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第 116 章(1 / 2)

第116章他们都听纪彬的!这句话并非故意这么说的。

原因只有一个,卢益赖亚都知道,纪彬才是这艘船最大的功臣,而他完全可以撇开自己,直接给船只定名,可纪彬并没有。

他们刚刚也知道了,纪彬还定了艘两干料的大船。跟那个船一比,这个五百料的船实在是太小了。人家都不计较这个。

可他们却想用最真诚的态度回报。

那就是拿出船只上最珍贵,最有仪式感的东西。给新船只命名!

卢益道∶&ot;船只叫什么都行,您说了算。&ot;

他们两个能摸着属于自己的掌舵就行,他俩已经非常满足了!

&ot;您在春安城的名声可是纪财神,无仙城也知道您这个名声的,你起名字,一定能给这个船带来好福气!&ot;赖亚赶紧道。

纪彬觉得他们越说越离谱。

怎么又扯上纪财神了,封建迷信不能有。

纪彬仔细想了想,看了看邑伊县方向。

有个东西很适合做船只的名字。

白叠子,也就是棉花的意思。

这个名字来自梁书中的记载,&ot;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坊,名为白叠子。是很早之前的书籍了。

约莫就是刚传到南军国时古早的记载,但当时只能在边域种植,自然不像如今这样火热。

这名字喊出来,也算是有意思的。

说起来白字也是有些不同,在很多古文里,白色也同金,&ot;以秋为金,其色白。&ot;所以白也等于秋天。

秋天多好,秋天果实累累,棉花也该采摘了,是天下农人天下百姓收获的时候。

当年他跟詹明乘坐金狮子前往江南挣棉花的横财,如今做出来这白叠子,倒有些遥相呼应的意思。

白跟金还是相同,确实有趣。

大俗活来讲。这就是棉花号!大名白叠子,小名棉棉!

大名有气势有含义,小名亲切好称呼。

谁让在船上航行的人,就差拿船只当老婆了。

他们说话间,棉棉已经行驶到海上。

这里具体深海区自然很远,可已经近邻航道,偶尔还有船只路过,载着满满的货物航行。

卢益赖亚看着已经眼馋了。

算起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驾船运货,从开年出来,到现在六月份,都是在吃老本。不对,吃大户。

纪彬把他们安置在家中,吃穿用度都不用他们付账。可闲下来半年时间,实在有些坐不住了。

更别说,他们有了自己的船!他们可以自己运货了!

不过两人经过兴华府这些事,心里已经明白自己几斤几两,并不主动去做生意。他们只要安心做航运就好。

老板们的货物给他们,他们平安给送到,这就足够了。而且还能在船上有自己的固定位置。想想就是值得自豪的事。

纪彬知道他们的想法,自然不会拒绝。

可是按照之前说的,最开始的几趟,只从兴华府到无仙城,来回六天足够了。这些来回只运送小件货物,试试船。

等试得差不多了,他家棉花也该运往江南,到时候再真正跑一趟远的。

纪彬这样的安排白然很好。

刚开始的短途确保新船没有问题,这么短的距离若是出什么事,两人是可以游回来,又或者求救的。

见他们四五天不回来,还能及时救援。

要是新船上来就跑个远的,那出事了可就太麻烦了。

这是保证卢益赖亚的安全,他俩自然明白。

赖亚有些明白,为什么纪彬身边有那么多朋友兄弟。他这么以诚待人,谁又会不以诚待他呢。

大海上的风有些湿润,吹在脸上带着海风特有的触感。

纪彬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才明白,为什么大家一定要造大船。

只有更大的船,才能在海面上多那么一丝丝安心。

可是大海又同样神秘,充满挑战。是所有冒险者的天堂。

可惜了,现在他们要启程回李家船厂。不能往大海深处进发。

船上的柴力,乌革等人微微失望。心里点起了他们自己都没想过的念头。大海的另一边,是什么地方?天的尽头到底是哪里。

纪彬倒是知道尽头是哪,大洋彼岸,以及几个平静海域之间,应该有着不如南军国发达的商业,大多数国家也没有南军国人口这么多。

可他们那的矿产,树木,宝石,以及各种没见过的农作物,是他们这里需要的。而南军国丝绸茶叶瓷器香料,则是打开他们大门的利器。

以南军国现在的发展,单单瓷器香料,就够让那些贵族老爷们拿着黄金来买。

纪彬脑子里这些事还没过完,人就已经快到岸边了。可惜。

怎么不让他多想一会呢!

纪彬他们下船离开,这艘白叠子号很快就会写上名字。

这几个字还准备用金箔漆来写,金闪闪的,足够招眼,一看就知道是他们家的船。这些漆都是要泡水的,所以还需要几天时间。卢益赖亚干脆住到李家,等着随时可以把船开出去。可见他俩心里真的欢喜。

另一边,邑伊县的周掌柜收到纪彬的来信,更有一份长长的货单,全都是最基础的物件,需要的数量还很多。

这怎么办啊?

