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0 章(1 / 2)

第40章

纪彬想的没错,这个酒确实快供应不上了。

七夕这天,整个平喜楼都在为黄桂稠酒兴奋,不少客人买了之后,呼朋唤友品尝。毕竟只有七十七对啊,能买下来的,不光是有钱,还有人脉。

春安城不少人都在感慨,他们城里到底有多少有钱人,竟然肯花一两银子买两瓶酒?

但平喜楼的客人们,自然听不到这些感慨。就算听到了也觉得很得意好吧。

刚开始有人还怕这个酒言过其实,但尝了第一口,就让人觉得这什么神仙酒!喝着绵甜的黄桂稠酒,喝着小曲,跟好友吟诗作赋,这日子就跟神仙一般。这还不是其他那种烈性酒,而是适合慢慢品鉴,慢慢享受的酒。用现代化来说,就是氛围酒!神仙酒!这就是神仙酒!早知道就不让好友们一起喝了!

主要是糯米本来特有的清香,再加上黄桂跟糖调味,一切都是最自然,最舒适的口感。微醺,微醉,飘飘然。

其中一个桌子上四个客人,很快瓜分完两瓶酒,硬是拉着平喜楼掌柜的再买。

但这掌柜只是给平老板打工的啊,连连求饶,说是平喜楼也没有了,如果想要买,只能等邑伊县的人送过来。

他们做得也不容易啊。

一晚上下来,掌柜的衣领都要揪坏了。

毕竟是七夕节,平喜楼本来就热闹,这样的酒一上来,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平喜楼门口扎着彩绘金饰,门里尝着美酒,大约没有比这更快乐的日子了。

春安城为黄桂稠酒赞叹的,不止平喜楼,还有不少达官贵人们。

今日是七夕,满城的女子儿童都为这一天做准备。

换上新衣,戴了新簪子,晚上家人一起在月光下祈福,祈祷每年都能此快乐,再点燃香火,叩拜月神,以此&ot;乞巧&ot;。

等拜完月神,一家人或登高楼,或摆家宴,尝美酒,吃美食。有些人家还要作诗为乐。

反正山清公子就被逼着作诗了,因为他的刺史爹,还有他妹妹都起哄,说什么都敢用山清这个名号,还不作诗?

他家有个怪哉的传统,那就是用清做字。像他祖父叫石清,父亲叫安清。

祖父倒还好,但父亲谭刺史游历四方求学的时候,名号被喊得响亮,以至于现在都有人喊他谭清谭刺史,倒是忘记他的真名叫谭路平。

这名字跟谭清还能扯上联系,一个是清,一个是路平,怎么看都是当好官的人。

不管怎么样,山清公子谭承乐敢这么自称,那肯定会被调侃啊。

有时候谭刺史都觉得,自己起名字是不是太草率了,承乐这名字,一看就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的谭公子把自己得的好酒拿过来,对谭刺史道∶&ot;爹你尝尝这酒,我敢肯定比黄米酒还好喝。&ot;

说着,给自己母亲还有妹妹也倒了杯。

谭妹妹奇怪道∶&ot;怎么是白色的,不是牛奶羊奶吗?&ot;

&ot;不是,你尝尝。&ot;谭公子道,&ot;可惜了,那纪滦村还有一种做鱼的食肆,鱼肉做的可太好吃了,只是不能带过来。&ot;

谭刺史见他这样,哼了声。好在今日过节,也懒得说他。

但三人尝了这黄桂稠酒,都忍不住咦了声。味道竟然这样好?

谭夫人又尝了一杯,眼睛微亮∶&ot;有些像汴京的奶酒,但是又比奶酒清爽。&ot;谭夫人从小在汴京长大,如今到了春安城,日子虽然快活,但也不由地想念家乡美食。现在尝到这个黄桂稠酒,倒是跟奶酒很像。

谭刺史知道她的想法,握住谭夫人的手道∶&ot;你若想饮奶酒,让承乐去汴京一趟。正好有些事他要去处理,回来的时候给你带几坛。&ot;

谭夫人点点头,但又有些担心∶&ot;他自己去吗?走水路还是坐车?&ot;

