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043(2 / 2)

孩子们开始对坐火车很好奇,离别的愁绪吹散以后,很快就活泼起来。迈着小短腿,在车箱里面追赶,罗达跟在孩子们的身后照看着他们。

只是半天以后,孩子们就已经不是很赶兴趣。老实的坐在床铺上,要么睡觉要么玩闹。

几天以后,六人抵达柳城。

站在柳城火车站,许婉如一眼看到前来接他们的姐姐和姐夫,几个哥哥都是食堂的掌勺师傅,确实不是很好请假。

他们的假期很重要,要留在后面陪父母。

“爹,娘,婉婉……”罗明萱和严国庆也发现了刚下火车的爹娘弟妹还有三个小不点。

“姐,姐夫。”

许婉如朝他们挥挥手。

没有去到兄妹几个在城里的房子,许婉如也没有回城里自己的房子,一辆牛车拉着他们直接回了乡下老家。

孩子们坐在牛车上,好奇的左顾右盼,罗明萱跟着走在后面。

黄幺妹坐在牛车上,和女儿说着话,离开了几年,看到老家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老三,家里收拾好了吗?”

罗明萱笑道,“娘,家里全部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大哥,二哥家里都收拾好了,您和我爹别操心家里。家里的被子我都给你们晒了好多次,该洗的全被都洗了一遍。”

许婉如假装闭眼休息,三个孩子全部围着她靠着。二宝趴在他爷爷身上,但是一只小手还扒着她。三个孩子都蔫蔫的,也没有心思看看路上的景致。再好看也吸引不了他们,在火车上的几天,可把他们憋坏了。

严国庆走在前面,赶着牛车,他是请假来接老丈人他们的。

牛车还没有到村口,就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影,走来走去,来回踱步。

严国庆一眼认出来了,是二叔罗湖,他回头看了一眼岳父,轻声的提醒,“爹,二叔在村口来接您啦!”

低着头看着孙子的罗达抬起头来,看着不远处,“知道了。”嘴角微微翘起,老弟还是和以前一样心急。

兄弟两几十年,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还有了孙辈,但是他们的感情依旧,一点也没有变。

这是他最欣慰的。

罗达等牛车到了村口,朝着老弟挥挥手,当老兄弟俩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高兴的样子,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哥,走,咱们回家。”罗湖几年不见自己的哥哥,确实很想他,有时候还不自觉的走到哥哥家门前,喊上一声,有事了,想找个商量的人,也是想去找他。

罗达也激动的眼眶都红了,点头说道,“嗯,回家。”

兄弟情深,握着的手,走了好一段路才松开。

今天大家都在田里做事,凤山村靠近柳城,是第一批分田到户的村子。

现在凤山村改回了旧名,生产队已经是过去式啦。

田里刚插好秧苗,干活的人很少,秧苗刚插下去,正是稳秧苗的时候,田埂上有些人走来走去,看看有没有秧苗没有插稳,漂浮起来的,看到了就要立马补插。

远处也有人看到进村的牛车,村里已经知道罗达要回来小住,还有人扯着嗓子大喊,“老罗。”

“哎。”

罗达挥舞着手,回应着喊他的老伙计们。

到家,罗达夫妻俩搬到老大家里住。婉婉家里三个孩子,再加上他们,估计都住不下。

白天都在婉婉那边,帮忙照看孩子就好,晚上还是住在老大家里。

进家门,罗明萱帮忙抱着糖糖,严国庆帮忙拎着包袱。

进门,所见,窗明几净,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

“姐,辛苦你啦!”许婉如看着家里,知道帮忙收拾的人一定是姑姐。

“不辛苦,我也没啥事,孩子们上学去以后,我就骑着自行车回来帮你收拾收拾,等孩子们放学之前又回城,一天过的很快。我也算是有事做。”

罗明萱早就学会了骑自行车,最近都是等孩子们上学以后,她再回来收拾的。公公婆婆还在家里,最近分田到户,她和孩子们都分到了田。

要知道孩子的户口随娘,她没有城里的户口,孩子们的也就没有上。他们几兄妹家里都是一样,都是半边户,孩子们在城里上学是不错,但是户口还在凤山村。

“姐,后天星期天,让哥哥嫂嫂们都带着孩子们回来。大家好好聚聚。”

提前寄回来的两个大包裹也放在了家里,在堂屋的桌子上,许婉如一眼就看到了。

“好,都说了,明天下班以后,大家就是抹黑都会回来的。”

“嗯!”