周掌柜都不用多想,先去找老板娘商议一下!

引娘办事也牢靠,东家不在,自然是老板娘做主。而且东家也说了,引娘知道怎么做!

看到那么长的货单,引娘也有些惊讶,看完后轻声道∶&ot;怎么全都是最基础的东西。疑惑疑惑,该采买还是要采买的。

引娘立刻把这货单分为几类。

首先看看他们邑伊县三十七家商会里,能供应多少货物出来。等他们给出数量,剩下的则去春安城买。

因为纪彬要的着急,引娘也是迅速拿了决定,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物件类,少部分是酒,吃食是不用的。

引娘直接找来荆姐,让荆姐通知物件类的商家,看看她单子上的货物,各家都能提供多少件。比如陶器邓杉家,引娘货单上需要够买三百个粗制盛水的陶罐,他那边能出几个,就报个数,碗碟也是如此。

还有卖葛布的新彩帛店,他家的葛布能提供多少,黄夫人家又能提供多少。统统要个数量。

一时间,荆姐的人,引娘家中的小厮,立刻来往在三十七家商户里,还让他们互相通知商会成员,统计数量后可以尽数拉到邑伊县杂货店。

她这边尽数都要。

只是有一点,若是用高价来坑骗她,那别说今日的买卖不成以后的买卖也是不成的。引娘还让人带一句话,莫要贪小利,失大局。

这些货物还只是个开始,邑伊县的商会,作用可大着呢。

这句话可以说点醒很多人。

不过更多商家还是震惊。

现在是六月三十号,他们这头一批店铺刚刚加入邑伊县商会啊。前脚加入,后脚就有好处了?

纪彬得了大买卖,第一时间竟然想起他们?要照顾他们的生意?

这也太快了吧。

很多人还对商会稀里糊涂呢,手里就接到大单子了。比如说卖劣质炭火的干家,还有做绣花针的东封村刘铁匠。

他们两个都是老汉了,根本不懂什么商会不商会的,只知道这是纪彬开的,那他们就进呗!至于商会是做什么的,他们要干什么,实在是稀里糊涂。

可现在他们两家懂了啊,原来就是互相介绍生意,互相扶持?

虽然这个意思不全对吧,但总算有点理解了?

邑伊县三十七家商会,因为这件事,忽然拧成一股绳。

就算有十几家的东西,货单上都不需要,但他们也在帮周围同商会的忙。

缺人了搭把手,说不定下次就是自家忙了呢,需要其他兄弟帮忙亡呢。

三天后,引娘已经知道邑伊县三十七家商会能出多少东西。

仔细算下来,只有梁家二女儿的作坊,他们家可以拿出足够出货的数量,其他店铺的货物还是还少。

这长长的一张货单,整个邑伊县只能提供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三都要春安城兰阿巷子提供。

这就显示出差距了。人家那边的作坊产业还是成熟。

引娘通过这件事,更加明白纪大哥为什么想让其他作坊过来开分坊了。

若这些作坊都在邑伊县,那直接从邑伊县拿货到兴华府就好。

如今却需要搭上路费时间,再跑一趟春安城,这运费跟时间成本,就让人很难挣钱了,物件也要涨价。

不过引娘可惜归可惜,心里还是有数的。

春安城发展了四五年,才有如今的规模,他们邑伊县差得还远。

想必通过这件事,不管是邑伊县本地作坊,还是春安城兰阿巷那边,都会陷入思考。

本地作坊对商会更加信赖。

兰阿巷那边则要想想,他们是不是要来邑伊县了。

如果他们一直不来邑伊县,可这边单子又不断,迟早有一天邑伊县自己的百货作坊发展完善,可能再也不需要他们。

万事开头难。

如今邑伊县商会有了第一张货单,必然是慌乱一些,等以后稳定了,说不定这些货物就不需要去春安城进货了啊。

直接从邑伊县拉到兴华府,那该有多好。

想着这些事情,引娘笔下的信已经写完,她重新开了一张货单,这是减去已经从邑伊县筹备的货物之后,再开给兰阿巷子的,请邑伊县的快马送过去。

估计八天后,老温他们就会赶着牛车带东西过来了。

邑伊县这边,她则是让周掌柜打包好货物,准备随时装车。

等这些事做完,引娘才对周围探头探脑的作坊老板们∶&ot;下次有单子的话,就不会这么着急,到时候提前半个月一个月的,让大家有时间赶制货物。&ot;&ot;放心,都是一个商会的,肯定先照顾大家的生意。&ot;

听到引娘的话,众人欢呼起来。这是长久买卖!下次还会提前跟他们讲!

这就是加入商会的好处吗?为什么纪彬引娘他们之前没讲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