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第 133 章(1 / 2)

第133章

今年的上日节定然会与众不同,原本就是一个热闹的庆典,因为边域大胜,显然会更加隆重欢快。

毕竟打赢了!而且还是大胜仗!

直接把人赶到那么远的地方,以后再也不敢出现。边域军真的扬我国威!

南军国的百姓无比欢呼雀跃,而一道道圣人亲自下的诏令也让这个欢快一直延续。

大赦天下。减免税收。慰藉军民。大修堤坝。

与此同时再多盖二十所官学!

反正一切能想到让百姓们同乐的事都想到了。

不止如此,还开放诸多皇家园林,供百姓们春日游乐。

以前皇家园林也会开放,但只是陆陆续续开放几个而已,今年却不同,今年外城的几处园子全都免费开放,如果能站到最好的位置,还能看到皇城里面呢。

纪彬引娘就是在这种气氛下走到汴京主街上。

身后的陈乙也是不由得感慨∶&ot;不愧是汴京,不愧自称为骄民。&ot;

毕竟是天子脚下,风貌自然不同。

可不用想也知道,此时这么高兴的不止汴京,只怕整个南军国都是如此兴奋。

边域这次胜仗,跟所有百姓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他们勤劳善良,不是他们辛苦劳作,哪有那么多的粮草,哪有那么多的棉衣。

百万棉衣送边域,该夸的,一直是南军国的百姓。

没办法,谁让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底蕴,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是如此与众不同。

从主街上走过去,所有百姓口中都是这场胜仗,很多店家门前的彩楼已经扎起来了,还做了各种活动,一问就是庆祝胜仗。

还有人敏锐的人在问,既然那边没有威胁了,那边域的商路是不是能开。

纪彬引娘陈乙走到平喜楼的时候,詹明平老板也是在聊这件事。詹明身边还坐着他表弟,明显非常兴奋。这个表弟一路上话也不多,可见非常听话。

詹明对边域最为熟悉,虽然现在他只跑江南那边,但边域的人脉还在,他原本有意把边域的买卖交给表弟,但这边情况一变,估计那边会更复杂。

同样的,机遇也会更多。

这会纪彬来了,自然要问问纪彬的意见。

纪彬笑∶&ot;边域商路原本就有定制,主要还是看周边小国部落的态度。边域商路跟海上商路不同。

那边少数走了上百年,不然也不会有詹明这种专走西边的门户,但之前边市未开,他也只是在关内看看。

关外的话,还要看朝廷的意思。

但平老板一听纪彬的意思,就忍不住笑∶&ot;看来你还是更惦记海上那点东西。&ot;&ot;不过我也好奇,那边吸引力真的如此巨大?&ot;

纪彬扶额,南军国从中原开始发展,其实不重视海域也正常,毕竟地大物博,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根本不需要外来的物件。

若他身处其中,或许也不会在意海上之路。

可他深知,在海洋之外,还有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那边的贸易需求可太大了。

男儿志在四方,西边的商路早被人走过千百遍了,他还是想试试未知的旅途。当然,西边这个机会也要抓住。成年人当然选择两者都要。

平老板跟詹明也是这个意思。

以后詹明走西边那条路,纪彬走海上那条航线,再有平老板在汴京帮忙售卖。

这条路走顺了,其中潜力会有多大,谁都能知道。

眼睛看向西边商路的也不止他们。还有更多有远见的商人们。

那边刚打完胜仗,好处就已经显现出来,足以见到南军国的潜力。百姓们出路更多,日子也会更好。

纪彬跟引娘在平喜楼坐了会,只觉得这地方比春安城的还要豪华,地方也更大了些。

见他们俩好奇,平老板介绍∶&ot;这就是我家祖产,当年也是先从这个酒楼发展,直到现在。说着平老板看看纪彬,笑道∶&ot;今日还有个不情之请。&ot;

谁知道不等平老板说完话,引娘就从荷包里拿出一张纸,纪彬笑着道∶&ot;给你,什么不情之请。&ot;

纸张打开,上面赫然这些黄稠桂酒的做法。

纪彬继续道∶&ot;不过是个方子,对你我都不算什么,这酒味美,却不好运送。你在汴京寻处好水源,按照方子酿酒,味道不会差的。&ot;