&ot;骑马。&ot;谭承乐认真道,&ot;我还有几个护卫,骑马最快了。&ot;

&ot;那怎么行?&ot;谭夫人显然不放心,&ot;还是走水路,慢些也没事。&ot;

谭承乐刚要辩解,就见他爹使了个眼色。好吧,他闭嘴,他闭嘴还不行吗。

他们三个说话间,谭妹妹已经偷偷连喝三杯了,急得丫鬟连声道∶&ot;小姐,您可别喝了,一会要吃醉了。&ot;

谭承乐果然,见酒果然少了很多,笑话道∶&ot;我说你怎么这么安静,一看就在捣乱。&ot;

谭妹妹才不理他,蹭到父亲母亲中间∶&ot;不管,今日可是七夕,你们都要听我的。&ot;

这酒果然是不醉人的,十五岁的谭妹妹连喝三杯,也只是脸颊稍稍带了红晕。

不光谭家人如此喜爱,城里不少达官贵人都尝到此酒,并让下人再去买些回来。等他们听到,这酒已经卖光的时候,不由得遗憾。最近怎么回事,他们想买什么酒,都会买不到。算了算了,都快习惯了。

但不喝黄桂稠酒,怎么少了些味道呢。

不少人都觉得,这酒太适合家宴时候饮用了,或者在宴会时候摆上来也是极好。一是好看,二是好喝不上头。

谁都能饮几杯,特别是女子们,太适合这样的酒了。

春安城有个王家,他们家的王夫人尝到黄桂稠酒,又看了看酒坛上的封条,那里写着昌伊县纪滦村。

这个纪滦村怎么看怎么眼熟。

还是她待嫁的大儿女过来,提醒道∶&ot;这不是做莲池鸳鸯的村子们,娘你给我买的那套刺绣是真好看。&ot;

王夫人这才记起来,原来这个美酒跟那些刺绣是一个地方来的。纪滦村,还挺厉害。

还有这黄桂稠酒也很不错,正好有个小宴,不如就用这酒好了。

一家这么想,可能掀不起什么风波,若是家家都这么想,那平喜楼的门槛被踩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吧?

陈掌柜听到此事,不由得偷笑。

看看吧,就算平喜楼都挡不住买酒人的攻势好吧。他那时候招架不住那么多人,可太正常了。

陈掌柜倒也不会为黄桂稠酒生意给他做而伤心。

人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生意,不夸张地说,他已经靠黄米酒挣不少钱了。而且黄桂稠酒放到手里,也做不出这样的效果,能让全城人追捧他真的做不到啊。

所以有些过来挑拨离间,说纪彬攀高枝就忘记兰阿巷的人,这种说法大家都要翻个白眼。凡是跟纪彬合作的人,哪个没收到黄桂稠酒?好不好笑啊。

不仅春安城的商家收到了。

在邑伊县的伙计们,蔡运家,柴尺家,王知县家里,都收到了黄桂稠酒。

王知县原本想退回去,但送东西来的柴尺却道∶&ot;知县老爷,您记得黄米酒在春安城极受追捧对吗。这黄桂稠酒在春安城名气更大,如今在平喜楼售卖呢!&ot;

平喜楼?!

这是王知县去吃饭,都要请示一下自家娘子的地方。毕竟确实不便宜。

平喜楼在卖纪彬做的酒?

现在是七夕当天,邑伊县的人不知道黄桂稠酒在春安城已经家喻户晓了。等知县知道这事之后,不由得心里冒些虚荣出来。

春安城那么多大人物都买不到的酒,他们家基本上敞开了喝啊。这可不是夸张。

而是全家尝到这酒,眼神都不一样了。

知县夫人有家酒肆的,,她都断言,这酒绝对能卖得非常好,等七夕过了,她的酒肆也要卖这个黄桂稠酒。

不过知县夫人也有些庆幸,因为今天早些时候,她给亲朋送新鲜果品的时候,正好想到纪彬,那是个俊朗优秀的年轻人,于是差人给他家娘子也送了些。

如今倒是送对了。

给亲朋送新鲜果品,这算是当地的习俗。

送的大多都是当季的瓜果,当季的鲜花,礼物不贵重,就是互相祝福而已。知县夫人送的,贵不贵重倒是次要,意义却大不一样。

反正纪彬看到东西的时候都下意识挑挑眉,客气地送了回礼,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摘了七月盛开的荷花莲子,又送了乡下自己的果子。