罗明萱看着弟妹在清理东西,她也过去大哥家里看看爹娘。

许婉如第一件事就是烧水,给孩子们和自己洗澡。一般自己在外面烧的水,一半是从空间里面拎出来的热水。

三个小时以后,爹娘那边喊吃饭,许婉如才弄完,三个孩子洗完头发和澡,都乖乖的坐在外面晒太阳,头发要晒干。

走进许婉如家的院子就会发现,背对着院门口坐的三个孩子,排排坐。

罗明萱进来就看见这一幕。

“婉婉,过去吃饭了。”

“姐,我马上,你带孩子们先过去吧。”

“好嘞。”

蹲在二宝前面,罗明萱问二宝,“二宝,姑妈抱你去爷爷那边吃饭好不好?”

“好。”可能是血脉亲情,二宝第一次见到罗明萱就很亲近。

小手伸出来,抱住姑妈的脖子,还抓住姑妈的头发玩。

果果糖糖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他们已经知道罗爷爷和黄奶奶住在哪儿。

许婉如在房间里面,换好衣服,穿戴整齐才出门,顺手关住院门,自家寄回来不少东西,关下门安全点。

隔壁院子,母女俩合作做了一顿午饭,二叔老两口也一起过来吃饭。家里早就准备好了米粮油盐,还有菜园子里面也有菜。

吃饭的时候,女人们基本上都是安静的吃饭,可是罗达,罗湖,严国庆三人说的可欢实了。

罗达说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有他每天的生活,包括送大宝上学上补习课。

罗湖一边听一边感慨,哥真是在首都长了见识,人就得走出去,看看哥就知道,一个不识几个字的老农民,在燕京住了几年,说话都不一样了。还有人也讲究了,他可是注意到了,老哥穿戴看着旧,可是很注意卫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咯。

严国庆也是感慨万千,老岳父真是和以前不一样咯,说话言谈举止和以前完完全全不一样了。

许婉如看着三个孩子吃完一碗饭,才让他们自己出去院子里面玩。

回来就看见了,几家的院子里面都种了蔬菜,自家的院子里面都有。

应该是嫂子们和姑姐帮忙种的。

现在还不算太迟,有些她们没有种的东西,她还来得及补种上一茬,西瓜,甜瓜,还有一些蔬菜,也是可以补种的。自家都是城市户口,没有分到地但是房子圈住的前后院子,是可以种菜的。

礼物暂且不会分,等哥嫂们全部回来以后再分。

许婉如吃饭的时候,脑袋都在想事。包裹里面的东西就是公婆都不知道具体有些什么,自己还可以掺杂一点东西到里面,粮食倒不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早就让在食堂做事的哥哥们给他们买了不少粮食放在家里。

家里以后几个月的粮食,也是得麻烦他们帮忙买。

回家已经好些天,许婉如育好瓜苗。

今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许婉如带着三个孩子在院子里面栽种蔬菜和瓜苗。

“果果,给姑姑一根苗。”

“好嘞,姑姑给。”果果干的可起劲了。爸爸说过,他已经是大孩子小男子汉,要照看好姑姑和弟弟妹妹。要多帮助姑姑干活,照顾弟弟妹妹们。他记得可牢了,以后回去,还要给爸爸做报告的。只是报告是什么,他还是有点不明白。但是妈妈告诉他,要好好的听姑姑的话就是。

糖糖和二宝在隔壁垄正在拔草,一根根的,像是拔艺术品一样。慢慢的像是在做研究。

前些天,许婉如带着三个孩子村里村外,还有柳城市到处转悠。

带着孩子们认识他们祖辈居住的地方,和城市,现在幼小的孩子心底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象。

以后等他们长大了,肯定会找机会再回来的。童年的记忆,是会记忆一辈子的,久久不会忘记。

光是长大以后记得,不足以让他们对家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只有孩提时代的记忆,才能跟随一辈子,这也是她想在三个孩子没有读书前回来住一段日子的原因。哪怕他们以后关于这段时间的记忆很少,但是只要有人提起,他们脑海里面就有一个记忆,那就是我小时候回去家乡居住过。