平老板都不用说,纪彬引娘都已经准备好了。

当年黄稠桂酒在春安城的盛况,大家也是知晓的,平老板回到汴京,自然想复刻当时的情景。在春安城五钱银子两瓶两斤的黄稠桂酒,一个月能买两千瓶。放在汴京来卖,加个零都不止。

这可不是夸张,要知道这里是有百万人口的汴京,是南军国都城。随便一家宴会上,都能买两千斤的酒作为备用。

要说从纪滦村直接运到汴京,这实在不现实。路途太远,这酒保质期又太短。只有给方子最合适。

按照平老板的意思是,他想买下来,黄稠桂酒的味道确实独一档,而且颜值又足够高,放在汴京的平喜楼,肯定能卖得极好。

但他们夫妻两个直接把方子给他???

平老板道∶&ot;你不听听我出的价码?就要直接给?&ot;

纪彬笑∶&ot;行吧,你要出多少钱?&ot;

&ot;一座平喜楼。&ot;平老板说完,就听到詹明表弟倒吸口凉气。

詹明表弟都听出来其中意思,南军国的平喜楼有两个,春安城的,汴京的。难道要用春安城平喜楼换方子?这也太大手笔了吧。

要知道现在的平喜楼在春安城里,还是头一份啊。这哪是买方子,分明是送钱!

纪彬自然也看出平老板的意思,确实是送钱,约莫是感谢他牵线让他平老板跟太子手下搭上关系。

如果这么算的话,一个春安城平喜楼而已,甚至有点划算。

这确实是平老板的想法,他实在感激纪彬,所以借着方子的机会,直接给纪彬送钱。说再多好听话,也不如直接送钱爽快。

可谁想到纪彬直接要把黄稠桂酒的方子送给他,只能说两人都在为对方考虑。

纪彬听完,笑道∶&ot;算了,我就是个小货郎,不想经营酒楼。&ot;也许平老板觉得,是因为他才搭上太子。

可在纪彬看来,若不是平老板胆大心细,若不是自己横插一道早早借走谢阁老,说不定平老板自己也能找到。

当初平老板在兴华府找人找了那么久,已经足够搭上太子的车了。

太子这人虽身居高位,却对这些事情清楚得很。他们谁都不会白白做事。所以给他平喜楼,他受之有愧。

纪彬还是把方子递到平老板手里,故意道∶&ot;不知道的,以为你要用平喜楼跟我划清关系,咱们朋友间不就是互相麻烦吗。&ot;

说着,纪彬还看了看詹明∶&ot;咱们哪个没有麻烦过对方。&ot;&ot;以后一起做生意,不计较那么多。&ot;