这让里长知道了,心里更加感慨,不愧是纪彬,竟然跟知县家关系也这样好。不止是里长这么想,纪滦村的人现在对纪彬敬佩万分。

而且私下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千万不能对老实人太狠,不然把老实人逼急了,肯定就完蛋了。

如果是梁老板跟平老板们听到村民的评价,肯定是不信的。你们说纪彬的老实人?这在骗谁啊。

这个七夕很快过去,纪彬在这里收获也不小。

最简单的,收到平老板的加急订单,之前他订了三千瓶,现在再加三千。好家伙,这是直接加倍啊。

以平老板的敏锐,自然对数量心里有数,看来黄桂稠酒在春安城真的太受欢迎了。如果要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卖爆了!清库存了!

还好还好,纪彬早就让柴力去找邓家兄弟,已经追加瓶子订单。不过纪彬也跟平老板回信,若是那些瓶子能收回来,那他还要啊。毕竟一个七十文,能收一点是一点。

不过这都是小事,跟他们赚的钱相比,简直九牛一毛。

纪滦村的酿酒坊日夜赶工,终于在七月十六出发,这次找了来了两个太平车,先搬上去一千斤的黄米酒,这是已经做习惯的。

然后是三千斤的黄桂稠酒,每层都铺了厚厚的稻草,外面扎的紧紧地,为的就是路上好运送。不夸张地说,就这一趟运费,都要二两银子,毕竟东西重,路程也不近。

车夫看向纪彬的时候,笑得皱纹都出来了。毕竟这是给他钱的人啊。

车夫载着的货物,正是春安城不少人翘首期盼的。

不少人都有这个心路历程,刚听说黄桂稠酒的时候,那是不屑的,什么名字的酒,没听过。然后是惊愕的。

等喝到之后,随着而来的则是狂喜,甚至有人想跑到纪滦村喝个痛快!

当然了,一听说骑马要两天时间,坐马车要近四天时间,那还算了吧!他们等着平喜楼就行!

车夫照例先把黄米酒送到兰阿巷子酒坊陈家。然后慢悠悠地赶着剩下的黄桂稠酒去平喜楼。

平喜楼的掌柜几乎擦着头上的汗,一句一句爷爷啊,你们怎么才来,那些贵客们都等不及了。贵客们找不到平老板,那只能折磨他啊。

他每天来到平喜楼,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ot;掌柜啊,黄桂稠酒到了吗?&ot;又或者是∶&ot;什么?!还没到!这也太慢了吧!&ot;&ot;是不是不想挣钱了!&ot;&ot;我先定个三十斤,不过分吧?&ot;

这还不过分?

他这个掌柜都没喝几口好吧。

不过说起来,做了这么多年酒楼,还是头一次喝到这么顺口的酒,

后睡一觉,头也不难受。

所以七夕过后很多客人又找上门,说什么都要买。

买什么买!他们平喜楼也没有啊。

所以这会看到车夫简直跟看到亲人一样,不对,明明比亲人还亲!

车夫老温以前做的都是兰阿巷那边的生意,头一次接触到这么高端的酒楼,原本以为这里的伙计掌柜都很难相处呢,没想到竟然这样和善。

等黄桂稠酒卸下来,平喜楼掌柜随手给了赏钱,说什么,下一次到货了,一定要第一时间送过来,他们很着急的。

这?

老温看看自己的赏钱,那就对不起陈掌柜了?

等老温拿着这些钱找陈掌柜喝酒的时候,陈掌柜气得多点了几个菜。

不过他确实不怎么着急,因为黄米酒跟黄桂稠酒不同,他有点闷声赚大钱的感觉,而且是长期供应。

甚至现在有个生意也要谈一下。

那就是宿勤郡有个酒坊,对黄米酒很感兴趣。

赶紧他也要成为货郎了,到时候赚个差价岂不是美滋滋。

当然这种话自家人知道就行了,像老温这种损友,还是多吃他几个菜吧!

