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历史军事>李自成的明末游戏TXT下载> 第57章 全都惊呆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章 全都惊呆了(2 / 2)

李自成笑道:“老爷们也担忧吗?”

胡政一脸难过的样子,“可不,最怕的就是乱。要说平时呢,日子也还行,这乱局一起,人人朝不保夕。我这说好听了是个千户,其实就是个普通的地主。手下能拿刀枪的连一百人都没有。乱世中自保也难。大顺军军纪严明,可天下仅此一家……大统领,这不是老汉拍马屁,实实在在人人都能看得到。我由衷佩服。”

邵土豪说道:“不瞒大统领,鄙人天天盼着大顺军来林县。大顺军来了,地面就清净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商号买卖也能做的安稳。”

李自成不由得哈哈一笑,转头看向巩知县,“明府,回头你要不要把他们收监上刑具?吃着大明的饭,砸着大明的锅。这不行啊!”

巩焴挤出个笑脸,“都是实话实说,咱们自己人也不用忌讳那么多。大顺军有口皆碑,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分得清好赖。”

李自成扒拉两口面条,擦了擦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如此而已。”

巩焴心有戚戚焉,“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郭举人说道:“何尝不是呢?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所以说,大统领的事业前途无量。”

几人又是一顿吹捧。

李自成也不管他们是拍马屁还是虚与委蛇,还是真的认同大顺军,陪着说了些闲话。

几人言谈中也看出短毛不是个普通草莽英豪,还能拽几句词。这就更令人放心了。

吃饱喝足,该说正经事了。要曲线拉拢巩知县。

“往后几年,逐年大旱……”

后世的红旗渠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六十年代,林县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的灌水渠,历时九年完工。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林县人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工程累计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后世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91年的476.3公斤。

在当时开工前后走了不少弯路,比如认为“上7万人,每人1米,2月初动工,大干3个月,5月1日就能通水。”结果有的挖错了渠线,有的炸坏了渠底等等,进度十分缓慢。

不过,在明末修建简易版“红旗渠”不用九年。

首先,元代和明代林县知县都组织修建过水渠,这些设施当前还完好能用,已有水浇地三万多亩。

再一个,现在全县的耕地多在平原处,不像后世那样各种山坡上到处有田,这就能省去相当多的高难度工程。

还有,当前农田总面积才是后世的一半;现在的水资源又比后世好太多了。

而且李自成提前知道了成熟路线,不用走弯路;也用不着修什么水电站之类的配套大型体系。

只单纯把太行山上的浊漳河水引过来,大约有五千人开工,最多两年时间就能修好水渠。

还因为干活给钱,可不是吃大锅饭那种,人的积极性又不一样。

所以,预备个十五万两银子富富有余。

“十五万两银子?给林县修灌溉水渠?大顺军出钱?”

知县巩焴、千户胡政、郭举人、邵财主全都惊傻了。

短毛大统领不是开玩笑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