小男子汉果果跑前跑后的,给姑姑递瓜苗蔬菜苗,还用他的小油布水桶,给姑姑提水。

提了很多趟,他来来回回的跑,已经有点累,都在急喘气。

许婉如用手拉住果果手里的小水桶,“果果,去院子里面休息会儿。看你累的,顺便把手洗洗干净。”

果果看了一眼,地下放的秧苗,已经没有多少,萌萌的点头说道,“好,姑姑也快点过来休息。”

小小男子汉果果很负责,看了一眼弟弟妹妹拔草的那垄地,也过去很快的拔了几下,拉着弟弟妹妹起身,“走,跟着哥哥去休息。”

“好。”糖糖也是好姐姐,拉着二宝站起来。

兄妹三,回头看了一眼还在劳动的妈妈(姑姑),在院子里面洗洗手,然后用干毛巾掸掸身上的灰尘。

三小都自己掸了几下身上的灰尘和泥土,然后坐在专属的小椅子上,面前还有专属的小桌子。在上面拿了一些不是很饱满的稻谷,然后去到圈鸡的后院,撒下一把稻谷,妈妈(姑姑)说了等鸡长大,就可以生鸡蛋,以后每天都可以给他们炖鸡蛋羹吃。

许婉如买的半大的鸡,太小的几个月时间,很难等到小鸡长大生蛋。

三小在后院喂了鸡,没事做,又转悠到隔壁爷爷家里。不用进屋,三小直接去到菜园子,爷爷奶奶一般都在菜园子里面做事。

“爷爷奶奶。”三小不进去,就站在菜园子门边不动。

黄幺妹已经习惯三个孩子站在菜园门口不进来,对着老头子说,“你洗洗手,带着孩子们去村里转转。”

“好,你也少干些,也不急,咱明天也能做。”罗达现在很尊重老伴儿,也怕她累着。

“知道,快带着孩子们玩。”

每次孩子们过来都是来找老头子的。

罗达整理好自身的卫生,带着三个小宝贝出去晃悠,他现在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带着三个小宝贝出去晃悠,他对果果糖糖的感情,不比自家的孙子感情少,一直带着,感情能不好吗?

前几天听到村里的人夸奖糖糖,他的老脸都笑出来很多褶子。高兴的不行,乐呵呵的,比夸他自己还高兴。

跟在三小后面,罗达背着手,走在村道上,悠哉的想让人打他。

和他一个年龄的许多人,都还下田做事。罗家也还有田,家里的大儿媳二儿媳还有他们老两口都分了田,被两个儿子家里平均分配在种。

都是种的水稻,只要田里有事,儿媳们都会回来住上几天。

他也会帮忙,一家帮忙干半天时间。他的主职工作是带三个孩子。

村里的孩子们都张大眼睛看着身上干干净净,还有小脸白净的二宝,果果,糖糖。满眼都是羡慕,这就是城里长大的小伙伴啊。

罗达张罗着村里的孩子和三小玩,走在村中心地带,在大树底下坐下,一会儿,就看到从田里回来的人,相继路过,有一些也不回家,看到罗达,走了过来,“老罗头,你现在可是享福了。”

“老张头,你的日子也很好过啊,孩子们孝顺,咋滴,不知足啊。”罗达说完,从口袋里面拿出来一包沅水的烟,耸动烟几下,撕开的口子对给老张头。

老张头抽出来一根烟,夹在耳朵上,“知足,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我有啥不知足的。想想咱年轻的时候,兵荒马乱的,不说吃饱穿暖,就是咱这条贱命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收走。想想能有现在的日子,说实话就是儿孙不孝顺,我也很知足。”

“对啊,咱村里很多和咱俩差不多年龄的人,早早的就走了。我们这些人能活下来,真是万幸。知足常乐吧。”

说道如此沉重的话题,两人的情绪都不是很好。周围坐的一些人情绪也不是很好,都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经历了什么,一清二楚。

“老罗头,说说你在燕京的所见所闻,我们没有机会去,让我们听听,涨涨见识。”

“对呀,对呀。”

最近罗达也在村里说过一些燕京的所见所闻,加上罗达和黄幺妹两人日子过得好,比同龄人年轻很多,村里的人对他的在燕京的一切,贼好奇,总觉得听再多都不够。都想再多听他说一些关于燕京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