先不说汴京的黄稠桂酒生意影响不到他们宿勤郡,再说,纪彬甚至还打算把方子当人情送给徐顾景三家。

只是暂时还没找到机会。

但从纪彬打算走西边商路,南边海运流通货物的时候,这东西就是很好的敲门砖。

纪彬做生意一向如此,他确实计较得失,他给出的每一份东西都是他计算过,不会让他吃亏的。

一份不会影响他的方子,换来可靠之人的信任,对他来说更加值得。

至于里长那边,纪彬笑笑,回头讲一句就好,这不是什么大事。这方子本来就是他的,他想让谁赚钱,谁就能赚钱。

纪彬念头也是一闪而过,更多时候他看起来是温和的,没那么强的掌控欲。

方子的事让在场的平老板,詹明,詹明表弟都有些感慨。怪不得人家生意做得大。

如此的人物,不过是个平喜楼而已,对纪彬来说肯定不算什么。

不到一个下午,许多事情已经确定下来。

只等着朝廷松口西边商路的事,有些买卖就可以做了。

詹明表弟只觉得,跟在这些大佬们后面,真的学到太多东西,但再看纪彬的脸,他跟自己年纪相仿,却比自己厉害这么多,不由得心生敬畏。

可算知道,为什么詹明表哥一提到纪彬,就如此信赖,这都是有原因的啊。

接下来的时间,那就是等着大军班师回朝。

说是这样说,可让大家一起来回来自然不现实,应当是宗轮将军带着正赤部落首领尔托的投降文书,还有一路小国部落请求岁贡的文书,拿着这些战利品,带着亲随先一步回到汴京。

这样才能赶到三月三日前到京。

大军则回到各处安营扎寨,那就是后面太子他们要处理的事了。

圣人只管一件事,那就是体面。

这三月三上日节一定要办得极为体面。

如今圣人身体越发不行,不仅是他自己预料到什么,朝中文武百官似乎也发现什么不同。各方默许下,今年的上巳节会比往年要热闹百倍。甚至不止是为了这次胜仗。

圣人睡睡醒醒,起来问的便是宗轮将军回来了吗,再问几句,又问皇后哪去了,太子今日去学堂读了什么书。

时间越长,圣人越糊涂。

太子如今已经三十有几,哪里还用上学堂,政务处理得比圣人还要利落。恐怕圣人迷糊,记错时间了。

等他清醒些的时候,反而沉默起来,唯独太子在身边才会多说几句,多是斥责,但也有传授他执政的经验。

好歹做了近二十年的皇帝,有些事还是他有经验。又或者念叨些朝中哪哪的关系,让太子记牢了。

更多时候,则是问上巳节准备得怎么样。

往日里,他也不爱问这些的。

纪彬在太子府见到太子的时候,少见这位脸色凝重。

虽说天家父子前几年多有不和,圣人甚至挑了个禹王出来跟太子打擂台,也算找了许多麻烦。但毕竟是血亲父子,不管走到哪一步,圣人也不会让禹王逼太子逼得太惨。可能下过最大的狠手,就是贬谢阁老到兴华府。

太子自幼长在父皇身边,当年在潜邸之时,也是父慈子孝,父母和睦,见圣人病得严重,难免心情不佳。

好在他是个有职业道德的上司,那点忧心也只是自己消化了,并未牵连到他手下的人。反而认真看了纪彬处理的几件政务,让太子微微挑眉,笑着道∶&ot;不错,很不错。&ot;

停。

纪彬怎么觉得太子的目光有点慈爱?是不是他的错觉?

但纪彬作为太子府书房年龄最小的人,还是受到所有的照顾。不止是太子对他慈爱啊,谢阁老也一样。

纪彬顶着这样的目光,头都大了,刚下笔写几个字,一个穿着杏黄衣裳的少年人站在他身边,好奇看着他落笔的字迹。

纪彬一看他的衣服,就知道这位定然是刚从外公家回来的太子嫡长子,他还没起身,就听太子道∶&ot;不用起来,他就是随便看看,功课不好好做,倒是有闲心去逛园子。&ot;

太子嫡长子笑着去找他爹∶&ot;爹,您不是说让我多来学学,我就来了啊。&ot;

这位身份尊贵的少年,如今不过十三,也是贪玩的年纪。

但毕竟是皇家子弟,从小学的东西就不一样,被太子安排事情之后,倒是老老实实坐下来。可他明显对纪彬很好奇。

也只能对纪彬好奇了啊,毕竟太子府书房,能进来的人必然是其中心腹。

大多都是像谢阁老这种在家赋闲,又极有能力的,或者像谭御史,户部尚书这种。他们大多三四十岁,四五十了。只有纪彬特别年轻,太子嫡长子自然亲近。

太子见此,也并未阻止。

几天下来,两人关系倒是不错。

纪彬倒是头疼,跟身份尊贵的人相处,总会不自在啊。反正不如在家自在就对了。

好在时间过得飞快。

从边关回来的宗轮将军等人也终于到了汴京。

三月初一,正是阳光明媚的日子。

汴京城门打开,宗轮将军手持降书,骑着高头大马,带领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进入城中。所有人昂首挺胸,让汴京百姓看看他们的威仪。

红黑相间的旗帜跟着大军迎风鼓动,整齐划一的将士们身穿盔甲,脚步的震动让所有围观的百姓心头颤。

但更多是安稳。

这是他们南军国的兵士,是他们南军国最可靠的靠山!

不少人眼含热泪看着他们,都是一群并不大的年轻人,却在为他们保家卫国。这让人如何不尊敬。让人如何不落泪。

无数鲜花轻轻投掷到队伍里,无论这些兵士们走到哪,都是山呼海啸的欢呼,领头的宗轮将军也忍不住激动。

队伍还未到主街,圣人的玉辂就已经在前方等着。

圣人身体并不安稳,但他却坚持要出现。

玉辂的帷幔层层叠叠,里面的圣人已经勉强坐直身子,好展现皇家风范。

太子也在玉辂上坐着,是临出发前,辛人的□谕。

虽说只是坐了个边角,但这意味着什么,谁都知晓的。

圣人并未下车,太子则亲自下来宣读诏书,宣读对边域将士们的封赏,又重提百万棉衣送边域,再次感谢南军国百姓。

接着又圣人开口,无数金银裸子洒满御街,赐福百姓!与民同乐!