这批黄桂稠酒的到来,大大缓解平喜楼掌柜的压力。真好啊,怎么大家抢着来送钱呢。

最关键的是,等到月初的时候,还有五千斤送过来。

没错,平老板又追订了!

纪滦村酿酒坊的众人都觉得,春安城的人是拿黄桂稠酒当水喝吗?要的也太多了吧。

只能说,酒这东西,市场太大了!

让纪彬放心的是,不管是酿酒坊还是邓家三兄弟那边,大家已经熟练了,即使有些小摩擦,那也是不会影响酿酒坊赚钱。

纪彬这会则要带着引娘一起,去吃包达家双胞胎女儿的满月酒。两人带了彩钱,猪蹄,缎子等物,去了包达家中。

包达家里也很热闹,就连洪玉海也从盘临县赶过来,蔡运不用说,自然也在的。还有不少相熟的货郎,皆是来这里庆祝。

包娘子的娘家人则在家里看护,只是包达这边只有一两个远房亲戚,看来亲戚确实很少。听说他家祖父是逃荒过来的,只剩下包达父亲一个孩子,而包达父亲也只有他一个。所以在衡义庄里,包达亲人很少。

也因为这样,他对搬到纪滦村,其实并不抗拒。跟他家娘子商量之后,娘子也是同意的。

包娘子见过纪彬,凭感觉就说他人不错,再说在如今的村子里也是没亲人,搬过去既能赚钱,还能顾家,有什么不好。

夫妻俩决定后,准备在今天跟纪彬说明,但是他们想在还在百天后再搬过去,毕竟孩子小,不想来回走动。

纪彬听到后当然不反对,毕竟两个小娃娃重要。

身边有了柴力,再有个包达,纪彬觉得自己的伙伴们真的很厉害。

等包达谈完,洪玉海就在旁边等着,看着纪彬的眼神充满感激。他这次特意赶过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知道纪彬会来。如果不是纪彬,自己肯定不会有如今的日子。

在盘临县,他也算个小东家了,货物不用操心,每次都是春安城最好的东西。当初连开店的钱,纪彬都给他支持,这样的兄弟,让他怎么不感激。

&ot;自从三月份在那边开店之后,就一直没时间,其中很早就想去感谢你了。&ot;洪玉海说的非常认真,认真的包达都快笑出声。

纪彬笑∶&ot;这有什么,我可是有分账的。&ot;

二八分,洪玉海每月都会把账目跟钱带过来,有时候纪彬都把这事忘了。

洪玉海摇头∶&ot;这算什么,给你再多都行的。&ot;

不是纪彬,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当个小老板,有自己的店面,在县城有自己的房子。还能经常陪家人。

虽然之前当货郎挣得也不错,可自家孩子看见他都躲着。如今倒是亲近不少。

因为住在县城,现在手头也宽裕。洪玉海甚至把孩子送到私熟里私塾啊,自己只是识数,自己孩子竟然能识字了。

识字也好,看看纪彬就知道了,识字当然非常好。

他们四个在一起聊天,只有蔡运有些心不在焉。

纪彬还以为他是心里不舒服,毕竟不管是包达还是洪玉海,都有了出路,而他还在做货郎。

等纪彬小心翼翼一问,蔡运赶紧道∶&ot;我还挺喜欢当货郎的,而且我都在县城跑,每日都可以回家,这也没什么,我挣得也多啊。&ot;

这倒不是假话,毕竟家在邑伊县,卖东西比较快,回家也快。比之其他货郎,其实还算不错。

洪玉海道∶&ot;那你在烦恼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想谁家姑娘呢。&ot;

这话一讲出,蔡运的脸瞬间红了。

纪彬下意识看了看周围,还好引娘去宝宝了,不然肯定很尴尬。

原来蔡运是真的想谁家姑娘。

洪玉海,包达,纪彬肯定都看出来了啊。毕竟这脸红得太快了吧。

纪彬好奇道∶&ot;若是喜欢,让你姐替你打听打听?说不定就成了。&ot;

这下蔡运脸更红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最后还是包达福至心灵∶&ot;不会是我们认识的人吧?&ot;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