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小破碗写的小说我的重返人生> 第162章 小呀小山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2章 小呀小山村(1 / 1)

6月22日,早上六点。方年背着包匆匆赶到集合点:人民广场。几乎是掐着点到的。陆薇语比他早到,也背着个小包。像是幼儿园小朋友背的那种书包,拉锁上挂了只娃娃。比起来,方年昨晚临时买的小包就很庞然。嘴巴鼓鼓的正在吃早餐,见到方年后,陆薇语小声问了句:“你吃过了吗?”“用不用给你留两个。”方年眨了下眼睛:“吃过了,哪像你这么急急忙忙的。”定的是六点出发,不过有些人来得稍晚。最后是六点十五才正式出发。一辆大巴装下了所有人以及小件货物。方年理所当然的跟陆薇语坐在一起。“我有点晕长途客车。”陆薇语小声说道。说话时眉宇间有些雀跃,因为她占到了前排的位置。方年咂咂嘴:“咦惹,居然晕车,那你刚吃的早餐不会吐我身上吧?”陆薇语愣了下,接着扁扁嘴:“哼!”心里有点生气,我又不是神,晕车怎么了?全世界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晕车!你一脸嫌弃是什么意思呀!就很气好的吗!想着,陆薇语扭过头去,索性望向窗外,就给方年看个跳动的马尾。方年面露有趣的笑容。没吱声。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曾经的青春里有过一个形象模糊的马尾姑娘,有他所有的幻想。而现在,那个关于青春时代所有幻想的姑娘跟陆薇语的形象重合了。再一次人生,方年还是很喜欢陆薇语。在她眉眼眨动。在她认真时。在她嘟嘴生气里。在她马尾上下跳跃中,一点一点把自己陷进去,不愿拔出来。不过方年还是只会适当参与进陆薇语的人生,顶多是不让她受苦,未来会怎样,交给时间。想着这些,方年起身从行李架上的小包中取了件物品,漫不经心的咂咂嘴:“也不知道包里怎么多了晕车药。”小马尾跳了下。没做声。于是方年便轻轻摇晃了药瓶,发出碰撞的声响。陆薇语轻哼了声:“我只是稍微有点晕,用不着!”“好吧。”方年无所谓的道。这点方年倒是一清二楚。陆薇语开车很稳当,不存在晕车的现象。她只是晕旅游大巴这种车,尤其是内设空调,窗户锁死的这种车。按理说,方年不会知道这样的小事。因为方年认识陆薇语时,她25岁事业有成,有房有车。虽然房子是贷款的,但车是全款。两人的朋友关系不会有一起报团去旅游的可能。是个很偶然的机会,赶时间跨城出行去客户现场,当时最快的方式是大巴,也就这么一回。方年之所以会买晕车药,还真不是记起来了,纯粹是多一手准备,他是在陆薇语刚刚跟他说了之后才想起来的时间非常早,很快车上的说话声音就小了下去。一些人用完了早餐,开始发呆或者打盹。方年也不例外。坐长途车是最无聊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大巴,且现在手机的可玩性还不高。不知道多久之后,吴淑芬的大嗓门惊醒了车上瞌睡的众人。“大家醒醒,我们已经到了!”方年也不例外。习惯性的抬起右手时,有感到压力。低头乜了眼,陆薇语脑袋缩在他的手臂上,睡得正香。方年才发现原来这个时候的陆薇语睡着后是这样的:安静,削微缺乏安全感。这是方年第一次见到陆薇语睡觉的样子。这么近的距离下看,陆薇语的皮肤真好,白皙的脸上甚至能看到细微的绒毛,光滑洁净。见陆薇语睫毛眨动,方年赶紧闭上了眼睛。“啊”陆薇语醒来后,小声惊呼一声,接着偷偷望向方年。见方年还没醒来,松了口气。接着清了清嗓子,用手推了下方年,嘴上喊道:“方年,到了!”“到哪了?”方年故意下意识的问道。陆薇语重复道:“到了!赶紧起来下车!”方年哦了声,揉着眼睛起身拿东西。那迟缓的动作与朦胧醒来的下意识反应,不给个奥斯卡影帝,多少也有点说不过去。一行人下车后才发现大巴停在了一段泥土路上。周围视野开阔,房屋错乱无序。与申城的繁华相比,仿若天上与地下。方年看了看时间,快九点,将近三小时的车程,少说也离有一百五十公里以上。吴淑芬拍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后道:“前面大巴车不好进去,还有一里地的样子。”“带过来的课本、文具等东西得辛苦大家一起搬过去。”“提前跟大家说一下,今天的事情会比较多,大家做好准备。”“大家记得穿马甲,戴好卡牌证。”