纪彬瞧着,这比他上次在汴京过年时撒的钱财还要多,可见圣人是真欢喜。

只是圣人身体支撑不住,赶在百姓发现之前,立刻回了皇宫,只剩下太子一人做主。

这些日无数事情表明,圣人知道自己老了,在几年的挣扎当中,他服老了,所以他在托付。把在他手里,还不算差的江山托付给太子。

这种态度让太子手下无论谢阁老,还是宗轮等人,皆是松口气。

可以,不折腾就行。不折腾就是好圣人。

纪彬瞧着也觉得有意思,他在此地更像个看客,他也融入不了如此等级鲜明的环境中去。

引良则更多是瞧热闹。

在她心中,有纪彬在的时候就是家,无论在哪都可以的。

纪彬一眼就能看出引娘的想法,牵了牵她的手,目光回到将士们的身上。

等等,怎么还有人穿着棉衣呢。现在都三月份了啊!不怕臭了吗!

宗轮将军的答案是,不怕。

路上确实怕的,但准备进城之前,不少人立刻把里面换上棉衣,就是让大家看看,百姓们的棉衣他们还穿着呢!

不仅穿着,还很喜欢!

宗轮将军无茶,也知道大家的想法,还好很快进京城,这些衣服也能换下来。

太子他们听了也是哭笑不得,但见如此的士气,就知道这场胜仗让所有人都心里都舒坦。

原本就热闹的汴京,因为将士们的回来,自然变得更加热烈。

汴京备处的彩楼已经扎好,春华楼前的台子彩棚更是一眼望不到头,虽说还没到三目三,但已经有歌舞伎在此表演。

虽说纪彬引娘已经见过不少百戏游人,但宫里出来的歌舞杂技,还是头一次见。各个教坊几乎都拿出看家本事,男女跳着春日舞,看着欢快喜庆。

春华楼附近的店铺更是人满为患,需要提前预定位置,才能占个好地方看三月三春华门前的表演。

不得不说,真是盛会啊。

纪彬引娘三月三要穿的衣服也已经做好,太子妃早早安排了府里的裁缝,布料衣裳都是那边准备。

引娘还好,平日里纪彬经常给她买华丽些的款式。

这身散花水雾青的织锦礼服,再配上如意发髻,还是比平日明艳许多,首饰还是她自己的。那套如意珠环倒是刚好派上用场。

这种场合穿得太素净不好,反而是热热闹闹的,更讨人喜爱。引娘心里都有数的。

倒是纪彬自己不爱鲜亮的,顶多是青白深色交替,又说旧衣舒服,让引娘不用太麻烦。好在他身材高大,眉目俊朗,这才撑得起衣服。

如今太子府给做的这件,倒是华贵不少,但底色还是偏低调的烟青色,只是花纹精致无比,衣服线条流畅,越发衬得纪彬面容俊朗。

青黑腰带上的花纹刚好跟引娘袖口纹路相配,扎在腰间显得身材挺直,器宇轩昂。

原就知道纪彬是个长得好的,这么稍稍一穿,让不少人看了又看。如此的风流人物,若还没娶妻,只怕汴京这些士族贵家都要抢一抢了。

但见纪彬引娘站在一起,谁不说一句郎才女貌,十分般配。

两人气质看似温和,但纪彬嘴角的笑意却让人挪不开眼,总觉得他没那么简单。他身旁的引娘则是真的笑意盈盈,落落大方。

三月三一早,这样的夫妻两个,就带着盛装打扮,但依旧显得凶悍的陈乙出发。

詹明,詹明表弟,振生,自然也是有太子府赐衣。也是沾了纪彬的光。

反正詹明表弟几乎要把衣服供起来了,估计这次穿过之后,以后肯定要当传家宝的。振生也差不多,反正都是战战兢兢,生怕损毁了衣裳。

但一到春华楼前,这点顾忌就没有了。

没办法,人太多了,就是人挤人。汴京百姓都过来看热闹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