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4 章(1 / 2)

第24章

一大早,引娘就收拾好东西跟同乡人一起去邑伊县。

有些不同的是,别人要么走路,要么坐到牛车上,唯独她骑了头温顺的小毛驴,看着就羡煞旁人。

毛驴后面还驮着从村里收上来的七八十个刷子,头巾,腰带,鞋面。

今日去找纪大哥,正好把东西送过去。

同乡的人忍不住道:“听说你家纪彬在邑伊县开了杂货店,特别有名气,邑伊县县城的人都知道。”

没等引娘说话,其他人接茬:“是啊,好像是说,东西一上架就卖空了。”

“真是厉害啊,肯定赚了不少钱!”

“肯定啊,看看引娘穿的衣服,又是新的吧?”

引娘不好意思道:“因为出门,这才穿了新点的衣服。”

这件衣服的料子是前段时间纪大哥托人捎过来的,说是马上二月,天气暖和,该换衣裳了。

引娘犹豫好几天都没舍得做,谁知道这块料子没用呢,纪大哥又让人捎回来几块布,说暮春,初夏的料子。

这些料子让引娘的亲娘看了都咋舌,农家人哪有时时做新衣的啊。

纪彬其实不太明白这些,只是看到新来的料子不错,也就送过去了。

反正他可是进价拿,算不了什么。

引娘是年轻小姑娘,多穿点新衣也没什么。

纪彬的想法大家不知道,可十足把引娘周围人羡慕得不行。

再听说纪彬在邑伊县的杂货店生意好得很,每每过去,都是宾客极多。

怪不得人家能给媳妇儿买新布,裁新衣。

引娘已经是十里八乡最让人羡慕的小媳妇儿了。

一路上的夸赞让引娘脸都红了,其实她对什么媳妇儿,相公还是懵懵懂懂。

至于她跟纪大哥从来都不睡一个屋的事,也被纪大哥交代过,谁都不能说。

引娘是极乖巧的,自然不会多讲半个字。

可这样夸赞,还是让她很不好意思。

终于到了邑伊县,引娘骑驴过来也不觉得累,一路问了几句,终于找到纪大哥开的杂货铺。

引娘刚到前门,就听到纪大哥的声音:“大家排队结账,不要拥挤,这样能快一点。”

因为买东西的人太多,结账都要排队啊。

引娘刚进去,纪彬就看到了,笑着道:“路上累不累?”

引娘摇头,还没指外面的毛驴,就有个高大的汉子去牵驴放到后院了。

等这个汉子过来,纪彬介绍道:“这是店里的伙计,柴力。喊他柴大哥就行。”

“这是我家娘子,叫她引娘即可。”

柴力知道纪彬已经成亲,却没想到他家娘子看起来这般小,看起来娇娇柔柔,很是和气。

两人算是认识。

纪彬才对引娘道:“马上就是寒食节跟清明节,所以客人有些多,你坐着歇一会吧。”

寒食节一般在二月初,清明节前边。

算是比较重要的节日,传说是为了祭奠一位能臣才有的日子,逐渐演变成风俗习惯。

在二月初五这天,百姓禁火寒食,以寄托对那位臣子哀思。

这天大家多是吃些点心,团枣糕饼之类。

寒食节过后第二天就是清明节,这天众所周知,都要去郊外扫墓踏青,各家也该买杂花装饰,又或者纸扇幕帘等等用具。

所以纪彬这杂货店自然热闹非凡,最重要的是,他这东西齐全啊,只要来这个店里一次,需要的东西就能买齐,想省事的自然会过来。

纪彬清早招待货郎们拿货离开,开门之后迎散客购物,是真的太忙了。

引娘喝了茶就帮忙拿东西,她算钱也快,纪彬大可把算账的活交给她,自己跟柴力去搬东西。

忙到中午吃饭,三人这才歇口气。

纪彬不好意思道:“让你过来原本是玩一玩,没想到忙半天。”

引娘擦擦头上的汗,眼神亮晶晶的:“不累的,也很有意思。”

这大概就是劳动让人快乐?

来了这里之后,引娘才明白为什么都说纪大哥的杂货店生意极好,原以为是村里人夸大,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纪彬倒没想太多,从正月十五开业,到如今的二月初三,感觉比自己当货郎的时候还要忙。

上次梁掌柜跟赵老板送货送的少,五天后就赶着一大车的货送过来,较小的平头车也换成宽敞的太平车。

这太平车至少能装六百斤货物。

货物都是纪彬开的单子,梁掌柜按照纪彬所要筹集而已。

至于货钱,还是跟之前一样,纪彬先付一半,剩下的钱等到下次送货一起给。

不然这么多东西,纪彬也招架不住。

梁掌柜跟赵老板也不担心,毕竟纪彬的店跑不了,这还怕什么?

没想到春安城的生意他们吃不下多少,反而能在邑伊县大赚一笔,这样就不用辞退作坊里的伙计了。

简直做梦都能笑醒啊。

从那之后,梁掌柜又赶在一月底又送一次东西,这次送的物件都是什么纸鸢,纸扇,纸伞。

还有踏青时常戴的绢花等等,更有纪彬专门交代过的香火纸扎,全都是节日必备。

就因为备货备的齐全,所以纪彬这里生意才能如此好啊。

货郎们更能满载而去,趁着节日赚笔钱。

其实送东西的时候梁掌柜有点嘀咕,毕竟小小的邑伊县,吃得下这么多货物吗?

不过也不用担心。

等节日过了之后,就知道纪彬店里到底能卖多少东西了。

纪彬知道梁掌柜的心思,倒是无所谓,要看便看,他不会拦着。

稍微歇了歇,隔壁食肆就送饭菜过来。

今日有引娘在,纪彬多要了两个菜,平日他跟柴力都是这么吃饭的。

店里忙的时候还不如给食肆一些钱,让他们送饭菜过来。

引娘只觉得她像来到另一个世界,跟村里慢悠悠的生活完全不同。

吃过饭,柴力就去喂驴了,他在军中养过马,喂驴也还可以。

这下纪彬跟引娘才说起来话。

纪彬仔细看了引娘带过来的东西,刷子这种小东西不说,量小,也就是卖着玩玩,除非哪天纪堂叔能把产量提上来。

剩下的就是头巾,腰带,鞋面。

还跟之前的一样,用工扎实,但上面的画面老旧了些。

是春安城没什么人会穿戴的,只能低价卖给邑伊县其他人。

不过纪彬把这些东西都收下来,让引娘按之前的方法记账,不过这次他直接把钱给了引娘,让她回去就把钱分好给到众人。

只是有一点,这些东西他不收了。

没等引娘问话,纪彬就从货架后面拿出几匹绢布,这些绢布白皙柔软,一看就是好料子。

纪彬道:“一会我找邑伊县的裁缝,把这些布料裁成头巾大小,你照我说的做。”

纪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他来提供布料,丝线,让村里人加工。

善刺绣的就按照他给花样刺绣,善裁剪的就完成最后的工序做成头巾,腰带等等。

说白了,纪彬出料,村里人出工。

纪彬给他们计件付费。

比如做一个头巾给三文钱,刺绣则按照花样的繁琐程度有五到三十文不等。

对村里人来说,约等于无本买卖,只要有闲功夫的,都能去做。

不止纪滦村的人能做,堰河村的人也能做。

做好之后,纪彬再给卖出去。

至于销路?以纪彬手里的新奇花样,真的不愁销路。

他画出来的东西,那都是经过后世考验过的,都是既漂亮,寓意又好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