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玄幻奇幻>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TXT下载> 第020章 学学朕,勤俭持家!(6.7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20章 学学朕,勤俭持家!(6.7k)(1 / 2)

内阁中。

堆积如山的奏折一封一封被批阅,朱棣时而皱眉,时而凝神沉思,时而以笔批阅。

司礼监太监有批红权,但是这批红权,朱允炆看都没看一眼,直接丢给了摄政王朱棣,而李景隆和徐辉祖,都在他旁边。

李景隆望着批阅奏折的朱棣,情绪激动。

“燕王殿下,天子如此圣眷,我等何以为报啊!?”

燕王朱棣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又望了望自己手中的笔,还有那摄政王的大印,重重点了点头。

“这昏君,收买人心是有一套。”

“但是本王一身傲骨,你区区这点手段就想收买咱?哼……”

朱棣心中道。

深吸一口气,他幽幽叹道:“天子告诉本王,他对军事一窍不通,故而军事要给专门的人做,但真没想到,他居然直接把如此大的权柄给了我。”

“本王何德何能啊……”

朱棣承认,他有那么一点点感动,一点点,但不多。

“若是论到权势,我们的权势比起内阁首辅暴昭大多了,内阁无权调兵,我们三人处理军务,有这大印和朱批,我随时能够调动上万兵马……”

朱棣深吸一口气。

上万兵马啊……

在父皇在的时候,这都需要天子圣旨,兵部调令,户部协助粮饷。

而朱允炆做了一件事。

他把管理军队后勤的大权,给了李景隆。

军事的后勤,以后户部只管拨钱,管不到后勤了,而且他们调兵也只需要给兵部协商,完全不需要兵部调令,兵部的那帮文臣反而成了累赘。

也就是说,只要李景隆和朱棣穿一条裤子,他们心狠一点,可以直接带兵反了……

“那昏君,就不怕本王反了他么?”

朱棣咬着牙嘀咕,他并非没有心动,相反,他觉得自己如果要篡位,如今看来可能性极大,因为李景隆必定站在他这一边。

他没有想到的是,如果他想反,朱允炆绝对不会反抗,怕是还要举双脚赞成。

马德能躺平谁愿意累死累活啊。

朱棣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皱眉道:“安南陈朝官兵,屡次过境劫掠我大明广西边民,天子御笔批示只有一句话……曹国公,魏国公,你二人怎么看此事?”

朱棣拿起那封奏折来。

徐辉祖沉声怒道:“安南陈朝狼子野心,越过前元界碑两百余里,侵吞我大明思明府数百里疆域,这些日子更是变本加厉修建堡垒,将前元和我大明新铸的界碑砸毁了,若是不加以制止,国朝有何颜面?”

安南陈朝,在忽必烈时期,就击败过元朝忽必烈的大军,还打败过他驻扎在缅甸的皇子。

在元末时期,安南陈朝趁着元朝内乱没有官兵,纵兵冲入广西境内,一日侵占数百里,当时激起了当地百姓自发组建的民团反抗,广西民风彪悍,一度和安南官兵打的有来有回。

到了洪武皇帝登基,收取广东时,安南陈朝又趁机占广西两府之地。

虽说后面经过大明初代猛将的“以德服人”交还国土,并且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但是这些日子来听说洪武皇帝驾崩后,南安陈朝又猖狂起来。

安南有许多南宋遗民,他们也穿汉服通行汉字,当年南宋灭亡,安南保留着华夏衣冠,还说日后汉家圣人复起,必来取经。

此所谓礼崩求于野。

此国在如今国力强盛,稻谷丰饶,对大明蠢蠢欲动。

大明九边,广袤的防线全都是对着北元蒙古人的,而南方的广西等地卫所,官兵遏控的地方不多,官兵战斗力也不如北方长期作战的官兵,所以安南陈朝有恃无恐,十分猖獗。

李景隆和徐辉祖乃是左右都督,朱棣是大都督,他们三个军事小组对于此事要负总责。

李景隆问道:“陛下怎么说?”

朱棣直接将那封奏折递给了李景隆。

“安南猖狂,朕心甚慌,本欲亲征,奈何没粮,幸有四叔,弓马颇强,替朕总揽,朕来筹粮,左右都督,练兵运粮,安南之决,君之所念,即为朕想。”

李景隆看的眼睛一热。

陛下还真是,无比信任,直接放权管都不管啊……

他默不作声地将奏折递给了徐辉祖。

徐辉祖拿起奏折看了看,也是满面震惊,这永乐天子朱允炆,居然想都不想,直接把军事全权托付给朱棣了。

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徐辉祖瞥了朱棣一眼,冷冷地说道:“若有人敢背弃天子圣恩,我必诛之!”

因为小妹被朱棣撩拨出家之事,徐辉祖许久没给朱棣好脸色,此刻说话是在裸的警告他,而徐辉祖说出口之后,李景隆也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朱棣。

“燕王殿下,陛下对你的信赖,比洪武皇帝对太子都深……”

不仅仅是燕王朱棣得到了批红权,李景隆和徐辉祖得到的权限也大大增加,他们不仅能够处理一些紧要事务,还能直接独断专权。

因为本朝这位新君,天子永乐皇帝陛下,完全不管。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眼中噙着泪花,这他娘的才是左都督啊,这才是曹国公啊,协助统领天下军事,在洪武朝别说做了,想都不敢想!

