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1节(1 / 1)

但这世间,南离最亏欠之人,却正是少师。而他,就是唯一能证明少师清白之人。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其他什么,他注定都是要回南离的。莫少珩说道,“做好心理准备吧。”南一点点头,“可是我的药童都还没有养出来。”怎么也得让少师看到他将药童养出来才离开吧。但有些时候,事情总是不能全如人意。北凉的春天过去了,一晃眼到了夏天。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了,街道上,都是喝着冰水的百姓和商人。虽然炎热,但凉京的商业依旧繁荣得难以想象,甚至一天比一天繁荣。因为……更多的商人来凉京了。这不得不说,莫少珩的玻璃制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同传奇,如同神话般,传向了天下诸国,特别那尊琉璃尊,将北凉渲染成了神话之地。诸国商人,都是带着梦幻,带着发财梦,涌向了凉京。在此期间,莫少珩和朝廷一次又一次地扩大了商品产量。工厂已经不局限于凉京了,连临近的城池,也开始建设工厂了。原本定于一年一度的招聘会,也不得不开了一次又一次。所以,除了凉京,现在临近的几座城池,也开始发生了变化。莫少珩的以凉京为中心的商业辐射型发展,正在逐步实现。等北凉真正的成为天下的贸易中心的时候,北凉就会以这样的方式,富裕起来,成为繁华的,和其他诸国都不一样的商业之国。这日,金殿之上。百官看到北凉如今的发展,个个都是喜上眉梢。哪怕是个贪官庸臣,只要不是卖国之贼,恐怕内心也是雀跃的吧。甚至还有些感叹,北凉如今的变化,莫少珩起到的作用实在不能无视,也无法忽视。不由得想起了莫少珩刚回国时候的惨烈。谁能想到,正是这样一个背负天下骂名的人,居然一手将北凉推动到了现在这般景象。当然,现在,至少在北凉,应该没有什么人骂莫少珩了。甚至都开始遗忘了,莫少珩身上背负的弑君这样的千古骂名。没办法,弑的是他国之君,多少被莫少珩身上的光辉遮住了这名声。当然,在其他诸国,这名声恐怕依旧不怎么好。弑君者啊,大逆之人。百官都以为,莫少珩身上的事情,估计就这么过去了,也没有人愿意去提及莫少珩的过往了,再多的过错,莫少珩回国后的所作所为,都已经弥补了。但……在百官开怀之时。高位上的圣人突然开口道,“是时候了。”百官不由得一愣。圣人怎么突然莫名其妙地说了这么一句话?等众人安静后,圣人威严的声音传来。“是时候夺回我北凉失去的洵州了。”“诸君,可还犹记得洵州之耻?”一时间,整个金殿都安静了下来。有些人手指也直接掐进了手心。洵州之耻啊!南离,生生从他们手上夺走了洵州,使洵州百姓流离失所,家园破碎。不仅如此,还在夺了他们洵州之后,派使团前来凉京,羞辱了他凉京。怎么可能不记得!但,北凉势弱,当初连难民的粮食都凑不够,又哪里来的能力打仗,去夺回失去的领土。可悲可叹,呜呼哀哉。可以说,这一直是所有北凉人心中的一根刺。这是在他们从政的时候,失去的领土,是他们一生的耻辱。但……连圣人都沉默得不提及此事,这根刺也只能一直刺在心中,有口难言。但现在……圣人居然……不少官员也是一惊。北凉现在的情况虽然好了不少,粮食因为使用了莫少珩的耕种新法,又有了运河浇灌,百姓也逐渐开始养猪,商业更是日新月异。但正是因为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圣人这时候却要动兵夺回洵州,要知道一但打仗,商业就毁了。是个人都知道,商人不可能去有兵乱的国度的。正因为眼睁睁的看着北凉一日比一日更好,所以内心才会变得挣扎,不想打破这美好盛景。但失去的洵州,终归也是要夺回来的。内心,不免无限的矛盾。一时间,金殿上一片的鸦雀无声。有人沉默了很久,还是站了出来,“圣人,如今我北凉每况日上,正是发展的紧要关头,眼看正是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开始。”“动兵之事,是否……是否应该延迟。”声音落下,有人张了张嘴想要反驳,这等丢失国土之耻辱,哪里还能多等片刻。但最终,怎么也开不了口。因为现在的凉京的面貌太好了,却要亲手去打破它啊。圣人也是一叹,然后威严之声继续,“时机已至,刻不容缓,能否一举收回洵州,就在此时。”众人不由得一愣。不对啊。虽然说北凉现在发展得好一些了,但南离也不是吃素的。光是卖丝绸都赚得盆满钵满,没办法,南离比他们北凉先起步好几年。“再说,南离的亲王掌握了所有军权,固若金汤,加之……”“加之对我北凉仇深似海,我北凉若是出兵,定会遭到整个南离的全力反抗,洵州能不能收回先不说,北凉定是要损失惨重的,最好的结局也是两败俱伤。”至于为什么南离对北凉仇深似海?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大家心里都知道,莫少珩杀了南离的小皇帝啊,莫少珩是北凉人,现在又在北凉混得风生水起,南离人会是个怎么的恨不得喝其血吃起肉的愤怒,可想而知。别小看这样的愤怒,正因为有万众一心地对莫少珩的愤怒,才使得南离更加的固若金汤。北凉这时候发兵,可就是去撞石头。奇怪的是,圣人为何没有考虑这样的情况?圣人能隐忍这些年,就已经说明不是一个冲动的个性。但现在,为何如此不顾一切?不由得疑惑地看向上方。圣人似乎也猜到了现在这种情况。既然决定发兵,那么……就要毫无后顾之忧。正有人准备继续发问,将现在的疑虑向圣人说清。这时,圣人却压住了发问之人,道,“诸君所虑,我自然知晓。”“但……这一切都不足为虑。”众人都迷惑了。他们说的都是事实啊,怎么就不足为虑了?正要说话,这时,皇宫外的钟声响了起来。“咚!”一声。“咚!”两声。“咚咚咚!”直到九声钟响。整个金殿突然倒抽了一口凉气。“怎么回事?”“九声钟响,我没有听错?”哪怕当初槐山先生归朝,为表敬意,这礼钟也只是响了七声而已。而礼钟九响,代表的是……帝王至。正疑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这时,值日的宫人,一声又一声,尖锐的唱声传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