟,见人来了,先将菜单递给他,“点菜吧,我都好几年没吃过火锅了,还真有点馋了。”

吴晓梦还真是一点都没有夸张,从她生朵朵开始,就没有吃过火锅了,这种川味的火锅,她只敢点微辣的。

陈健华笑道:“不吃好啊,现在都是地沟油,回锅油。”

吴晓梦特意点这家高档火锅店,大概率不会有回锅油,上的锅底的油都是一块一块的,凝固起来,看着挺清亮。

陈健华笑道:“别看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你最近忙什么呢,好久都没给我打电话了。”

“你是大忙人,又是我的老板,我没事哪敢打扰你。”陈健华笑着,喝了口茶水。

吴晓梦笑道:“别说笑了,你才是正经的老板,织造厂现在怎么样了,我之前听你说在升级设备。”

“国内的技术太老了,现在国外都用上先进技术了,我花了三十万买了专利使用权,又花了一百多万升级设备,成与不成,就看此一搏了。”

吴晓梦惊叹于他的魄力,换了自己当年,几万块的投入都要好好地想一想,陈健华的魄力和远见确实是与生俱来的。

闲聊了一会儿,上菜了,一边吃,吴晓梦一边将食品厂的困境说了出来。

陈健华听完,沉吟了一会儿,才说道:“你想得确实不错,你们现在做的东西太多也太杂了,没有办法专注的做好一样东西。你别看国外那些商业巨头做这样又做那样的,涉及面很广,但人家最开始都是先专注一样东西,成功之后,有余力了,才将精力分给另外一件事情。”

陈健华吃了一口肉,说道:“你看你之前做的干脆面就挺好,知名度也打响了,虽然价格便宜了点,也足够你吃一阵子了,但你后面不专心做干脆面,又去搞面包搞薯片,搞果冻,最后都搞起来了,但是名气都不高,你如果从一开始就专心做一两样,肯定发展得比现在好。”

吴晓梦说道:“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主要是我现在不知道做个什么取舍了,好像每一条生产线都是我的孩子,我放弃谁都不舍得。”

陈健华对吴晓梦的食品公司多少了解一些,他晃了晃桌子上的饮料,这饮料是小瓶玻璃装的,专门供给这种餐饮店。

“民以食为天,食品嘛多的是,但是汽水饮料是不可或缺的,逢年过节,喜事白事,全都要用到饮料,平时也要喝,我认为饮料是你最该坚持的产品,你如果能现将饮料做好,产能起码比现在翻一翻。”

吴晓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陈健华到这会儿也明白她约自己来的目的了,笑了笑,说道:“吴总啊,你做生意比我有经验,我说的也不一定对。”

但他的话确实给吴晓梦开了一扇天窗,对上海总厂,她也有规划了,她知道自己要做一条什么样的生产线了。

吴晓梦又说到了自己融资不顺利的事情,“这要早两年,想投资的人都能排起长队,现在不行了,大大小小的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东南食品公司也不是黑马了。”

听吴晓梦说她准备将甜甜食品厂卖了,陈健华说道:“你这样着急卖,能不能卖得掉是一回事,但肯定会遭遇人家压价,估值五百万的厂子,你顶多只能卖个四百万。”

吴晓梦听他的口风,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

陈健华笑道:“抵押贷款啊,现在苏省有政策优待,你五百万的不动产,最高可以贷款一千万,作为经营资金,甜甜食品厂和你想建的总厂是一个公司吧?”

吴晓梦难掩心里的激动,她今天将陈健华约出来,算是约对了。

“但是一般企业很难贷到一千万的款。”陈健华又说道。

应该是很难,吴晓梦看着陈健华,她亲自给陈健华续了一杯茶水,笑道:“陈总,还望不吝赐教?”

陈健华笑眯眯的,如今的他和之前刚毕业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已经是天差地别,当初他只是有些精明,现在简直像一只老狐狸。

他果然有办法。

“不知道你听说过对口扶贫没有?”

吴晓梦没有听说过,她问道:“什么意思?”

陈健华笑道:“就是跟政府签订协议,对口扶贫协议,在协议规定的乡县建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就可以发放贷款,你贷个一千万,不成问题。”

吴晓梦听明白了,但她皱起了眉头,“如果这样的话,我贷出来的钱是不是需要投到对口扶贫的地方?”

陈健华摇头,“不必,但是你在一年之内,必须要在协议内的地方投资。投资额不小于贷款额的百分之三十。”

吴晓梦沉吟起来,这不失为一个办法,就是贷款一千万,一年之后,她的总厂估计都还没有投入生产,怎么能拿得出来三百万呢。

陈健华不说话了,专心吃菜,这家火锅店味道确实可以。

吴晓梦算了算自己现在的现金,大概还有一百多万,三百万,倒也好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