朱元璋时期,兵马调动全都得朝廷兵部调令,而且得有朱元璋的旨意。

登基之初,朱允炆把兵权交给了兵部侍郎齐泰。

如今不仅放权回到李景隆等人手上,还大大增强了他们权柄,之前朱元璋不准勋贵经商,现在皇帝主动拉他们一起搞货殖府赚钱……

更重要的是军权调动,是军事行动权……

现如今,两千人以下调动自决,一万人以下调动朱棣批准,至于一万人以上的军事调动,再来找朕,否则别来烦我。

朱允炆这个新规定,让李景隆真的想哭。

天子他,他真的,我……

“非舍身不能报国恩!”李景隆颤抖着声音喝道,拿起奏折看了看,和朱棣,徐辉祖对视一眼。

三人都是久经沙场之辈,对于安南军事自然已有谋算。

“安南若战,非十万人大军不可得胜。”

“国库空虚,暂无银钱,先派使者告诫,再调集广西卫所军集结,徐徐图之。”

“雷霆之势,一击可定,但钱粮难运,不若趁着这次海贸多组海船,去安南探清虚实?”

“可也,安南多有良田,天子亲承,一旦攻下,可分封诸藩和诸将,我等武人,追求的不就是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开疆扩土么……”

“燕王殿下你,若是收回安南,名垂竹帛也!”

三人商量了一下,便定下章程,随即三个人又埋头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如今的大明朝,军事几乎伴随着政务,而且九边重镇,西南云贵川广西这些地方每日都有军事奏折,处理军务的强度丝毫不亚于处理政务。

也多亏朱棣精力旺盛,武将出身。

而且权力是最好的纯药,他们三个人都得到了权力滋润,如今雄心壮志,满腔热血……

……

皇宫内。

朱允炆美滋滋的睡了一觉,醒来后唤人端来一个躺椅,化身葛大爷,晒着太阳,听着歌。

马皇后前来拜见,朱允炆这昏君直接让马皇后坐在一边,他则是躺在马皇后怀中,嗅着那独幽的香味,暖阳惬意,美人如玉,此情此景,朕只想吟诗一首啊!

“难怪前世那个时空乾隆诗兴大发,写了一万多首诗,又是个盖章狂魔,那不是闲的吗……”

“我特么要是国库有亲爹留下的四千多万两银子,内库有几百万两银子,我比他乾隆盖的章还多!”

朱允炆感激涕零,皇爷爷您看到了嘛,朕总算有点昏,哦不是,明君的气象了!

“任用贤臣,轻徭薄赋,不刮民财,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能做到朕这样啊!”

马皇后又唤人上了时令的水果,周围几个俏丽美婢揉捏腿,敲打背,一张嘴就是剥好的橘子,他任由一位美貌女婢按捏着自己的手掌,得意洋洋地道:“皇后你知道不,朕现在赚钱跟呼吸一样简单!”

“朕当时在诸王之中一番言说,虎躯一震,诸王纷纷感动,当即就收了五万多两银子啊!”

“一顿饭钱,不过半个多时辰,就是五万两银子到手。”

“世上有几人能如朕这般?不偷不抢,自力更生,发家致富。”

朱允炆唏嘘不已。

王中在旁边奉承道:“是啊是啊,还有藩王感动的泪流满面,捐出了大半身家。”

“陛下赚钱的本事,纵然太祖皇帝也比不了。”

朱允炆得意地点点头,你个死太监,虽然朕知道你在阿谀奉承,但是这记马屁拍的很受用,哪有帝王不喜欢听实话的呀。

有的话,他指定是有点毛病。

“宫女出嫁,朕帮那些久未逢春的宫女找了婆家,还积攒了嫁妆,朕也捎带着收了点彩礼钱,毕竟皇宫养她们这么多年,这银子是哗啦啦的往咱们内库进,朕觉着,再过一两年,朕就能实现小目标了!”

马皇后俏脸微红,她的玉手被朱允炆捏着手摸来摸去,她俏声道:“陛下真棒。”

忽然,朱允炆像是想到了什么,尴尬地摸了摸脑袋:“咳,那个,皇后你有钱吗?借朕二百两。”

谁知,朱允炆下一句话就让马皇后差点破防。

马皇后呆了呆,疑惑道:“陛下还缺银子?不是刚刚……”

朱允炆苦笑:“那银子朕刚到手就全部赏给谏言献策的诸王了,如今宫里内库拮据,朕今日想出宫去看看御膳坊酒楼做的怎么样,手里连十两现银都无,说来惭愧……”

朱允炆苦着脸。

我大明皇帝穷啊,是真滴穷,那银子都的投入货殖府和海贸公司,看得见摸不着,而且后续还得不断搞钱。

朱允炆决定出宫去多琢磨点搞钱的路子,干大事,发大财。

马皇后摇头笑了笑,唤来贴身婢女,端出来一盘儿银子,足足有二百多两,朱允炆大喜,让王中全部收着。

“皇后你可真是个好人。”

朱允炆高兴地抱着马皇后在她额头亲了一口而,这一幕恰好被刚完成课业过来的小太子朱文奎看到了。

“母后……”

“父皇……”

从未见过这种少儿不宜画面的朱文奎呆呆地望着,他自幼在宫里,人人都戴着面具活的谨小慎微,哪像是现如今……

朱允炆当即板正,皱眉对马皇后道:“注意点,孩子还在呢!”

“奶娘你怎么回事,不知道朕每日操劳嘛,带太子过来做甚,让太子看到这一幕会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损害!?”

“皇后你也是,怎么能生的如此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这不是让朕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嘛,哎……”

朱允炆自言自语嘟囔着。

“太子都快三岁了,整天不务国事还在这里闲逛,明日起太子就要开始启蒙国学,让齐泰多给他找几个老师,课程要从早安排到晚,没课的时候去内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