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港娱1975正版阅读> 第240章 事业版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0章 事业版图(1 / 2)

趁着倭国经济泡沫,进行金融投机的机会,是十年一遇的。

错过了这一次,就要等到97、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08年的米国次贷危机了。

做这样的金融投机,当然不算是正途,不过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要是不操作一把,钱仲武会后悔的。

而且,薅倭国的羊毛,对钱仲武这样根正苗红的华夏子弟来说,是有机会要上,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的!

在“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宣布了不再领取竞争性音乐奖项的爆炸性决定之后,钱仲武知道会被港岛媒体围堵,所以在当天晚上,参加完颁奖典礼之后的庆祝酒会,就与陈卉娴一起,北上到鹏城,低调入住自家工业园区的招待宾馆。

这还是陈卉娴第一次来鹏城工业园区,在此之前,她虽然已经知道钱仲武在鹏城做了一些实业方面的事情,却并不了解,规模竟然如此之大。

鹏城工业园区,现在有一家唱片工厂,一家录像带工厂,以及一家录音机工厂。

鹏城唱片工厂,经过几年的不断扩建,已经是内地规模最大的唱片工厂,京城唱片工厂的规模,都只有这里的一半左右。

鹏城唱片工厂不仅承接了港岛传奇唱片、宝岛凤凰唱片的全部唱片灌录业务,现在又从其他唱片公司手里,争取到了华星唱片公司的大半业务,甚至连宝丽金唱片、华纳唱片等国际大型唱片业巨头的部分业务,也被争取了过来。

鹏城唱片工厂现如今的镭射CD唱片年灌录量,已经达到了2000万张的规模。

之所以生产规模扩展得如此顺利,主要得益于鹏城唱片工厂在保证唱片灌录质量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地压缩成本。

物美价廉,是鹏城唱片工厂业务拓展的最有力的竞争手段。

而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内地的人力资源优势。

除了镭射CD唱片,鹏城唱片工厂同时,每年还能生产1亿盒空白磁带,并且拥有灌录5000万盒磁带的生产力。

京城唱片工厂,暂时没有开展镭射CD唱片的生产业务,全力生产磁带,年灌录量能达到1亿盒。

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内地唱片市场的总销量,已经超过了2亿盒,其中鹏城唱片工厂和京城唱片工厂的出货量,就占了总销量的四分之三左右,市场占有率高达75%。

这几乎已经是垄断地位了。

但是,唱片工厂,还不是鹏城工业园区规模最大的工厂,不论是占地面积、年产值,还是雇佣的工人数量,鹏城唱片工厂都远不如录音机工厂。

鹏城唱片工厂,现在只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CD碟片,一条生产空白磁带;以及两个灌录车间——一个用来灌录CD唱片,一个用来灌录磁带。

由于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唱片工厂的工人数量,相对较少,现在在职的员工人数,只有两百多人,其中还有三四十人的管理层,真正的一线工人,只有一百七八十位。

而录音机工厂,经过几番扩建,现在光是组装车间,就有十个,在职员工人数已经超过了五千人,其中一线工人,占比90%以上。

光是配套的宿舍楼,就盖了五栋,每栋六层,每层有四十个房间,每个房间多则能住八个人,少则也能住四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