“”除了马甲以外,这次志愿者们每人要戴上一个写着志愿者三个字的卡牌证。除了十九个志愿者,同旅游大巴的还有分会员工、少量媒体记者。方年和陆薇语一组,抬着一筐文具随着队伍沿着泥土路向前行。路上,陆薇语小声问道:“方年,你们老家的农村也是这样吗?”闻言,方年望了望四周。这个不知道名字的村庄,比起茅坝来说几无区别。多数现在能看到的房屋外表有瓷砖。也有少数房屋破败。时间点还早,有翠烟袅袅升起。田野间村民们正在劳作,这个季节临近丰收,路旁田里的稻谷垂下腰肢,等待收割。根据水稻的成色能明显分辨出田里种有两季稻和一季稻。偶有在劳作的村民打望着他们一行人。也能看到有小孩在打闹。如果不是来助学,方年会觉得这是跟茅坝一样,好一派田园风光。接着回答了陆薇语的问题:“一样,也是种水稻,多数时间在田地劳作,有翠烟袅袅,空气新鲜。”“也同样有贫穷的地方,因为村民们没有多少谋生技能。”陆薇语点了点头:“我听我爸妈说,我爷爷那代生活在农村,家里都穷,后来我们家才搬去的城里。”“这是我第一次来农村,真的会有野狗、追着人跑的大鹅吗?”方年心想,再过几年,管你在没在农村生活过,你都能通过网络视频看到农村的风貌。也能看到被大白鹅追着跑的少年们。他知道陆薇语的基础家庭情况。其实是爷爷那辈就搬了出来,打小生活在小城市里,若是从方年老家坐车南下去羊城、鹏城,几乎必然经过的城市,韶州。如果要硬扯缘分的话,方年去世的爷爷80年代也曾去韶州挖煤打拼,只不过方年爷爷是挣了钱后回老家了。“待会你应该能见到。”方年神秘一笑。其时,大家都听到了狗叫声。陆薇语也听到了,脚步都顿了下,才继续往前走。心里琢磨着有这么多的人,有什么好怕的不知道是村长还是村支书的干部带着几个村民迎了过来。“欢迎你们欢迎你们。”领头的中老年男人笑呵呵的道。带着比较有地方特色的口音。倒是说大家都能听得懂。“来这么早,你们还没吃饭吧?”分会的某个员工笑着回答:“都吃过了的。”接着他跟领头的男人简单交涉了几句。中老年汉子便道:“大家快给这些城里来的志愿者们帮忙抬东西。”“”吴淑芬则带着志愿者们继续搬东西。随着大巴过来的捐赠物品可不少。越是往里走,路越窄,房子也多了起来,人也多了起来,也见到了狗。不过是家养的。犬吠时,会被主人训斥住。这让陆薇语安心不少。她倒也不是怕狗,但不怕的是宠物狗。方年边走边目测,这样大的村落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在加上幼儿园,可能不止三百个学生。譬如方年上小学时,一开始是每年级一个班三十来个人,后来几个小学合并,每个年级起码就有两个班,一个小学七八百人。也存在过因此而失学的特例。这个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活动虽然听起来好像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只是针对了这个村落。或许是一个村,或许是多个村。“前面就到我们的学校了。”姑且称之为村长的中老年男人道。顺着村长的手指方向,众人看到了前面的建筑物。没有看到校门,也没有如同在城里常见的小学那样,有围墙,二层楼高,不新不旧,谈不上破败。“这里就是操场,麻烦大家把东西先放在教室门口。”村长指挥道。操场的地面没有硬化,只有一个篮球架,有两个乒乓球台。村长简单解释了几句:“我们这是小学合并了,就这个学校条件比较好,所以都合了过来,什么都缺,是准备在旁边再盖几弄教室”“”总之,正如方年猜测的那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老师不够,学生稀少等情况,几个小学被合并,但校舍不够,造成了一批孩子的失学。而这个村长心思活泛,想到了求助于相关慈善机构。慈善分会帮了这个忙。尽管国家规定已经免除了义务教育学杂费,但失学的状况依旧是存在的众人打量着眼前的场景,接着人群中传来小声的惊呼。陆薇语也在惊讶:“他们的黑板怎么还是木头做的,挂在墙上啊。”“不是单人课桌吗。”“”说着,陆薇语不好意思的轻咳了两声,望向方年。“咳咳,方年,你怎么一点都不好奇啊?”方年就笑:“可能是见多了,不怎么好奇。”“我老家的小学差不多都这样。”陆薇语:“”至少,从现在来看,这里的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有缺的东西,不过学校还在正常运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